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危害大:4.4 观课议课的新实践——基于校本研修的观课议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9:56:00
模块四: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技能、新方法 话题四:观课议课的新实践——基于校本研修的观课议课.ppt
陈大伟教授:各位老师在这一讲里面我们将会交流观课议课的新实践,也就是怎样去基于校本研修进行观课议课。通过观课议课促进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这是我们这一讲想和大家交流和分享的。我自己曾从98年写研究校本研修,当时叫校本培训。曾经提出过有效研修的一种路径。我们看一下有效教学的路径是什么。
首先要去形成研究的问题,这是一个形成问题的过程。我们看一看形成问题研究的过程,比如说一个学期开学初,或者是一个学期学习结束的时候,可以把全体老师召集起来给他们布置一个任务,就是去发现自己学习和研修的需求。就是去找自己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能有两种。第一:我现实教学过程当中遇到了困难,这是我把我的困难作为问题;第二:面向未来我要思考学校的改革,要根据教育改革规划我的人生方向,规划我的教学改革目标。这是面向未来提出的问题,两个问题综合起来可能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学习需求,都有了自己的解决问题。比如说:A老师可能有学习需求A,B老师可能形成学习需求B,一直到N老师形成自己的学习需求N。这个时候教研组长和教导主任就可以把学校里面老师们的学习需求收集起来进行甄别。比如说有些问题是理论学习的问题,我们可以帮助他推荐一些书给他看,可以安排一些专家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比如说可以整合,整合是什么意思?就是A老师的问题和B老师的问题尽管表述不一样,但是实质性是一样的,他们的问题实际上可以整合成一个问题,还可以进行选择,比如说有些老师的问题,我们在做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他们这一次可以不纳入主题,甚至也可以补充。比如说:老师们提出的问题都是从各自的角度,从个人的角度,学校里面可以推进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这学期我们重点研究研究性学习,那学校可以补充。补充以后再把这些问题交给老师们,让老师们在这个当中做出选择。他们认为哪些问题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哪些问题很重要,但是我们这一学期不一定要解决,可以留待下一学期解决的。这就形成了这一学期我们小本研修的主题。形成主题以后我们可以组织校本研修的团队,这个团队至少应该有这些角色。第一要让提出问题的老师,比如说A老师提出,研究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他有这个学习需求,那在阅读教学策略的时候一定要让他进来。因为这是他非常关心的问题,他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他参与其中就有积极性。这是第一类人。提出问题的人要进入研修团队。第二:整个学校里面对这个问题最有水平的人要进这个研修团队,比如说阅读教学当中,有一个N老师就特别出色,他处理很好,要把他弄到这个研修团队来,用他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提高研修的水平,不要认认真真研究一番,结果本校最有效的经验,现有的水平都没有达到。这一这是第二类人。第三类人就是有兴趣的人。比如说我对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我也有兴趣,尽管我不是提出问题的,我也不是最有经验的,但是我渴望参与其中,渴望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我有兴趣。他就可以加入。
