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琳伍德蕾美国队长:国外育儿参考之二:英国育儿参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17:15
英国的辅食添加原则

    添加辅食对宝宝的身体发育和健康非常重要,对宝宝日后的饮食营养和习惯也很重要,英国的育儿专家们和营养师们强调要妈妈遵循的辅食添加原则有很多,虽说是大同小异,但信息量太大有时也会让新手妈妈为难。我在个给豆豆添加辅食的过程中有很多自己的感触和体会,总结出来与妈妈们分享。
     第一:辅食添加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的规定要求纯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到宝宝6个月再添加辅食(原来的老规定是4个月),因为母乳或配方奶完全可以为0到6个月的宝宝提供足够的营养,太早添加辅食会造成宝宝过敏和身体不是,因为宝宝的消化吸收系统和免疫还未发育成熟,不能应对太多的复杂的食物。如果妈妈真的要早些添加,最早也要等到宝宝满17周。宝宝到了六个月就必须添加辅食,因为母乳和配方奶中的铁的含量明显不足,宝宝需要从辅食中摄取,而且这个时候的宝宝各方面都已发育成熟,逐渐可以应对各种变化的辅食。
    豆豆是严格按照这个规定,到了整整6个月才添加的辅食,而且是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添加,所以一切都很顺利,至今没有出现任何消化吸收和过敏问题。英国的医生总是说,加辅食不是跟人竞赛,不是越早越好,一定要等宝宝的身体准备好了再开始添加,否则会造成日后的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给豆豆加辅食就是遵循了这个原则,容易过敏的食物尽量晚些添加,以免给宝宝的身体增加负担。
     第二:如何添加
    辅食,辅食,就是说是宝宝的辅助食品,6个月到一岁之间,宝宝的很多营养还要从母乳或配方奶中摄取,宝宝还要保证每天500毫升到800毫升量的奶。
    添加辅食时千万不要着急,要一样一样的添加,这样可以观察宝宝对所添加辅食的反映。第一次可以先用宝宝爱喝的奶来冲米粉,在上午固定的时间内喂宝宝,最好先喂宝宝一点奶,在宝宝不是太饿的情况下试着加辅食。喂宝宝时宝宝一定要直立坐好,千万不要躺着喂,以免抢着宝宝。
    豆豆的第一辅食是用配方奶冲米粉,先加的是上下午两次,后增加到三次,而且是先稀后稠,逐渐增加。一周以后又在米粉中加入苹果泥,做法很简单:将苹果去核去皮用清水煮4到5分钟,用打汁机打碎加入米粉中食用;后又逐渐加入梨和其它的蔬菜和水果。
    最安全的早期添加食品:米粉、苹果、梨、香蕉、木瓜、鄂梨、西兰花、胡萝卜、白薯、土豆和南瓜。其中,香蕉、木瓜和鄂梨是不用煮就可以打碎给宝宝直接食用的,豆豆最喜欢的一个辅食是用鄂梨加香蕉混打,又健康,又健脑。
     第三:辅食中应避免的食物
    为了宝宝的健康和减少过敏,以下几种食物开始时不要给宝宝随便吃,要谨慎为佳。
     带有面筋的食物:
    六个月以内的宝宝不能吃任何含有面筋的食物,例如:面粉、燕麦等。所以,豆豆前三个月的辅食都是吃的米粉、土豆和白薯,9个月后才增加的面食,我采取的原则是:凡是容易过敏的食物都尽量给豆豆迟一些添加,因为要考虑豆豆早产5周。
     盐:
    宝宝满一周岁前,所有的食物都不能加任何盐,过多的盐会对宝宝还未成熟的肾造成负担,而且会影响宝宝的饮食习惯,造成日后的血压高。另外,过多的盐也会影响宝宝对钙的吸收。
    豆豆到了一岁半才开始用一点点酱油,之前从未用过盐,宝宝小的时候并不需要盐,也不知道要吃咸,所以不要着急加盐,调味可以用水果和蔬菜的自然味道调整,这一点对宝宝日后的身体健康很重要。
     糖:
    宝宝的食物中不要加糖,吃糖太多会增加宝宝得蛀齿的风险,而且,血中的血糖急速变化可能导致宝宝情绪化,特别爱哭爱闹。豆豆的饮食中从未加入糖,主要是利用水果和蔬菜中的自然甜味令宝宝的辅食美味。
     蜂蜜:
    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菌,可以造成宝宝感染,甚至中毒,所以宝宝一岁以前绝对不要给宝宝吃蜂蜜。豆豆至今从未尝过蜂蜜的味道。有的家长说宝宝便秘需要和蜂蜜水,但一岁前绝对不能加蜂蜜。英国医生对付宝宝便秘一般是会建议用橙汁或李子汁,而不是蜂蜜。
     鸡蛋:
