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川源酒业有限公司:中华网论坛 - 影响中华文明的椅子PicsFontStart[图]PicsFontEnd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17:04
一、中国传统坐礼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坐礼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坐礼的姿势是由坐具直接决定的。至少到唐朝中期,椅子还不是我国主要的坐具。我国传统的坐礼有四种:1、跽坐,也就是跪坐,两膝着地,两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后跟上,与跪相似,但不同之处也很明显:跪时臀部须要离开脚后跟的(参见图一,汉代跽坐俑)。2、趺坐,双足交迭,盘腿而坐。3、箕踞,臀部贴地,两腿张开,平放而直伸。4、带踞,脚板着地,两膝耸起,臀部向下而不贴地,其实就是蹲。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跽坐是正坐,在会见客人、饮宴、议事或者与长者、尊者交谈等正式场合下,必须正坐,否则就是失礼。自己居家时,坐礼就可以随便一些,怎么坐都可以,当然一些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正坐。古时,坐礼失礼是会让人耻笑的,原壤踞坐等候孔子(箕踞或蹲着),便被孔子用拐杖打小腿,斥责为“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陆贾奉汉高祖之命出使南越,南越王赵佗(河北真定人)在会见陆贾的场合下,居然箕踞而坐,陆贾当面指了出来,赵佗很不好意思,马上正坐起来,并说:“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可见传统的坐礼是华夏文明的标志之一。传统的坐礼还影响着周边国家,至今日本、韩国还保留着我国传统的坐礼。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二、中国坐具的演变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1、筵和席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原始社会时,为了隔潮防凉,人们就用兽皮、树叶等铺在地上,既可以躺着,也可以坐着,这直接演化为中国古代社会最早的坐具:筵和席。筵是用竹子编成的,而席是用蒲草编成的,铺在地上,可坐可卧。东汉郑玄注《周礼》时解释说“筵亦席也,铺陈曰筵,籍之曰席,筵铺于下,席铺于上,所以为位也。”古人坐在筵席上进食,后来,酒席就称为筵席。直到现代汉语,还保留着这些古老坐具的印记,比如“首席”、“出席”等等。 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2、床和榻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床,与今天的床有所不同,《说文》中说“床,安身之坐者”,《孔雀东南飞》中有“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之句,可见,古时的床不仅供睡眠之用,还是一种坐具。那时流行雕花大床,三面围有屏风,人们在上面可睡可坐,还可在床边或床上放置案几以供吃饭、看书之用,与后来的土炕功能有些类似。榻,比雕花大床小的多,便于移动,从汉朝时开始流行。与床一样,榻既可睡眠也可充当坐具,《三国志.吴书》中有“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的记载,这里是说孙权和鲁肃坐在一张榻上饮酒,而不是躺在一张榻上喝酒。 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3、胡床的出现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胡床的出现,使中国又出现一种新的坐姿:胡坐。所谓胡坐就是把臀置于高处,而双足垂下。胡床,又称交床、绳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为棕绳联结,可以折叠,张开可作座具,合起可提可挂,使用方便。从胡床可以方便携带的特点不难看出,胡床应当源于经常迁徙的游牧民族,所以胡床应该是从游牧民族传到中原来的。《后汉书.五行志一》中说:“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可见,至少在东汉年间,我国已经有胡床了。今天可看到的最早的胡床的形象是北齐《校书图》中的胡床,此画描绘的是公元556年,儒生樊逊坐在胡床上校书的情形(见图二,北齐《校书图》)。随后的史籍中胡床这个词频频出现,可见胡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但我们应当看到,胡床还不是椅子,胡床没有靠背也没有扶手,倒是与现代的马扎非常类似。而且从史籍中看,胡床大部分应用于户外活动,比如出行、狩猎、游玩、行军等,虽在室内也有应用,但还是少见。所以,胡床没能对中国传统坐礼进行根本动摇,不过是闲居或外出携带的坐具而已。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4、椅子的出现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有人根据《新唐书.