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做因子分析:中国古代女子内衣 - 史晓萌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5:14:35

聊聊新古典主义艺术和中国古代女子内衣

美眼图片 2010-04-08 07:41:37 

 

       今天偶尔翻看我的一些古美照,突然串联到很多事,关于新古典主义、服饰潮流杂志、中国古代女子内衣等。说到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一词,兴起并始于18世纪的罗马,并在欧美地区迅速的扩展了与其相关艺术运动。它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随着这种复兴观念的兴起,使大批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投入其理念,转眼就到了现今。他们会刻意的从风格与题材上描绘各国的古代艺术,但一定会透出它所谓“新”的地方,力求于美的结合,寻找可塑造的相通点。

       这是以前我的一套法国女鞋的片子,第1张,只在透出中国纯美的古典妆容。唯一遗憾的就是晓锋不小心PS掉了我左眉上的那颗痣,记得我事后还抱怨地对他说:“啊,还我。美中不足,那可是一颗很古典的痣喔!”。

化妆、摄影来自:

 摄影师:亢晓锋

       第2张,片中可看到在华贵古典的金色映衬下,欧式花样的高跟鞋。我展示的主题在于理解从古至今,多数女人对物质的狂爱。鞋子、约会、晚宴与行走之间的畅想。新古典主义的发式妆容、纤瘦的淑女体态与色彩斑斓的fashion衣着,惊叹的表情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它代表了现代生活中的众多的可能性,展示了中西文化的对撞和现代女性的开阔视野。在品味搭衣时,既可传承东方的美学妆扮,又可鉴别哪些国际上时髦的装扮会适合自己,而不是一味的倾其所有,去彻底变成一个比较像外国人的中国人。

       现在的穿衣杂志品位都还可以,但是它们多以效仿欧美或日韩的主流文化为主,题材已经饱和。以前,中国服饰杂志比较土,要么就是很庸俗。大家偏爱外国杂志,喜欢外国摄影师和模特的照片。是因为他们的构思和理念明确纯粹,他们不爱凑活,所以不断的传承和开发,并懂得鉴赏。鉴赏很重要,那是美与丑的区别,而不是以庸俗的借口去模糊化这个概念。这让我想到,其实国人在艺术的道路上,总出现断层和凑活,一切都不系统完备。不知道该保留什么,开发什么,不会攻守兼备。要说攻吧,其实并没有在该领域创出新的天地(指意识形态,不是广义上的成功人士),实为盲目膜拜抄袭模仿,超彻底的“无量拿来主义神功”练的是炉火纯青。美其名曰,借,真省事,省着省着,人就懒了,人生永远活在他人所创造的成就之下。再说守吧,比攻还不知所以,中国有很多人其实嫌弃中国文化,只会喊口号。心灵是创造之地,如果心有所想,必会有所行动,而在大环境下看不到这些,那心有所想就是假的。在这点上,需严重学习罗马、日本等,他们的古老文化传承保持的同时,也发展现代文明。罗马至今从建筑风格上都体现出,古老与现代并进,两个时代大面积的交融、穿插。行走于罗马大街,时有恍如隔世之穿越的感叹。而西安现在比北京显得更中国,这全要归功于北京的“圈拆无量神功”。同样日本的相扑、樱花、传统节日、古迹等都被日本民众积极主动的拥护和保留的像模像样。而和服这一本来源自中国唐代的服饰,也被他们合理的保留并传承为了日本文化。到现在日本人在闲暇时间、红白喜事、传统节日里都有穿着和服的习惯。

(广告内衣提供:北京骚BABY内衣文化西单旗舰店

这是一套内衣、丝袜的家居广告,上身是古代女子直接贴身的传统美艳的肚兜,而不是文胸。下身,黑色内裤、提花丝袜,两种内衣文化在家居照中的鲜明对垒与结合。胸衣是西方的东西,中国古代是没有的,中国古代内衣文化可能要追溯至汉代前,当时女子穿着的内衣称为“亵衣”,“亵”意为“轻簿、不庄重”之意,由此方知古人对内衣的看法。《礼记·檀弓下》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 ’命彻之。”敬姜是季康子从祖母,这个老太深明礼仪,孔子对她有很高评介。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妇女在去世之后,要备亵衣入殓,不过这种女人的内衣通常是不能见人的,所以不能在大庭广众面前显露。

 

心衣、抱腹——汉代:

两当——魏晋(十六国)。

魏晋之“两当”与汉代之“抱腹”、“心衣”的区别在于它有后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材质多为手感厚实、色彩丰富的织锦,双层,内有衬棉。“两当”始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后传入中原,属异族文化:

诃子——唐代。

以上大家能看到,唐代以前的内衣肩部都缀有带子。而到了唐代,则出现了一种无带的内衣,即“诃子”。《事物纪源》中记载,“贵妃私安禄山,指爪伤胸乳之间,遂作诃子饰之。”这一内衣设计也是根据当时女子的外衣的形制特点所决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部系一阔带,两肩、上胸及后背袒露,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因而内衣面料考究,色彩缤纷,与今天所倡异的“内衣外穿”颇为相似。为配合这样的穿着习惯,内衣需为无带的。“诃子”常用的面料为:“织成”,挺括略有弹性,手感厚实。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织成”保证“诃子”胸上部分达到挺立的效果。

抹胸——宋代

“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用纽扣或带子系结。平常人家多用棉制品,俗称土布,贵族人家用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单的夹的,形式不一:

合欢襟——元代

“合欢襟” 由后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点。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图案为四方连续。“合欢”之意有房中内衣的情欲特点。
  蒙古族入主中原,服饰上既承袭汉制,又推行其本族制度。至元大德年间,蒙、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从其便了。元朝内衣称“合欢襟”或“合欢”由后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点。细看可发现,似乎很欧化,还有束胸呢。难不成是成吉思汗铁骑踏到罗马的时候的拿来主义?

 

主腰——明代。

“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明代的女子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已深谙如何凸现曲线美之道:

肚兜——清代

清代“抹胸”又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直达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更有特色的是,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
  明代资产阶级因素的萌芽和发展,使下层的市井文艺和上层的浪漫思潮得以风生水起。吴承恩、袁中朗、汤显祖、冯梦龙、李贽等文化风靡一时、同气连枝。不料满族入主中原,强制推行保守的文化政策,“与明代那种突破传统的解放潮流相反,清代盛极一时的是全盘的复古主义、禁欲主义、伪古典主义。从文体到内容,从题材到主题,都如此。”(李泽厚《美的历程·十》)

 

史料记载,宋朝时肚兜已很流行,直至清代最为兴盛。

 

前段时间,我在和小保姆聊天的时候知道,在她老家乡下,到现在还有女孩根本不穿胸衣,说那是不好的女人才穿的东西!惊叹啊。所以古人对女子内衣由此看法,穿着也从不显山漏水,非常隐晦也就好理解了。中国古代女子除唐代外,多给人以,纤美窈窕,内敛含蓄的美态出现。现在反之,美女多数来势胸胸,内衣用品会有更多的丰胸、隐形垫垫、提臀美腿等加以妆点,网络上的美女自拍照也被网友们评为“挤挤都有沟”“有沟就能红”等,这就是西方文化的渗透了。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方历来不同,中国古代尤其不讲究显露。欧洲壁画、油画、雕塑等艺术作品,有很多是体现他们的种族,男人的性感强健,女人的丰满圆润。欧洲以前女子的衣裙,都有束胸。举一个大家都看过的例子,《泰坦尼克号》里面女主角穿着者宫廷式的衣裙,她妈妈帮她束胸,使腰部更细,胸部推起,突显出挺拔丰满的胸部,用意非常直接。中国那些美丽的肚兜,虽然它里面没有钢托,不但不能使人看着丰满,反而大面积刺绣带来的板平材质和背后的系带还会有束缚效果。但是一点也不影响它的东方韵味。很多丰满的洋妞喜欢中国文化,她们会带着很托的胸罩穿旗袍,宽肩壮跨,看上去总有种傻头傻脑的感觉。中国服饰虽然好看,但不适合丰满高大的洋妞,她们中只有那些较为苗条的、黑、褐发色的人才能穿出些不同的味道。

而说到丝袜这个外来物,欧洲,16世纪上流社会的男士,当时非常喜欢穿一种白色的紧身裤袜,这是丝袜的雏形。20世纪初,成衣开始普及,时尚已不再是上流社会的特权,普通民众也可以穿着时尚的服饰。于是各个阶层的女人们开始变的时髦。女装的样式变化开始有了突破性,非常具有时代气息。女性们开始大方的露出她们优美的小腿,丝袜在此时就派上了用场。
       20世纪80年代,女装则呈现出极度的奢华、性感和妩媚。尤其是女性的晚装,低胸、高开衩运用普及。丝袜也就成为了晚装配饰中不可或缺的搭配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