    是容易造成过敏的食品,要尽量晚一些增加,而且鸡蛋一定要完完全全煮熟了再给宝宝吃。豆豆是差不多快到九个月时才开始增加的蛋黄,蛋清部分就加的更晚,因为更容易引起过敏。
     果仁:
    英国的要求是5岁以后再增加,一是容易过敏,二是容易卡着宝宝,有危险。
     牛奶:
    宝宝要母乳或用配方奶到一岁以后再增加牛奶,因为牛奶中缺少重要的铁和维生素C。添加辅食后的前六个月,宝宝还要饮用500毫升到800毫升的母乳和配方奶,但这时的牛奶已经可以用来煮一些菜吃。
    豆豆是一岁以后才开始接触牛奶的,主要是做饭时有时用牛奶代替水,但豆豆是从7个月时就开始喝一种专给6个月以上宝宝制作的酸奶,酸奶很容易吸收和消化,豆豆很喜欢吃加入果泥的酸奶。
     草莓和猕猴桃:
    草莓是水果中最易造成过敏的食物,特别是宝宝有哮喘或湿疹就更要避免吃草莓。猕猴桃只能给9个月以上的宝宝,不满9个月尽量不要吃猕猴桃。
     海鲜:
    一岁以内尽量不要给宝宝吃海鲜,因为容易过敏,做不熟还可以造成食物中毒。豆豆是一岁以后开始吃鱼,两岁以后才开始吃虾和扇贝。
     高纤维食品:
    高纤维食品对成人很健康,但会影响宝宝对重要微量元素的吸收,两岁前不要给宝宝食用。豆豆现在两岁多了,可以适当地吃一些高纤维的食品,但要适量。
     果汁:
    母乳喂养的宝宝不用喝水,用配方奶的宝宝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喝一些白开水。果汁要等宝宝可以用杯子了以后再喝果汁,大概是宝宝9个月时,白葡萄汁是对宝宝肠胃最友好的果汁,也最容易吸收。白葡萄、苹果和梨汁是宝宝开始时最受欢迎的饮料,橙汁的酸性太大,对宝宝的肠胃太刺激,应晚些加。所有的果汁都应该至少稀释一倍以后给宝宝饮用,每天的量不能太多,一岁前不要超过100毫升,一到四岁不要超过200毫升。饮用太多的果汁容易造成宝宝的腹泻。

在英国添加辅食的时间表

    妈妈加辅食时很有规律,循序渐进,所以小豆豆一直都很健康
    在给豆豆添加辅食的过程中,曾经阅读参考了无数专家的意见,也经常和经验丰富的儿科保健医和营养师们在一起认真探讨,我个人的风格是属于保守型的,在添加辅食时不让豆豆冒任何一点儿风险,因为很多对宝宝身体的损伤都是很难再挽回的。在给豆豆添加辅食时,如遇有些专家意见不统一不一致,在保证豆豆营养的前提下尽量都会采用晚些添加的建议。所以,妈妈们可以从以下的添加时间看出,有些食物也是可以早些添加的,但按照我的最为保守的时间表添加,宝宝应该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和不良反应。
    为什么不能过早地添加辅食?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要建议妈妈们到宝宝满六个月时再增加辅食?因为科学研究表明六个月前宝宝可以从母乳和配方奶中得到宝宝需要的所有养分,过早增加辅食会增加宝宝的过敏和肠胃不适的几率。妈妈们还要特别地了解,成熟的消化系统中有一种秘密的免疫球蛋白IgA,这种球蛋白就象涂在肠道表面的保护层一样能防止有害物质通过而造成过敏,这种起保护作用的免疫球蛋白IgA在宝宝六个月前非常低,如果在这个时候添加辅食中容易造成宝宝过敏的食物:牛奶、面粉和黄豆类食品,宝宝就很有可能会过敏或造成日后消化吸收方面的问题。到了宝宝差不多七个月左右这种免疫球蛋白才会达到峰值,所以,六个月以后到七个月,当消化系统逐渐成熟后,宝宝的肠道才能为宝宝有选择性地吸收有用的营养,防止和滤掉有害的过敏物质,有效地保护宝宝的身体健康。所以,在宝宝六个月时虽然已经可以添加辅食,但开始添加的品种还是不要过于复杂,要经过认真的筛选。
    另外,辅食,辅食,就是说是宝宝的辅助食品,一定不能替代有营养的奶。6个月到一岁之间,宝宝的很多营养还要从母乳或配方奶中摄取,宝宝一定要保证每天500毫升到800毫升的奶量,一岁到七岁的宝宝每天也要保证至少400毫升的奶或奶制品,这样才能保证宝宝钙的摄取。有的妈妈愿意六个月前增加辅食,如果想要让宝宝尝试一下,也一定不要太早减少宝宝的奶量,而且一定不要六个月前加鸡蛋、海鲜、豆类、面粉、果仁、橙子、牛奶等容易过敏的食物,如果家里属于有过敏史的宝宝,例如:湿疹和哮喘等,还应尽量推到7个月以后再增加这些易过敏的食物。
    因为辅食(一)的辅食添加原则中提到添加辅食中盐的含量,有很多妈妈提问加盐的问题,就此一并回答。原则上一岁以内宝宝的辅食中不要加任何盐和糖,因为一岁以内宝宝每天的盐的摄入推荐量只有1克,宝宝从宝宝必须喝的奶中就会有1克的摄入量。以后依次是两岁到三岁:2克;四岁到六岁:3克;七岁到十岁:5克,5克也就只有一小茶匙的量,而且宝宝平时会吃很多的零食,其中都会有过量的盐的。我为豆豆准备一日三餐,一岁半以前从未用过盐,现在也只是偶尔加一点酱油,因为酱油里就有盐,所以从来不单独加任何的盐。
