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心的人: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的护理- 精卫百科 - Powered by HDWiki!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5:56:08

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十分重要,表现在正确执行治疗方案,全面观察并评价治疗的反应和效果,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帮助等,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全面了解相关的治疗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技术。
目录
  • ? 一、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 ? 二、电抽搐与醒脉通治疗过程的护理
  • ? 三、工娱治疗过程的护理
  • ? 四、康复治疗过程的护理

一、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服药时的护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无自知力,常常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因此,拒药、藏药行为时有发生。所以护士在给药时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掌握给药的正确方法,了解患者拒药、藏药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1.拒药、藏药的原因
(1)自知力缺乏,否认有病。
(2)被害想法。患者多由于受幻觉妄想的支配,认为治疗和服药能导致自体严重损害或死亡。
(3)有自杀企图。用藏药来集存大量药物,有机会时一次口服以达到自杀的目的。见于多次治疗易复发,对治愈疾病无信心的患者。
(4)恐惧药物的副作用或认为药物对脑子有害而拒药。
2.给药时的护理
(1)护士要熟悉每个患者的姓名、床号、面貌特征,避免将药发错。
(2)服药时严格做到送药到口,咽下再走。对可疑患者应仔细检查,可用压舌板检查患者舌下,两颊与牙床之间,唇与牙床之间,确认服下方可离开。还有的患者在倒药至口时,迅速将药片藏到指缝、衣袖等处。应注意检查。
(3)对极度兴奋躁动或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者,不可强行灌药,可与医生联系改为肌注或静脉给药。
(4)对拒服药者,要了解其原因,并针对原因做好心理护理、解释用药的目的和用药的重要性,尽量取得其合作,必要时鼻饲或其他方法给药。
 (5)如服药时患者在睡眠中,要叫醒患者,待其完全清醒后再服药,避免发生呛咳。
 (6)服药时嘱患者不要将药片嚼烂或咬碎,以免药味刺激引起呕吐或损伤口腔黏膜。
 (7)在发药前要严格查对,熟知给药目的、药物的性能、常用剂量、剂型及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8)注意观察用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如患者用药量较大,未出现药物反应或效果不佳时,应密切注意病人有无藏药、扔药现象,并经常检查其口袋、床铺等处有无藏药。如患者服药后出现心悸、意识模糊、体位性低血压、黄疸、粒细胞减少、扭转性痉挛、吞咽困难等较严重的副反应时,应暂缓给药,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二)注射药物时的护理
 1.注射器械的准备、抽药方法、注射部位的选择与消毒、操作程序等均按基础护理操作要求进行。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
 2.直接静脉注射给药时,一般以生理盐水或25%葡萄糖溶液20~40ml稀释后静推,推药过程中要缓慢,并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面色、瞳孔、意识等,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肌肉注射时多采用臀大肌和上臂三角肌,进针要深,两侧部位交替注射,防止硬结,以利吸收。
 4.注射给药时如遇兴奋躁动或其他原因拒绝注射者,应在两人或多人协助下进行。注射过程中防止患者突然躁动,损坏注射器或折断针头。推药速度可稍快。
 5.注射抗精神病药物后,不宜参加剧烈的活动,并注意卧床休息,防止发生意外。
 6.注射完毕,收回一切器械及药品,并清点,以防患者作为伤人、自杀的工具。
7.在静滴过程中,要有专人看管液体,严防患者拔出针头或毁坏输液器具,必要时采取暂时保护及约束措施,输液完毕,收回输液架。
(三)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
抗精神病药物虽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随着药理作用的延伸及个体差异,不同的给药途径,可产生许多复杂的不良反应。如不及时恰当地进行处理,可影响治疗甚至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危及生命。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抗精神病药物的基本知识及其不良反应的表现和护理,认真、细致地观察早期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1.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
