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暴飞车未删减在线:未来的大棋局(转载自天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4:49:40
未来的大棋局
多年以前,当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第一次接触到了国关领域的书,名字叫做《大棋局》,作者布热津斯基,一时心驰神往。在世界版图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是我从小的梦想。当然,基于现实的考虑,我并没有贸贸然报考国关专业。但那份向往还在。所以,我决定动笔,写一下我对世界局势的个人思考。
现今的国关观点大多围绕着一超多强的现实格局论述,念念不忘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要么认为美国仍然将一枝独秀,要么认为终有一个对手冒出来挑战霸权。在其中更有一奇葩,名曰文明的冲突,创造者亨廷顿。尽管此论预见到了非正常威胁——恐怖主义的存在,但最后还是恢复到国与国的对抗主题上,名为文明核心国家的对抗。在我看来,这种基于现实的分析,当然很有价值,但其预见性价值不大,换句话说,有心人都能看到。国关真正需要洞察的是,更远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这种预见,可能天马行空,可能子虚乌有。举个例子,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在19世纪,有人只是根据地图就断言,美国和俄国会成为世界的两极。在那个时候,这两个国家可都是在欧洲中心的外围啊。(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上有这样的预见,关于恐怖主义的。但最后还是落入俗套之中)
当然要官方智库能够做出这样的预见,恐怕也是不实际的。因为人家主要工作还是现实的应对,如果太过务虚,那就不见得能拿到银子了。我们业余的,就随便了,只当是编故事吧。
  
  第一篇 法国向南,德国向东
  很奇怪吧,第一篇我不写中国,也不写美国,反而要写欧洲。因为,欧洲现在不见得是中心,但却会是引起一系列变化的源头。在我看来,工业国家最会发生变革的是欧洲。
  说些闲话,包括我在内,很多中国人是不讨厌德国人,却讨厌法国人的。现在的德国媒体似乎比较排华。如果考虑到德国工业品出口第一的宝座被中国取代这件事,就完全可以理解德国排华的现实考虑了。但质量优越的德国制造怎么会被中国制造超越呢,问题还在德国人自己身上。
  大部分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比较清楚法国大革命到二战结束的欧洲历史。但不大清楚大革命之前和二战之后的历史。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欧盟的历史,也就是二战以后欧洲的历史。
  欧盟,一开始叫做煤钢共同体,创始的有五个成员国,法国带头,低地国家荷比卢紧跟,再拉上战败国西德。再之后另一个战败国意大利也加入了进来。煤和钢曾经是最重要的工业品,建立了煤钢的共同市场,就为之后的大共同市场建立了基础。
