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资本最新消息:汉语新诗鉴赏(84)郑小琼?大刀李征?琹川?原甸?方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3:13:04

汉语新诗鉴赏之八十四

郑小琼/大刀李征/琹川/原甸/方思

 

 

 

郑小琼(1980-),女,四川南充人。诗作散见于各大报刊。

 

 

有多少爱,有多少疼,多少枚铁钉
    把我钉在机台,图纸,订单,
    早晨的露水,中午的血液

    需要一枚铁钉,把加班,职业病
    和莫名的忧伤钉起,把打工者的日子
    钉在楼群,摊开一个时代的幸与不幸

    有多少暗淡灯火中闪动的疲倦的影子
    多少羸弱、瘦小的打工妹在麻木中的笑意
    她们的爱与回忆像绿荫下苔藓,安静而脆弱

    多少沉默的钉子穿越她们从容的肉体
    她们年龄里流淌的善良与纯净,隔着利润,欠薪
     劳动法,乡愁与一场不明所以的爱情

    淡蓝色的流水线上悬垂着的卡座
    一枚枚疼痛的钉子,停留的片刻
    窗外,秋天正过,有人正靠着它活着

 

(选自:郑小琼新浪博客)

 

[赏析]

郑小琼以简洁、凝练的笔调,以打工女工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钉子”为叙事对象,同时也是抒情意象。“钉子”是具体的坚硬的物,同时在这里也是一种象征,诗人以“钉子”来综合了叙事和抒情,以哀婉的语调组织了打工者现实生活的常用的词汇——“机台、图纸、订单、卡座、加班、职业病、利润、欠薪”,构成了相关画面,表现羸弱、瘦小、善良、纯净、安静而脆弱的打工女工的挣扎、无奈和卑微,在“莫名的忧伤”中 “摊开一个时代的幸与不幸”。我们很难找到诗歌中事、境、情和语言的界限,做到了在叙事、抒情、哲理的纵深度和宽广度上同时扩展,包容了矛盾复杂的现代意识、感觉和趣味。 (夏吟/文,夏吟推荐)

 

 

 

大刀李征(1972-),本名李征。湖北襄阳人,诗作散见于各地报刊。

 

雨中

 

(1)

小镇子手忙脚乱

且看一尾鱼,撑一柄荷叶伞

四野的钓线万千

 

(2)

飘来了你,飘来了咱

眼神水水水水水过来

哎哟哟伞外浮想翩翩

 

(3)

伞儿转呀转呀转

转得小镇子,向左转向右转

绕着黛绿荷叶伞

 

(选自:《世界汉诗》杂志2010年刊(总第19/20期))

 

[赏析]

这是一首情诗,题为《雨中》,全诗没一“雨”字,是诗题为诗提供了一个荷塘的雨中之场景。

第一节中的“撑”字是人物的行为动作,暗示出“一尾鱼”该是一个人;把“雨丝”看作云儿抛出的“钓线”,是对“云想衣裳花想容”艺术表现形式很好地继承与发扬。

诗的第二节通过“眼神”一样的雨丝把身为云的“咱”与伞下的“你”衔接了起来,并通过“水水水水水”的不断重复,似那雨丝不断下落的过程,又似一种结结巴巴地语气,形象描出了“眼神”那种怯怯的欲语还羞感,“哎哟哟”为“伞外浮想翩翩”的内容作了含蓄地注解。

诗的第三节用六个“转”字转出了神韵,其心里描写也符合物理学相对论原则,假定以“伞儿”为参照物,若不是那“伞儿”在转,就该是那“小镇子”在绕着那“伞儿”转;至于那“小镇子”为啥要绕着那“伞儿”转?也许是那“伞儿”挡住了那“小镇子”偷看那伞下“美人鱼”的视线的缘故吧。

诗中抓取了荷塘在雨中的三个场景,每个场景凝练成一节不超过三行不超30字的文字,每节恰似一首微型诗,三节组成一首格律体新诗。在新诗分行理论尚不完善的今天,用“韵脚”做为新诗分行的依据不失为一明智之举。   (阿真/文,阿真推荐)

 

 

 

琹川(1960-)女,本名洪嘉君。台湾诗人,生於台南县。著有诗集《琹川诗集》、《雨湿的情爱》、《琹川短诗选》等。

 

瓶中诗

 

那茫寒的白无边无际地蔓延

入梦里

一阵风起   自针叶上

跌落的一朵小雪花

听到整片大地碎裂的巨响

 

顿时世界融成一滴泪

下坠  下坠

时间的钟摆刹那失声

来回虚荡

于现实的墙面上

 

飞鸟躲藏于何处

天空与湖水不休的争论

镜里  镜外

容颜浮在水云之间

眼眸锁住了双羽翩翔

 

(选自:《琹川短诗选》香港银河出版社 2002年版)

 

[赏析]

琹川于2007年11月,刊行了一本新着诗集《风之翼》,收诗作60余首。她在“后记”中见证;本书有我对生命的凝视与省思,故园亲情的眷恋与自我的对话,还有静观四时万物的情怀,心灵之河闪现的光芒,女性自觉,以及旅游的足迹等等。在波涌的生命海洋上,以更清澈的智慧,迎向未竟的旅程。《瓶中诗》系组诗系列,特选其中一首,供爱诗人一粲。

