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hewall和onthewall:让她们留住家庭,守住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55:47

xjjk雅儒

让她们留住家庭,守住爱

类别:百家杂谈 作者:荀玉英 [个人杂文集] 日期:2011-11-7 10:54:47  编者按:这篇文章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留守妇女的问题,指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留守妇女的问题,作者先引述了网友们的建议,然后详细地提出了作者的想法和建议。一篇充满关爱的杂文。  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她们忍受着与丈夫长年两地分居的孤寂,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担,她们被称为“留守妇女”。
  现实生活
  男人外出打工,有些家庭中所有粗活、重活、忙活、闲活几乎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除此之外,她们还要处理照顾老人、孩子、礼往人情等日常生活事务;还要面对诸如家庭中、经济上、人情上、感情上等多种难题……部分生活比较优越一些的妇女,虽然不用天天忙碌,但却要面对精神的空虚和寂寞。
  精神负担重
  丈夫长年不在身边,“留守妇女”们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她们缺失的是来自丈夫的安全感,期待丈夫强有力的港湾,能给自己停靠。担心他有外遇,患上疾病病,沾惹上毒瘾,担心出车祸、出事故等;一整年没有性生活,过日子像“守活寡”;家里冷冷清清,嗅不到一丝男人味,老公在外干活能不能经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如果万一抛妻弃子,女人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果男人或者孩子出个什么问题这个家也就不完美了,所以,她们提心吊胆是常态。
  缺乏安全感
  由于丈夫不在,“留守妇女”们普遍没有安全感。外出不方便,不会用交通工具不方便,晚上休息也睡不踏实。最重要的是内心对丈夫的忠诚不信任和对自己婚姻的不自信,及生活的各种压力,使得精神处于极度焦虑中。
  生理需求
  从女人生理方面来看,正常的、有规律生理需求可以调和女性体内的各种生理机能,促进激素的正常分泌。压抑则使女性的身体机能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内分泌失调,引起各种疾病,影响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长期的压抑容易使人产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抑郁、焦虑、恐惧、怀疑等心理病变,使人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事情不负责任,易怒,容易冲动。
  目前全国有尽一亿农村留守人口,其中有5000多万留守妇女。在相关人口调查中发现,留守妇女隐讳地表达了她们的性压抑问题,“她们长期处于性压抑状态,这也导致了连锁的负面情绪。”她们普遍感到烦躁、焦虑、压抑、失落、无助。
  形势所迫
  由于男人不得不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已经由传统家庭中的“半边天”,成为现在家庭中的“顶梁柱”。留守妇女在角色定位上由原来的“主内”转变为现在的既“主内”又“主外”,她们不得不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来。
  成为乡村良好风气的主要塑造者——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她们对内要营造家庭的和谐,对外要处理好与邻里之间的关系,对孩子要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在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上,绝大多数留守妇女对赌博等损家败业、违法犯罪的事情有着本能的抵制,很多地方的留守妇女自发地组织禁赌、禁毒协会、红白喜事理事会、合唱队、剪纸绘画社等,破除旧习俗,倡导新风尚,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成为孩子们的天——在子女的抚养和教育上,她们付出更多的汗水、奉献出更多的爱心,使那些留守儿童得到家庭的温暖并受到教育。
  充当女强人——有些妇女成立各种社团组织,在精神方面和经济增长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部分有头脑的妇女开始自主创业,并不断将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