  为什么法国和德国这两个原来的敌对国家会联合起来呢?当然,如果没有这两个欧洲最主要国家其中之一,也不能叫欧盟了。答案是环境使然。不要以为同一文明就那么容易联合起来(如亨廷顿说的),更何况法国文化和德国文化还是有显著差异的。
  首先,二战及战后经历让它们处于相似的处境。二战之后的国际格局,让这两个实际上损失最大的国家走到了一起。德国输得很惨,国家都分裂了。法国尽管靠抱大腿赢了,但实际上也输得很惨。战后,法国的殖民地(除了圭亚那)全部独立了,失去了殖民地就失去了市场。那么英国不是也失去了殖民地吗?但是,英国的殖民地统治大多培养了殖民地和英国的亲缘关系。殖民地独立之后仍然属于英联邦。英国仍然享有宗主国的部分特权。法国则不然,大部分殖民地对法国人深恶痛绝。失去了市场就意味着失去了致富的机会。低地国家中的荷兰也失去了印度尼西亚。而比利时和卢森堡都只是特色经济国家,需要依靠一个共同市场进行交易。况且比利时和卢森堡的独立本身就是英法德三国之间的缓冲。
  其次,如果从历史看,不带有所谓人性论的观点看(仅就国关分析而言,我认为可以摒弃人性论观点,但并非不赞同人性)。法国的拿破仑和德国的希特勒都是统一欧洲的尝试者。可以说他们都是大欧洲意识的产物。如果说,法国第一帝国是第一代大欧洲,德国第三帝国是第二代大欧洲。欧盟就是事实上的第三代大欧洲。而且,从思想观念的传播看,大欧洲意识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非指纳粹种族论,纳粹种族论只是其中的极端形式)。大革命之前,法国是欧洲的大脑。启蒙思想发源于法国。经过卢梭——康德的传承,欧洲的大脑从法国转到德国。之后是黑格尔和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二战的结果是德国战败,但是那些出自德国的思想,却传播到了战胜国法国以及美国那儿去了。这种思想上的胜负易位,在历史上不鲜见。以萨特为代表的法国青年接受了德国思想。更有一人,名叫科耶夫,流亡到法国的俄国人。早在战前就在巴黎高师讲授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战后更是作为法国外交部官员实际参与到了欧盟的建设之中。由此看来,欧盟的建立本身就是欧洲意识的有意为之的产物。
  第三,为什么拥有强权的拿破仑和希特勒都失败了,而欧盟却走得更远呢?中国有句谚语,共患难易,共富贵难。二战之后的欧洲就是同患难的情况。我在第一点说的是现实的困境。这儿要说的是面向未来的困境。法国和德国,不光感受到了现实的困难,而且未来同样不乐观。冷战开启了,欧洲成了美俄争霸的主战场,德国更是前线。在假想的预案里,德国是随时都会被使用核弹攻击的地区。一是俄国的核弹会攻击,二是美国的核弹为了消灭俄国侵入德国的占优势的装甲力量,也会牺牲德国。所以,在欧洲人看来,俄国北极熊固然可拍,山姆大叔也不见得可爱。他们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不作为牺牲品。美俄争霸,欧洲在哪儿?对他们来说是个大课题。所以,这就不奇怪,法国青年接过了德国思想,成为欧洲的大脑了。当然,这时候的欧洲意识不再是大欧洲了,而只是欧洲了。欧洲已经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了,已经不再造就普世价值了,相反考虑的是对抗普世价值(有两种,美国的学自法国德国的普世价值,俄国的学自德国人马克思的普世价值)。历史是公正的,养蛇的人也会有被蛇咬的一天的。(鸦片战争让中国开放市场,可是中国真正开放市场的一天却是欧洲想要关上大门了)
  
