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网站blued下载安装:首先这些是粮食的霉变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45:23

29.粮食霉变有哪几个阶段?粮食霉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其发展的快慢,主要是由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适宜程度而定,快者一至数天,慢者数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方能造成粮食的霉烂。霉变的发展过程,还会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得到加剧、减缓或终止。粮食霉变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变质阶段、生霉阶段、霉烂阶段。30.粮食霉变各阶段有什么征兆?(1)初期变质:初期变质阶段是微生物活动开始加剧的过程。在此阶段,粮食可能出现一些与陈化变质相似的初期劣变症状:变色:粮食逐渐失去原有色泽,接着变灰发暗。如大米的反白挂灰,小麦的发乌褐胚等就是如此。粮食胚部变色,俗称起眼。轻微异味:如稻谷的糠臭,玉米和高粱的甜气和酒味,一般粮食的轻微霉味,俗称宿气、闷热气等。粮食发潮:粮粒表面潮润,有出汗、反潮显现,散落性降低,用手搓粮或插入粮堆有涩滞感觉。粮粒变软:粮粒软化,硬度下降,以小麦、大豆比较明显,体积也明显膨胀。稻米起筋、脱糠:米粒沟纹处出现白线,称为起筋,皮层脱落叫脱糠,而米粒上未碾净的皮层浮起,则叫起毛。粮温失常:粮温失常可能有发热趋势或已经发热。及早发现和掌握以上征兆,及时采取通风、倒仓、晾晒、降温、降湿等措施,即可防止粮食生霉,减少损失。(2)生霉阶段:就是微生物在粮食上大量生长繁殖的过程。继初期变质之后,如储粮中的湿热逐步积累,粮温可以每天2~3℃或更快的速度上升,而出现明显的发热现象。同时,微生物大量繁殖起来,粮食霉变部位常初呈白色,后即变为灰绿、黄绿、蓝绿或黄褐、棕色、红色等。由于一般霉菌菌落多为毛状或绒状,所以,通常所说的粮食“生毛”就是生霉表现。生霉的粮食已经严重变质,有很重的霉味,具有霉斑,变色明显,营养品质劣变,还有霉菌毒素污染的可能。所以一般不宜再食用。(3)霉烂阶段:霉烂是粮食霉变的后期阶段,就是微生物使粮食严重腐败分解的过程。粮食生霉,其生活力已大大减弱或完全丧失,粮食也就失去了生理上对微生物侵害的抗御能力,为微生物的进一步危害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若环境条件对微生物有利,粮食中的有机物质将遭到微生物严重分解,使粮食霉烂、腐败。粮食彻底变质,产生霉、酸、腐臭等难闻气味,以至完全失去使用价值。31.粮食的发热、霉变对储粮的危害有那些?粮食的发热、霉变是相互关联,并非孤立的过程,对储粮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营养品质降低:由于微生物的作用,粮食营养物质被消耗,导致各种营养物质含量下降,营养品质降低。种用品质降低:粮食发热、霉变后,胚部被微生物感染,导致活力下降,发芽率降低,甚至失去种用价值。工艺品质和食用品质变劣:粮食发热、霉变后,出粉(米、油)率降低,容重、硬度下降(小麦、大豆)。小麦粉制作面包后,面包发粘、酸,而且体积小,质构差。大米蒸煮后硬度增加,粘度降低,糊化温度升高。引起粮食变色变味:发热后的粮食易带有霉、酸、酒、臭味,这些特殊的异味很难除去。引起粮食带毒:粮食发热、霉变后,某些微生物(如黄曲霉)分泌的真菌毒素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可能使粮食带毒,其中许多真菌毒素是致癌物质。32.粮食霉变有哪几种类型?根据粮食霉变时储粮状况的不同,可将粮食霉变概况的分为劣质、结露、吸湿、水湿四个发生类型。(1)劣质霉变:这是因粮食质量差而受微生物侵害发生的霉变。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因为粮食质量差、含杂多、水分高,或生虫带病,以及破损粒多、成熟度差等,特别是在自然高温条件下,成为“三高粮”,易被微生物侵害而造成霉变。在此类霉变过程中,常伴随出现发热,轻则变色变味,重则生霉结块,甚至霉烂,不堪食用。劣质霉变的防霉措施,主要是保证粮食入仓质量,达到干燥、纯净、无虫。必要时进行处理,力求“净粮”储藏。坚持“四分开”(新与陈、干与潮、有虫与无虫、不同粮种),严格禁止不同粮质的粮食混堆。(2)结露霉变:这是因温差过大或水分过高发生结露,有利于微生物侵害而引起的霉变。结露霉变大都在粮堆局部发生,并常伴有局部的发热现象。这类霉变容易发生在入秋转凉时,其部位大都在粮堆上部,即表层下20~30厘米的粮层;或在阴冷空隙等部位。结露霉变发生比较普遍,其预防措施主要有:合理掌握仓、囤的通风与密闭;适时开放或拆除密封薄膜;及时散热、散湿,控制温差。入秋转冷季节,掌握粮情,适当翻动粮面,是防止储粮上层结露霉变的有效方法。(3)吸湿生霉:这是因外界湿度大而粮食吸湿,受微生物危害而发生的霉变。在梅雨季节或阴雨时期,外湿过大,仓房的密封防潮性差或干、湿粮混堆等,均可引起粮食吸湿霉变。这种霉变长发生在粮堆的表层5~15厘米处;或空隙、底层等易于吸湿的部位。与原粮相比,成品粮如大米、面粉等更易发生这种吸湿霉变。预防这类霉变的主要措施,是做好仓、囤的防潮工作,这一问题在建仓时就应予以考虑。(4)水浸霉变:这是因粮食直接浸水或受雨,受微生物侵害发生的霉变。在粮食收获、运输或处理过程中浸水、受雨,或者因室外仓、囤垛漏雨、进雪,或内壁结露滴水等,都能造成水湿霉变。其部位可发生在粮堆表面和底部。局部水浸严重者可深入粮堆内部,如漏雨处常可在粮堆内形成漏斗状的霉变区。

