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 远大前程 英文:健康常识,国人最缺四堂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21:37:21
 
  急救比国外晚了30年
  “中国急救医学起步不晚,但走了很多弯路。现在,中国的急救事业、国人的急救观念比发达国家,大概晚了30年。”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首届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宗浩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说不定哪天就会与急救打交道,因此每个人都应掌握急救知识。
  近日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掌握了急救的基本认识。比如,问及“心脏骤停抢救的黄金时间”时,61.0%的人选择了4—6分钟,仅有8.2%的受访者认为是30分钟。此外,家人若腿摔伤后站不起来,认可正确选项“不着急搬动,就地检查是否有骨折”的比例达到55.7%。李宗浩指出,在常温常态下,脑缺氧超过4—6分钟,就会出现脑损伤,若超过十几分钟,即使抢救成功,也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改变。从调查结果来看,老百姓对急救有了基本了解——超过九成人已经认识到,心脏急救越快越好。
  但调查也发现,很多人不会正确急救。如18.7%的受访者认为“跪在患者任何一侧,都可以做心脏按压”。若有人发生心脏骤停,0.3%的受访者会错误地“背起病人送医院”。“如果发现有人倒在地上,没有心跳、呼吸,就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让身边的人拨打急救电话。按压前,先将患者放平,躺在硬处,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者最好跪在患者右侧,按压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李宗浩强调,“盲目的心脏按压不但对救治没有帮助,还会造成损伤,每个人都应该接受相关培训。”
  如果发生骨折,首先要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避免进一步的损伤,比如骨折断端刺破血管等。固定时不要过紧,避免影响受伤处的供血等。手腕受伤会迅速肿胀,要马上摘掉手表、手镯和戒指。若是发生了开放性骨折,应尽量保持原状,等待医护人员的处理。
  避孕错误者高达四成
  人类的避孕史和文明史总是同步发展的。现代中国人可以选择的避孕方法众多,但我们的调查发现,错误避孕的人高达四成。
  在受访者中,认为宫内节育器和计算安全期的失败率最低的人,都占到三成,认为避孕套有效率较高的人达到24.2%;但避孕成功率最高的短效口服避孕药,却只得到了5.5%的支持。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范光升呼吁,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会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目前,中国女性可采用的常规避孕方法包括短效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避孕套、皮下埋置和避孕贴片等。美国妇产科学会曾进行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短效口服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的有效率最高,都在99%左右;其次是皮下埋置和避孕贴片,有效率为98%;避孕套的有效率在80%—98%;紧急避孕药仅为87%。“我们一直在说,计算安全期是一个非常不保险的避孕方式。首先,很多女性根本不会算安全期;其次,排卵的日期并非一成不变。因此,这个方法的成功率都不到70%。”范光升说。
  在范光升看来,紧急避孕药是一个补救措施。发生没有保护的性爱后72小时内服用,能减少不必要的妊娠。而在调查中,认为“尽快冲洗阴道”和“立即到厕所排出来”也能防止妊娠,是错误观点。“这些都是民间谣传,没有科学依据。需要提醒的是,紧急避孕药虽然有一定效果,但短期内频繁使用,其有效率会一降再降,还可能对女性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因此,女性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常规避孕方式。”
  体检自己查体最应被重视
  “上医治未病”的主要精神就在于预防疾病。本次调查有多题聚焦在老百姓的体检常识上,结果喜忧参半。
  调查发现,52.2%的受访者“每年体检一次”,两年前做过体检的占到17.9%,两年以上没做的达29.9%。认为体检时血、尿、大便都是必查项目的仅占到25.6%。有7.0%的人错误地认为“大便有时是黑色、有时是鲜红色”是正常现象;还有10.2%的人觉得“晨起时咳嗽,有一点点血丝”也属于正常;忽视“小便有时发红”这一信号的人达27.5%。其实这三种症状可能是癌症的表现。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王占山强调,老百姓在体检时要实现“个体化”。“很多疾病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不能说20岁和50岁的人,体检项目都一样。不仅尿、血、大便是常规检查,但《美国预防工作指南》就提出,建议50岁以上有危险因素的人群,每5—8年还要做一次肠镜,以尽早发现肠癌。预防疾病首先要对一个人进行正确评价,结合其生活习惯、体重、腰围、既往病史、工作特点等,筛查重大疾病,并制订针对性的检查方案。”
  此外,调查还发现人们对于自己查体也不甚了解。如72.7%的女性不知道每个月来月经前要做一次乳房自检。其实自检是最容易操作、免费的检查手段,最应得到重视。“敏锐感受到自体发出的生理信号,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身体在重大疾病早期,往往会发出一些异常信号:如以前不咳嗽,突然干咳;以前大便很好,突然忽干忽稀了,这些都是重大疾病的异常信号,应尽快就医。”
  逃生从娃娃抓起
  四川汶川地震举国震惊,也让我们看到,灾难随时都可能发生。如果逃生知识不正确,其结果就是死亡。日本、美国等国一直把逃生教育当作学生的必修课,民间也经常进行逃生演练。“现在,我国也开展了这样的教育和知识普及。我希望这能成为一种社会习惯。”李宗浩介绍说。
  在本报调查中,中国百姓的逃生常识有了明显进步。当问及“发生地震时,家里哪个位置最安全”,67.2%的受访者都知道是“卫生间”;“乘坐电梯,突然发生故障”,80.9%的受访者会“按亮报警按钮及全部楼层的按钮”,17.6%的人会“拨打急救电话”,选择错误选项“大声呼救”的人仅有1.5%。
  李宗浩介绍,逃生分很多种。在城市中,较普遍的可能就是火灾和地震,尤其是现代人身处高楼大厦,学会从楼房内逃生就显得尤为重要。逃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能“越逃越危险”——地震时,楼房最容易倒塌,此时不能往下跳,也不建议坐电梯。若有可能,最好尽快跑到屋外空旷地带;被迫留在屋内时,卫生间的天花板能有效受到周围受力柱的支撑,倒塌几率较低,是避难的理想场所。同时,在卫生间避难要找物体保护头部。若遇到大火,应迅速蹲下,往低处走;不要张开嘴,以防烧伤呼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