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市场类型:朝鲜文字的起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0:08:48

朝鲜人在15世纪以前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采用汉字来纪录他们的语言。他们纪录语言的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口说朝鲜语手写汉文,这种纪录手法跟古时的日本与越南一样。由于古时的朝鲜人“崇汉”、“崇儒”的思想浓厚,所以这种纪录语言的方法在上层社会成了主流。而另一种虽然也是用汉字来书写,但是书写的秩序与规则必须依照朝鲜语的句法。这种纪录手法又分做“书记式纪录法”跟“吏读式纪录法”两大类。

谚文(即韩文或朝鲜文)创制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没有代替汉字成为书写朝鲜语的文字。到了20世纪初,由于受到日本语的影响,韩文开始与汉字并书,并且此时的“韩汉混写文”成为了书写朝鲜语的主要方式。朝鲜半岛独立以后,南北韩政府基于民族性的考量先后开始废除朝鲜语文中的汉字,主张单用韩文书写纪录朝鲜语(即纯韩文)。朝鲜自1946年即开始限制汉字的使用,到1949年彻底废除了汉字;韩国于1948年规定不得于政府公文中使用汉字,到1968年则进一步明令禁止使用汉字。而中国的朝鲜族社会也于1953年开始废除了汉字,单用韩文书写纪录朝鲜语。

朝鲜文字的创制以及使用状况

1443年,李氏朝鲜的世宗大王召集了集贤殿郑麟趾等学士,根据朝鲜语的音韵结构以及中国音韵学创制了专门纪录朝鲜语音韵的文字。当时这种文字的名字叫做“谚文(或彦文)”,但是颁布这种文字的时候,却称之为“训民正音”,于是这个名称逐渐的普及开来。但是中国学术界一般用“彦文”而少用“训民正音”来称呼这种文字。到了二十世纪初,该文字的另一种名称“??”(hangeul)开始出现。在朝鲜语里“?”是“大”的意思、“?”是“文”的意思,所以“??”可以被理解为“大字”或“伟大的文字”。而在华语学术界,一般用音义结合的方式来翻译这个词。“?(han)”音译做“韩”,“?”则意译做“文”,“??”就被翻译做“韩文”,而不翻译为“大字”或“伟大的文字”。

关于创制这种文字的动机,人们可以从《训民正音》序章上获得答案:“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耳。”

虽然这种文字是当时上流社会人士创制的,但是它却遭到了上流社会人士的排斥。有的官员甚至要求世宗废除此种文字,他们怕这种文字流传入中国,被当时的中国人嘲笑为“夷字”,而将朝鲜看做是蛮夷之一。当然也有不少的官员在私人的环境里面用这种文字纪录朝鲜语,比如写家书就一般都用这种文字来写。需要说明的是,韩文在字型结构上利于跟汉字夹写,但是当时的朝鲜人是严格区分“韩”“汉”两种文字,在实际使用韩文的时候并没有夹写汉字。另一方面,由于妇女普遍较少机会接受教育,她们即使会书写,也大多只会韩文而不会汉字。所以,到了朝鲜中期,虽然官场上仍然使用汉字,但民间及妇女普遍都使用韩文来书写。而到了宣祖末年,当时的御医许浚更著手把汉文的医典用韩文编写解读,以使医术能在民间普及。这些都是韩文在民间流传的一些证据。

朝鲜文字在燕山君时期,曾一度被禁止使用。燕山君被推翻后,虽然禁令撤销,但使用朝鲜文字的人仍然不多。

朝鲜半岛被日本占领以后,朝鲜民族开始觉醒,他们开始将韩文看做是自己民族的文字,自己民族的骄傲,并开始提倡使用。这个时期受到日本语书写方式的影响,人们在书写韩文的时候,也夹用了汉字,形成了“韩汉夹写文(或韩汉混用文、国汉文)”。

战后的朝鲜语文字使用状况

二战以后,朝鲜人将韩文作为主要文字,将汉字作为辅助文字书写纪录朝鲜语。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初,三个朝鲜语具有官方地位的国家先后废除了汉字,施行了纯韩文书写政策。

1945年,金日成发出的指示,要求朝鲜共产党(今日朝鲜劳动党的前身)党内所有出版物不要夹用汉字,而应该使用人民大众看得懂的朝鲜文字印刷。第二年,朝鲜就有部分的出版物不再夹用汉字。1947年,朝鲜的“劳动新闻”开始在部分版面里使用纯韩文印刷,而到了1949年则彻底使用纯韩文印刷,这也意味著韩汉夹用书写朝鲜语的时代在朝鲜正式结束。由于朝鲜特殊的政治体制,废除汉字的政策并没有受到民间与学术界的强烈反对,这项政策一直被朝鲜政府强制推行到了今天。

