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船队08年阵容: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7:58:36
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分析
     -

   3.2 结果

    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73.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4 典型病例

    李某,男,38岁。2003年6月22日初诊。主诉上腹部隐隐作痛,反复发作1年余,加重4天。1年以来虽经西药治疗,但病情反复,时愈时发。4天前因和妻子吵架,恼怒抑郁使病情加重,经某医生治疗后未能缓解,前来治疗。刻诊:上腹部饱胀,钝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而弦。胃镜检查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黏膜皱壁顶端线样充血,黏液增多,黏膜有斑点状糜烂。西医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为胃脘痛,证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治宜理气开郁,调和肝脾,方用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枳壳各10g,白芍15g,炙甘草5g,神曲15g,青皮6g,延胡索12g。每日1剂,水煎服。服7剂后,临床症状减轻。仍用上方加减治疗1月余,临床症状消失,经胃镜复查见胃黏膜组织基本恢复正常。为防止复发,继用上方加减调理半个月,以巩固疗效。

    5 讨论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临床所见患者多与郁怒等情绪有关,或因其起病,或因之而使病情加重。胃脘痛之主要病机之一即肝郁气滞引起胃失和降。叶天士云:“厥阴之气上干,阳明之气失降”,“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胃为多气多血之腑,以气血调畅为贵,而气血调畅依赖肝之疏泄。同时,食积、火郁、湿滞、阴伤所致胃气壅滞亦可影响肝之疏泄,二者互相影响。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文:“少阴病, 四逆,其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该方不仅宜用于伤寒病证,更适用肝失条达,木郁气滞,累及他脏所致的肝胃不和、胃气冲逆等一系列由情志病变所诱发的胃肠疾病。方由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四味药组成,药简质轻。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运达郁证,为君;芍药养血敛阴,柔肝平肝,为臣;枳壳理气消积,以利脾胃,为佐;炙甘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为使。柴胡、枳壳相配,一升一降,增强疏肝理气之功;柴胡、芍药相伍,一散一敛,疏肝而不伤阴,且有相反相成之效;芍药、甘草相会为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柔肝缓急。四药合用,有调理肝脾之功。此外,柴胡在本方还有引导诸药归经入肝之长。故本方为治疗肝胃病的首选方。临床运用治疗胃脘痛,在“通则不痛”的原则下,兼滞者行而调之,兼瘀者化而调之,兼逆者降而调之,兼虚者补而调之。结合辨证,随证化裁,丝丝入扣,故适用于胃脘痛的各种证型。

    本病除重视用药治疗外,还应注意饮食治疗和保持精神舒畅。如《内经》认为人以纳谷为宜,以五谷为养,果菜为助,强调保护脾胃消化功能,不要“饮食失节,寒温不适”,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精神上也应尽力做到愉快,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和精神负担,方能使本病治疗之后得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