李泌传》:“泌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的记载以及《正字通》有关“养和,今之靠背也”的解释,就推断唐朝李泌发明或改进了椅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且不说《正字通》成书于明朝末年,实际上,所谓养和不过是“搔背爬”也就是现在称作“老头乐”的抓挠背痒的东西。那么,椅子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北宋中期的苏轼在《私试策问八首》中曾经谈论过坐礼的变化:“古者坐于席,故笾豆之长短、簠簋之高下,适与人均。”可见,那时的人们已经放弃了跪坐;南宋的朱熹则在他的《跪坐拜说》中,对坐礼从古代到南宋的变化进行了一番论述,并说:“古人之坐者,两膝着地因反其而坐于其上,正如今之胡跪者。”但他并没有考究坐资变化的原因,只是说:“亦不知其自何时而变,而今人有不察也。”由此可以看出,至迟至南宋,人们已经彻底放弃了跪坐,甚至都不知道“何时而变”了。通过上述两个例子,说明坐礼的变化应该是宋代以前的事。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椅,最初是树名,《说文》中说“椅,梓也”,是一种落叶乔木。椅子最初被称为倚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朝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的《济渎庙北海坛祭器碑》中 ,碑阴中有“绳床十,内四倚子”的记载。1955年在西安挖掘的唐玄宗时高力士哥哥高元(王+圭)墓的墓室壁画中,有一人端坐在椅子上的形象,该墓的建成时间是唐朝天宝十五年(756年)。可见,在唐朝中期,我国已经有了椅子。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从五代画家顾闳中的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上,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图中,很多人已开始坐在椅子上,但也有人踞坐在传统的雕花大床上,坐在椅子上的姿势也不尽相同,有人双足垂下,有人盘着腿坐。可见,最晚在五代,椅子已经流行,而在椅子的冲击下,传统的坐礼受到了巨大破坏,但新的坐礼还没形成,显的有些混乱。(见图三,《韩熙载夜宴图》)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至此,我们大概可以给椅子在中国的历史理出个头绪来:最晚在唐朝中期,已经出现了椅子;最晚在五代十国时,椅子已经流行,但还没有彻底改变中国人的坐礼;北宋时,椅子已非常普及,中国人已彻底改变了坐礼;南宋时,椅子在中国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中国人已忘记了传统的坐礼,以至朱熹在讨论完坐礼变化后,感慨“亦不知其自何时而变,而今人有不察也。”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三、椅子是如何在中国出现的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椅子如何在中国出现的,有以下三种可能: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1、由胡床发展而来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前面说过,胡床的出现第一次改变了中国人的坐姿,出现了胡坐的现象。坐在胡床上的姿势与坐在椅子上的姿势基本相同,差别就在胡床没有靠背。在宋代佚名画宋《蕉荫击球图》中,我们看到宋代的交椅又称为太师椅,结构是前后两腿交又,交结点做轴,上横梁穿绳代座,可以折合,座上安装靠背,可见,交椅就是一个安装了靠背的胡床或者安装了靠背的马扎,从中不难看出胡床与交椅的密切关系(见图四,宋画《蕉荫击球图》中的交椅)。但是,交椅还不能作为椅子是由胡床直接发展而来的证据,毕竟交椅在宋代才出现,而唐朝中期我国就出现了椅子,《韩熙载夜宴图》上的椅子是那种标准的四条腿椅子,根本不是交椅。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797年的《济渎庙北海坛祭器碑》中“绳床十,内四倚子”的记载,也可以作为证明,十张胡床,其中有四张是椅子,很有可能当时把胡床加上个靠背就叫做椅子了。另外,李白的《草书歌行》有:“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之句,“依胡床”做何解释呢?是不是可以解释成依靠在胡床上呢?也就是说李白时代已经出现有靠背的胡床呢?当然,“依胡床”还有多种解释,并不能就此盖棺定论。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2、由欧洲传入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从世界家具史看,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椅子的地方,后来椅子从埃及传到了希腊,又从希腊传到了罗马,最后传到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那么中国的椅子与欧洲的椅子有关系吗?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虽然唐朝对外联系广泛,但中国距欧洲遥远,中间还有庞大的阿拉伯帝国阻碍,唐朝与欧洲并未有直接联系,若非要扯上点儿直接联系,那就是景教在中国的传播了。