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shift 材质讲解:儿时记忆里的林彪 -信马由缰! - 孝感马明-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8:00:31

儿时记忆里的林彪

 

    1969年城里好乱,父亲把我送回到乡下老家。转眼到了3月开学了(那时候每年春季招新生),伯父送我去区小学报名。新生报名,老师都要问几个问题。轮到我,老师问:“你最喜欢谁?”我答:“我最喜欢伟大领袖毛主席!”老师眼睛一亮:“哦!哪你另外还喜欢谁?”我答:“我还喜欢敬爱的林副统帅!”的确,在我心目中林彪是仅次于毛主席的。老师们都围过来啧啧称奇,因为农村的孩子都说喜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其实老师们还小看我了,我那时候已经会背颂和默写“老三篇”,小学的语文课本已经没有生字了。

    一开学,我顺理成章当了“排长”——也就是班长。那个时候学校实行军事化,组称为班,班称为排,年级称为连!上课时排长喊起立,每个人要把一本包了红塑料皮《毛主席语录》贴在胸口上。第一节课要领着大家高呼:“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敬祝林副统帅永远健康!永远健康!”然后“放声高唱《东方红》”。接下来的几节课就带着大家念一句毛主席语录,比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斗私批修!"”这种像宗教式的仪式大概兴了半年,下半学期我回到城里就不兴了。据说这是林彪同志倡导的。反正那个时候,在我们心目中除了毛主席就是“林副统帅”!“林副统帅”有什么功劳、有什么本事我们没有想过,就知道他是毛主席身边最相信的人。现在再翻出九大党章,上面白纸黑字赫然写着:“林彪同志一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最忠诚、最坚定地执行和捍卫毛泽东同志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林彪同志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党的章程写上人事安排似乎有些不妥,但那个时候连大人们也没有人提出异议。

    到林彪出事的时候,我已经上三年级了。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大人们突然被通知去听中央文件。这一次与往次不同,一是很紧急,二是很神秘,会议室的窗户上蒙上了报纸,外面有哨兵。我预感到一定是什么大事。会议结束后,父亲回来表情严肃什么没说。默默把卧房墙上挂的一幅“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检阅文化革命大军”的彩色合影取了下来(就是上面这张)。后来我们发现父亲把《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选集》等书籍上的林彪题词和照片都用条剪剪了。比如“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还有“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心里一下子就明白林彪出事了,只是懂得不能说。那时候中央文件只传达到县团级,而且是逐级传达、逐级统一思想。

 

    第二天上学,院子里的一个小伙伴、把墙上撕下来林彪像画上了胡须、眼镜,用一根树枝抽着上学去,路上行人很是惊恐。校革委会主任(校长)和工宣队师傅把他叫到办公室训话,小伙伴说林彪要谋害毛主席暴露了,仓惶逃跑摔死在温都尔汗...校革委会主任拍着桌子大叫:“住嘴!你个现行反革命!”一会两名公安赶来了,一看是军代表的儿子、似乎明白了什么,只说“不许瞎说”就走了。又过好多天报纸上公开刊登了林彪叛逃的消息。校革委会主任在早操时吐沫横飞地说:“我早就看出林癞痢不是个好东西,一脸奸臣相!...”



    记得是1974年召开“四届人大”的前后开始了批林批孔运动。为什么要把林彪和孔老二放在一起批?那时候我们小,才上四五年级,真的搞不明白。反正每个人都要写批判文章,不会写就找几张报纸来抄,用毛笔在一大张白纸上抄好了贴到墙上。那时候流行一句顺口溜“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直到打倒四人帮后才知道“梁效”就是“清华、北大联合大批判小组”的笔名。批林彪的部分主要是批“克己复礼”和“天马行空”(据说林彪的客厅里挂着“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卧室里挂着“天马行空”);还狠批了“国富民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等“反动谬论”。不久斗争大方向就转向“评法批儒”,主要是批孔了。印发了好多“供大批判用”的内部资料。像毒害学童的《三字经》、束缚妇女的《女儿经》、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水浒传》等等,破四旧的时候都烧了,不搞批林批孔还真看不到。

 

参见以下博文(点击可打开)

【怀旧】《儿时那些事》之一《学前故事》

【怀旧】《儿时那些事》之二《怀念乡下老家》

【怀旧】《儿时那些事》之三《大院里的故事》

【怀旧】《儿时那些事》之四《小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