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院子的母鸡在线看:苏联二战龌龊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1:42:57
 提示:距二战爆发整整70年,俄罗斯官方对二战历史的看法是,苏联是欧洲的解放者,是二战的光荣史;但在一些西方国家看来,苏联某种程度上充当了趁火打劫的角色,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才是那个时代苏联的源动力。莫斯科首任民选市长波波夫在《1941至1945战争杂论》一书中,披露了苏军在二战中一些不为人知的龌龊事。

 

                                              1939年8月,图为斯大林在莫斯科会见德外长里宾特洛甫

在庆祝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前夕,莫斯科首任民选市长波波夫在国内外发表关于卫国战争历史真相的着作《1941─1945战争杂论》。书中惊人披露闻名遐迩的卫国战争大英雄朱可夫元帅曾疯狂抢掠战利品:一九四八年元月,国家安全部派员到他家搜查,查抄七车厢家俱,三百二十三件貂皮、一百六十件水貂皮、四千米丝料和呢料、四十四张名贵画毯、五十五张古典名贵油画、七大箱水晶和名贵餐具等。

 

                                               苏联代表莫洛托夫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上签字

波波夫说,他揭示真相只想证明:不能按斯大林方式、苏联方式,去纪念战胜法西斯六十周年。俄国对这段历史需要新的思考,真实的考量:战胜法西斯不是靠社会主义优越性,而是战争性质转变为人民战争;战胜希特勒专政没有引发斯大林专政的“洗心革面”;斯大林扩张社会主义造成冷战;从德国运回的赔偿没有用来发展民生经济,而是用来扩大军备;这一切把苏联引上一条死胡同。

波波夫还披露,早在二十年代内战结束后,苏共立即着手准备发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大战,打算用武力把共产主义推向欧洲。

1941年苏联基本上准备好打一场大战,当时红军已拥有二万六千辆坦克、二万架战机、十二万门火炮,实力超过德军。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德军突然入侵苏联,并在十天内逼近心脏地区。

长期以来,对于苏联失利的主要解释是“战争突发论”、“装备落后论”等,但波波夫指出,其实是斯大林本人、斯大林式共产党导致的失利。斯大林强制实行的集体化导致苏联农民破产、饥荒、日用品匮乏、生活紧张等等,国民压抑,当然抵抗不住德军的强力推进。当时就全国来说,老百姓私下议论极多,德军的进攻曾被一些人视为“摆脱专政、得到解放”的机会。苏联西部地区和波罗的海地区一些老百姓曾捧着鲜花欢迎德军,这些都是官方史学界闭口不谈的尴尬真实。

但苏联为何能扳回败局?因为战争的性质变了。战争初期的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发表讲话称抗战“关系到苏维埃国家的生死存亡”及“沙皇制度复辟”。到四个月后的11月6日,斯大林发表讲话纪念十月革命,已不提抗战的阶级性,而大谈抗战的“民族性”,号召打倒妄想消灭俄罗斯民族的敌人。“这些人丧心病狂竟然号召消灭伟大的俄罗斯民族!”

                                           德国代表里宾特洛甫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上签字

1944年11月7日,斯大林宣布抗战任务已告完成。这时,苏联面临历史转折。波波夫认为,苏联这时有三种选择:一是战争“到边境为止”,这样可以保存实力,重建国家,汲取1941年社会主义体制失败的教训,实行改革。

二是越界解放欧洲,然后返回苏联,荣获“解放者”称号。三是在苏联周围建立一个由“友好”国家组成的“安全圈”。斯大林作出的是第三种选择,用武力建立一个由亲苏卫星国组成的阵营。

波波夫说,这一选择不仅使国家多丧失了近百万俄国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使不符合当代生产力和文明发展的国家官僚社会主义体制的苟延多出五十多年”。

斯大林的这一选择,在苏联领导层得到支持,除了政治上的考量之外,主要是贪欲的动力。部队进入德国,令使苏军将领和政要得到“大发战利品之财”的机会。波波夫在书中披露了官方二战史绝口不谈的历史真实。

苏军攻占东欧期间出现抢掠当地居民财物的现象,苏方曾严厉追究。1945年头三个月,四千多名红军军官受到检控。但苏军进入德国后,苏军在默许下,大肆洗劫德国,直到1945年6月9日才停止掠夺。

书中引用的官方数据和研究人员的数据。红军原本就设有战利品总局,该局公布的资料是:六万台钢琴、四十六万架收音机、十九万幅地毯、九十四万件家俱、二十六万五千台座钟和挂钟和一百八十六车皮名酒。

