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函数url encode:让高等学校办学问题成为一个研究领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3 06:32:10

“高等学校办学论研究”是全国高等教育“十五”规划课题。课题负责人通过一个计划周期的思考与研究,首次倡导在高等教育学框架内建立“高等学校办学论”这一分支学科,并初步揭示了高等学校办学论的研究对象、学科地位及重要的研究范畴,并且用高等学校办学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高等学校办学实践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实现了规划制定的目标与任务。以下按照“缘起”、“成果”、“问题与展望”三个方面进行报告。

一、高等学校办学论研究的缘起

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学,历来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办学者所要关心的核心问题。但是把办学问题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特别高等学校办学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却是近年来才发生的现象。近年来,“办学”一词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国家法律、政策文件、理论著述和高等学校的办学文件中,诸如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途径、办学资源、办学效益、办学评价等。与此同时,有关高等学校办学的现实问题也逐渐进入理论工作者的视野,诸如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问题、高等学校合并办学问题、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问题、产学研结合办学问题、高校扩招问题、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问题、民办高校问题、新制“二级学院”问题、“211”工程建设问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问题、高等学校办学特色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突如其来,当人们试图用现有理论解释这些现象时,却发现他们已经超出了传统高等教育学及其“老三论”(教学论、德育论、管理论)的学科框架,导致高教理论工作者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中缺乏共同语言赖以相互对话和理论沟通,以至于许多人对高等教育研究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尽管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学涉及了高等学校办学问题,但并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其原因,一是我国高校办学体制尚处在变革之中,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尚未得到完全落实,使得高等学校的办学矛盾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二是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本身还有缺陷,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大致可以分为以教育行政管理为研究对象的宏观高等教育管理学和以高校内部管理为研究对象的高等学校管理学两种类型,而所关注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上,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管理效率。当前,高等教育的办学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传统研究领域一再被拓宽,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在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框架内建立一个以“办学”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高等学校办学论,以整合有关高等学校办学问题的研究成果,并进而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研究高等学校办学现象的平台。

二、本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既注重了高等学校办学论理论框架的构建,也注重了用高等学校办学论的观点与方法分析实践问题。所取得的成果体现在专题研究论文和相关研究成果当中。

(一)关于高等学校办学论的对象、学科基础及研究范畴的问题

在理论框架构建方面,本课题着重揭示了高等学校办学论的研究对象、学科基础和研究范畴,并对几个核心概念作了辨析。其观点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办学论发凡》和《服务、生源和教育产品》两篇论文当中,并且在学术报告会上作了宣讲,引起了广泛的赞同。

1、关于高等学校办学论的研究对象

高等学校办学论是以高等学校办学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所谓“办学”,是指办学者根据社会对教育的不断需求和学校生存与发展的要求,广泛利用办学资源创立并经营学校的过程。高等学校办学的定义包含了三层含义:

第一,高校办学主体是办学者,包括举办者和经营者。其中举办者是学校的投资者,他们创立学校、拥有学校资产,并负有对学校继续稳定投入办学经费的义务,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例如,对于公办高等学校来说,其举办者就是国家,学校本身也是国有资产;而对于由个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高等学校来说,学校由这些个人或社会组织出资举办,而他们依法享有校产及学校的经营收益。经营者是学校的管理者,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人员,而是指对学校资产具有法定处置权和经营权的管理人员。依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长是学校法定的代表人,因此只有学校法人——校长才是办学论意义上的办学者。由于我国公办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因此其办学者实际上是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党政领导集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落实,高校办学者将更多的负有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学校的办学者也将由传统的管理者向现代意义上的办学者转变。

第二,办学的客体是高等学校。从办学论的观点看,“学校”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概念。尽管高校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人员,也有各种各样的设施,但这只是构成学校的因素,他们本身不是学校。办学论关注的是高等学校的整体运行情况,如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模式、办学效益等等整体情况。从这一观念出发,可以认识一所学校的本质和特点。例如,通过与社会其他组织机构的比较,可以得出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这样的本质性认识;在与其他学校的比较中,可以区分出大学、中学、小学等不同层次,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等不同性质,工科院校、农科院校、医科院校、师范院校等不同的科类,中央部委所属院校、地方高校等领属关系,重点高校、一般高校等价值判断,从而对一所学校的性质和特点形成基本的认识。