在韩国,民众与学术界里面反对纯韩文的势力与支持纯韩文的势力相当,并且每任总统对汉字与韩文的看法又不一致,所以韩国政府时而恢复汉字的使用或并书,时而又用政令的方式要求使用纯韩文,一直摇摆在这两个政策之间。随著接受纯韩文教育的新世代不断步入社会以及习惯阅读韩汉混写文的人的老去,今天在韩国,使用纯韩文已经成了主要趋势。来源:http://group.movo.tv/m8/circlediarylook/Sff8080811583fab2011584de97c6044d.html

韩国“去汉字化”酿大祸:韩国高铁全部轨道或要重铺 (2009-12-11 12:48:28)标签:军事 

 KTX 2期工程330多个无渣轨道枕木发生严重龟裂。 

 
    已铺设区段的的全部15万5千多根无渣枕木全部确认为同一公司不良品。


    部份或全部轨道重新施工无法避免。
    预定2010年底开通的京釜高速铁路(KTX 汉城-釜山) 2期工程(大丘-釜山区间)全长254.2km.。铺轨已完成的96.6km区间内的15万5千个无渣混凝土枕木(占全区间35万8千个的37%)中,332个已发生严重龟裂。
    与KTX一期工程只在隧道区段直接进口德国部件建设无渣轨道不同,二期工程全区间使用国内供应商的零部件建设无渣轨道。轨道施工用的是德国railone公司的“雷达2000”施工技术。
    经调查发现龟裂的枕木大多位于山岳地带背阴容易结冰处。由于轨道施工时没有按规定使用防水的垫片(sponge)制造轨道枕木链接装置。违规使用了吸水性的材料,造成去年4-5月间(雨季)轨道施工时期的大量雨水顺轨道埋入栓流入混凝土枕木内而积水。在1-2月冬季时由于寒冷结冰膨胀而导致枕木与道床龟裂。
    发生龟裂的部位是在混凝土枕木上“缔结装置”,在这个装置里按规定是要放防水发泡的填充物,但因为防水和放水在韩语里写法一样,读音都是“bansu”,故施工公司理解错了图纸的意思,枕木里没有加防水材料反而加了吸水材料,造成了全部15万5千多根枕木成为次品。
    这竟然可能是因为同音字导致的,“防水”、“放水”、“防守”、“防銹”、“傍受”在韩文中都是一样的。 最近,韩国一批前总理联名上书现任总统李明博,认为要根本解决韩国的“文化危机”,就应从小学开始分阶段教学生认汉字。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发表署名文章说,汉字不是外文,“去汉字化”过程的矫枉过正,不仅产生了文化断层,也给韩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文化危机。文章摘要如下: “文化危机”是韩国长期面对的问题。一、年轻人普遍不懂汉字,越来越多国民成了“汉字盲”;二、国民语文程度越来越低,即使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有网罗8万5000个汉字词汇的《大辞典》,一般人望“字”生畏而不敢问津;三、韩国的两个邻国中国与日本都是汉字大国,有15亿人在使用汉字。韩国远离汉字,虽然可独树一帜,却又陷入了自我隔离的孤立状态。

  汉字不是外文

  韩国健在的多位前总理是在全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会的推动下,联名向青瓦台提出《敦促在小学正规教育过程中实施汉字教育的建议书》的,包括金钟泌(第11和31届)、李海瓒(第36届)、韩明淑(第37届)、韩德洙(第38届)。他们皆认为,“这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专用韩文’的错误的文字政策,今天我们陷入了比上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还要危急的文化危机中。”因此建议,“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小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分阶段学习汉字,不应将汉字视为外语,而应为国语生活正常化,和韩文一起作为'国字’进行教育。”

  汉字一直是韩国国内争论不休的课题,甚至远在朝鲜时代,他们就开始在争论汉字的存废问题。2000年前,朝鲜与日本一样,因为自己没有文字,又向往中国的文明与强大,主动模仿中国并全盘输入中华文明体系,其中最具体的事物便是使用中国人创造的汉字。在后来1500年的漫长岁月里,汉字和汉文一直是朝鲜半岛人民唯一的书写系统。甚至15世纪中叶,世宗发明28个字母的“朝鲜文”之后,汉字还是朝鲜语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宗创造“諺文”