在这场劫掠中,苏军官兵的“待遇”也分等级。士兵可拥有以准许邮寄为限的小件物品。将领的战利品标准则由斯大林钦定:每人一部奔驰轿车,中下级军官每人一部摩托车或自行车,可低价购买钢琴、收音机、猎枪、手表、若干地毯、裘皮、全套餐具、照相机等。

1948年,斯大林下令逮捕杰列金,从这个担任朱可夫元帅副手的将军家中搜出十六公斤银首饰、二百一十八块呢绒和丝料、二十一枝猎枪、大量名贵的法国和佛拉德斯画毯,等等。从内务部西德涅夫少将家搜出近百件黄金和铂金制品、从帝国银行里偷来的全金坤包、三十二件裘皮衣、一千五百米料子、四百零五双丝袜、七十八双皮鞋、二百九十六件衣服等。

苏军进入德国以后,像法西斯占领军一样大量强暴战败国妇女。波波夫教授指出,苏军占领柏林以后,单是柏林一地,近十万名德国妇女在被强暴后看医生,含垢忍辱、不敢声张者更不计其数。英国蒙哥马利元帅在回忆录里说:“苏军的作为,特别是对妇女的态度,令人发指。”

波波夫指出,红军对德国的掠夺是苏联官僚体制本质决定的。正像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的:“不信上帝的话,就可以无法无天。”

苏联红军从德国运回数不清的战利品。据红军战利品总局统计,单是1945年一年,就从德国运回七万四千车皮建材、一百二十万件男女大衣及一百万顶帽子等,总共四十万车皮的物品。二百三十万吨粮食,五十万吨奶油、鱼、动物油脂、五十万吨食糖、一百万吨马铃薯和蔬菜、二千万升酒精;到一九四八年一月止,从德国运回五十五万四千匹马、五十四万一千头牛、二十四万头羊;二千八百座工厂的设备。二百万德军战俘在苏联无偿劳动。

二战结束后,苏联政府大量徵用德国先进科学技术。苏联航天之父科罗廖夫院士受苏联政府指派,于1945年到达德国,负责研究布劳恩火箭中心的人员和技术进展情况,拟订掳走德国科学家的名单,同时运走大量德国火箭、远程导弹发动机和实验设备。

苏联原子能专家库尔恰托夫院士说,苏联政府曾派遣专门小组到德国寻找氧化铀,找到后运往苏联三百吨,大大加快苏联制造原子弹的进程。

六十年过去,被封杀的二战真面目浮出水面。波波夫指出,1943年着名的库尔斯克会战,红军第一天就损失一万军人和三百四十一辆坦克;而德军仅损失八百四十二人和三十辆坦克。

当时,苏军处于半包围圈之内,形势严峻,重演苏德战争初期的形势。就在这时,希特勒忽然下令停止会战。原来是艾森豪威尔将军发动登陆西西里岛战役,意大利军队崩溃。

为了稳住意大利战场,希特勒于7月15日命令停战撤回原地。红军宣布会战大胜。著名的斯大林会战的情况也很相似。1942年10月初德军逼近伏尔加河。为了援助红军,邱吉尔下令英军在北非登陆,十天后红军得以开始在斯大林格勒发动反攻。

波波夫认为,战胜法西斯不是某一个国家的功劳或某一个党的功劳,而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果。

他指出,俄国的三大战役: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会战,红军取得的胜利,与盟国的援助、世界反法西斯战各战区的协同作战是绝对分不开的。他谈到红军在二战中部署的更动与全球战场有关。

例如,红军在二战初期保有大量部队驻扎在远东地区,以防日本从东线攻击红军后方。只有在美军积极展开太平洋战区和中国的抗日战区,使斯大林得以抽调主力部队前往西线作战。

波波夫要求俄国现领导人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时,不要否认二战期间西方盟国向红军提供的支援,尤其不要忘记向苏联运送战争物资而捐躯的盟国军人。

所谓苏联卫国战争“叛徒”问题也被波波夫提了出来。这个问题触动许多敏感的结论,作者用专章《叛徒的真实》的篇幅提出讨论,详细分析。

斯大林当年下令,凡是被敌军俘虏的红军官兵一律定性为叛徒。这当中有因伤昏迷被俘的;有因弹药供应不上而无法全体一起按照斯大林指示饮弹自杀的,只有极少数是自愿投降。而投降者当中有因为了养家□口而去的;有被德军强行送往德国服劳役的(其中许多俄国妇女在解放时又被红军官兵施暴);有为了逃避饥荒的。这些人当中有仇恨苏维埃政权的地主资本家;有受政治迫害或者冤狱的;有刑事犯。