    还有的妈妈问我给豆豆是吃成品的罐装食品还是家里自制的食品,我主张给宝宝自己亲自做饭,至少可以保证质量,让豆豆吃新鲜的食物,也不用担心罐装食品中添加的任何添加剂和增稠剂,因为在好的成品罐装食品都是会不同程度地添加一些物质的。但是带豆豆外出或旅游时,我会选择罐装食品,携带方便安全快捷,一般都会加热以后给豆豆吃。而且我会经常从豆豆喜欢的罐装食品中得到启发,参照成品罐装的蔬菜搭配,给豆豆做一些好吃的。当然,很多职业妈妈没有时间天天给宝宝做饭,选择质量好的罐装食品也是可行的。
    另外,宝宝的辅食添加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着急,有些食物象牛奶、豆浆,白面加的太早会造成宝宝过敏,添加辅食要一样一样的添加,开始时尽量做到三、四天增加一个新的品种,并仔细观察宝宝有没有不适的反映,象:拉肚子、呕吐、肚子痛、流眼泪和鼻涕以及皮肤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反应。
    以下就是我在英国给豆豆参考的一些食物的添加时间顺序,当然宝宝的发育有先有后,妈妈们才对自己的宝宝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英国的儿科保健医生一般给完妈妈建议,最后一定会加上一句:“毕竟,你是孩子的妈妈”。
    0到6个月
    宝宝完全不需要任何辅食,母乳和配方奶可以为宝宝提供完全足够的营养。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一定不要给宝宝加水或其它的饮料,母乳可以为宝宝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宝宝的胃很小,喝了水就会影响宝宝喝奶,影响宝宝的体重增加。喝配方奶的宝宝只有在夏天炎热的时候需要为宝宝加一些白开水。这是我在英国的喂养专家经常提请的,我六个月前就没给豆豆加过水,豆豆的体重增加的很好,也一直都很健康。六个月添加辅食以后,才需要给宝宝增加一些水,而且凉白开应该是宝宝最好的饮料。
    看到国内很多宝宝在很早就增加果汁,认为有营养,这在英国是绝对不允许的,宝宝的肠胃还未发育完全经不起果汁的刺激的,记得豆豆在5个月大时“攒肚“,10天没有大便,医生说不用着急,这是因为宝宝的肠胃发育好了,对母乳吸收的充分,吸收了母乳中的大部分养料,一点浪费的东西也没有了。但是你要想让他拉稀很容易,给他喝一点橙汁,绝对不要给这么小的宝宝喝原倍的,一定要5到10倍稀释的果汁,当天就会拉肚子。我当时试了,真的很灵,试想给小宝宝喝果汁,不外乎在天天刺激宝宝的肠胃,宝宝的营养如何吸收,更严重的是造成宝宝肠胃不适和失调,会后患无穷。
    0到6个月的宝宝只会吸允,还不太会咀嚼和吞咽,有异物入嘴时为保护自己就会用舌头把异物推出来,这个时候不适合添加任何固体的辅食。舌头的这种反应会在宝宝四到六个月时消失,这以后才有可能添加食物。
    6个月
    六个月开始给宝宝加辅食,宝宝这时已经可以直立坐立,可以接受辅食,但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增加。这个时候的宝宝也开始长牙了。
    最早可以从米粉加奶加起,开始时不要太稠,以后逐渐增加苹果、梨、香蕉等水果泥和蔬菜泥。
如果怕营养单一,可以考虑用配方奶来调配米粉,我当时是最早一周给豆豆加的纯米粉,市场上有很多供宝宝食用的米粉,用60-90毫升配方奶加适量的米粉调成糊,开始时不要太稠,就象酸奶一样,给豆豆上下午各吃一顿。
    后来,逐渐增加了米粉+果泥和米粉+蔬菜泥,果泥最早用的是苹果和梨,去皮去核,放在锅中煮软,用打汁机打成泥。蔬菜可以用菜花和一些根茎类的蔬菜,用水煮过后打成泥给宝宝吃。
我从很早就开始给豆豆吃三餐,尽量三餐选用不同的食物,这个时候一般上午是吃米粉,中午吃米粉+果泥,晚上吃米粉加蔬菜泥,但首先还要保证豆豆喝的奶量,一般都是在两顿奶之间添加的米粉。
    7到9个月
    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开始可以用手指捏拿食物,8、9个月时就可以开始给宝宝一些用手拿着吃的煮熟的蔬菜和水果,最开始可以煮白薯、土豆、胡萝卜、菜花、苹果和梨等。宝宝的米粉、菜泥和果泥也可以吃更稠一些的,甚至可以有一些小果粒,品种也要尽量增加。