我们说组织研修团队可以有三类人。第一:问题的提出者;第二:有经验的人;第三:有兴趣的人。这样的研修团队不同于教研组,教研组是一个正式的常规的组织,而这个研修团队是一个临时的,任务的组织。组织研修团队之后,就要进行研修,我主张的研修路径是什么?首先是反思自己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关于阅读教学我们要研究,首先要去看一看分析我们学校里面在阅读教学当中的问题是什么?第一发现问题,让问题更清晰。第二要挖掘身边的经验。我们学校里面那个老师是教阅读教学是教得比较好的,我们就要分析他为什么教得好,他的哪些措施,哪些行为可以用到的,其他老师也可以借鉴,这是挖掘身边的经验。第三向外学习,理论学习。比如说我们会专门找一点关于阅读教学方面的专著来读一读,可以上网来搜索其他人在阅读教学当中有了什么好的经验。做了这三步,第一步发现问题;第二总结自己的经验;第三借鉴他人的经验。这个时候就会形成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方法和路径。形成这些操作性的东西。以后就可以带到实践当中去一边实践,一边完善,一边修正。在这个过程当中遇到困难以后,我们可能请专家来进行指导,这就是专业引领。这样的过程我以为是反思经验、理论学习,专业引领、实践改进结合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实践结合的过程。现在在形成实践经验以后,有了研究成果以后,我们还主张要安排交流与分享这个环节。什么叫交流与分享呢?就是你这个研修团队研究过一学期了,那期末的时候我就要提供舞台给你请你研修团队,你就把这个研修成果拿出来让全校其他老师分享。并且在其他老师分享的时候他们有可能帮助你进一步修正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这就是分享。分享的方式有哪些?首先是用课说话。比如说我原来针对的问题是阅读教学不会教,现在我就要上几节阅读教学的课给大家看,我们通过研究阅读教学有了什么样的改变?这是第一种方式。第二就是报告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收获。第三可以组织论坛。不仅谈报告还可以质疑、补充,这就是我提出的有效研修的路径。那么有效研修的路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
用灵活性归纳的方式,确定研修的主要内容。这个地方有两种方式。(一)演绎式。比如校长读了一本书,或者最近听到一个报告,然后他头脑当中会形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有这样的素质,于是回到学校里面根据他对理想教师的素质安排研修的题目,安排研修的课程这叫什么?这叫演绎式。而有效研究是什么呢?是归纳式。从老师身边的问题归纳出我们今天该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方式。(二)在有效研修当中,教师是有效研究的主题。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是挖掘自己的经验解决,首先使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就涉及到行动研究,就是以自主反思和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什么是行动研究?我对行动研究有这样的理解。(1)为行动而研究,就是为了改变我的行动,让我的教育教学实践变得更有效,为了这样的目的而研究。(2)对行动研究。我怎么去实践,怎么去行动,怎么去改变,这是我研究的对象。(3)在行动中研究。我们要研究这个问题也要去看书去读书,也要去翻资料,但是我们主要研究的路径和方向是什么?就是一边行动、一边反思、一边改进,这是在行动中研究。(4)由行动者研究。主要由我们自己,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全靠自己。我们对我们的行动通过反思的方式,通过不断与时俱进的方式取得进步。(三)在有效研修当中,一定要促进分享与交流。要把研修团队的成果变成全校老师共同分享的财富。这就是我们提出的有效研修的路径。把这种有效研修的路径带到观课议课过程当中,郑州市宗源区育才小学形成了这样一个观课议课的流程,基本上是我刚才那个流程的另外一种表达。首先他们生成观课议课主题,做调查研究,知道我们要研究什么?就可能形成什么样的专题。比如说语文组,我们首先要研究的就是写字教学、识字教学。它可能研究识字教学,中端可能研究我们最需要研究的古诗教学。高端可能主要研究什么问题?我们需要研究习作教学。这样底端有了识字教学,中端有了古诗教学,高端有了习作教学的研究主题。有了研究主题干什么呢?上网查资料。比如说研究古诗教学的就专门研究一下目前国内那些在古诗教学方面有特长的老师,他们是怎样教古诗的,而我们学校里面有那些老师教古诗比较棒。在形成了大约查阅资料的时候,就可能发现古诗教学的基本策略和路径。古诗怎么引入,古诗怎么解析,怎么去让大家理解古诗的含义。或者说怎么去感悟古诗,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就解决了第一步。第二步用接力棒的同课研究。比如我们就选某一首古诗,有一个老师选完课以后去准备,准备完了说课,说完课去上课,其他老师去观课,观课完了之后老师议课。议完课之后再得出新的感悟,再上课,再议课。