这个问题已成为当下热门话题。如2004年第十一期的《历史问题》杂志发表克林科的论文《伟大卫国战争年代里苏联领土上的附敌活动及俄国史学对其研究情况》、果孔的专着《处于希特勒与斯大林之间》等等。

重点问题之一是对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班德拉的评介。斯大林把他视为死敌,最后派特工将他杀死。他一生追求的是乌克兰的独立。为此目标他同希特勒作战,他同红军作战。后共产主义的乌克兰为他平反树碑立传。

1941年战争爆发后,几乎所有的苏联加盟共和国都有代表同希特勒政权合作,组织了各种军队同红军作战。

据丘耶夫的《遭诅的士兵》和德罗布斯科的《德军里的东方部队》透露,约有二十三万人的部队站在希特勒一边。波波夫认为苏联的离心力当时就已形成。斯大林宣布许多少数民族是“叛徒”,种下了民族矛盾的祸根。

斯大林的爱将弗拉索夫被德军俘虏后曾组织俄国解放军,同苏军作战。弗氏的活动并不单纯,支持他的是希特勒的反对派领军人物施特里克.菲尔德,目标是争取俄国独立,反对希特勒的褐色专制,也反对斯大林的红色专制。

波波夫认为,应当给予弗拉索夫适当的正面评价,因为他头一个看清了俄国未来与斯大林的极权社会毫无共通之处,他最早反对斯大林式的共产主义体制。

波波夫的这本书,同时在国外出版。国外版本用名《斯大林的三场战争》,两个版本比较,在俄国出版的版本少了一些负面资料,同时也少了一项政治结论。

波波夫说,在德军逼近莫斯科时,老百姓中有过一种朦胧的期待,期待从斯大林迫害下解放出来。贪腐与残酷的极权统治有本质上的因果关系,必定导致亡党亡国,这是他写本书的要旨。

另外,从历史进程的视角来看,波波夫认为老一代反法西斯战士无疑是解放人民的功臣,但在另一领域,也是历史的“罪人”。因为他们可利用却不利用卫国战争胜利的时机。在当年那样的历史转折关口,反思苏联走过的道路多么恰逢期时,但他们不去开辟改革体制的道路,因而失去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机遇。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六十多年,俄国学界与学人更加理性,以普世价值来认知和评说这场战争的内涵,更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审视这场卫国战争,这也是俄国当代史学界的新气象。

相关:

梅德韦杰夫批评西方篡改二战历史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009年8月30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谴责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7月份通过的一项决议。这一决议称,纳粹和斯大林主义都酿成种族灭绝和战争罪行。他称这一说法是“赤裸裸的谎言”,无人可以质疑“谁发动战争,谁杀害人民,谁拯救数以百万人的生命,谁最终挽救了欧洲”。

在二战爆发七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梅德韦杰夫发表这样的评论旨在传达克里姆林宫的观点。俄罗斯官方对二战历史的看法是,前苏联是欧洲的解放者,特别强调数百万俄国人死于战争,并把罪魁指向纳粹德国。

梅德韦杰夫说,无人可以质疑“谁发动战争,谁杀害人民,谁拯救数以百万人的生命,谁最终挽救了欧洲”。

但是,尽管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纳粹德国应为二战爆发承担主要责任,但一些西方国家和部分东欧国家认为,苏联1939年8月和纳粹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创造了有利条件。

梅德韦杰夫辩解说,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当时“唯一的选择”,这一条约为苏联换取准备战争的时间。

与此同时,普京访波前夕在波兰报纸《选举新闻》撰写了题为“历史是互相讨伐的理由还是和解与伙伴关系的基础?”的文章,直面俄波两国历史上的争议事件。他谴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表示将这一条约视为“二战唯一的导火索”有失公允。

普京还写道,“过去的阴影绝不能笼罩目前的俄波关系,更不能笼罩未来的双边关系。”他认为,应当从二战期间的盟友关系出发,建立俄波关系。利用过去的历史做投机,从中寻找互相讨伐的理由是“极其有害和不负责任的”。“我们的职责是竭尽全力卸下俄波关系中不信任和偏见的重担,开启(双边关系)新篇章。”

普京写道,“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的邀请参加二战爆发纪念活动,因为别无选择”。他在文中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夺走了我2700万同胞的生命,每个俄罗斯家庭都有痛苦和损失,为战争的胜利和祖父辈们在战场上建立的功勋的骄傲代代相传,因为俄罗斯和波兰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曾经是盟友”。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思考:二战悲剧谁之过?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日前在媒体撰文指出:苏联解体和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一脉相承,证明旧的社会文化秩序分崩离析,新的一体化格局正在出现。《俄罗斯报》刊发了拉夫罗夫的这篇题为《二战的悲剧:谁之过?》的文章。