(1)精神活动方面:用药早期有嗜睡、呆滞、多梦等,少数患者用药后可产生其他精神症状,如:兴奋、躁动、意识模糊、抑郁、焦虑、木僵等,常与药物剂量过大有关。应观察鉴别。
(2)自主神经系统:常见有口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等。
(3)中枢神经系统:常见有头晕、无力、倦睡、惊厥、锥体外系反应、癫痫发作、恶性综合征等。
(4)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发生粒细胞缺乏。
(5)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肝脏损害、黄疸等。
(6)皮肤:可出现各种类型的皮疹及局部水肿,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
(7)代谢及内分泌系统:如肥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8)其他:还可引起心电图及脑电图改变,急性中毒和突然死亡等。
2.护理
(1)锥体外系反应的护理:这是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其产生原因是药物阻滞了基底核的多巴胺受体。主要表现为:急性肌张力障碍,表现为痉挛性斜颈、角弓反张、两眼向上凝视(动眼危象)、躯干或肢体的扭转性运动等。静坐不能,表现为烦躁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帕金森综合征,具有运动缓慢或运动不能、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流涎、多汗等为特征的综合征。迟发性运动障碍,多发生于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表现为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式运动,表现为口、舌、颊三联征,如伸舌、舔舌、咀嚼、吸吮、咂嘴等动作,也可出现四肢的舞蹈动作,睡眠时消失,焦虑时加重。 护理措施:精神科护士要了解锥体外系反应的表现及处理方法,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发现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帕金森综合征等表现时,及时报告医生。严重者可采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安坦、东莨菪碱等处理,必要时减少或更换药物。地西泮或普萘洛尔对静坐不能有效。做好生活护理,因患者多有震颤、流涎、呆滞、动作缓慢或步态急促和强直,生活不能自理。故需加强个人卫生及生活护理,如喂食、穿脱衣服,行走时多加扶持,防止跌伤。有吞咽困难者给予软而清淡的饮食,嘱患者细嚼慢咽,防止噎食;流涎者,加强口腔护理。迟发性运动障碍者如用抗胆碱能药物处理,反而使症状加重,但在睡眠或注意力集中时,可暂时缓解或消失,故应加强精神安慰,做好心理护理,督促适当参加工娱疗活动,创造条件,改善病人睡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为了预防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应细心观察,及时发现早期症状,如手部的指划样动作,口、舌、颊等部位有节律的抽动、吸吮等,及时与医生联系,停药观察。
(2)便秘和尿潴留的护理:①精神分裂症患者多缺乏主诉,有时10余天无大便也不叙述。因此,护士要注意仔细观察,及时发现便秘症状,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活动,进食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等。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重点观察排便情况,每日询问排便次数,必要时给予缓泻药物、开塞露或甘油栓塞肛,上述方法无效时可给予肥皂水灌肠,解除患者痛苦。③对于老年人,前列腺肥大者,应注意观察排尿情况。④如有尿潴留,应协助诱导排尿,如用温水刺激阴部,引起尿意;按摩膀胱区,让患者听流水声等,必要时在无菌操作下导尿。⑤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易引起尿潴留的药物,如安坦,阿米替林等。
 (3)药源性精神副作用的护理:药源性精神副作用多发生在治疗过程中,是由于药物本身所致的精神障碍。多出现在用药剂量过大、剧增、骤停或更换药物或联合用药以及老年人有器质性疾病者。常因缺乏正确认识,误认为原有精神症状加剧而进行处理,结果适得其反。表现为原有精神疾病的症状加剧,如兴奋患者用药后变得更兴奋或出现新的精神症状,原为精神运动性兴奋却转入抑制。一般常伴有锥体外系反应,如震颤、静坐不能、肌张力增强等。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也可表现为情绪抑郁,自责自罪,有的表现为焦虑、易激惹、内感性不适,并有消极自杀观念。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情绪激动、言语错乱,兴奋冲动、躁动、伤人毁物等。停药、减药或加用抗胆碱药后,精神症状可以缓解。 护理措施:①护理人员对药源性精神副作用的表现要有正确的认识,认真加以观察分析,不可盲目地认为是药量不足所致,应将用药后的反应、行为表现详细记录,报告医生给予处理。②在临床观察中,如发现患者用药后精神症状加剧或出现不符合原有症状发展规律的新症状时,应考虑可能为药源性精神副作用,可建议医生减药或停药观察。③当发现患者有意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时应引起重视,列入交班内容,做好生活护理。④根据精神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分别给予适当的护理,如抑郁状态按抑郁症病人常规护理,严防自杀;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时,应注意防止冲动伤人、毁物;紧张木僵时,按木僵病人常规护理。