    这一阶段宝宝可以增加胡萝卜、鄂梨、南瓜、白薯、芋头和土豆等蔬菜和更多的水果,包括可以生吃的水果香蕉、木瓜和桃儿,这个时候可以给宝宝开始增加鸡肉和酸奶。酸奶是最容易消化和吸收的乳食品,但最好给宝宝选用白色的没有色素的酸奶,可以加上家里自制的果泥就会更有营养了。
    土豆和白薯不能放到打碎机中打,只能用勺或叉子碾碎了给宝宝吃,否则会变得很黏稠,令宝宝不能顺利吞咽,有时还会粘到上膛引起呕吐。
    因为不用盐,给宝宝做饭不妨在菜中加上一些水果调味儿,象苹果和葡萄,豆豆这个时期一个最爱吃的菜是:鸡肉和白薯,最后加上几个去皮儿的甜葡萄一起打碎。
    香蕉时很好的外出食品,方便卫生
    9到12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可以开始自己用手抓饭吃,增加用手吃的食物,可以吃一些带小块的食物,不再用全部打成泥。可以开始吃小吃米饼和一些专给宝宝提供的小吃,可以开始用杯子和吸管儿喝水。
    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可以增加猪肉、羊肉、牛肉、鸡蛋黄、奶酪、豆腐、豆类食品、菠菜、豌豆和燕麦等等食品。
    这一阶段应注意让宝宝尽量多地接触各种食品,可以给宝宝更多的自己用手吃的煮熟的蔬菜和软的、熟透了的水果。
    豆豆开始自己用练习杯喝水
    开始可以吃小吃了,好幸福呦
    一岁到一岁半
    经过半年的训练,一岁是英国的妈妈们锻炼宝宝开始加入大家庭,吃家庭食品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宝宝就已经可以吃家里正常的饭菜,只是开始时还需要将饭菜切碎或压碎,宝宝应该已经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饭,但开始会吃的少,撒的多。
    可以开始喝全脂牛奶吃整个的鸡蛋,基本上能吃所有的食品:鱼、海鲜、整块的西兰花和菜花、各种瓜、芒果、猕猴桃、杏儿、柚子、半个葡萄(整个的容易呛着宝宝)、草莓、西红柿、意大利面、白面、蜂蜜等等。
    豆豆开始什么都能吃了
    一岁半以上
    一岁半以后宝宝就基本上可以吃家里的所有的饭,但要注意少加盐,我们是尽量一起做饭,但要先将宝宝吃的部分先取出来,在我们吃的那部分再加一些盐和调料。
    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开始有自己的主意,会经常食物说“不“,有的开始变得挑食,而且也开始坐不住。
    宝宝这时开始长槽牙,长牙期有的宝宝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反应,有时候会不爱吃东西,但一般都会很快过去,宝宝不爱吃饭时一定要保证饮用足够的奶和水。
    这个年龄的豆豆开始爱上吃炖肉,只是开始要炖的烂一些,宝宝基本上可以嚼碎食物。

 

英国人的育儿经

 女儿、女婿在英国有了宝宝Daniel,总得去帮帮忙才好,于是决定启程前往英国探亲。出发之前,心里有个疑问:不知英国人究竟怎样带孩子?实地考察一下倒是个好机会。抱着这个想法来到了英国,在英国生活了一段时间,果然发现国外父母、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与国内确实有很大的不同。
    前段时间Daniel出水痘,有位英国朋友知道了,特意带她家二位洋娃娃过来染染,听说还有专门为出水痘孩子办的Party,没出过水痘的孩子去了就能染上,他们解释说,小时出了水痘,就有了免疫力,大了就不出了,越大出越痛苦,还有一定的风险,不如早点解决掉最好。
    英国学生上大学前须完成规定的公益活动,一定要做义工。这个小留学生每周四下午就到Daniel所在的幼儿园去当护工。国外的教育很注重学生动手参与,Daniel入园时才二岁八个月,现刚满三岁。学校让家长准备雨靴,因为一周有一天是Garden Day(园艺日),小朋友们穿上雨靴,像模像样地在学校的花园里劳动,有小推车、小铲子、小水壶,反正园艺上用得到的工具都有一套专门给小孩用的,至于他们是种花,还是种草,不得知,应该都有吧。这里到处除了花就是草,家家户户都这样,整个英国就跟农村差不多,所以小孩子学了园艺,将来应该很实用的。
    除了每周一天园艺日,还有一天学做蛋糕,这一天宝宝会带回他做的蛋糕或者比萨,纸袋上写有Daniel的名字,他得意洋洋让大家尝尝他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吃,哈,味道竟然很好!估计是学校统一发面,由小朋友随意做成形,然后放烤箱里一起烤,然后将烤好的成品装进印有自己大名的纸袋带回家,让他们享受一种成功的感觉,也让家长共享快乐,多好啊!