  充当政治角色——由于男人外出,有些角色只能由女人暂时代理,慢慢地,她们把目光投向了对村务的参与和管理,对落实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目前,农村妇女入党的人数越来越多,在农村“两委”选举中妇女当选为班子成员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农村留守妇女正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可以说,留守妇女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以及对邻里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同时牵扯着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众说纷纭
  一位网友说:“夫妻分居本是农民工面临的大问题,但很少有人关心,这样的夫妻及家人普遍内心比较浮躁、没有安全感。近年来由于夫妻天各一方引发各种各样的家庭矛盾,离婚率上升、犯罪事件也不断上升等。”
  一位网友说:“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给民工以关怀。比如准予单身农民工定期回家或农民工配偶定期来企业探亲,照顾其夫妻生活,对他们予以适当的经济补贴等等。类似这样得民心的政策一旦出台,必将受到民工的欢迎。因为这不仅体现了政府的人性化,更能体现出党和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
  一位网友说:“留守妇女出轨,太正常不过了。但是不能怨他们,男人在外出轨的也不在少数,她们都是因为生理需求或者生活所迫。”
  一位网友说:“夫妻本是同林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应该相互忠诚。所有的借口都是对婚姻的亵渎。终身不婚的就不需要性了吗?那些流传千古为爱守身如玉的千古佳话不也是真实存在吗?”
  据调查显示,感情出轨的农村留守妇女不在少数,她们一般都是26—45岁之间,在生理需求上,正是享受快乐的最佳年龄,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最旺盛的阶段,在这个年龄段,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生理需求的欲望也是最强烈的时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由于一年内与丈夫少得可怜的同房,使她们的压抑变为愤怒或者亢奋,很多妇女因此变成了怨妇。
  小陈和小刘婚后不久,丈夫小刘就到外地打工了,开始时每年都要回三四趟老家,每次在家五至十天。后来慢慢地,丈夫对家的依恋少了,电话打的少了,情感上和家里的事务关心的少了,甚至基本上不过问了,这就使得小陈不仅忍受了生理上的需要,还承受了精神上的压力,小陈变成了疑神疑鬼、敏感焦虑的怨妇,天长日久,小陈无法忍受这种难熬的生活,丈夫也觉得小陈变得难以接受,这样的两地分居生活难以为继。双方都感到实在受不了,从开始出现冷漠到后来的厌恶,两人只好选择了离婚。
  政府帮扶
  全国妇联《中国农村妇女状况调查》中指出,农村家庭中的两地分居状况,不但可能影响到农村劳动人口的性别结构,也会影响到农村家庭的婚姻生活质量。我们应给予农民工家庭更多人性化的关怀,比如为农民工建设廉租房、“夫妻房”,并真正落到实处。给予农民工探亲假,探亲福利等让他们能多团聚、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使得他们更加安定于工作。农村妇女主观上并不愿意分居,很多农村家庭尝试过举家外出,可一旦生了孩子,他们微薄的收入没办法在城市维持三口甚至是四五口之家,最后基本是女方带孩子回农村。在现有条件下,全社会应加大对留守妇女问题的关注,给予留守妇女更多人性化的关怀,并且能够给予农民工更加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加班待遇等。解决落实外出务工人员和留守妇女、儿童、老人上学、就医等现实问题。
  “农村妇女文化素质低,处于弱势,只有加强文化知识、兴趣特长和生产技能培训,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才有提高自身地位的条件。”政府应该提倡、鼓励甚至扶持农村文化建设,多举办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奖励表现突出的积极分子;给予足够的精神鼓励,让她们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同时开展技能培训,成立各种各样的活动组织机构,比如编织、刺绣、烹饪、理财等,并定期举行活动,帮助指点、推销产品。这样,在解决留守妇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一方面要帮助她们树立主体意识,鼓励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另一方面,要加大社会扶持力度,确保她们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实现她们的自身价值。
  