这个时候这个过程可能贯彻一个学期。这个学期我们中端的语文组,都研究古诗教学,就用这样的流程进行。现在到期末了,他们专门会安排教研组进行专题教学,比如说低端的老师,给整个语文组的老师说:“各位老师我们这一学期研究了识字教学,我们提出了一些什么主张?那些老师上的课?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目前我们对识字教学有什么认识?下面我们在上一节课给大家看。”高端和中端的老师一边听他们的,一边提出自己的意见,丰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中端就可能来介绍,我们研究古诗教学有什么样的收获。高端了老师可能就讲习作教学,这个过程就是基于校本研修的观课议课的过程。这是我们讲的流程。接下来我们想和大家说一说,观课议课与教学创新。
我们的教学观课议课的任务不是目的,并不是重复已有的教学而是去研究发现新的教学。现在有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老师为什么会愿意教学创新?教师的教学创新需要哪些条件?我以为需要一下这些条件。第一:要有创新的意愿。我希望改变我教学,我想教学创新,没有意愿一切白搭;第二:有创造的可能性,有创造的空间。而大家从来不可能超越的东西,那就无法创新;第三:有创造的能力,他在创造过程当中,能够有能力创造,并且有能力承担责任;第四:有了意愿,有了空间,有了能力这个人愿意去干进行创造性的实践。这个时候我们才认为可能进行教学创新。
教学创新需要一个东西,需要相异性。这个地方和大家比较一下。议课和磨课的区别。磨课是什么?磨课是多中求异。比如我们有一位老师,要去区上参加公开课竞赛,我们学校所有的数学老师,都会坐在一起。然后研究这个地方应该这样讲,这样感觉比较好一点,把所有意见汇聚起来,让一个老师带到区上去赛课,这就是多中求异。而议课是干什么的?议课是一中发现多。就是这节课,是一个平台,一个载体然后我们利用这个平台,不是为了求得上课的惟一方法,而是讨论出上课的多种方法。我也曾经帮助一个学校里面去磨课,我们看一看磨课是怎么进行的。比如教学内容是六册的语文《山沟里的孩子》第二课是磨课,里面我们的话语不同了。
陈:周老师,你刚才上了课,现在你说一说,你对这一节课最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周:我最不满意的是没有情绪,学生没有情绪,我也没有了情绪。最后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快一点结束。
陈:其他老师也说一说,你们最不满意、认为周老师下一次教学必须改进的东西是什么?
张:主要问题就是师生没有进入文本,学生没有进入情绪。
周:没有内在的脉络内容是分散的,
我们就找出了一个问题,这次我们要磨的东西就是,怎样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感情。
我就问周老师。
陈大伟教授: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会被文本感动呢?
周:我是被感动了的,所以我才选这篇文章。
陈大伟教授:你对什么感兴趣。
周:对语言文字。
我当时就说,这就有一个问题,老师的视角和学生的视角是什么?老师是文学青年。他对唯美的文本感兴趣,那小学生会不会对文本感兴趣?又对那种语言文字感兴趣呢?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故事,所以在这一节课上课没情绪的原因是什么?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唯美的文字感兴趣。这不可能,只有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大家来探讨一下,我们这个故事为什么写得这么好?感动学生才能对文字感兴趣。后来我们建议他先从故事入手,这叫什么?就叫多中求异。很多人大家聚在一起,就是来解决一个问题,怎么让学生对文本感兴趣,这是多中求异。
那么相异性是什么?我们观课议课是为了希望在“不同”当中去奠定基础,鼓励“不同”的声音。经常会问,除了这样还有没有另外的方法。第二:尊重“不同”的方式,我是这样处理的,他是这样处理的,我们不能够用一种方式去压制另外一种方式。第三:理解“不同”的表达。我是这样看,他是这样看的。第四:接受“不同”的成果。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学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想,不要只认为只有这个方法。我给大家汇报我曾经上过的一节课。我曾经上过《林海》,在上《林海》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课本上说“青松作衫,百桦为裙,脚底穿着绣花鞋。”这到底写的什么诗?”