第三,办学是优化配置办学资源的过程。以办学论的观点看,生源、师资、资金是办学的“三大资源”,也是最基本的办学资源。其中生源是第一性的和最重要的办学资源,而师资和资金是由生源派生出来的办学资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优化配置办学资源的基础手段,而办学市场根据资源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生源市场、师资市场和资金市场。高等学校办学,就是根据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生源、师资、资金以维持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过程。

2、关于高等学校办学论的学科地位

从学科关系上看,高等学校办学论是高等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是从传统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管理学中分化出来的独立学科。

第一,高等学校办学论是高等教育学的分支学科。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研究高等学校办学论的目的,就是要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效益,尤其是要以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为判断学校办学效益的根本标准。高等学校办学论的研究要以高等教育学为指导,它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概念都要从高等教育学中引申出来,并且要为丰富高等教育学服务。

第二,高等学校办学论要从教育经济学中获得方法和手段支撑。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尽管教育不是经济活动,学校办学也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也始终处于“投入—产出”这一基本经济关系当中,成本和效益是高等学校办学过程中一个最为基本的矛盾,经济手段也是高校办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因此,教育经济学,尤其是研究高校经济活动的微观教育经济学能够为高等学校办学论研究提供丰富而有效的研究手段与方法。

第三,高等学校办学论是从高等教育管理学中分化出来的独立学科。高等教育管理学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但从产生以来一直是一个十分热门的研究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出版了一大批高等教育管理学的专著,一些高校还组建了高等教育管理学博士、硕士学位教育单位,形成了一批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机构。但其研究领域大多集中在两个领域,既以教育行政为研究对象的宏观教育管理学和以高校内部管理为对象的高校管理学。但管理的目标是效率,而办学的目标却是效益,因此,有必要从形式上把办学过程与传统的管理过程分离开来,建立以办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办学论科学体系。

3、关于高等学校办学论的理论范畴和研究范围

高等学校办学论是以“办学”作为核心概念来建立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以“高等学校办学活动”为特定研究对象的。因此,高等学校办学论至少包括办学者、高等学校、办学过程、办学环境等理论范畴,在这些理论范畴中,应当着重回答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有关办学者的问题。包括:(1)分析高等学校举办者、办学者和管理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要揭示大学校长的性质、任务、职责和法律地位;(2)关于大学校长的知识结构、能力特征和基本素质,尤其是优秀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和教育思想;(3)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包括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领导体制的运行特点,着重探索有中国特色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运行规律。

第二,有关高等学校的问题。包括:(1)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着重探讨高等教育的产业特点和高等学校的地位与任务;(2)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经验与问题,从宏观上揭示以国家举办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办学格局,从微观上揭示公办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机制,以及推动民办高等学校健康发展的新途径;(3)分析高等学校综合化和特色化两种发展趋势,揭示高等学校的竞争规律和高校布局调整、优化结构的内部规律。

第三,关于办学过程,着重探讨生源、师资、资金三大办学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1)高等学校生源的性质与构成特点,着重分析人才市场和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生源市场的影响,高等学校对学生及其家长报考决策的影响,揭示学生、家庭和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表现方式及其规律,研究高等学校适应生源市场变化规律所应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措施。(2)研究高校教师的政治地位、劳动性质、基本素质结构,着重总结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揭示高校教师流动及高等教育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律和特点,探索高校教师专业化、职业化的基本途径;(3)分析高等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动因,揭示高等教育消费的规律和特点,着重分析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高等教育公平理念、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产业化、产学研一体化、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实现高等学校办学效益的基本途径。

第四,关于办学环境的问题。(1)分析高等学校办学的政治环境,及其影响高等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制约因素,着重探讨高校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厘清高等学校办学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等环境,揭示政府宏观管理与高校自主办学的最佳契合点;(2)分析高等学校办学的经济环境,探索经济发展对高校办学活动的影响,分析高等学校所面临的市场类型,以及高等学校和其他经济实体、和其他高等学校之间的依存和竞争关系,着重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的办学规律和特点;(3)分析高校办学的人文环境,揭示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对高校人文精神形成的引领作用,探索高校作为精神文明重要基地的实现途径。(4)分析高校办学的国际环境,着重分析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高校办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国际合作的模式和途径,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对高校办学的影响。