    他们的教学轻松,愉快。给人的感觉太放松,不像国内幼儿园,要认多少字,要背多少诗。有一次我去接一个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接过他书包,一摸,怎么是空的?问他怎么不带书,他说:“忘了。 ”哎呀!忘了,没书也上了一天学。送他回家后,我很认真地给他妈妈说了这事。他妈妈说,这不是孩子第一次忘记带书,要是你就这件事去问老师,或者问校长(这是一所教会学校,校长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孩子在校表现怎样?他们会说出一大堆孩子是如何如何好的话,而决不会向家长 “告状”。所以你别把他们的话太当真,他们对于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夸的。
    这位家长还给说了件令我非常感动的事。她的孩子听力有点问题,检查下来,医生建议他要用助听器,可是孩子不愿意戴,既然别的孩子都不戴,他觉得如果自己一个人戴,小朋友们会笑话他。但是这样上课他因为听不清老师讲什么,自然影响了他的学习,怎么办呢?医生和学校商量,想出了个好主意。一天下午他们拿了几付助听器去她孩子的班上,让每个同学都轮流戴,就像做游戏一样,然后他们给孩子们讲这助听器如何如何先进,是高科技的产物,而且戴着还很时尚、美观呢。接下来,再让小朋友回答有关这种助听器的问题,当他们问到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时,别的小朋友都回答不出或回答错了,这时,他们就让她的孩子站起来回答,他当然回答对了。这时老师和医生一个劲的夸他,并要赠他一个奖品,奖品当然就是助听器了。此后这孩子再不拒绝戴它了,因为全班同学都知道这是奖品。


英国人的育儿经

    朋友小月前几年去了英国,在异域找到了另一半。去年,喜得贵子。今年,她带着自己漂亮的洋娃娃翔翔回来探亲。我也在去年有了可爱的宝宝,见了面,便迫不及待地交流起育儿经来。这一交流,才知道育儿方法真是千差万别。
    4个月后让宝宝独自睡觉
  由于英国高频率的婴儿与父母同睡导致窒息死亡,他们主张宝宝和父母分开睡。只不过半岁前,宝宝的摇篮在妈妈的床边,方便喂奶和照看。半岁后宝宝就可以单独睡在自己的小床里了。
  小月是在宝宝4个月后让他独自睡在自己的房间,原因是宝宝睡眠太轻,妈妈一个翻身,一声轻微的咳嗽就会把他惊醒,同处一室,妈妈、宝宝都无法安然入睡,明显睡眠不足。
  让宝宝独自睡婴儿房也没什么不放心的,因为有专门的宝宝监视器,一个安在宝宝床头,一个安在妈妈床头,可以随时知道宝宝的情况。
  英国提倡培养孩子(从4个月开始)正常的睡眠习惯,就是要让孩子定时上床睡觉和整夜睡眠。父母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告诉宝宝“现在是睡觉的时间了”(例如:一到时间就给宝宝穿上睡衣,唱催眠曲,讲故事,或者给一个亲吻)。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宝宝的独立性,而是认为“孩子很重要,父母也一样”。保证父母的正常休息才能更好地工作、生活,照顾宝宝。
  从一出生就给宝宝穿纸尿裤
  洋娃娃翔翔一岁多了,但一直穿着纸尿裤。小月说,在英国是不用尿布的。
  英国认为宝宝的下体部位是最容易受到病菌、细菌感染的,所以不主张暴露,从一出生,就给宝宝穿上纸尿裤,一直用到孩子两周岁,尿了就换,只要用湿巾把宝宝柔嫩的小屁屁擦干净就行了。而且英国从未对宝宝长期穿纸尿裤的问题有过什么讨论和不同意见。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卫生(保护了宝宝的小屁屁),穿上纸尿裤再穿上封裆裤也是对宝宝的一种尊重。还有就是方便,让父母省去了清洗的时间与体力。
  英国宝宝的小屁屁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在捂着。在温度适宜的天气里,小月会在家里地上铺一块柔软的毯子,让宝宝仅穿一个小背心或不穿衣服,特意把小屁屁露出来,让他自由自在地在毯子上玩,宝宝非常喜欢,同时也“晾晾”小屁屁。
  和国内习惯给宝宝从小“把尿”一样,那里习惯“不把尿”。从一岁半以上开始教孩子自己大小便。孩子的小坐便就在大人旁边。开始在父母上厕所时,让孩子一起去,慢慢地孩子就会有“我也要上厕所”的欲望,这时候,父母就帮他脱掉裤子,让他坐在自己的小坐便器上。循序渐进,父母慢慢灌输,等到一定阶段,孩子就会自己大小便了。
  从小让孩子知道对错
  宝宝会走了,到处“惹是生非”,但英国的父母并不像中国的父母,赶紧把一切不利于宝宝的东西束之高阁,让他摸不到,够不着。他们认为,只要告诉宝宝,他就会知道什么东西能动,什么东西不能动。
  小月的公公婆婆就是这么教育的。家里放在地上的瓷花瓶,宝宝就真的从来不去碰。宝宝做对了,一定要鼓励,如拍拍手或竖起大拇指告诉宝宝他很棒;做错了就一定要惩罚。
  英国主张每个家庭都设一个naughty corner,大意是惩罚调皮孩子的角落,让他自己反思(可以是一个铺毯子的地方,一个小椅子等)。一岁之前的宝宝还不明白为什么对、为什么错。那就用简单的“NO!”和手势制止他错误的行为,让他养成习惯,只要听见“NO”,第一反应就知道这个东西是不能动的,可以说是条件反射。等宝宝一岁,渐渐能听懂大人说的话了。这时如果宝宝做错了事,大人要用他能听懂的方式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下次再这样,就要到“反思的角落”去了。假如下次他又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毫不客气地把他放到“反思的角落”,直到他告诉父母“我错了,下次不会了!”父母鼓鼓掌,亲孩子一下,告诉他“你真是个好孩子”。

 
英国祖父母育儿的角色