我是地理老师,我一听就对了自己的胃口。我很快就用一支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了起伏和缓的山脉。然后我用这种图形画出了正月里青松作衫,山的上半部是青松,山的下半部山腰。这个地方是阔叶林,白桦为裙,一条小河,河的两端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脚底穿着绣花鞋。上课这节课以后我开始觉得太高兴了,因为学生一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用这种方式解决。注意这就只有一种思维,现在创新,要干什么?要想这样教会不会导致另外的损失,当我仔细一想,我发现这种方式是非常笨拙的。因为“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脚底穿着绣花鞋。”老舍先生把兴安岭写成了一个多么多么婀娜多姿,多么美丽漂亮的女孩,而你画这么一幅图,让大家一眼看过去就看透了,根本没有美的想象,失去了文学的韵味。这样一想就会发现,这样教其实也有问题,这个时候教学就蕴含了新的思路。所以我们在观课议课当中,有一个想法就要千方百计去想一想,除了这样教还有没有另外的方法,怎样教才能有好处又没有毛病?多想想毛病,你就可能找到更合理的教学路径。如果我下一次教,当学生问 “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脚底穿着绣花鞋”什么意思的时候,我也可能先让学生想一想,你想不清楚的时候我就把这个画出来,画出来以后让他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情景。我还要回过来,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位美丽婀娜多姿的少女,上面穿着青衫,下面是白色的裙子,脚底穿着绣花鞋,这就是承认它的合理性,想一想他的不合理性,然后从中找到发挥合理性,克服不合理性的有效路径这就是教学创造。
教学需要可能性空间,可能性空间是怎么回事呢?比如我这里有一个鸡蛋,在座的老师关于这只鸡蛋能够想到什么用途?可能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它吃掉。吃有多少种方法?现在你有多少种办法?可能老师说我有很多的方法,比如煮鸡蛋、煎鸡蛋、焖鸡蛋等,现在我们把上课老师的方法看成一种方法,就是一种食用的方法,煮鸡蛋的方法。而医科的任务是什么?医科的任务是发现这只鸡蛋的其他可能的用途,比如我们可能发现其他的使用方法,有些有水平的人说,吃了多么可惜,我可以把它用来孵小鸡,有些人说孵小鸡多么残酷,我们可以把它弄成艺术品。我曾看到一个农民艺术家,就在鸡蛋蛋壳画一些东西,产生更高的价值。当然还会有很多,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在干什么,就是拓展这个鸡蛋变化可能性的空间。在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就从一种可能,到发现多种可能,发展到多种可能就是空间的拓展。现在有问题,这个老师现在上课讲的就是煮鸡蛋的方法,现在你想这样上,你是煎鸡蛋的方法,你能不能这样说煮鸡蛋不好?我认为不能,煮鸡蛋有煮鸡蛋的用途。比如下学期开学第一周,你假期生物钟还没有调过来,上班那天,一觉醒来已经8点,8点30就要参加升旗仪式,有些女老师还要化妆,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比较好的方法是把煮鸡蛋扔在开水锅里,然后去化妆画完妆以后一看时间差不多了,用塑料袋把这个鸡蛋装在包里,然后去参加升旗仪式。升旗仪式结束,回到办公室悄悄把煮鸡蛋吃掉,煮鸡蛋这时候就比煎鸡蛋好。但是有些老师说煮鸡蛋好,未必!
比如你今天听完我的报告很辛苦,几个同事说我们在你家里玩一阵,这三四个人一玩就比较晚,要吃饭了,大家都要和一段小酒,这个时候你能不能把煮鸡蛋端过来说请喝酒。这个时候什么好呢?煎鸡蛋好,观课议课,我们去发挥教学创造性,实际上就在煮鸡蛋的基础上,我们也要讨论怎么加工煮鸡蛋更科学。使它的营养不致丧失,但是更重要的应该在发现煮鸡蛋之外还要去发现煎鸡蛋,炒鸡蛋等。发现煎鸡蛋,炒鸡蛋的目的不是只有我的最好,你们都听我的,而是留下创造的空间。比如你会把鸡蛋加工成艺术品的,千万不要嘲笑只会把鸡蛋用来吃,当你饿得没办法的时候,吃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根据情况进行创造。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现在请大家看这样一个案例。
刘艳坤老师在很多年以前在《教师之友》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叫一年级的“爱情”
我问学生:“谁可以给“情”字口头组词语呢?”
