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汉语新诗鉴赏(53)?胡庆军?梦桐疏影?蓉儿?徐志摩?刘半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2:48:30

汉语新诗鉴赏之五十三

胡庆军/梦桐疏影/蓉儿/徐志摩/刘半农

 

  

胡庆军(1969-),河北黄骅人。,著有诗集《走向成熟》、《远去的风景》、《站在时光的边缘》等。

 

父亲说盐是大海的图腾
   
    父亲说,盐是大海的图腾
    虽然父亲一生没见过海
    但父亲常说
    人要有盐的品质海的胸怀
   
    父亲是个纯粹的老农
    一生用朴素的思想
    与土地默默交流
    父亲把盐看作生活本质
    父亲说做人要像盐
    正直纯洁表里如一精诚团结
   
    父亲说,生活再苦
    有盐的调剂就会有滋味
    劳作的父亲常常汗流满面
    父亲说汗水是咸的
    生活就是盐的演绎
   
    老牛与犁耙
    锄头与草帽
    汗水和盐
    是父亲最亲密的伴侣
   
    父亲渴了
    几口凉水就能满足
    父亲累了
    一支劣质烟就能解乏
    父亲饿了
    一口馒头蘸一口盐水就很幸福
   
    父亲一生没有惊人的壮举
    父亲对盐的理解如同理解自己的人生
    只是用汗水把土地
    浇灌得肥沃流油
    然后换来五谷丰登的笑纹
   
    父亲老了
    岁月的盐水把他锈成一把镰刀
    让他勤勤恳恳地
    收割自己的一生

 

(选自:胡庆军诗集)

[赏析]
  诗中“父亲”这一形象,就是让诗歌与现实联系得更紧。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的现实性吧!由此实现了自我的敞开,扩展了“自我”的边界。由“我”到“父亲”,既是一种敞开与延伸,又与后者构成了某种对接关系,诗人的感兴、想象与寄托正是经由这种对接,连起了自我内心与现实,使诗歌维持住了必要而又必然的平衡。“父亲一生没有惊人的壮举/父亲对盐的理解如同理解自己的人生/只是用汗水把土地/浇灌得肥沃流油/然后换来五谷丰登的笑纹//父亲老了/岁月的盐水把他锈成一把镰刀/让他勤勤恳恳地//收割自己的一生//”。也正因为如此,胡庆军的诗歌所呈现的世界与内心之间的感应,纯粹、深情,具有一种精心细致的品质,让无形的思绪于有形中渗透,很好地挖掘一种从心底喷发而出的真实的情感意象。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善于发现生活,用诗歌来证实诗人对现实的关注程度。首先要忠于生活、热爱生活,熟悉生活,脚踏实地、纯正地走过生活,然后体会生活、丰富生活,对生活的细节敏锐感受,这种表达,真挚,直抵人心,是诗人心灵的出口    (觅雪嫦晴/文)

 

 

 

 

梦桐疏影,本名张鉴。重庆璧山人。70后女诗人。诗集《北纬29度的芳华》(三人合集)出版中。

 

吞噬

 

她蹲在树下,数着地上的枯叶

时值三月,花开满枝

她走在风雨中,舔舐着齿颊留香的年月

欲望沉淀,清澈如水

没了慌乱,没了恐惧

 

她开始沉默。写着疼痛和死亡

星光撕裂,她挡不住爬上额头的草木疯长

她怀抱暮云、落红、玉的碎片和四散的菊香

 

夜的鸟鸣,分开时间和河水。孤独

浸泡着夜的白。风生水起

她来去呼啸自如

 

在观念的飓风中心,鲜衣怒马

顶着红色的长发,普拉斯一样

从灰烬中飘然升起

像呼吸空气般吞噬神灵和自己

 

(选自:梦桐疏影新浪博客)

 

[赏析]

梦桐疏影的这首诗以春为底色,描写了远去的爱情与人生感伤,在春暖花开时进行反向感悟与思考,这点尤为奇特可贵。作者在精短的文字中,展现了意象的繁复与环境的无限重叠,达到了变化气质之巨大美感。

该诗起句奇崛,阳春三月的美好时节,一个女子无心赏花,却蹲在地上细数落叶。当然,那或许不是落叶,而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哀怨,或者是飘然远逝的岁月。接着作者写她行走于风雨之中,舔舐着,回味着曾经齿颊留香的美好岁月,不过这个时候的她,欲望沉淀,内心澄澈如水,已能从容娴静,不慌不惧。“她开始沉默。写着疼痛和死亡”。热烈的青春,饱含着激情、梦想,也饱含着忧伤、疼痛、思念等,只是曾经的美丽已远去,当额头疯长出缕缕皱纹,我们只能怀抱着昨天的点点落红残香入眠。其实这就是我们无比真实的生活写照。

