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资本基金:新课改,中国教育不能承受之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1:06:59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推进,中国教育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活跃阶段,尤其是基础教育,各种崭新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维竞相提出,富有创见的教学模式成批量地推出,一大批名校和名师应运而生。其思想冲击之猛烈,影响波及之深远,超出了以往任何一次。并且正向纵深发展,有愈演愈烈之趋势。  

然而,真正从事第一线教学工作的广大教师,对新课改却不是积极地响应,有很多人只是在行政干预之下很被动地参与到其中来的。他们普遍感到迷惑、彷徨和阵痛。因为在新的理念烛照下,原本驾轻就熟的课堂,已经变得难以掌控;原本相濡以沫的学生,已经变得难以驯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这个职业已经不再稳定,教师这个岗位有了强烈的危机感。  

新课改首先擎起的依然是素质教育的大旗。素质教育大概是在二十年前提出来的,时间较早。最初突破传统教育禁锢的就是素质教育,今天在各个方面做得非常精细的新课改也是发轫于此。应当承认,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其初衷是要把学生从分数下解放出来,以培养他们的能力为起点,以发展他们的素质为根本。但是时至今天,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分数其实还是评价学生最重要的标准。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大环境下,各类考试的竞争空前激烈,素质教育便与现实渐行渐远,最终会沦为一种概念。  

新课改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人本思想,非常符合时代的潮流。它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真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从而开发心智、完善人格、提高道德,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培养目标。这些理念无疑是非常先进的,但是学校教育始终不能脱离于社会大环境,否则只是一种 “乌托邦”似的空想而已。事实上,世俗化的社会对校园的影响力无处不在,道德的底线正被不断地突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早已呈现不正常的状态。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的话,那么,即使再先进的理念也很难渗透下去,只会变成一种善良的愿望。  

高效课堂建设是近年来谈得较多的课改话题,它其实是前几年搞的有效教学的一种深化,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制定、内容选择、方法运用、测定评价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指导。这种颠覆性的结果,是使一线教师怀疑自己以往的教法,似乎都是不正确的、不科学的,不再适应时代要求,必须彻底摒弃。有位专家出了本书,名字干脆就叫《我给传统课堂打零分》。如此一来,各个学校纷纷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在考察、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之后,强势推行以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实现建设高效课堂的最终目标。  

但是,很多高效课堂并不像许多人臆想的那样高效,甚至有效。首先,课堂教学的效益是靠人实现的。同样的模式,不同的人教,或面对不同的学生,效果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模式,同一位老师可以教出同样的效果。不能简单地评定哪一种模式高效,哪一种模式低效,甚至无效。其次,课后的作业课堂来解决,不能算是高效。不是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吗?那就不要以为他们课后都是在玩、都在抄袭作业。否则,课堂不玩课后疯玩,以此换来的所谓“高效”,不要也罢。再次,“闻道有先后”,应允许学生课堂理解不了的问题,课后再慢慢去想;“教然后知困”,应允许老师这节课没讲通的问题,下节课再重新讲。我想,最终的教学效果应该没有什么差异,不能用“高效课堂”一棍子打死。  

高效课堂的提出者,其实自己的理论依据十分矛盾而且含糊。衡量所谓的“高效”,也没有别的好办法,那就用成绩说话。但他们不敢公开分数,搞成绩排名,因为那会落入应试教育的窠臼,会无形中验证应试教育比素质教育更有效。所以,课堂教学是不是有效,甚至高效,老师说了不算,完全要由专家来评定。于是,我们便常常观摩到一些经过精雕细琢并得到专家首肯的高效课堂示范课,而执掌教鞭的往往是一些伶牙俐齿的美女教师,仿佛置身于选拔超女的舞台,令人莫衷一是。  

新课改,是教育专家们提出来的,我们毋庸怀疑这场改革的动机。但其常常是在教改的执行者——教师身上做文章,已令他们不堪重负;常常是在教改的主阵地——课堂之上动手术,已使课堂失去往日的庄重。而新课改之下的学生是怎么想的、怎么学的,往往无人关注。在市场大潮冲击下,道德教育的阵地全面丧失,往往无人问津。而由此产生的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的矛盾冲突,更是无人思考、无人解决。于是在今天,有了广大一线教师深陷教育困境的无尽感慨,有了一批批学生中途辍学的莫名尴尬。很多学生在享受完义务教育成果之后,无力升入理想高中,又不甘情愿选择职高。面对那些迷茫而无助的眼神,不知教育专家们会有何感想。  

有人会说,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最终要通过深化课改来解决。这也许是对的,但有时不妨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课改?朝哪个方向改?会改成什么样?其实不管怎么改,我们都是要提高教育质量的。而在中高考制度基本不变的背景下,分数是唯一公平而重要的标准。这一点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像一些课改名校,如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溧水的东庐中学、溧阳的后六中学等,都是以分数高取胜。这是绝大多数一线教师的普遍想法,这也是学生家长们追求名校效应的最根本的驱动力。专家们如果连这一点也看不到的话,大家就不难预测到课改的最终结果。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育原本就不是轻松的事业。广大教师每天要面对那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个体,不敢有一点闪失,不敢有一点松懈,可以说,对他们最有感情、真正关心他们的,便是这些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一线教师。绝大多数教师会拷问自己的良心,对自己教出来的每一个学生负责。因此,教育不应该搞得如此复杂、如此繁重、如此随便,这样会失去其固有的纯净和庄重,使教的人和被教的人都感到有压力、有负担,都感受不到教育本身所带来的快乐。这样的课改还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