 (4)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常见于老年人、进食不佳、伴有心血管疾患、治疗初期对药物较敏感者或骤然增加药量或注射途径给药的患者。表现改变体位时突然出现眼前发黑、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数、心悸、神志不清、跌倒以致外伤。血压可低于10.7/6.7kPa(80/50mmHg),老年人及伴有心血管疾病者,可导致不可逆的低血压,发生突然死亡。 护理措施:①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立即让患者就地平卧,取头低脚高位,同时报告医生,做好急救准备,如测量脉搏、血压、呼吸,观察意识、瞳孔、面色,备好升压药、呼吸兴奋剂等;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②如血压及意识不恢复,应给以氧气吸入,补液;应用升压药,如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等,禁用肾上腺素,因肾上腺素应用后,其兴奋α受体的作用可被氯丙嗪所阻断,从而可使β受体兴奋作用加强,引起骨骼肌、冠状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更甚。③对伴有心血管疾病、进食不佳、既往曾发生过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血压情况,注意有无头晕、目眩、心悸等,尽量避免注射用药。④嘱患者在改变体位如起床或站立时动作要缓慢,当感到头晕、目眩时应立即扶物坐下或躺下。在环境湿热的时候,血管易扩张,更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因此,在天气闷热或热水淋浴时应注意防跌倒。⑤护士应熟知各种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大剂量口服或注射药物后要让患者卧床休息1~2小时。
 (5)肝脏损害的护理:肝脏损害主要表现为黄疸或引起无黄疸性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状。一般以服氯丙嗪者多见,不良反应多在服药后1~2个月内发生,停药后1~2周恢复正常。这种药源性的肝损害可能是机体对药物的变态反应所致。临床表现黄疸发生前一周内常可有恶心、呕吐、厌食、低热、腹部胀满不适、乏力、腹痛、腹泻等前驱症状,数天后巩膜、皮肤出现黄染,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 护理措施:①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如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等现象时,应了解肝功能情况;观察患者皮肤、巩膜有无黄染,大便是否呈灰白色。②发现黄疸后,要注意区分是药源性黄疸还是肝脏疾病引起的黄疸,如为药源性黄疸,不必进行隔离,应及时停药观察,让患者卧床休息,注意饮食及保肝治疗。③黄疸可引起皮肤瘙痒,要注意做好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卫生。④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⑤对原有肝病的患者,选用抗精神病药物时要谨慎,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6)皮炎的护理:皮炎是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所致。药物性皮疹多发生在药物治疗的初期,也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皮疹呈点状,多为红色斑丘疹,散在分布,开始发疹部位以面部和躯干为主,以后波及四肢及全身。有的患者可叙述皮肤瘙痒的部位,缺乏主诉者可见有搔痒动作,在给患者更衣时也可发现皮疹。严重者可伴有发热,皮肤和黏膜肿胀、糜烂,脱屑和渗出,也可出现固定药疹。护理措施:①发生轻度皮疹时可给予抗过敏药物,嘱患者避免直接日光曝晒;有药物过敏史者,应避免重复使用该类药物。②注意早期发现,尤其对缺乏主诉、生活被动的患者,发现有搔痒动作时应仔细检查,并注意观察皮疹的部位和性状,是否伴发热等全身症状。③做好皮肤护理,按医嘱给予止痒药水涂擦;洗澡时勿用肥皂,保持皮肤清洁,勿抓挠;对不合作者应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合并感染。④加强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消除痛苦情绪,并设法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配合治疗。⑤如患者皮疹较重,并伴发热、全身症状时,应立即停药,采取抗过敏治疗。⑥剥脱性皮炎的护理:将患者安置在单间病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定期紫外线空气消毒。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以防合并感染;保持皮肤和黏膜的清洁,凡是与患者直接接触的衣服、被褥等用品应柔软、舒适,并经过高压消毒后使用。