  李氏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倾全力制造了朝鲜半岛最早的表音文字“训民正音”(也称“諺文”),一是力图要摆脱汉文的束缚,建立自主的语文体系;二是提供平民百姓更易学易写的文字,遂于1446年正式颁布“训民正音”,也就是自创的“朝鲜文字”(韩国称“韩文”)。但到19世纪末叶为止,朝鲜王朝还是使用汉字撰写官方文件和历史著作,包括汉文的文学作品。

  当时,人们称朝鲜文为“諺文”,意思是“非正式”文字,“正式”文字还是指汉字。情况跟日本人称其文字为“假名”一样,“真名”永远是汉字。但日本的侵略,不仅使朝鲜灭亡,也使民族文化加速沉沦,即使光复之后,国土依然分裂,连文字也开始分道扬镳——北部朝鲜完全废除汉字,南部韩国则不规则地使用韩文和汉字。

  北朝鲜和中国的朝鲜族,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逐步取消使用汉字,而韩国也在1948年10月公布专用“韩文”的法律,并规定每年10月9日为“韩国文字节”。不过韩国的“去汉字化”政策依然摇摆不定。尤其学校在推行“去汉字化”过程中,有时积极,有时和缓,但总体趋势还是尽量减少使用汉字,不仅使教育工作者感到无所适从,也使年轻与年老一代产生严重的文化代沟。

  民族文化危机

  由于南北朝鲜共同使用了近2000年的汉字,汉字词汇已深入朝鲜语言内部,连思考模式也无法摆脱汉文化圈的框框,要将古代官方文件、历史著作、文学作品中的汉字完全抹去,简直是历史于与文化的真空,而人名、地名没有了汉字支撑更搞不清谁是谁,图书馆里即使有汗牛充栋的文献也顿时成为一堆废纸。

  “去汉字化”过程的矫枉过正,不仅产生了文化断层,也带来了严重的民族文化危机。朴正熙独裁统治时期,于1970年下令禁止在小学教导汉字,实行所谓全面实施韩文教育的政策,仅允许在初中、高中教授900个基础汉字。为了显示其“去汉字化”决心,他以雷厉风行方式废除汉字,连历史建筑悬挂的牌匾也被他取下来改写成“标准”韩文,全都成了“不伦不类”的非历史文物。

  1980年以来,韩国加速“去汉字化”,一是民族自卑感的反动;二是过去中国没落带来的反应;三则是电脑普及,语言书写一窝蜂倒向拼音主义。但中国的重新崛起,东亚的复兴在望,特别是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使韩国有识之士预感到即将被孤立、不知何去何从的文化危机感。韩国的“去汉字化”问题遂再度成为举国重新检讨的国家课题之一。

  亡羊补牢之策

  韩国工商界人士最感忧虑,一、韩国超过40%的商品输出对象是汉字文化圈,70%外国游客亦来自汉字文化圈;二、眼看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经济火车头,韩国的优势在流失;三、韩国年轻人连国内对方名片的姓名都看不懂,更不用说跟汉字文化圈的同行打交道,谈生意了。

  韩国五大经济团体在2003年决定,建议属下19万家公司,从2004年起招聘职员时进行汉字资格检定考试,只录取能认识1817个汉字、书写1000个汉字的新职员。

  专家认为,韩文教育与汉字教育并无根本的冲突,因为51万个韩文单词中,70%原本是汉字词,学会汉字就能更精准掌握韩文。相反,缺乏对汉字的准确理解,反而无法完全掌握韩国自己的民族语言,看历史典籍更会如同看天书。20名前总理显然在后悔在执政期间未曾重视民族文化问题,结果才有今天的尴尬局面。不过,能亡羊补牢也不失为一个积极举措。
韩国为什么'恢复’汉字?!

西门金莲 2006-2-18

    韩国、朝鲜人使用中国汉字有1000多年的历史,绝对是中华文化的后裔,可是为什么后来废除了中国汉字呢?首先因为朝鲜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与中国的汉藏语系不太一样,但是古代朝鲜文化落后,一直没有发明自己的文字,所以只能沿用中国汉字。但是汉字还是无法充分的表现韩语的发音和朝鲜民众的思想感情,普通朝鲜平民根本不识汉字,只有朝鲜贵族、官员会使用汉字,称为“吏读文字”,而普通朝鲜平民只能以口头方式进行文化交流,他们的生活知识和年积月累的农业耕种经验和农耕方法也都无法长久的流传下去。    到了1446年的朝鲜世宗大王时期,就是中国的明朝时期,作为中国附庸国的朝鲜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上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因而朝鲜民众对拥有自己民族文字的愿望比较强烈了,世宗非常同情国民的处境,作为一个想要发展民族文化,推进国家独立的朝鲜君王,世宗开始苦思冥想,梦想创造出一种独特而易学易懂的朝鲜本土文字,让普通的朝鲜庶民也可以轻松驾驭朝鲜的语言。