  “我们很知趣,不要去抢夺孩子的母爱和父爱。我们也不做保姆,只能算个的育儿参谋。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我的好朋友沃克医生已经退休,夫妻俩住在格拉斯哥城南別墅。他有六个子女,除了刚结婚的小儿子与他住在同一座城市外,其他都不在身边。离得最近的是小女儿林妲,住在爱丁堡--离格城有50英哩。她有一个两岁的女儿,且又已怀孕。因与丈夫有事外出,特地打电话请沃克为她们照顾小女儿凯茜。那天正好是周末,我便随沃克夫妇一起驱车到爱丁堡。凯茜见到外公外婆,高兴地迎过来“Grandpa!Grandma!”沃克抱起小孙女,向她介绍说:“这位是从很远中国来的Mark叔叔。”“Hi,Kathy。”凯茜腼腆地说,“Hi,Mark。中国在哪里?”“很远很远的东方,你的Grandpa和Grandma在那里教过书。”沃克说,“是的,我就出生在中国。”林妲夫妇走后,我便向沃克夫妇问起教育孩子的情况。沃克医生坦诚地告诉我,“我们很知趣,不要去抢夺孩子的母爱和父爱。我们也不做保姆,只能算个育儿参谋。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老人不是孩子的保姆
  沃克夫妇虽已退休,但他们不做孙儿孙女的保姆。他们主张做父母的必须自己带孩子。这就是为什么女人结婚之后,一般都要辞去工作,在家做全职母亲,直到孩子都长大(超过12岁)才重新工作。沃克的夫人原是中学教师,结婚后,就放弃了工作,等六个孩子都长大后才重返校园。那么老人退休后,为何不帮儿女带孩子呢?首先老人不是保姆,他们应享受晚年的快乐;其次老人的教育观不一定符合现代的年轻人;再者老人不要剥夺孩子的母爱,让他/她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世间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母爱和父爱。在这一点上,中国的老人总是认为退休后没事干,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争着带孩子,结果是吃力不讨好。
  ★过段日子去看看孩子
  老人不与孙儿孙女在一起是不是就不爱他们,不关心他们。非也。虽然老人与孙儿孙女住在一起,但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视,有时打电话给他们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过节日或孩子生日就寄/送礼物给他们,路近的过些日子就去看望他们。作为Grandpa/ma,喜欢孩子并不一定要整天与孩子泡在一起,其实过段时间见次面,孩子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让他/她在平凡的生活中出现一些惊喜。可中国的老人喜欢与孩子整天泡在一起,认为是天伦之乐。
  ★安排时间带孩子看看风景
  安排适当的时间领孩子到外面看看。一般是在周末或节假日,有时开车带孩子一起去山地,看山川河流、茂密树林和飞禽走兽;有时开车去海岛,看汪洋大海、汹涌波涛和热闹海港。这种方式既加深了老人与孩子的感情,又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强,看见什么都想知道,于是他/她问什么,老人就答什么,并且启发诱导孩子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可中国老人认为孩子小,关在家里最安全。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为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父母有时忙碌起来顾不上孩子,孩子必须学会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没有老人的依赖指望,孩子就得迫使自己记住大人的做法,训练自己面对的问题。所以一般孩子长大后独立处事能力比较强。可是中国老人太疼爱自己的孙子,每一件小事都照顾的无微不至,看起来是好事,实际上是害了孩子。即使长大后,在社会上的独立处事能力比较差。中国孩子自理能力比外国孩子要迟5-6年。
  ★当年轻爸爸妈妈的参谋
  当孩子出生之后,年轻的父母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老人便成了他们的育儿参谋,不但教给他们具体的细节,还要做示范。在孩子成长不同阶段,提醒年轻父母要注意对孩子进行什么方面的教育。象生理、心理、智力和孩子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如何帮助指导幼儿健康发展。另外建议年轻的父母,家里有了孩子不要养宠物。西方人视猫狗为宠物,如同人一样珍贵,一般人家里都养猫养狗。但是为了小孩子,年轻父母还是忍痛割爱,必须把心爱的宠物送走。当然是因为这些宠物身上隐藏多种细菌和小虫,容易给幼小的孩子引起各种病症。怪不得在林妲家里没有发现猫狗之类的小宠物。


英国式教育 强调启发兴趣

   曾请教一些英国大学的教授,为什么英国教育中如此强调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只有喜欢、热爱你的专业,你才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辛苦也不痛苦。如果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不辛苦也痛苦。追求知识、提高能力没有不辛苦的,但辛苦不等于不快乐,更不等于痛苦。
  国内常有厌学的事,这在英国的中小学里是不可思议的。很多驻英中资机构人员的子女在当地读书,即使没什么外语基础,孩子进入学校没几天,就喜欢上学了。
  按英国的学制,妞妞5岁进了学校,一年级就有科学课、地理课等。其实,这些听上去很高深的学科讲的都是生活常识。比如地理课,就从你学校旁边的环境讲起:公园、花草、马路和汽车,刮风、下雨和晴天。孩子们是从生活渐渐亲近科学的。开学几个月后见到小妞妞,算术、语文虽然学得不多,但懂了很多事,她会很热情地帮助客人端茶倒水,礼貌用语一套套的。小郑的女儿在英国读三年级,很少有课外作业,在学校里也有很多半游戏的课。比如老师讲一段历史故事,涉及到著名的家族,小朋友们就用废报纸来做这个家族的族徽。老师还告诉他们:什么是带有种族歧视性的言行,受到歧视,一定向老师投诉,这是一种雏形的利用法律自我保护的训练。