 

 

 

 

下来是变质粮食的检验和挑选。

 

一旦经检化验确定粮食带有超过卫生标准的真菌毒素,则必须经去毒处理,粮食才可食用。常用的去毒方法有:(1)挑选法:由于黄曲霉毒素在粮堆中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霉坏粒和破损粒中,因此,挑除霉坏粒和破损粒,可以大大降低毒素含量。花生中的霉菌常常生长在壳内与种子之间,所以在挑选前应先剥壳,才能去除干净。(2)加工去毒:稻谷内的霉菌一般穿过稻壳,侵入米粒的胚部及皮层,因此毒素也集中在米粒部分。稻谷加工过程中,脱壳成糙米,糙米经过精碾后,大部分毒素随糠层去掉。玉米胚约占整粒的1/6,而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80%集中在胚部,因此采取机械加工脱胚的方法,可达到去除黄曲霉毒素的目的。(3)水洗和浸泡:大米在食用前,反复加水搓洗,将附着在米粒表层的慷粉尽量洗净,可以收到去毒的效果,仅适用于一般家庭处理少量大米。采用石灰乳水、纯碱水或草木灰水浸泡整粒的污染黄曲霉毒素的玉米2~3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两小时后烘干,去毒效果可达60%~90%。(4)加热处理法:黄曲霉毒素对热是稳定的,但在高温下也能部分地被分解。对于含黄曲霉毒素的花生油可采用快速升温法处理。方法是先将空锅加热到200℃左右,然后倾入花生油,继续加热到所需的温度,并保持3~5分钟,再停止加热。缓慢升温法是将花生油在室温下倾入锅内,然后加热到所需的温度,保持温度3~5分钟,再停止加热。采用这种方法,花生油的色泽、气味和味道没有发生变化。(5)氨熏蒸去毒法:对于含黄曲霉毒素的花生仁,采用0.5%~1%浓度的氨,进行熏蒸2~3天。再经过炒料、榨油,得到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可大为降低。(6)食盐去毒法: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花生油中加入22%的食盐,加热至180℃维持2分钟或140℃维持15分钟,解毒效果可达94%。并且粗盐解毒效果好,精盐稍差。42.为什么三伏天晒麦子好处多?三伏天,人们都喜欢把粮食在烈日下晒一晒,晒后称热入粮,这就是所谓的“热进仓”。“热进仓”的主要作用是杀死害虫,降低含水量,防止霉变。充分干燥的小麦,内部的生理活动降低,从而大大地减少了营养物质的转化,提高了小麦的质量。伏天正是梅雨过后的季节,梅雨期内,雨水多,湿度大、小麦的吸湿性强,容易吸水,小麦含水量高,在三伏天晒麦可及时降水。再者,三伏天阳光充足,且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以杀死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