岁月已深,“孤独/浸泡着夜的白”,在寂静的夜色中,留在她的耳畔的只有和悦的鸟鸣,这里隐匿有一些释怀与落寞的放松情结。无情的时光浸泡着我们孤独的岁月,观看人世间风生水起,在呼啸狂乱的红尘中我们的脚步依然来去自如,隐藏在这里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她因为自己的心底藏有一个久违的魂灵,它总是让人们永远为此而挥之不去,也许诗人的某种内涵就是要在孤独之中去享受自己的一生。

作者还想告诉我们:虽然美国著名女诗人希尔维亚·普拉斯的梦境一生都是破碎了的,但是,她却在从天堂到地狱的痛苦旅程之中,最终遁化形成了从废墟之上站立起来的一位光芒耀眼的诗坛巨人。

梦桐疏影喜欢在语言之中进行一番极为冷静又平和自如的闲散叙述与自我心态的倾情表达,读她的诗,在你的心中就会有一种积极向上且逐级升华的美感,一如她在引领我们攀沿着一级级上升的石阶,她就以这样的心景在春光中聆听着阵阵鸟鸣。

此首诗作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描写春天,却能用一片枯叶将我们的目光牵引到了无限漫长的时间、无限广阔的空间,乃至人生哲学的象之中。大师瓦雷里说:“诗歌没有真实的意义。”而女诗人梦桐疏影却从她那没有真实的意义的诗中表达出了她心中内部所隐藏着的真实与体验人生的深切感受。   (巴曼/文,巴曼推荐)

 

 

 

 

蓉儿,本名张笑蓉。浙江浦江人。60年後女诗人。著有诗集《紫藤花轻轻地开》。

 

鄱阳湖恋情

 

千里波浪

借用鸟儿的翅膀 反复练习

月光的指法

 

(选自:台湾《葡萄园》诗刊)

 

[赏析]

如何在三行里布下千里(年)道场,单靠语言本身的独立行走很难抵达梦想的核心,这已是千百年来的苦行僧们争执不下又不得不四处化缘以存生息的无奈之举:借米下锅或者借锅煮饭。在几经碰撞终于相通的东西交径的走廊中,诗歌因接纳了绘画的布施,从而在衣衫百结中学会了另一种美(琵琶半遮面以及欲说还羞)的表现;诗歌因接纳了建筑和雕塑的布施,从而在贫寒、羸弱中丰满了腰身,凸显出了线条的丰腴姿态和飞逸之美;诗歌因接纳了舞蹈的布施,从而在虚灵的韵转中学会了飞猱般的承接和惊鸿般的转身;诗歌因接纳了音乐的布施,从而在节奏的振荡中学会了聆听天籁之音,并从天籁之中抚摩到了灵魂的交响,从而融会于天人合一的大河之中。

此诗则多蒙恩于音乐的布施,并在千里波浪之上,借用鸟儿的翅膀和月光的指法,风吹笛,浪击鼓,云帆挑拨丝竹,演奏了一场西皮流水、民族风情的绝恋舞剧! (亚夫/文)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等,浙江海宁人。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选自《猛虎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

 

[赏析]

“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诗人于1920年10月~1922年8月曾在此读书生活,对这里存有特殊的情感眷恋。此期是诗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康桥”开启了他的诗情诗兴。正如诗人后来所言:“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旧地重游,往日的生活场景一幕幕在他心里闪现,诗人由此吟诵出对康桥的深切情感。这首诗语言清新秀丽,节奏柔婉轻盈,情感细腻真挚,如一曲悠扬徐缓的轻音乐扣人心弦。

诗的第一节抒写了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的依依留恋情形。岁月轻轻流逝,诗人别后重归,面对令他景仰的康桥,脚步不由自主地调慢放轻。诗人用三个“轻轻的”渲染了康桥的寂静氛围与自己内心的宁谧心境。“西天的云彩”可人纯真,洋溢着温存通达的人情之味,“我”怀着淡淡的惜别之哀“轻轻的”向它告别。诗人在康河里泛舟漫游,寻找昔日的梦。那河畔的柳树在他的心里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夕阳中的新娘”,她那婀娜绰约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水里,也荡漾在诗人柔情似水的心里。河堤的软泥上,游丝般温润柔软的“青荇”舞动着“臂膀”在水里招摇,似乎洋溢着对诗人的热情欢迎之情。渐渐地,诗人沉醉在康桥温婉柔美的景色中,陷入物我两忘的境地。他甘心做一丝水草,隐匿在康河那温和柔滑的水波里,享受令人惬意留连的爱抚。树荫下的一潭清泉,诗人疑作是天上的绚丽彩虹,凌乱自由的水藻将它揉碎,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光亮,如彩虹的梦一般梦幻迷离。想象自己如一位隐士,诗人撑一支长篙向草色深处漫游,沐浴在清爽的晚风与明丽的星辉里,此情此景挑起了他放歌的热情。然而诗人“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既然要离开,又何必招摇过市地去打扰康桥原本静谧的气息,亵渎她悠远深邃的美。倒不如潇洒地来,悄悄地去,轻轻地作别,“不带走一片云彩”。诗的最后一节三个“悄悄的”连用,与首节回环呼应,使诗歌情感丰满完整,体现出诗作一气呵成的连贯感。