4、几个重要概念的探索性研究

本课题以“服务”、“生源”和“教育产品”三个概念为切入点,从办学论的视角对这几个概念作了辨析,初步体现了办学论的理论价值。

第一,关于教育的“服务”属性问题。本课题了考察“服务”一词在教育文献中的使用情况,将其含义概括出三种类型:“奉献”型、“关系”型和“属性”型等,分别表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的产业性质。指出教育属于服务业似乎已经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教育的“服务”属性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并没有形成共识。认为承认教育的服务属性,对于发展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对高校办学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它不仅从理论上把教育与思想、道德等价值体系区别了开来,而且从实践上与其他服务产业联系了起来,使得人们可以用服务产业的生产规律、经济规律来认识教育、发展教育,按照办学规律来举办高等学校、经营高等学校。

第二,关于高校的“生源”问题。生源是高等学校办学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本课题认为,“生源”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应当具有两种性质:自然属性和资源属性。从生源的自然属性考察,生源有质量和数量两种判断标准,判断的方式是考试。而作为办学资源,生源至少有三个基本特征:⑴生源是原生性的办学资源。与其他办学资源相比较,生源是第一性的,其他办学资源都是生源派生出来的。⑵生源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高等教育等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其价格由政府根据教育成本来制定。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办学规模是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而生源竞争十分激烈。⑶教育质量是生源竞争的基础。生源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决定了教育机构不能依靠降低价格来争夺生源,而是要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来吸引生源,通过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率扩大竞争优势,影响学生及其家长的报考决策。

第三,关于“教育产品”问题。传统上,许多人把学生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称作“教育产品”,而且把教育当作制造业,把学校当作工厂,把学生当作原材料,而人才培养过程就成了产品的生产或“加工”过程。用办学论的观点看,所谓“教育产品”,应当是学校为受教育者提供的一系列教育服务。其中开发课程是核心,是最重要的“教育产品”;同时,也包括了教育制度的创新,如实施学分制、弹性学制、选科制、主辅修制等,还包括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函授教育、远程教育等等。教育产品是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的标志,也是学校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高等学校要根据办学传统和社会需要,以生源市场为导向,作好学校发展的定位工作,细分教育服务市场,形成专业的服务领域,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优势、主导教育产品,并经过不断强化、积淀而形成品牌,才能成为持久、稳定吸引办学资源的基础。

(二)实证办学论在分析高等学校办学现象中价值

本课题既重视了高等学校办学论的理论体系构建,也注重了用办学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观察高等学校办学现象,特别是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问题、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问题等三个问题上作了实证分析,初步体现了办学论的理论价值。

1、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问题的研究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学校办学论十分关注的研究问题之一。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把办学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问题研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这些观点被体现在笔者承担并完成的一些调研报告、咨询报告和撰写的重要文献当中。包括:

第一,提出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企业化,是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本课题认真分析了高校后勤服务的现状,提出了三项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企业化的对策:(1)理顺国家和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之间的产权关系,实现出资人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相分离。学校由原来的资产实物形态管理者变为资产价值形态的管理者,可以活化后勤资产,通过产权交易,让这部分国有资产退出后勤服务领域,从而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2)把后勤服务实体从高校事业序列中剥离出来,由社会法人或自然人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后勤服务实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建立后勤职工离岗退养制度,为高校后勤实体企业化转制创造政策环境。

第二,提出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三条基本原则。(1)必须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根本宗旨。指出,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后勤工作形成了“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优良传统,这些传统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下去。(2)必须坚持高校后勤服务的市场化取向。要将高校后勤服务产业纳入社会第三产业统一规划和管理,逐渐剥离学校办社会、办后勤的职能,恢复它们的商品属性。(3)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逐步推进、讲求效益、量力而为的原则。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改革步调,处理好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关系,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三,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问题。本课题反思了1999年至2001年3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历程,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满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主体多元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

第四,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任务问题。本课题指出,要实现传统的福利型、事业型、供给型、粗放型传统高校后勤服务向后勤服务实体化、后勤组织企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经营集约化的现代高校后勤服务体系转变,必须完成三项改革任务:深化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和发展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保障体系。