  
  一些想法:
  
  对于留守妇女的付出与牺牲,我们不应心安理得;对于他们的困苦与挣扎,我们不该袖手旁观;对于她们的忧虑与希冀,我们不能漠不关心;对于她们的利益与权利,我们不可视若无睹。
  1、针对夫妻间的生理需求:
  给民工探亲假,或者定期让家属来探亲;还有民工到城里租房住,凭证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也可以鼓励留守妇女到丈夫身边生活和工作,这样民工不仅可以安心为城市建设服务,而且彻底解决了夫妻间的生理需求问题,维护了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安定。
  2、针对子女入学问题:
  对于民工子女,无论在哪儿,都应该就近入学,不因户籍、学费等问题而不得不与父母分离,或者直接导致夫妻分离,相反应该帮助她们克服更多困难,使得打工者能够安心,孩子们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精神上能够得到父母的鼓励和情感上的依赖。
  对于留守的子女,政府、学校、老师都应该给予孩子们适当的人性关怀,并且落到实处。打工单位应该给予打工者定期的探亲权力和补助;寒暑假还应该鼓励打工者接孩子来团聚,并见识外面的世界,了解父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现状。
  3、针对精神心理渴求抚慰:
  除了可能受到的侵害外,因丈夫外出打工而产生的精神空虚是留守妇女的心病。政府应该就近成立心理抚慰机构,定期邀请专家、老师讲课、彼此互动;发放宣传画册,提供免费娱乐活动场所;定期举行各种活动,给更多人兴趣爱好上的鼓励,实际上就是对精神上间接的抚慰。
  用工单位应该建立家属档案,节日或者生日的时候给予家属礼貌上的问候和精神上的关怀;如果有家属升学、生病等较大事情应该有经济上的帮扶和经济上的支持。
  对于夫妻双方,也应该经常互相关心,多打电话,发短信,让彼此的心灵上不太孤独和寂寞,哪怕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精神上有所依靠。
  4、人身安全需要保护:
  不少留守妇女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低,即便受到伤害,也因为传统观念不愿声张。对于留守妇女,各级政府、村委应根据当地的情况,以就近就便、自愿互助为原则,鼓励家庭结成互帮互助小组,帮助留守妇女儿童和家庭之间建立紧密型的互助机制,努力做到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扶持、情感上相互依靠、安全上相互关照,使邻里互助在农村蔚然成风。努力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尚。
  让信息及时汇聚,建立健全各种上访传输信息渠道,让是非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村民联防意识,城市巡逻也应向农村渗透,使犯罪分子有所顾忌。
  5、妇女组织渗透:
  积极鼓励留守妇女参与农村建设事务,给予职务上的认可和经济上的补偿。
  村妇女组织或者妇联组织定期走访农户,主动与留守妇女儿童和家庭结成帮扶对子,经常到留守妇女儿童家中走访、探望,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一对一、手牵手地开展帮扶活动。
  各级妇联组织要把热心公益事业、乐于服务他人的巾帼志愿者组织发动起来,对生活贫困和老弱病残等有特殊困难的留守妇女儿童和家庭进行定点、重点帮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拓展实施关爱行动的载体和平台,面向留守妇女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传授妇幼保健常识,交流家庭教育心得,帮助留守妇女提高身心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另一方面,要深化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维权服务,对留守妇女儿童开展安全防范教育,进行心理情绪疏导,调适婚姻家庭关系,切实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成立关爱平台,建立关爱措施。
  6、创业扶持:
  “农村双带头人”活动应该落到实处,让她们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社交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素养,寻找到以后的发展方向;积极鼓励她们参与各种巧手赚钱活动,这样心理上不空虚,经济上也有一定的进项;有些特别有魄力的妇女,应该鼓励其创业,给予经济上的资助、政策上的优惠、技术上的支持,而不是光喊口号,真正有能力的人有力无处使;对于那些有创业愿望、经济头脑、组织管理能力、肯吃苦耐劳的妇女应该送出去培养,或者将科技特派员请进来,与之结成对子,成就一番事业。
  7、就医、养老保障:
  如果只解决打工者的就医、养老问题,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的问题,家庭其他成员的就医、养老问题还会困扰打工者们,如果留守妇女遇上疾病,就会非常孤独无助,经济上也会因此而沉重不堪。各级妇联组织要把实施关爱行动与正在开展的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和救治救助,农村妇女农业技术培训,妇女儿童公益慈善项目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真正使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是社会的一大问题,其中留守妇女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难题。
  请大家多关注留守妇女问题,让留守妇女们得到更多的关爱,让她们安心留住家庭,守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