学生纷纷:“心情”、“事情”……
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爱情,”这句话可捅了马蜂窝。立刻,学生有的哈哈大笑,有的不好意思的掩嘴偷笑,教室里乱了起来。看来大家都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我也没打算多说。
可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突然有人对同桌说:“哈哈,爱情!你和张梦有爱情了,你死定了,哈哈……”
同桌一听,气坏了,马上站起来还击,“你才有爱情呢!”又是哄堂大笑,我也笑了,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爱情吗?”
生:“我知道,就是爱一个人”
生:“爱情就是拍拖(广州话:恋爱)”
那位被“嘲笑”的小家伙说:“爱情就是男人爱女人,女人爱男人呗!”
我说:“哦,是这个样子啊!那老师是女人你是男子汉,老师平常很爱你,那你说这是爱情吗?”
生:“是”
不假思索的回答后。他突然又笑起来,
生:“不是吧,你应该和你老公才有爱情的。”
他们什么都懂,
生:“爱情应该是两个人一样大才可以有爱情的。”马上就有同学说
我说:“咦,那我就不懂了,我爱你们不是爱情是什么呢?能不能用其他一个词来代替呢?”这时同学都安静下来。
我接着说:“听老师说说看看有没有道理。老师爱同学们,老师把同学当成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孩子,这不是爱情,应该是亲情。因为你们是我的亲人对吗?”同学们幸福的点头表示同意。
我又接着问“现在谁来说同学和同学之间,男同学与女同学之间应该用什么词语呢?”
“友谊”有位同学小声的说。
“对,非常正确是友谊,也可以说成友情!”
生:“老师我可以把学生当成我的兄弟姐妹了吧!那可以说是亲情呢?友情呢?”有个孩子问。
“当然可以了,你和同学们亲如兄弟,又有亲情又有友情。”
看着天真纯洁的孩子们我说:“同学们老师希望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好好相处,让我们的班级充满亲情友情。”
“还有真情”,一个孩子高兴的大叫。
“对,还有真情。”
各位老师你们看了这个案例觉得这个老师教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想法?
我告诉大家,发表这篇文章的一个编辑给我说在过去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给这篇文章打95分,因为这个老师他很好的引导了学生,来了解“情”字的不同用法,而且引导同学把讨论爱情的角度顺利地转移倒了同学和同学之间应该有亲情和友情的角度上。但是两个月以前他跟我说,现在让他来给这个案例打分,他给多少分?不是95,而是59。说什么原因呢?他说:“你看全班同学都渴望了解爱情的时候,这个老师生拉硬扯的不去讨论爱情,回到讨论亲情和友情上面,老师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注重学生的深沉,你怎么看这个老师?这种现象?”
告诉大家我有这样的一种态度,第一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是在实践过程当中,我采取刘老师这种做法的,我在听到你意见的时候,不要跳起来说你懂什么。我需要张开学习的细胞,吸取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可以让我有一种新的想法,开辟了我看待事物的视角。我上课以后怎么教呢?我听到你的,我是不是一定要照你的做?我会按照实际来做,如果学生对“情”字已经解决,我有时间有可能我会让同学讨论爱情。但是如果我的学生是农村孩子,尽管他在这里说出了爱情,但是这个情还不会写,还不会组词,你让我讨论爱情,是不是让我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所以我们这里讲教学创造实际上有一个理论要求,就是我们所有的创造和改变。应该是1、基于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这个目的。2、现有的理论和经验证明这样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3、有及时的调控和修正机制。4、学校的教育改革尽可能让当事者(或监护人)知晓,并尽可能征得他们的同意。关于教学创新的伦理要求,我个人的看法是:今后要进行教学开课时,比如我们在医科过程当中提出一个新的方向,新的目标,请你大致用这么几条去考量考量,如果以后这样做了,我相信失败的可能性会少一些,即使有了失败,别人也会尊重你的创造。
关于观课议课的内容我们就交流到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