2、关于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师资”是高校办学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是办学论的重要研究领域。中央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我省加快了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步伐。笔者从人力资源的观点出发,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独特视角的观察与分析,主要观点体现在笔者完成的一系列调研报告、咨询报告和重要会议文件当中。主要包括:

第一,提出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的建议。根据我省实际情况,从2005年起,每4年一个周期,按滚动方式实施“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简称“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期“十百千人才工程”的目标是:以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为载体,吸引、遴选和造就10名左右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大师,构成两院院士后备梯队;以国家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和“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为载体,选拔、培养、造就新100名左右优秀年轻学术带头人,将这支队伍打造成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后备梯队;以国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和“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项目为载体,吸引、稳定和培养1000名左右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在高校形成一大批杰出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一批创新团队和优秀群体,一定数量具有国际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大师,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服务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二,必须积极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要着眼于盘活人才资源、突破体制障碍、促进人才流动的任务,改革现有人才管理体制,完善人才工作新机制,努力建设有利于吸引、稳定和发挥人才作用的有利体制环境。

第三,加强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1)省教育厅成立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重大人才计划项目的实施方案,做好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工作。(2)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要加大学校发展性投入中用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比例,在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划出一定份额用于人才开发,各项发展和建设的配套经费也要重点用于人才队伍建设。(3)高校党委要切实负起责任,将人才工作与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与学校建设的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谋划发展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规划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时考虑人才措施,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和营造环境的工作。

3、关于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研究

研究产学研合作办学问题是揭示研究高等学校办学规律,尤其是办学外部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课题同时参与了刘黎莉副院长主持的“高等学校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办学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并自觉运用办学论观点和方法研究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问题,为该课题的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其主要观点包括:

第一,关于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内涵。指出:高等学校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办学模式,是指高等学校在党和国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指导下,围绕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利用和整合教育、科研、生产等办学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方式与手段。

第二,关于产学研结合办学的具体模式。我们根据实践,归纳出我省高校产学研办学模式的具体形式,包括: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工读交替制教学模式”,吉林农业大学的“学院董事会办学体制”,长春中医学院的高等医药教育“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的“校银结合办学模式”,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产学研相结合办学模式等。

第三,关于产学研办学模式的对策。具体包括七个方面:(1)高等学校要切实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3)要大力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使其成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高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4)大力推动校办产业的企业化改制工作。(5)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的发展,加强高校科技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6)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人员积极进入生产领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7)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基本完成了研究计划,但与应该达到的目标还相差甚远,成果不够丰满,许多领域只是浅尝辄止,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原因是:第一,眼界不够宽;第二,精力投入不足;第三,缺乏办学实践基础。

(二)今后对这一课题研究的建议

1、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学校办学问题的研究。中央近年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既是一种观察问题的视角,也是一种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特别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统筹”思想、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等,或者作为指导思想,或者作为研究方法,或者作为服务的方向,都应当贯彻到高等学校办学问题的研究当中。

2、要大力开阔理论视野。近年来,高等学校办学问题的研究渐渐形成热潮,特别是国外许多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工作。比较经典的研究著作有约翰·布鲁贝克所著的《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克拉克·克尔所著的《大学的功用》(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德里克·博克所著的《走出象牙塔》(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约翰·亨利·纽曼所著《大学的理想》(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等,国内也有许多学者论及高等学校办学问题。这些研究尽管是属于经验性的、思辨性的,并非就是高等学校办学论专著,但其中往往闪烁着许多真知灼见,今后的高等学校办学论的研究工作,要借鉴这些研究成果,拓宽研究领域和适用范围。

3、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办学实践的结合。近年来,高校办学的咨询服务渐渐成为十分热门的工作,特别是以上海教育科学院高教所开展的高校定位咨询服务工作最为典型和出色。要想增强高校办学论研究的生命力,就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原则,既要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又要加强办学实践研究。

4、要加强高等学校办学论研究的组织工作。这是一个有相当研究潜力的研究领域,但是依靠个人力量单枪匹马进行研究是很难取得突破性成果的。要想取得重要进展,就要开展多学科研究,尤其是要吸引高校办学者参与课题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