  然而,还是那句话,共患难易,共富贵难。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了。俄国已经衰弱,华约已经解体。法国和德国还需要合作吗?这要从两个角度看。
  如果从欧洲角度看,以恢复欧洲中心的荣耀为目标看,形势并没有改变。美国仍然是中心,并且中国已经是热点。似乎欧洲仍然处于两面夹击的地步。
  但是,如果抛弃欧洲意识,而重拾民族国家意识。形势就不那么迫切了。毕竟中国不可能是俄国,中国和欧洲大陆国家历史上也没多少瓜葛。历史上,欧洲大陆国家大部分都是被海洋国家拉进来侵略中国的。让中国(人和文明)感到存在威胁的是西方的海洋国家。而美国呢,如果并不意图成立一个大欧洲,就不至于让美国老大觉得有威胁。如果甘于作为一个民族国家,而不是成为一个帝国的话,干嘛要和美国过不去呢?(美国忌惮欧元,却不至于害怕马克)
  如果德国还秉持自保的初衷的话,和法国共进退并不是一个好选择。欧债是救还是不救呢?取决于德国的定位。德国已经不能再过法国动脑,德国动手的日子了。要学会即动脑,又动手。
  
  下面要说欧债危机了。前面说道,欧盟开始时候提议的是五个国家。组建的时候意大利加入。之后加入的有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爱尔兰,丹麦和希腊。欧盟的旗帜是十二星,就代表欧共体变欧盟的时候,有十二个成员国。
  有没有发现,欧债危机的国家都在这欧盟十二国除了法德低地三国这五个提议国家之外的国家之列啊。也就是属于第二批成员国。它们的特点是加入欧盟之前经济状况并不好。在冷战结束的时候,有的都只能算中等发达国家。我记得德国统一的时候还支付了不少的银子给欧盟内部不发达国家。当时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想来可能是,家里来了些穷亲戚(东德),为了让他们能在一起搭伙吃饭,所以要给原本一起搭伙的人一些补贴,因为那些人可能因为要照顾穷亲戚,待遇不如以前了。
  这样想来,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三国是冷战以后快速发展起来的,是沾了欧盟的光的。至于希腊经济是一直不行,更何况还小国家办了奥运会。至于英国,一是盘子太大,开支过多(还跟美国打仗)的缘故,还受到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要想快速发展,还有比中国人更有经验的吗?多投资啊。投资的钱从哪儿来呢?借钱啊。其实像中国这样的劳动力成本低地,也并不是都需要国家投资,外国资本也很愿意进来的。但是欧盟的劳工政策(可以自由流动),让差一点的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向最发达的国家靠近。(我猜想新加入的中东欧国家很可能充当着中国的农村或者美洲的墨西哥这样的角色,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这样,在这些国家投资的回报率就不见得高于在本国的投资回报了。所以,为了维持一定的增长,这些国家还必须进行必要的再生产投资。更何况金融危机的缘故,还需要用投资进行一定的经济修复。且第二批入盟国家还可能承担着相当大的社会福利负担。毕竟它们有别于第三批入盟国家,是已经富裕起来的国家了。投资和福利的两厢紧逼,让政府捉襟见肘。
  当然,除了借债,还有一招印钱可以应对。印钱相当于从民众那儿抢些钱。如果以后再通过经济增长来消化掉,或者等局势稳定的时候,再减少货币,就相当于强行借钱了。可是印钞机不在手里啊,这叫人情何以堪啊。而且还有欧盟教条式的低通胀政策作梗。
  第二批入盟国家借债度日,第三批入盟国家就好过了?前面我说过了,它们恐怕只是充当了劳务输出的角色。本来,欠发达国家因为更重原因,投资回报率应该高于发达国家。这可以从银行利息上看出来。可是欧元区用一样的货币,一样的利率。欠发达国家的投资回报率不见得高于发达国家,这样外国资本还会进行投资吗?那么只有本国政府投资了。第二批入盟国家走的应该是这条路。可是第三批国家连这条路都走不了的。要入盟,就要控制通胀。一投资,那通胀怎么也要超过3%了。所以,入了欧盟之后,那等级制度是在明显不过的了。而且再也不可能通过比较优势发展起来了。那些东欧国家未来只可能一直使用中国制造了,因为他们根本买不起德国制造的。
  
  好了,现在该轮到德国考虑问题了。事实上,如此的等级制度,是符合法国的设计的。法国的实力并不足以一直维持一流国家地位,但是通过欧盟就可以。而且法国周围是第二批入盟国家。如果能够保持它们相对于第三批入盟国家的优势地位,法国就对德国有一定的地缘优势了(周围国家的消费能力较高)。所以,法国必然要求积极救援南欧国家。法国的核心利益在南欧。(当然还可以保障随时跨过地中海,到达它以前的非洲殖民地)
  然而,德国呢?对德国来说,它的地理优势是向东:北线的波罗的海接通北欧和东欧多国,中线沟通波兰大平原,南线顺着多瑙河,接通中欧和巴尔干多国。这才是它潜在的腹地,是劳动力来源,是商品市场,是吸纳本国多余资本的投资低地啊。而且从文化上比起拉丁语国家也更接近。只有让中东欧国家富裕了,能消费得起德国制造了,才有更大的机会啊。而现在,用欧盟的共同政策将这些国家作为三等公民禁锢起来,德国又有什么好处呢?
  
  综上,在我看来,欧盟的解体几乎是必然的。如果德国一旦摆脱欧洲意识,而重建德国意识的时候,一旦认识到并不存在一个世界市场的敌人(美元或者中国制造),而只是自己绑了自己的手脚的时候,一旦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已经发生变化,利益不再和拉丁国家绑在一起的时候,欧盟就自然而然的解体了。(当然形式上可能不会直接解体,而是在内部又细分了几个小集团。)
  
  至于它们和中国的关系。法国对中国来说,是个不痛不痒的朋友,他们也就能卖点奢侈品给我们。德国是个技术老师。至于文化思想,也许中国可以做老师,治治德国文化的精神分裂症了。德国人爱较真啊,技术上较真,那当然很好。可思想这东西,不能太较真的,要学会现实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