景教是基督教的一支,发源于五世纪的君士坦丁堡。景教主张基督的神、人两性论,因此被斥为异端,教徒被迫向东方迁徙。在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时,21位景教的传教士到达长安,经太宗批准,开始译经传教,所以有可能这些欧洲来的传教士在中国生活时不习惯中国的坐礼,而把家乡的椅子制造出来。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当然,这只是推测,也没有什么说服力。景教在中国的历史,未见于我国任何的史籍,只是在1623年大秦寺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上才发现其事迹,1907年,在敦煌石室中发现了景教的典籍。可见,景教在唐朝时并没有什么影响力,也无广泛传播,石碑中“寺满百城”之句亦有夸大之嫌,否则不会在任何史籍中都找不到景教的影子,所以,没有影响力的景教想改变中国传统几千年的坐礼是有困难的。况且,就算景教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那为什么传入的只有椅子而没有在当时欧洲很流行的沙发呢?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3、由佛教传入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可以肯定的是古印度已经有椅子,而且在古印度只有身份显赫的人才能坐椅子。退一步讲,个别高僧社会地位崇高,也可以坐椅子,但椅子对僧人来讲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僧人是要打坐的。从坐姿看,打坐与我国传统的趺坐(双足交叠)差不多,所以,椅子对于僧人们的作用就大大弱化了,印度的僧人在椅子或绳床上(下文论述)打坐,我国的僧人则坐在地上或床上打坐,至今也鲜有在椅子上打坐的,可见印度的椅子并未对我国僧人有什么影响。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绳床是佛教经典经常提到的一种可折叠的坐具,古时的僧人经常使用。义净曾描写绳床的结构说:“西方僧众将食之时,必须人人净洗手足,各各别踞小床。高可七寸,方纔一尺。藤绳织内,脚圆且轻。”可见,绳床与胡床差不多,但有学者指出绳床就是椅子,按照现有的史料记载,很难看出绳床就是椅子,很多也不过是学者个人的推断和猜测。另外,椅子在古代印度是权威的象征,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坐椅子,而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曾说印度的僧人“至于坐止,咸用绳床。”可见,绳床在印度的寺院中非常普遍,应当不是椅子。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各种??自然引人注目,那么佛祖坐的到底是不是椅子呢?从现有的佛像、佛画来看,很难分辩那些坐具后面到底是靠背还是屏风亦或宗教装饰,包括被很多人说是椅子的西魏敦煌第285窟的壁画(见图五,西魏敦煌第285窟——禅修)。至于古代人民看到佛祖双足垂下的坐姿而受到启发制造椅子的说法,也有些纰漏,毕竟那时中国人已经在胡床上尝试了新的坐姿,佛祖的坐姿并不新鲜。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4、总体看来,我国的椅子还是应该从胡床发展而来的,毕竟胡床坐久了背部就僵硬,自然而然会有人想到再给胡床加个靠背。当然,这些也没有直接的证据,也是卓尔自己的分析,还有待新的考古发现证明。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四、椅子对中华文明的影响转自club.china.com
  转自club.china.com
  椅子流行以后对我国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1、对礼仪的影响。椅子首先冲击的是中国的坐礼,在前面已经多有论述,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而坐礼的变化,又直接导致诸多社交礼仪的改变。2、对房屋内部风格的影响。传统的坐礼要求房间的中间尽量要空阔,作为人们席地而坐之用。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房屋内部的风格发生了较大的改变。3、对家具的影响。在椅子出现前,人们的坐姿很低,以至我国的家具普遍矮小;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显然升高了不少,自然而然一些高足家具就陆续开始流行,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而高足家具的出现,又引起了茶具、碗碟等等生活用品的一连串改变。4、对饮食习俗的影响。椅子出现前,由于坐姿、案几的低矮,人们很难围坐在一桌吃饭,尤其在一些宴会上,一般都是分餐制,一人面前一个小案几。椅子和高足桌子出现后,人们逐渐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直到八仙桌出现,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已成了习俗,分餐制也顺应的变成合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