这首诗的声律是徐缓有序,节奏自然,任读者以婉曲的思维,凝视抚摸她秘藏心灵中的瓶中之诗。那里面或许有茫寒的白,作无尽的伸延,有梦自风起,如雪花片片跌落,接着世界突然融成一滴泪,时间无端失声而来回摆荡。最末则是镜里镜外,任自己的容颜,在水云之间徜徉。她为这首素描一己小小生命的《瓶中诗》加注,那一抺无色无声无相的时间之翼,是否还能敛放自如,悠悠踱蹀在她独自抒发的声律里。 (张默/文)

 

 

 

原甸(1940-),本名林佑璋。新加坡汉语诗人,祖籍福建闽侯,生于上海。著有诗集《青春的哭泣》、《原甸三十年集》等。

 

 

书  早巳冷了

搁在床头

一任风的翻阅

未冷的书

却翻阅在脑中

此刻还热……

 

两颗星星

攀在窗框上

互闪着矍铄的眼神

私语着星云家族的是非……

 

天花板的吊灯

睡得最熟……

 

(选自犁青、野曼主编《国际华文诗人精品集》,广东旅游出版杜1996年版)

 

[赏析]

第一次接触原甸的诗歌,第一次品读《失眠》,细细读完,心里却升腾起了淡淡的忧伤。在这股忧伤的情怀里,我看到的是原甸沧桑的脸庞,感受到的,是原甸对祖国、对家乡浓重的思念之情。

原甸在一个或许是没有月亮的晚上失眠,风不大,却丝丝吹皱在远离家乡,远离故土的心上。“书/早已冷了”,这“书”,是历史,是通往回家的路;“早已冷了”,是因为诗人久未归国,久未踏上他心中的那片热土,所以冷却了。“未冷的书/却翻阅在脑中”,这“未冷的书”,是诗人胸腔中那颗时刻跳动着、未冷的赤子之心,这颗心,对祖国的牵挂、对祖国的热爱,时刻在脑海中闪烁,一刻也未曾停止,“此刻还热”,并一直都热着。

“两颗星星”,一颗是外国的星星,笼罩着自己;另一颗是祖国的星星,时刻出现在自己的心上,指引着诗人。“互闪着矍铄的眼神/私语着星云家族的是非”,这两颗星星,犹如诗人的一双慧眼,见证了一个历史时代的变迁。那是一个激情燃烧与激情熄灭的年代,一个理想飞扬与理想破碎的年代。这个年代的变迁,犹如诗人的一场梦,梦醒后,便再也无法入眠了。面对梦的碎片,诗人也曾彷徨,却没有谴责与愤怒。他以诗人的真诚,面对自己走过的路,如实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在这么一个失眠夜,唯独“天花板的吊灯”,不谙人心,“睡得最熟”。而天花板下的原甸,却辗转反侧,又似难眠。《失眠》,是原甸彷徨于天地间的寻找悲歌,是一颗心灵无法逃遁漂泊的历史见证。祖国、热土,对原甸这漂泊在外的浪子而言,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叶迎璇[学生]/ 文).

 

 

 

方思(1925-),本名黄时枢,美国汉语诗人,祖籍湖南长沙。著有诗集《时间》、《夜》、《竖琴与长笛》等。

 

仙人掌

 

爱你

就如以整个的沙漠

爱一株仙人掌

集所有的水分于一点

而贯注所有的热与光

阳光所曾普照的,骤雨所曾滋泽的

爱你

以这样的热诚,这样的专一,这样的真

 

自大地之心,嗳,自心底吸收

汇集,凝聚,注于一点

在这茫茫的沙漠

沙粒似红尘,似香烬,似将扬之于海的骨灰

在这茫茫的沙漠之中

滋养,培植,一株仙人掌

 

(选自方思诗集)

 

[赏析]

方思的这首《仙人掌》是一首包含真情的爱情之诗。字字句句都渗透着诗人如火般的爱慕与痴恋。整首诗将“仙人掌”作为意象,将自己的爱比作沙漠对仙人掌的爱,无私,专情并且永恒,让人不禁叫好。

“爱你,就如以整个的沙漠,爱一株仙人掌,集所有的水分于一点,而贯注所有的热与光......”要怎样才能表达自己倾尽所有的爱?唯有沙漠对仙人掌的这份专注才能诠释。沙漠中缺少的就是水,而沙漠却愿意将所有的水分都汇集于一点,灌注给心爱的仙人掌,这恰如其分地将诗人浓浓的爱意给表现出来,再没有比这更通俗易懂且精辟的比喻了。“自大地之心,嗳,自心底吸收,汇集,凝聚,注于一点。”如同沙漠对仙人掌的爱一般,诗人的爱同样来自内心的最深处,诗人将那庞大到无法装载的爱用心汇集,凝聚,浓缩成一点,全部倾注给自己所爱之人,这是何等的痴,何等的恋啊。

仙人掌代表着一种爱情:坚贞、诚挚、勇敢、不畏艰辛磨难,与众不同。沙漠代表着另一种爱情:专注、无私、默默奉献。仙人掌对沙漠,是永恒的粮食,是身于心的一向渴望;沙漠对于仙人掌,是依靠,是港湾,是无法离开的土壤。诗人将这二者的依赖与互爱融合,完美的将自己的情感表露了出来。

一直以来,歌颂爱情,表达爱意的诗歌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借景借物来抒发情感是惯用的手法,但是怎么才能将景或者物和情完美的结合起来呢?这就需要诗人用心加以巧妙地选择。方思将仙人掌作为爱慕的意象,将自己比作默默奉献的沙漠,比喻简单明了,却又饱含真情实感,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将最伟大的爱抒发得淋漓尽致,倾泻得一览无遗,让人不得不赞叹。  (邓似平[学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