经常更换,保持干燥;对有渗出的创面、皲裂的皮肤,以及脱屑后的皮肤保护,应按医嘱处理创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感染,如渗出的创面可用2%的硼酸水或0.5%的雷佛奴尔溶液湿敷;皮肤皲裂处涂以氧化锌软膏,脱屑期以无菌植物油或凡士林保护皮肤;密切观察T、P、R、BP变化,如患者体温持续升高不降,往往预示发生败血症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并注意观察血象变化;合并败血症时,使用强有力的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控制感染。做好物理降温,使用冰帽,保护脑细胞,必要时输血,以增加患者抵抗力;做好饮食护理,保证充分的营养供给,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多饮水;发生口腔感染或中耳炎时,应做好口腔护理及外耳道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给患者以安慰、鼓励,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对精神症状丰富,不合作的患者,一方面耐心说服、劝导,另一方面根据精神症状给予适当的护理,使其配合治疗,保护皮肤。
 (7)粒细胞减少症的护理: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是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造血系统副作用,也是精神药物所致的变态反应。由于药物抑制了骨髓的造血功能所致,与药物的剂量无明显关系。多见于氯氮平、氯丙嗪、泰尔登等药物治疗最初的3个月内。虽属罕见,但可致死,应引起重视。临床起病急重,病人突然畏寒、高热、咽痛、倦怠、乏力等,也可出现口腔糜烂、淋巴结肿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有的则无上述症状,只是在复查血常规时发现粒细胞减少。有的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有的则继续下降,发生粒细胞缺乏。
  护理措施:①必须了解药物的种类、服药时间等,做到心中有数,平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询问患者有无咽喉痛、乏力等不适,对易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如氯氮平,要每周复查一次血常规,发现粒细胞减少时停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升白细胞药对症处理。②如发生粒细胞缺乏症,应施行保护性隔离,室内定期消毒,限制探视,严格无菌操作,并做好口腔、皮肤、会阴部护理,防止继发感染。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15~20分钟。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营养,给予易消化、高营养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并遵照医嘱用药。发热时做好物理降温,禁用引起粒细胞减少的退热药。③告诉患者注意保暖,防受凉感冒;不到公共场所去;不共用餐具、水杯,并认真洗手等。在向患者宣教相关知识时,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避免使患者产生顾虑,引起紧张。向其解释血象异常与服药有关,通过调整药物,加升白细胞药物可恢复正常,不必担心,以减轻恐惧。
(8)恶性综合征的护理:恶性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一种最严重、罕见的并发症。高效价的抗精神病药物或联合用药时较易引起。兴奋、拒食、营养状况欠佳,既往患有脑器质性疾病的病人较易发生。如不及时处理,死亡率可达40%。临床表现通常可有前驱症状,多为原有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加剧,如震颤、肌肉强直、吞咽困难、多汗、流涎、体温升高、脉速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出现高热,体温达40℃以上。意识障碍或昏迷,呼吸困难和周围循环衰竭、心律不齐、血压波动,迅速发生脱水、褥疮,若处理不当,延误治疗,可很快死亡。护理措施:①将患者安置在单间病室,设专人护理。保持室内安静,通风良好。做好基础护理、饮食护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应用冰帽,以降低脑部耗氧,保护脑细胞。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随时吸痰、给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③维持双静脉输液通路,以利于随时用药。④护士应掌握恶性综合征的表现,了解患者用药情况,注意识别症状,发现前驱症状如吞咽困难、肌张力增高、尿潴留、意识障碍、流涎、体温升高时应警惕,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二、电抽搐与醒脉通治疗过程的护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电抽搐治疗(ECT)是一种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短暂的意识丧失和全身性抽搐发作,以达到控制精神病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我国已推广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醒脉通治疗),改良的ECT是通电前加用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在通电后不发生抽搐,使病人无恐惧感,易被接受。