        世宗在发明朝鲜文字时,受到音乐和北方游牧民族拼音文字的启发,了解到简单的音乐符号(1 2 3 4 5 6 7)就能够记录世界上所有的音乐,那么,相对简单的拼音字符也应该可以记录全部的朝鲜语音,从而拼写出朝鲜的文字。所以世宗组织起当时包括他本人在内的许多朝鲜“集贤殿”的优秀学者,还特意派遣一位朝鲜知名学者,前后十几次到中国来学习、研究汉字精髓,历时达三十年之久,才最终在1446年发明创造了朝鲜文字,于是朝鲜在使用了近千年的中国汉字以后,终于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

        世宗大王(1418-1450年),他精通儒家学问,极力提倡儒学价值观念以外的哲学观念,博学多闻,政治手段高明,能够对付朝鲜的两班学者(两班:指的是集'贵族’与'官吏’于一身的朝鲜学者们,他们享有极高的政治文化权利,甚至可以藐视朝鲜国王)。他在统治期间,对国家管理、语音学、民族文字、经济学、科学、音乐、医学和人文学研究方面都表现出积极的思想。他建立了集贤殿,以促进传统和政治经济方面的研究,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创立了韩文字母。

        《训民正音》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世宗大王在公告序言中写道:“中国文字是基于中国历史应运而生的,因此无法清楚的表达朝鲜韩语特有的语境,无法充分表现庶民的想法和感情。考虑到我国子民的实际情况,我创立了这28个字母(注:经过字母的演化与合并,现代朝韩社会只使用24个字母,比26个英文字母还少2个,是欧美学者比较公认的简化拼音),这些文字简单易学,希望能提高每位朝鲜国民的生活质量”。从这篇序言中可以看出世宗大王对朝鲜文化的独立、国民的繁荣所持的执着和献身精神。这24个朝鲜拼音字母如下:

        辅音 : 
        (g,k), (n), (d,t), (r or l), (m), (b,p), (s), (ng), (j), (ch),    (k) (t), (p), (h)    元音 : 
        (a), (ya), (eo), (yeo), (o), (yo), (u), (yu), (eu), (i)

        创造韩文表音字母的世宗大王和集贤殿的学士们认为人类的发音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还有一股虽然人们看不到,但实际上更强大的力量在支配着这一行为。他们认为人类的发音和文字的笔画,以及所有的宇宙现象均与中国道教的阴阳、五行密不可分,并由此推测声音与季节变化以及音乐是必然相通的。韩语的音节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辅音、元音、尾音,这是世宗大王和集贤殿的学士们创造韩文字的基础。尾音不是单独创建的,而是根据辅音的重复而创,因此韩语是充分有效地结合元音和辅音而成的,应该说是不错的拼音文字。

        朝鲜的“谚文”与“谚语”一样是民间的语言文字,由于政治文化地位的低下,谚文属于二流文字。只有贵族和官吏使用的“吏读文字”属于朝鲜一流文字。早期的朝鲜拼音文字就是“谚文”,而现在的“谚文”却是中国汉字了。古代朝鲜的文字实际上有三种:1、纯汉字:完全使用中国的文法规则。2、吏读文字:用汉字拼写朝鲜语言,但是保留汉字的意义与基本文法。3、纯朝鲜字:就是朝鲜世宗创造的拼音字,古代朝鲜的“谚文”。

        虽然1446年意味着朝鲜韩文的正式诞生,但是并不意味朝鲜拼音文字的真正使用,由于中国汉字在朝鲜的强大文化影响力,朝鲜拼音文字一直作为“韩语拼音”而存在,被朝鲜妇女和没受过良好教育的朝鲜人使用,被称为二流文字的“谚文”,而朝鲜的贵族、官员还是继续使用汉字“吏读文字”。朝鲜拼音文字的广泛使用是从二十世纪初才开始的,比世宗颁布“训民正音”晚了450年,为什么?

      这当然不符合世宗450年前的本愿,也是一个对历史的疑问:朝鲜拼音文字一直到十九世纪末都被视为“谚文”,与“谚语”一样是民间的语言,直到十九世纪末,拼音文字在朝鲜都被看成二流文字。是什么原因使朝鲜人在450年后,突然将妇女和平民使用的拼音文字的地位大力提高,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将其地位扶正,成为官方语言?而且将使用了千年之久的高雅的官方文字――中国汉字几乎干净彻底地清除出南北朝鲜,使汉字的地位从母体文字被贬为“谚文”的呢?