全诗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行字数基本一致,于参差变幻中见齐整。节节押韵,逐节换韵,每行两顿或三顿,法度严谨又不僵硬做作,使诗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荡漾着音乐的优美节奏与灵动旋律。诗行排列两两对应,错落有致,与诗人情感的潮汐契合。诗人将对往昔的回忆与离别的哀怨杂糅在康桥的美景中,景中见情,情景交融,构成一幅静谧婉约、浓郁隽永的图景。闻一多曾提出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诗学主张得到徐志摩的尊崇,这首诗可谓“三美”具备,体现出诗人熟稔凝练的诗歌技能。  (齐浩/文)

 

 

 

刘半农(1989-1934),江苏省阴县人。著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选自:1923年9月16日《晨报副刊》)

 

[赏析]

这首诗是 “她”字之父刘半农在1920年旅居伦敦时创作的。诗的中心意象是“她”,全诗共四节,每一节都在低吟着思念“她”的绵绵情意。无论“她”代表的是游子远方的祖国,还是思恋者心中的恋人,都不影响诗中真情唤起读者心灵深处的思念。1926年,经赵元任谱曲后,《教我如何不想她》更是传唱一时,成为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经典。

诗歌的四节是四个时空变化的场景,它们都是从广阔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的一个瞬间,一个片段。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在天与地构筑的巨大空间,诗人捕捉的是“微云”“微风”这种飘渺淡雅的事物,微微云与风即能引相思,突出了一个怀有思念的人内心纤细而善感的特质,他的心就像轻柔的发丝,微风拂过就可以“吹动”它,有了这种对景对人的细微刻画,一句“教我如何不想她”就显得合情合理;诗人表现白天的思念透露着一丝俏皮,夜晚的思念则充满了浪漫的气息,诗歌第二节的用移情的写作方法描绘了月光与海洋缱绻缠绵的感情,“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诗人把月光和海洋契合无间、依傍难分的情景比作“蜜也似的银夜”,在情致上甚至高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的哀怨,如“蜜”的“银夜”给相思这种令人难眠的情愫抹上一缕明亮的色彩,读者仿佛可以看到一个望月怀远的人再次低吟“教我如何不想她”时含泪的微笑。

一日的相思不足道,一年的相思便可叹了。诗歌的第一、二节写白天与月夜,暗示一天的时间变化,第三节和第四节则跨越春、秋两季,来表达更长久的相思之情。“水面落花慢慢流”化用古典诗词中“花自飘零水自流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意境,把怜惜时光流转的哀愁铺于纸上,青春易逝的现实使第三节“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感叹显得凄清而寂寥,诗人对燕子的疑问“燕子你说些什么话?”表达了“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困惑与无奈,“水底的鱼儿慢慢游”看似随意的一笔,却暗含“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相思之味。“枯树”“冷风”“野火”“暮色”“西天”“残霞”描绘了深秋萧瑟的傍晚,诗歌第四节把“相思”置于荒凉冷寂的环境中,“教我如何不想她”所表达的意蕴变得更为丰富,既饱含热切的渴望之情,又充满悲凉的失落之感。

全诗把日思、夜想、春伤、秋悲的反复思念以起兴之笔娓娓道来,每一小节以时空的转移相互呼应,表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深切思念。抒情句“教我如何不想她”在诗中每一小节的出现,彰显了这首诗具有西方抒情诗的特点——反复吟唱,这种回旋往复的抒情方式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念之情推向纵深。《教我如何不想她》有着西方象征派诗歌的影子,更浸润了诗人的中国古典诗词情韵,此诗不仅在每一节都展现了优美典雅的诗歌意境,而且二、三、四小节的起兴句分别押江阳韵、油求韵、遥条韵,读之婉转悠扬,中国传统诗歌的画面美与音乐美的艺术魅力在《教我如何不想她》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郭海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