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彩电子股票:漫谈校园中的语言暴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21:40

漫谈校园中的语言暴力

来源:思练初中 作者:蓝景祥 时间:2008-12-26 点击:180

                

内容提要 语言暴力,尤其是课堂中的语言暴力,大多后果一直难以为人们所察觉,很容易为人们所忽视。教师把这种语言暴力“赐予”学生,从近期后果看,它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自卑感和厌学情绪,疏远教师,回避学校;从长期影响看,它将烙印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伤害学生纯洁的心灵,对学生一生的人格尊严、心理健康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丧失正常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决不能视而不见,见而不理,尤其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是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

 

作者简介】蓝景祥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思练初级中学教师  出生:1970.2.25 教龄:18年  职称:中教二级

                    

漫谈校园中的语言暴力

                     

思练初中:蓝景祥    写作时间:2007年5月

邮政编码:546202

  

关键词 校园  语言暴力  根源  对策

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极少数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屡屡发生,这种暴力行为遭到了公众的强烈谴责,但有一种暴力行为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那就是语言暴力。

一、语言暴力现象回眸

所谓语言暴力,顾名思义,就是诉诸于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暴力行为,它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乃是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一些教师常常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或“后进生”使用“你怎么这么笨”、“真是木头脑袋”、“ 象头猪,蠢得要死”、“没有出息”等语言,甚至恶言秽语、破口大骂等,即属于语言暴力。与体罚学生的行为暴力相比,使用语言暴力现象更为广泛,实例俯拾皆是。

   忻城县某中学一女生张华丽,出生于富裕家庭,又是独生子女,自小受家庭宠爱,生活一帆风顺。只因在一堂物理课上,她未能回答出老师的提问,教师随时骂道:“你这个蠢猪!”由此种下恶果,该女生不日从学校四层高的教学楼上坠地身亡,结束了花季般的生命。法医认为,她的病根在于接受了“蠢猪”的评价,在极度的自责和自卑中,轻生而亡。一个花季少女毁于“笨猪”之咒,实在令人痛心。

这是教师语言暴力的一个实例,只因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而浮出水面以致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实,还有大量的隐而不报的语言暴力,因为“小事一桩”而被忽略不计了。事实上,这种语言暴力行为在教师的口头语言乃是书面语言中是广泛存在的,只不过轻重有别罢了。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曾对近30所中小学校的315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统计发现,51%的小学生、72%的初中生、39%的高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给其造成了心理伤害。  
    语言暴力,尤其是课堂中的语言暴力,大多后果一直难以为人们所察觉,很容易为人们所忽视。恶言伤人,恶语杀人。教师把这种语言暴力“赐予”学生,从近期后果看,它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自卑感和厌学情绪,疏远教师,回避学校;从长期影响看,它将烙印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伤害学生纯洁的心灵,对学生一生的人格尊严、心理健康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丧失正常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决不能视而不见,见而不理,尤其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是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

二、     语言暴力产生根源

语言暴力,追根溯源,其背后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匮乏与决失,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综合素质与人文精神方面的问题,也有我国教育制度与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具体说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语言暴力的是少数教师,而这正是因为部分教师综合素质的低下。教师的语言暴力归根到底是教师素质问题,一些教师(特别青年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师职业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教育中粗话、脏话不断,一些不文明的用语甚至成为少数青年教师的口头禅。他们敬业精神差,道德素质低,而在教育学生的经验和方法等方面又相对欠缺,偏好以语言暴力等方式取代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而家长和学生,面对老师的辱骂行为,因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顾虑,总是忍气吞声;有些家长则望子成龙心切,还认为老师管得好、管得对,以至语言暴力行为更加泛滥。

(二)由于人文精神的缺失。长期以来,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把父子关系作为参照框架,整个社会也习以为常,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有的社会期望都要求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教,告诫孩子要“唯师是从”,由此教师的管束意识更加得以强化,教师骂起人来,也就心安理得、理直气壮,甚至有恃无恐了。

(三)社会对个体心理刺激的力度越来越大,以至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心理失衡等现象在各个群体的人群中十分普遍。社会学家陈伟认为,造成语言暴力普遍存在的内因是教师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换言之,教师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才是教师语言暴力普遍存在的罪魁祸首。比如,教育体制当中引进的激烈竞争,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平均分,使每位教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不得不尽量满足人们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神圣职业的要求,因此而常常掩盖和压抑自己的一些真性情,从而造成心理状况的失调;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进而导致心理问题。有关调查表明,我国目前人群心理障碍的比率为20%左右,而为人师表的教师竟高达50%。教师中存在多方面的心理问题,诸如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等。有专家检测后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与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成正比,这就可以证实一点,即施暴者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心理缺陷。由此看来,语言暴力当是教师不良心态的一种必然反映。

三、语言暴力预防对策

任何人都拥有法定权利,不容侵犯;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人格权、名誉权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容任何人侵犯。这在《宪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都有充分体现。《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4647条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其其造成损失或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承担其它民事责任。”人格权、名誉权是学生的一项重要权利。因此,必须加大工作力度,杜绝教师语言暴力,保护学生的法定权利,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

首先,培训监督引导,提升教师素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教育事业进步的根本保证。基于此,首先应强化终身教育观念,建立经常性的培训监督引导机制,持续不断地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其次要按照“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在教师诸素质中,侧重于教师的品行修养,为教师建立品行修养评价制度和相应的监督奖惩机制,将教师的品行修养纳入规范运作的轨道。

其次,开展法制宣传,提高维权意识。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督在学校师生中大力实施普法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面对教师的语言暴力,勿因小事而不为,积极鼓励家长和学生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要理直气壮地敢于说“不”。只有宝剑高悬,维权得力,才能有效地遏制语言暴力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重视语言暴力,加大查处力度。查处的前提条件是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至侵权现象的再三发生。加大查处力度,特别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育法规,建立保护学生的执法部门和监督机制,强化社会和媒体对教育的关注,加强保护学生的法律宣传。

第四,完善师范教育,培养合格师资。师范教育要加强师德教育,让师范专业的学生在走出校门前深刻体会到自己的职责是“树德树人”,确保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普遍提高。

第五,研究批评艺术,提高教育水平。批评在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但必须研究批评的方式方法与接受者的承受能力和效果。无论批评正确与否,一味沉默或接受,对学生心理发展都有潜在危险。近几年来,教育界已经意识到,像“你不行”之类的语言,对学生心理与成长会产生伤害。有的地方推出了“老师禁语”,评语也大都改用“激励式”,但教育要禁止批评是不可能的,问题是作为教师尽可能掌握批评的艺术。批评的前提是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方式方法因人而异,万不可千篇一律。开朗自信的学生,不妨开门见山直接指出和探讨他的不足;对内向敏感的学生的批评方式则要委婉一些。任何批评都必须杜绝辱骂,杜绝将批评与学生的生理缺陷联系起来。

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园地,教师则是文明的播种者。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当着力于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致力于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从根本上预防和遏制语言暴力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还菁菁校园一片净土。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②《教师博览》2005年第4期  江西教育期刊新出版  第8页。

③《人格教育》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王森林主编

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