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①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行为者。②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者。③精神分裂症有明显自责自罪、拒食、违拗以及紧张性木僵。
 2.禁忌证:①急性全身感染、发热者。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瘤、脑血管疾病、脑水肿等。③严重躯体合并症,如肝、肾、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患。④嗜铬细胞瘤、青光眼、视网膜脱落。⑤老年人、儿童、孕妇。⑥对于有抽搐电休克,除以上禁忌证外,骨关节疾病,新近的骨折也列为禁忌证。
   (二)护理
   1.治疗前护理:①治疗前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和精神检查,做血、尿、粪常规、胸透、心电图及脑电图检查,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禁忌证。②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治疗意义、方法、效果和疗程,消除恐惧情绪,减轻患者压力,取得合作,同时治疗前应通知监护人签写ECT知情同意书,向其说明ECT治疗的效果及危险性。③治疗前停服抗精神病药物1次,禁食8~12小时,禁水4~6小时。④治疗前应为患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确保生命体征的正常。⑤嘱患者排空大小便,防止患者痉挛发作时便溺在床。⑥取下活动义齿、发卡、眼镜等一切金属类物品,松解领扣和裤带。⑦对已接受过ECT的病人,应详细检查其上次治疗记录,以便根据痉挛发作长短和呼吸恢复情况确定通电量和时间。⑧准备治疗时所用的注射药物,如阿托品、尼可刹米等。⑨治疗室应宽敞、明亮、安静,备好牙垫、生理盐水、导电冻胶和其他消耗性材料。⑩准备好急救所需的各种药品和器械。
   2.治疗中护理
   (1)患者仰卧治疗床上,四肢呈自然伸直姿势,两肩胛间相当于胸椎中段处垫枕头,使头部过伸,脊柱前突。同时,告诉患者取这种卧位的目的。
   (2)通电前30分钟按医嘱静注阿托品1mg,以减少分泌物或呕吐,避免吸入性肺炎、窒息及喉肌痉挛的发生。
   (3)遵医嘱静注2.5%硫喷妥钠9~14ml,静注速度前6ml约每分钟3ml,其余按每分钟2ml的速度推注,当患者睫毛反射迟钝或消失,呼之不应,推之不动时停止推注硫喷妥钠。另推0.9%生理盐水2ml以冲洗针头。
   (4)在静脉注射硫喷妥钠7.5~10.0ml(即为全量的2/3)时给予吸氧。
    (5)按医嘱快速静脉注射氯化琥珀酰胆碱50mg(稀释到3ml)。注药1分钟即可见患者自脸面口角到胸腹四肢的肌束抽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全身肌肉松弛,自主呼吸停止。此时是通电的最佳时机。
    (6)在麻醉后期,将涂有导电冻胶的电极紧贴于患者头部两侧颞部或非优势半球侧颞部,局部接触要稳妥,以减小电阻。
    (7)通电前停止供氧。用压舌板置于病人一侧上下臼齿间,用手紧托下颌。如为有抽搐电休克,还需要由两名助手固定病人肩、肘关节,手腕部,以防抽搐引起骨折或脱臼。
 (8)当脸面部和四肢端抽搐将结束时,用活瓣气囊供氧并做加压人工呼吸,约5分钟自主呼吸可自行恢复。
 3.治疗后的护理
 (1)让患者卧床休息,取侧卧位,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患者意识尚未清醒,躁动不安,可给予保护性约束,以防发生跌伤和意外。意识恢复后应卧床休息30分钟至1小时,不宜过早离床活动。
 (2)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如有发绀、呼吸困难、持续抽动现象时,及时报告医生。分泌物多时让患者侧卧,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3)观察治疗后反应,如有头痛、呕吐、大汗、面色苍白或其他不适,应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1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量血压、脉搏和呼吸,以了解生命体征是否渐趋稳定。
 (4)患者完全苏醒后,可给予饮食与服药,若患者入睡,不可唤醒急促进食,以免发生噎食。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应取侧卧位,可暂不进食,严重者应给予对症处理。
 (5)个别患者苏醒后可有记忆力减退,定向障碍,要帮助患者料理个人生活,防止发生意外。

三、工娱治疗过程的护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工娱治疗是通过工作、劳动、娱乐、文体活动等对精神障碍患者施行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一种能缓解精神症状,促进疾病康复,防止精神衰退,提高患者适应环境能力的辅助治疗方法。
 (一)工娱治疗的作用
