js url encode:印度贫民窟到底啥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3 16:47:41
 

    2009年伊始,随着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成为奥斯卡的最大赢家,贫民窟受到了人们的更多关注。不过,不少印度民众却走上街头,抗议影片是对现实生活的“恶意丑化”。贫民窟的现实生活与电影的艺术再现到底相差多远?

    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部的瓦桑维哈小区,是新德里房价最高的富人聚居区之一,而在距此仅一公里的小山坡上就有个贫民窟。它没有名字,却是新德里6个主要贫民窟之—。

简屋陋室人口多

    一排排油布搭建的窝棚,条件稍好些的,也不过是砖砌的低矮房屋,这是贫民窟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由于没有自来水系统和排水设施,这里的人们要到数百米外的取水点,取回些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的井水,存放到自家窝棚前的大塑料桶里。用过的污水,便随手倾倒出去。这让道路两旁散发出一股股的腐臭气味。

    记者沿着泥泞的路向巷子深处走,在山坡的最高处,进了一户人家。这个所谓的“家”甚至无法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它没有大门,三面被满是坑洼的墙壁“半包围”着。搭在“屋角”的一块木板,就是一家6口睡觉的床。三个没有穿裤子的孩子坐在床上,他们的母亲则在屋外一个垃圾场寻找和捡拾有用的物品。由于没有燃气和电力供应,夜间照明全依靠煤油灯,日常的烧饭取暖,则是用孩子们上街捡来的废旧木材和树枝。

    在另一户人家,一个孩子生病躺在床上,母亲则带着其他两个孩子蹲在地上煮饭。全家的晚饭,不过是用两块土豆煮成的面汤。记者通过翻译得知,这家人以乞讨谋生,幸运时,日收入约为50卢比(约合7元人民币),否则,每天就只能吃一顿饭勉强度日,孩子们也只能去餐馆捡拾剩菜剩饭聊以充饥。

贫民心态各不同

    贫民窟中的居民也并非全靠行乞为生。他们有的拥有固定工作,只是工资仅够维持温饱,却无力购买城市里贵得离谱的土地和房屋(孟买的房价甚至高于纽约)。由于无处安身,他们不得不白天穿戴整齐去上班,晚上再回到这个不用交房租、透风漏雨的简陋房屋中。

    还有一部分人,是贫民窟的“少数分子”——拥有固定的工作,收入也不低,有的甚至有能力在市区租住条件较好的公寓。记者经过多方调查后发现,这是因为印度政府规定,对存在了一定年限(如20年)的贫民窟,若政府要征地,须付给原居住者一定数额的补偿金。这些拥有较高收入的人之所以愿意“屈居”于此,为的就是那笔补偿金。记者就遇到了这么一位。这个名叫普拉尚德的男子将房屋建在了取水点附近,并想办法让家中通上了电,他的家中,除了拥有一些简单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还额外安装了一个卫星电视的接收器,能收看到CNN的新闻和HBO的电影。

    赤贫者们要求温饱,中间阶层希望改善饮用水、供电等基本生活设施,贫民窟中的“富人们”则一心盼望那笔额外的收益快快到来……不同的生活境遇,使得贫民窟内不同人群的诉求和愿望相去甚远,更使政府无法同时满足所有人的要求。贫民窟的问题就这样被一再搁置,难以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

大国梦想被制约

    据不完全统计,仅首都新德里就有六处规模较大的贫民窟,聚集了新德里近三分之一人口。而在印度第一大城市孟买的机场附近,更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贫民窟(约400余万人生活在那里)。作为南亚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近年来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但贫富差距的拉大和贫困人口的增多,正制约着其“大国梦”。

    走访中,记者恰好遇见两名正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非政府组织义工。据介绍,他们是这里的老朋友,经常来普及疾病防治常识,赠送书籍及定期对贫民窟居民进行人口调查等。其中一位名叫普拉比尔·雷的义工说,由于缺乏基本避孕、节育知识和措施,贫民窟的人口出生率很高,加之环境脏乱、父母无条件去医院生产、严重营养不良等原因,很多孩子都存在肢体残疾和智障问题。

    傍晚,记者带着感叹走出贫民窟,看见500米外就有一家五星级豪华酒店,贫民窟的孩子们就在其围墙外玩耍,不时还会围着走出酒店的客人行乞。咫尺之间,生活迥异。穷人与富人就这样互不干扰地生活着。

    (摘自 《环球人物》3月中 作者殷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