        其实很简单,原因就在于中国自身的衰落!

        朝鲜世宗450年以后的1896年,中国清朝被日本击败,二十世纪中国清朝被欧美列强瓜分,已经自身难保的中华文明古国自然不再是被朝鲜、日本尊敬的国家,甚至成为日本欺侮的对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的文化和文字也就自然而然的在朝鲜走下神坛,被降格为朝鲜“谚文”的二流文字了,朝鲜世宗十五世纪苦心创造的韩文在使用汉字的母国中国强大之时得不到实质性的应用,却在中国衰败,朝鲜被日本人占领之时得以通行,曾经的二流拼音文字却成为朝鲜一流的官方文字,实在是讽刺啊。

        朝鲜半岛在1945年被苏联、美国分割成为两个国家:朝鲜和韩国,所以世宗450年前创造的拼音文字在朝鲜被称为“朝鲜文”,在韩国被称为“韩文”,其实都是一样的。区别是:韩国的“韩文”至今还允许少量夹用汉字;而“朝鲜文”在1948年和1954年两次'废除’汉字,不允许夹用汉字,现在的朝鲜文已经是纯朝鲜文了,而且中国东北吉林省的朝鲜族自治区的学校也使用纯朝鲜文。

        可是到了2005年,历史文化又发生了有趣的逆转。2005年2月9日,韩国政府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以适应世界化的时代潮流。并且提出了《推动汉字并用方案》,为了发展韩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与东亚汉字文化圈国家的积极交流和推动韩国观光事业的大力发展,将目前完全使用韩国文字的公务文件改为韩、汉两种文字并用,以解决韩文难以清楚的表明汉字含义的历史难题。

        方案指出:凡地名、人名、历史用语等不写汉字就容易发生混乱的语汇,均在韩文后面注明汉字。为了给中国和日本的观光者提供方便,将逐步在道路交通标志上实行汉字和英语双重标记。此外,还将同教育部门协调改善汉字教育体制,前韩国总统金大中说:“韩国的各种历史古典文章和史料仍以中国汉文书写,如果无视中国汉字,将难以理解我们的古典文化和历史传统,有必要实行韩、汉两种文字同时并用”。而且韩国的许多专家、学者和居民都强烈呼吁加强汉字教育,要求全面恢复使用中国汉字。

        为什么韩文难以清楚的表明中国汉字的含义呢?

        因为朝鲜拼音文字虽然是象征着朝鲜民族的独立,显示出他们是区别于中华汉民族的朝鲜本土民族,但是,朝鲜拼音文字根本还是脱离不开汉字。它们归根到底是汉语的拼音化文字——除了语法结构不同之外,无论韩文的词汇如何变形,它们的发音却接近于它们曾经的母体——汉语,于是就有了中国人听起来十分熟悉的“大宇”、“现代”、“三星”等词的韩语发音。他们语音区别并不比中国的广东话、上海话等地方语言与中国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区别大!除了语法结构不同之外,韩文可以被理解为汉语的旁系,或者是一种遥远的、异化的大中华方言,韩文字母中最大的创意大概就是圆圈了,中国汉字里面没有圆圈的写法。

        中国汉语拼音有四声,也不能完全解决中国汉字同音字的问题,而韩语中没有四声,所以用韩文表注汉字的发音就是一件十分费力而且头痛的工作,很难做到准确。一个韩文发(Kang)的字,既表示“姜”字,又表示“康”字、“江”字,到底是什么字?要根据前后文的意思而定,要望前后文才能生义,而且要先理解母体汉字的中文语义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于是就只能请母体文字---中国汉字出来解决问题了,所以就有了目前汉字占四分之一的大韩民国《宪法》。

        由于汉字是朝鲜语的古老载体,所以学习韩语时必须先充分掌握汉字,必须知道所要标记的原中国文字的意义,否则就要去按约定的意思去理解,去猜测。那当然不可能做到非常准确,也不可能成其为准确、高雅的朝鲜语言。所以一直到六十年代汉语汉字都是韩国学校中学生的必修课,但是到了七、八十年代以后,政府逐渐'废除’了中国汉字,现在韩国政府又要求全面恢复汉字,累不累?

        中国人几千年的文明是韩国、朝鲜,甚至是日本的母体文明,他们传播融合以后成为东亚的亚文明,子体的亚文明必然与母体形似,但是文化上的'废除’行为,却使他们逐渐失去了母体文明的灵魂!如果不与中国母体文明再次联接,韩文、日本文、甚至越南文,都将成为风干的、没有灵魂的文化'木乃伊’,所以韩国政府全面恢复使用中国汉字是必然和明智的历史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