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索罗斯做空日元ppt:【佳片U约】法国二战经典:《以祖国之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8:33:25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
法国二战经典:《以祖国之名》
[海报剧照]










[热诚推荐]
一部严肃的、反思西班牙内战的影片。影片在表现青年民兵们与法西斯作战的同时,突出地揭露了斯大林主义者插手反法西斯阵线,杀害并解除一部分不信奉其主义的爱国民兵武装这一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本片对我们反思历史很有启发。
[剧情资料]
导演: 肯·罗奇
编剧: Jim Allen
主演: 伊恩·哈特 / Rosana Pastor / 伊希娅·博拉茵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意大利 / 西班牙 / 英国
语言: 西班牙语 / 加泰罗尼亚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1995-04-07
片长: 109 分钟 / Turkey: 102 分钟(TV version)
又名: 土地与自由
以祖国之名的获奖情况
1995年 戛纳电影节 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肯·罗奇
1995年 戛纳电影节 普通评审团奖 肯·罗奇
1995年 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 最佳影片 Rebecca O'Brien
以祖国之名的剧情简介
1939年,失业的英国青年大卫,如同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主义青年,一起加入一国际组织游击队,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投入西班牙内战,对抗佛朗哥的独裁暴政。大卫因负伤来到巴塞隆纳,战时血泊中悲惨呼喊的声音,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恶梦呓语。他发现自己摇摆于对社会主义的忠诚与新认识的爱人之间,心中的改革梦想却不因远离战场而稍减,最后选择回到前线战友身旁……
本片曾获96年坎城影展金棕榈奖提名、法国凯萨奖最佳外语片、欧洲影展最佳影片。
[精彩影评]
战争的理由
其实这张DVD在我柜子里躺了有两三年了,一直被它的西班牙文封面迷惑了,以为是个纪录片,从没想着看看,直到前些日子看了<风吹麦浪>,才发现原来这片子是Ken Loach著名的<以祖国之名>.我记得这盘当年也是在中山路那家宝地以三块钱的价格淘到的,所以它也带着一个很糟糕的毛病,就是电影之中只要不是男主角的戏,大多都没有字幕,而由于影片讲述的西班牙内战时期国际纵队的事情,所以里面混杂着各种口音的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甚至德语,这让人有点头疼,但是即便这样,也丝毫未能影响影片的力量.
其实鲁迅老早对悲剧的定义是那么准确,<以祖国之名>同<风吹麦浪>一样,它将人性当中最美好的感情毁灭给我们看,而这个毁灭又建立在一端真实存在的历史当中,这使得Ken Loach在当年戛纳推出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应该说,Ken Loach时隔十年拍的两部影片如此相似,相比起来,十年前我们看到<以祖国之名>时所受到的震动应该要强于今年的戛纳金棕榈,我想可能今年的戛纳评委本来就是要为Ken Loach一个应该的补偿.
<以祖国之名>讲述一个英国青年David Carr因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来到西班牙,帮助西班牙人民获得自由.但是随着战争的开始,国际纵队地方游击队,法西斯,政府军,斯大林的军队,各种势力各国战士一起聚在西班牙半岛为着各自不同的理由而战斗,往往对阵双方操着各国语言进行对话,有时候发现对方战壕里有一个人用着你的母语在向你喊话,那一刻我想所有人都会怀疑自己作战的动机,这种战场之上的尴尬我们在<风吹麦浪>中感受得更为强烈.David Carr开始在这种混乱的战争当中思考自己的抉择,到最后他还是回到曾经跟自己战斗在一条战壕当中的来自各国的地方游击队.
在看<风吹麦浪>的时候对穿插其中的爱情感觉很不好,仓促无力,没能更好地推动剧中人物的感情.而<以祖国之名>当中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更可信更丰满的爱情故事.David Carr跟牺牲的游击队战友的妻子Blanca逐渐产生好感,虽然戏份并不算很多,但是起承转合却相当完整,不亚于一部爱情电影给我们讲述的曲折历程.鲁迅说了要把美好毁灭给人们看,所以到最后Blanca在政府跟地方游击队的一次令人心酸的冲突当中死在枪下.那一场戏我听不懂他们在叫嚷着什么,但是我明白,那一刻语言是不需要翻译的,我明白当友军失去信任成为敌人的时候每个人的痛苦和矛盾,而Blanca倒下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战争最后一个美好的理由也被战争的残酷和人性之恶所夺走.
很少看外国的战争片,但是Ken Loach却真切地告诉了我们人类在战场上所遭受的痛苦和毁灭.
电影名字比较有趣
看这部电影的人估计不少都是看过乔治·奥威尔的《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电影用孙女在爷爷去世后,翻到爷爷遗物新建展开陈述的。主人公是名英国年轻下岗工人大卫,英共党员。在西班牙驻北非的军队在佛朗哥发动叛乱后,受共产国际号召和自己的一刻保卫民主与自由的正义之心,偷渡到西班牙参加保卫共和政府战争中。
大卫参加的并不是之后在历史上留名的国际纵队,而是加泰罗尼亚地区的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简称马统工党)的武装。战争并不激烈,但是乏味和折磨人。双方躲在各自的山头上,拿着陈旧的十九世纪的武器,双方都很难击中对方,主要是通过对骂和煽动对方逃亡作为武器。
大卫在参加完一个攻打村庄的任务之后不幸受伤,回到巴塞罗那养伤,风向却变了,苏联派来的军事指导团开始干预,要求所有的共和政府武装听命与其支持下的西班牙共和军。而后大卫又因此要参加国际纵队和西班牙女友兼战友布兰卡闹翻,但他目睹到共和军为了独揽大权不惜向昔日同志发起进攻(奥威尔原著称为“内站里的内战”),不禁幡然悔悟,回到了原先的马统工党阵营。
但好景不长,再一次攻势之后,共和军在收拾了巴塞罗那的无政府主义者之后,也把手伸到了这一边。加泰罗尼亚地区,本身是少数民族地区,又加上意识形态的分析,不愿听命于那些斯大林主义分子,但无奈共和军人多势众,布兰卡在冲突中被枪杀,只能缴枪卷铺盖走人。
而后大卫还受到通缉,他撕掉了英共党员证,潜逃回英国。
奥威尔本人在内战归来之后看清了斯大林主义面目,成为了坚定地民主社会主义者,在国内又被昔日同志看做叛徒。
影片中歌曲可能对中国观众比较熟悉,例如国际歌、马赛曲等革命歌曲。
与原著不同的是,奥威尔本人是带着老婆去打仗的,没有西班牙女友。
[请您观看]
',1)">
http://player.56.com/v_NTkxMzg4ODM.swf
编辑于2011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