9月1日是二战爆发70周年纪念日。在20世纪发生了一系列几乎演变成欧洲和整个人类文明灾难的悲剧,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其中之一。像所有悲剧一样,二战提供了诸多事例,既反映出人可以堕落到何种地步,更展现了能为拯救朋友而自我牺牲的、无与伦比的伟大人性。

仅铭记历史的责任是不够的

但这里谈论的当然不仅仅是铭记历史的责任。令人扼腕的是,虽然新的环境似乎使人完全有理由忘记欧洲再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但当前的局势表明,欧洲安全存在体制性问题。主要缺陷在于,没有能覆盖整个欧洲大西洋地区的、开放的集体安全体系。即便是距柏林墙倒塌已有20年之久的现在,仍有人采取联盟、实质上是对抗的态度对待保障安全的问题。

去年在高加索发生的8月危机表明,局势不容乐观。看得出,不负责任的政权能在军事上铤而走险,将整个欧洲变成其自私想法和野心的牺牲品。同时,客观存在的、与欧洲安全体系支离破碎有关的条件在被人利用。我们应当消除某些人搞乱欧洲大陆局势的可乘之机,呼吁签署欧洲安全条约。

二战留下的教训并未失去现实意义,能说明这一点的另一个例证是:近年来,形形色色的政治力量蠢蠢欲动,借助断章取义或欺骗的方式曲解当时的事件,为政治造势而伪造历史,篡改联合国宪章和其他国际法律文件中得出的二战结论。柏林墙的倒塌终结了欧洲和世界的意识形态分裂,对于之后的企图将历史政治化的行为,除了指出这是竭力在欧洲大陆上制造新的分界线之外,我们难以作出另一种评价。

有关二战起源充斥着谎言

有关二战起源的说法中充斥着太多赤裸裸的谎言、权衡、自私自利。正如冷战时期的情况一样,有些人呼吁着进行"文明整合"和"意识形态斗争",妄图推卸历史责任、假他人之力解决自己的问题。二战的历史被重写了不止一次。为意识形态和政治考量所操纵的立场也在苏联存在过。与此同时,即便是在冷战时期,也没有人曾试图将纳粹政权和斯大林统治相提并论。纳粹威胁意味着对各民族的奴役和摧毁,而苏联是在初期能与希特勒德国军事机器相抗衡、并最终确保将其颠覆的唯一力量,没有人曾冒出将这两者相提并论的念头。那些期待摆脱纳粹主义、视苏联红军攻势为生死存亡问题的人们很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

苏联和德国于1939年8月23日订立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同年9月1日入侵波兰。企图在这两件事之间划等号的做法将历史修正主义推向了顶峰。这两件事被彻底与历史背景割裂,1938年签署的、导致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和沦陷的慕尼黑协定、实为互不侵犯协议的英德宣言,以及其他一连串酝酿德国侵略并将其引向东方的事件被置之度外。

战争喻示着欧洲各国政策的破产,不论它们的统治方式如何(当时大多数欧洲国家还是专制或半专制政权)。在当时"反全球化"的环境下,出现上述结果并非偶然,如下事实证明了这一点:现如今,某些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右翼激进势力抬头,试图为法西斯制度平反、将纳粹分子和党卫军追捧成英雄。

掩盖西方意识形态衰落之势

不愿这样认为:有人打算通过篡改历史弥补西方意识形态可能出现的衰落之势。在不久前举行的纪念诺曼底登陆的活动上,除美国总统奥巴马外,西方领导人几乎都没有提及苏联对打败法西斯主义所做的贡献。苏联在取得胜利、有力促进反希特勒联盟各国团结方面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承认这一点会削弱和"在道德上瓦解"美国?这令人难以理解。但切尼却在文章中努力阐述上述观点。

我认为,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公开翻历史的旧账,其中不少页码很多人都想忘记。如何对待"奇怪的战争"?随着希特勒德国进攻波兰,西方盟友对苏联的阴险用心在"奇怪的战争"中昭然若揭。如何对待无处不在的通敌叛国者?在一些国家里,参与反法西斯战争和参加法西斯军队的人数几乎一样多。

不言而喻,苏联解体和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一脉相承,证明旧的社会文化秩序分崩离析,新的一体化格局正在出现。各国也许能在此基础上协力恢复可控的世界发展趋势。新格局将反映世界的文化-文明多样性,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二战的悲剧是谁之过?只有我们能得出共同的、明确的答案,才能为新格局的建立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