  校外课也很多,记者经常在地铁上碰到一班小学生,他们也许是去博物馆,也许只是去某个公园游戏。一路上,是他们学习公交常识、公共秩序和公共行为规范的机会。英国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几乎都设有专门的教育场所,除对学校特别照顾外,周末还有很多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的免费活动项目。比如在科学博物馆,为鼓励四五岁孩子的动手能力,不仅免费让孩子使用新技术的照相机,还当场把你拍下的照片印在小T恤衫上奖励你。著名的大英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现代艺术馆,甚至像英格兰银行这类很专业的博物馆,都是孩子们常去上课的地方。
  英国政府说,教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学校要为社会输送有各种职业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核心任务,启发学生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英国从中学开始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学生要系统掌握相当的基础知识,但仍然与学生兴趣结合起来。进入初中,学生就可以选课,英国的初中生开课的面很宽,他们初中毕业时,最少要有6门课的考试成绩,多数人考8—10门。除少数几门必修课,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学得突出的科目也可以提前考。
  近年工党政府抓学生的考核成绩,一些学校便简化了与考试无关的欣赏课,立刻引起社会的批评,认为这是与知识本质背道而驰的倾向,必须纠正。英国王储查尔斯连续3年亲自为中学的语文、历史教师办暑期班,请著名的文学家、作家、历史学家开讲座,提高教师对本学科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前不久一项调查发现,近年选择数理化课程的学生人数锐减,一些科学家组织立刻就“学生为什么对科学的兴趣在减少?”进行深入调查,对一些学校减少科学实验课提出尖锐批评,称此作法损失了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机会,埋没了科学人才,并将此提到“威胁着这个国家的繁荣、生活质量和它在21世纪的进步”的高度。最近《每日电讯报》从大学生普遍不会做饭发现,许多中学把烹饪课简化成了食品技术课。查尔斯王储很快发出呼吁,要求学校恢复传统的烹饪课程,提高孩子们的做饭能力。
  记者曾请教一些英国大学的教授,为什么英国教育中如此强调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只有喜欢、热爱你的专业,你才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辛苦也不痛苦。如果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不辛苦也痛苦。追求知识、提高能力没有不辛苦的,但辛苦不等于不快乐,更不等于痛苦。

荷兰爸爸英国妈妈的育儿经

    爸爸:Eric.J.Wolt
  妈妈:Therese.Wolters(中文名:欧康乐)
  女儿:Saskia,8岁,北京京西学校三年级
  儿子:Matthijs,5岁,北京京西学校学前班
  儿子:Caspar,13个月
  荷兰爸爸,育儿不甘人后
  在荷兰,整个社会对于父亲参与到抚养孩子过程中的重要性似乎有更清楚的认识。
  一个家庭如果有小宝宝降生,那么除了母亲享受产假以外,刚刚“上任”的父亲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自己的工作安排。他们会和公司商议,把五天工作制调整为四天,以便能更多、更好地照顾家庭中的新添成员。
  完善的荷兰婴儿护理体系
  1、绝大多数荷兰孕妈妈在临产时不必经受路途颠簸之苦,赶到妇产医院去生孩子。每个社区服务中心都有专业助产士在临产时,来到产妇家中,帮助她们在自己熟悉而舒适的家庭环境中分娩。
  2、在宝宝降生后的最初几个月中,还有专业婴儿护理人员来到家中,指导和帮助新手妈妈照料刚出世的小宝宝。开始时每天来一次,随着妈妈们对育儿过程的逐渐熟悉,前来帮助的时间间隔也越来越长。
  婴儿护理人员会指导新妈妈如何给宝宝喂奶、洗澡、烹饪,每次在家中呆大约1、2个小时。有了她们的帮助,新妈咪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因婴儿降生给整个家庭带来的巨大变化,去逐渐习惯做一个母亲。而这一切,据Eric说都是免费的。
  那么,在家中分娩的这种人文的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在荷兰开始的呢?
  Eric想了想,据他的回忆,他自己还是母亲在医院中生下来的,因此这种情况应该是近二、三十年来逐渐改进形成的。而在英国,Therese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在医院出生的,她的弟弟却是在家中出生的。不过,即使在今天,英国的绝大多数产妇还是在医院生下自己的小宝宝。婴儿护理人员的上门服务也没有荷兰那么完善,居住地离市区大医院近的家庭可以享受到这种免费的上门护理,而居住地距离医院较远的家庭则可能两星期或1个月可以享受到一次。
  荷兰VS英国,育儿小差异
  在问到Eric与Therese有没有因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时,两人共同的感受是:分歧肯定有,但这更多来自于各人幼年被抚养和自身的成长经历,而非文化背景的不同。不过,细心的Therese还是回忆起几个小小的细节上的差异。