 工娱治疗的作用在于能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对药物治疗起到一定促进和巩固作用,且可以增强患者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使患者与现实环境接触的机会增多,改变其病理过程。
1.具有良好的锻炼和刺激作用:使患者陶冶情操,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应对能力,充分利用环境因素,调动患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慢性迁延期的患者,通过培训锻炼可防止精神继续衰退;对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通过反复训练可逐步恢复其自理能力,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对抑郁、缺乏自信的患者通过治疗可以建立其信心,提高对生活的兴趣,促使病情康复。
 2.具有很好的缓解精神症状的作用:工娱治疗是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一种带有积极意义的休息。患者置身于各种工作或娱乐活动中,可转移对疾病的过分关注,减轻病态体验,减少幻觉、妄想症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缓解焦虑、抑郁或恐惧等不良情绪,建立良性刺激以恢复大脑功能。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具有孤独、妄想、幻觉等症状者,可使其逐步与现实接触,转移其病态体验。
 3.改善认知功能,促进社会功能恢复:根据兴趣和爱好不同,患者可参与各种不同的工娱活动,改善认知功能,增强集体观念及竞争意识,锻炼意志和毅力,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4.具有镇静作用,利于改善睡眠和增进食欲:对一般兴奋的患者,通过有节律的工作、劳动、娱乐,可以起到镇静作用,同时根据病情安排适当的劳动,可以使其精神得到适当发挥,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失眠、食欲不振的患者,可以增强体质,培养正常的生活节律,以改善睡眠及增进食欲。
5.提高患者的社交和工作技能:对恢复期患者,可改善其与周围环境的接触,减少住院的孤独和思念情绪。治疗中采取欣赏和参与相结合的方法,使患者自我调节,激发对生活、工作的兴趣,把自己与社会的要求相联系,提高患者的社交和工作技能,体现其社会价值,为重返社会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工娱治疗,观察判定疾病恢复的程度,为出院后巩固疗效提供进一步的措施。
 6.有利于病区管理:工娱治疗也是病区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通过工娱治疗的开展,可为病区管理创造有利条件,使病区变得安静、愉快,工作有条不紊,便于对患者病情的观察,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工娱治疗的种类
 1.音乐治疗:是目前常用的工娱疗方法之一。运用音乐的不同节奏、旋律、音调和音色,可以达到调节大脑兴奋和抑制的作用。通过听音乐、听唱片、学唱歌、玩乐器、卡拉OK来进行。主要适合于情绪低落、紧张不安和孤独的患者。
 2.舞蹈治疗:一般为进行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和形体锻炼。以达到活跃情绪、改善接触环境能力、增加活动、增进生活乐趣的目的。
 3.阅读书刊画报、绘画、欣赏电影电视:使患者轻松愉快,活跃生活情趣,丰富个人知识,达到接近外界现实环境的目的。
 4.体育活动:包括早操、工间操、球类、棋类、牌类等以及拔河、跳绳等集体项目。
 5.工疗:一般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取材方便、安全、简便,适合于精神障碍患者为原则。如①手工操作:缝纫、刺绣、雕刻、油漆桌椅板凳、糊纸盒、贴商标、包装材料、编织各种简单的艺术品等;②一般性劳动:如种花、种草、种菜、植树等;③医院日常工作:如协助洗衣房洗衣、帮助病区整理床铺、协助食堂洗菜等。工疗时,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精神症状合理选择不同的工疗种类。如对于兴奋的患者宜选择节奏快、强度较大的劳动项目;对抑郁和情绪消沉的患者,宜选用有刺激性,材料色彩鲜明,操作简单,多工序流水作业的项目;对于慢性衰退的患者,宜选用简单易行的项目,且应耐心指导和示范,反复不断训练患者,以达到提高患者劳动、生活能力的目的。
 6.其他工娱治疗:集体劳动、竞技性工娱疗、参加游览、服装表演、歌咏比赛等。
 (三)护理
 1.建立健全医院工娱治疗的规章制度和该项治疗的护理常规;工娱治疗室的医护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熟悉各项治疗的作用及方法。
 2.治疗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安排好开展项目的内容及人力,做到心中有数。
 3.在治疗中,应根据病情,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项目,更好地发挥患者的爱好与特长,达到预期效果。必要时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与变化,可随时调整治疗项目。
