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更改语句:关于诗歌的误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9:12:01
     

关于诗歌的误读

 

古今中外的历时的或现时的诗,都是允许读者误读的。误读二字是说读者或评论家对诗人的诗理解可以与诗人不一致,而且也根本不可能完全一致,当然这种不一致是有一定幅度和范围的。比如这种误读就是不可以的:陶渊明有两句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理解为:哦,陶渊明是邪眼,因为他在东边采菊却看到了南山。这就不可以,太离谱了,说相声可以,读诗是断然不行的。诗的可以误读一是诗歌本身的要求,因为诗的语言与其它文体是不一样的,它是可以超脱于一般文体的语法逻辑之上的,是随诗人幅度极大的跳跃的意境而展开的,可以忽左忽右、忽东忽西、忽天忽地、忽冰忽火的。其实这就是现代所说的文学如小说散文中的意识流,他们那意识流不是什么样新鲜玩意,只不过诗人都大度得很,屈原、荷马没有一个想来根他们争知识产权罢了。正因为诗的这一特点,读者按照一般的语言、语法逻辑和思维逻辑去解诗就不大可能了。二是惟其可以误读,诗才最具魅力,才会被评论家评得丰富多彩。毛泽东在世时,他的诗词被郭沫若、臧克家、田间、贺敬之……一大串名人名士解读过,百家争鸣、各显神通、花样翻新,有时就一个典故用法、出处,吵了个不亦乐乎。毛泽东没有出来说一句话,因为这样才有意思,因为这样才丰富多彩,因为有许多解读毛泽东自己也是没有想到的。

——摘自龚立人撰写的诗评:《杨明通的诗之我见》

 

反正诗人诗中的话当不得真的,经不起考古学家的考究。诗中的语言只能去品评它的意境,体味它的美。以上的几个或许只是读者的误读,说明已被诗人的诗所陶醉,读了进去。

——摘自龚立人撰写的诗评:<读《夜有点醉了》我真醉了>

 

这是一首极易被误读的诗。可以被误读也正是诗歌魅力所在的原因之一。……诗中的男人是谁?有N个解,可以是诗人的兄或弟,可以是诗人的父或子,可以是诗人的正热恋着的一个被女人抛弃的男人……他被“女人踢开”,“你怀里的孩子   眼睛朝外”,为什么会是眼睛朝外呢?孩子眼巴巴地看着母亲离去,伤心欲绝,以至“孩子不会哭泣”了。孩子的“眼睛朝外”是诗眼,读到这不由得你不心头一颤。妙哉也!

——摘自龚立人撰写的诗评:《几首短诗几多深情——我读叶的沉思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