  当小宝宝刚生下时,她的荷兰婆婆把一个盛着热水的瓶子用布包好,放到宝宝的床上,给宝宝取暖。而在英国,人们会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绝对不这样做。
  宝宝满3个月后,婆婆在牛奶瓶中装入麦片粥喂宝宝。而在英国,婴儿奶瓶生产商往往提醒母亲们,不要将任何牛奶以外的食品放入奶瓶,以免宝宝发生噎食。
  Therese坚决反对使用安抚奶嘴,而她的婆婆却认为安抚奶嘴是妈咪的一个小帮手,应该使用。
  这些与其说是国家差异带来的不同,不如说是因时代差异造成的。因为Therese的婆婆毕竟是在用她那个时代的育儿方式在指导和帮助自己的儿媳妇。Eric分析说:“在他小的时候,他妈妈按照当时流行的育儿理论,每隔4小时给宝宝喂奶一次,这4个小时中间则什么都不喂。而现在,人们更趋向于按照宝宝的天然生物钟去给喂食,当宝宝饿了,就给他喂奶,而不必刻板地等到4个小时以后。”
  哄宝宝睡觉,家传妙招 在宝宝的睡眠问题上,Therese与Eric很有心得。
  在荷兰和英国,人们都普遍使用睡袋来作为宝宝睡眠时的覆盖物。Therese与Eric也不例外,在养育3个孩子的过程中他们都使用了睡袋。一个惊人的发现是,宝宝在使用睡袋以后,睡眠确实好了很多。Eric解释其中的原因在于——很多小宝宝睡眠不好,是因为半夜踢被,被子被踢开后,床上的温度下降,宝宝就被冻醒了,于是哭闹。用了睡袋以后,宝宝晚上能够保持适度的体温,自然就睡得踏实安稳多了。
  在荷兰和英国,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气温和宝宝体形年龄的大小,父母给宝宝准备厚薄、尺寸不同的睡袋,让宝宝睡得舒适。Therese与Eric的使用经验是,从宝宝6-8周时可以开始在睡袋中入睡,然后一直用到约3岁左右。
  他们还有另一个妙招是,当宝宝到了该入睡的时间,就把Therese或Eric的一件旧睡衣或T恤衫放在宝宝的脸蛋旁,亲吻一下宝宝的脸蛋,跟他说一声“晚安”,宝宝很快就入睡了。这个方法最初是从朋友那里学的,那时他们才刚刚有了第一个女儿Saskia。回到家,他们立即在Saskia身上试了试,果然十分奏效。在照料随后的两个宝宝时,他们也采用这个方法,确实为他们节省了很多哄孩子入睡的时间,而宝宝睡得还很好。其中的原因在于:宝宝闻到妈妈或爸爸衣服上那熟悉的体味,手和脸蛋接触到柔软的棉布料,仿佛感到父母就在自己身边,在这种安全和温馨的感受之中,他们很快就甜甜地入睡了。
  不过,为避免孩子变得过分依赖父母的衣物,他们告诉孩子只能入睡前,用父母的衣物来作为陪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现在8岁的Saskia已经不再需要爸爸妈妈衣物的陪伴,就可以安然入睡了。这是由于年龄的自然成长带给了孩子更多、更充实的心理上的安全感,因而不需要再凭借外物。5岁的Matthijs还需要,而且平时喜欢随身带着一块儿柔软的海绵,需要温暖体验时,就摸一摸;1岁的Caspar则还在父母衣物的陪伴下乖乖地入睡。
  先进的育儿法
  国内外的父母如今都认识到了,宝宝从刚一降生,尽管还不会表达,也不能立即理解父母的话语,但他们的小脑瓜却是在接受爸爸妈妈带给他的许多信息。因此,在这个阶段给宝宝提供适合他玩耍的物品、玩具以及可供探索的小世界,对宝宝的成长会很有益。
  在语言方面
  Therese与Eric根据家庭中得天独厚的双语优势,以及西方语言学家的建议,在对孩子说话时,妈妈总是使用英语,爸爸总是使用荷兰语。这样,孩子们对两种语言都有很好的理解能力。由于父母之间主要使用英语交流,因此家庭的主导语言是英语。孩子们听到爸爸对他们说荷兰语,回答的时候仍旧使用英语。惟一的例外是在孩子们想要讨好爸爸时,才用荷兰语回答,这样似乎很容易让爸爸高兴,他们的如意算盘就可以“得逞”。
  在运动方面
  据Therese在中国几年来的观察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喜欢把宝宝抱在手中,而西方父母在孩子刚刚会爬的时候,就放手让宝宝在家里的地板上随处爬行、活动。当然,为了宝宝的安全,他们首先要把一切不安全隐患排除。比如,到专门的商店购买包家具角、固定抽屉、柜门、马桶盖等的家居安全用品,把危险的物品转移到宝宝够不着的地方。这样,宝宝就有了一个广阔、安全的自由空间,可以任由他们去发现、去探索。Therese回想起他们在伦敦刚有了大女儿Saskia时,尽管居住在一套面积并不大的普通公寓中,Saskia仍然可以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自由爬行,甚至包括厨房和卫生间!据Therese说,这种看护爬行期或学步期宝宝的方式在英国和荷兰都非常普遍,她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以及Eric的家人、朋友都是这样看护7、8个月到2、3岁的孩子。
  这真是一项明智的育儿举措,对于爬行到学步期的宝宝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也应该在宝宝会爬行、蹒跚学步之时,把家居环境做一个安全化处理,为宝宝提供活动的场所,避免把宝宝总是抱在手中,或限制宝宝的活动自由。宝宝有了广泛的探索空间,他的智力、活动能力、求知愿望都会发生、发展。
  爸爸Eric生活小点滴
  1、从大女儿Saskia出生以后,就重温和刷新自己所会的儿童歌曲。有时间,就和孩子们一起唱歌,在送孩子去托儿所的路上,在外出游玩的路上,或者在家中。
  2、外出到餐馆或去朋友家时,随身为孩子们带着纸和笔。这样,孩子们在等待时,就总是有事可做——画图画。
  妈妈Therese生活小点滴
  1.经常带孩子们与同年龄的小朋友聚会,平均每周2次。
  2.到超市购物、拜访朋友时经常都带着孩子。
  3.每周去图书馆,给小宝宝和两个大孩子借各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