4.治疗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一切变化,包括精神症状、对项目的兴趣、态度及合作程度。对兴趣不高的患者,要鼓励他们参加;对技艺生疏的患者,要耐心教给他们操作方法;对接受能力较差或效率低的患者,要耐心指导,不可指责、讽刺,以防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对懒散、卧床、不愿参加工娱治疗的患者,可交给定额任务,限期完成,从而培养患者的责任感、纪律性和劳动观念。逐步提高患者参加工娱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进行工娱治疗时间制定奖励条例,定期召开讲评会、成品展览会,对于表现突出的患者,可给予精神及物质奖励,以达到行为矫正的目的。
5.各种治疗完毕,应认真清点和管理好各种用品、器材,尤其是危险物品,要随时清点交接和记录。
6.进行集体治疗项目时,要统一组织管理好患者,对患者人数要随时清点。必要时将患者分组,按序进行治疗和活动。
7.组织患者外出治疗和活动时,要对需要外出患者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禁止有自杀、出走倾向的患者参加。活动时随时观察患者的动向,护理人员的人数要充足,分组活动,责任到人。

四、康复治疗过程的护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精神康复是运用现有的设施和手段,尽量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症状,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社会功能。精神康复包括相互联系的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两部分。这里主要介绍医院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
(一)精神康复治疗的目的
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康复训练的方法、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精神障碍患者的残疾程度,最大程度地发挥精神障碍患者掌握代偿性生活与工作技能的能力。最终目标是使患者工作和生活得到重新安置,并能独立从事某些工作和操持部分家务,提高患者适应社会能力,提高其社会角色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精神科康复治疗的原则
原则是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功能训练是康复的方法及手段,全面康复是康复的准则和方针,重返社会则是康复的目的和方向。
精神科康复治疗与护理的主要原则有:①早期介入,强调康复治疗与护理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②功能训练,包括生活、学习、工作方面的行为技能训练。③环境调整,在服务设施及生活条件上尽可能适应精神障碍患者的需要。④心理教育和支持,通过有效的心理治疗,促进心理康复。⑤家庭干预,充分调动家庭成员参与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⑥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创造条件在社区建立过渡性康复设施。⑦提高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正常功能,使患者的心身健康质量、生活质量、社会功能质量逐步提高,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
 (三)康复治疗与护理的主要内容
 1.康复训练及护理
 (1)生活技能:训练精神障碍患者逐步掌握其生活环境中的行为技能,包括维持日常生活技能、文体娱乐活动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
 (2)解决问题技能:帮助患者学会善于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行为技能。
 (3)就业行为技能:训练患者具有一定的就业行为技能,为重返社会做准备。
 (4)重返社会前的角色适应:训练患者能够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错综复杂的心理活动,必须做好回归前角色适应。包括心理功能训练、就业技能训练。同时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5)应付应激技能:训练患者重返社会后怎样应付各种应激。
2.药物的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及护理
(1)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使患者明白药物对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持和接受药物治疗。
(2)学习有关精神药物知识,学会识别药物的作用和常见的不良反应,并能对机体不良反应简单自我处理。
(3)学会药物治疗自我管理方式。通过训练使患者学会安全用药的技能。严格听从医生在维持治疗时间和剂量、服药方式、换药方式和服药时间方面给予的指导。
3.求助医生技能训练:在需要时能及时寻找医生的帮助;能向医生正确地提出问题和要求;能有效地描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症状。
4.对患者康复治疗和技能训练进行评价:如患者对每种康复治疗、技能训练步骤及内容的了解,角色的适应性,实际练习中完成作业的自觉性及质量,家庭作业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