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螺旋灌注桩施工深度:建设信息化平台 提升教育教学实效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第2期—龙源期刊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1:19:20

建设信息化平台 提升教育教学实效性

  为打造昌平区教育品牌,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校制定了“建设信息化平台,提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构想。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学校信息化平台现已全面投入使用,加快了学校现代化发展进程,提高了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打造学校信息化特色品牌奠定了基础。

  一、以用促建,以建促教,以教促研

  学校现代化教育环境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保证,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题中之义。有效利用和完善教育资源整合平台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我校建立了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导向引领和机制激励同步,通过学校的资源平台,将更多教师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决资源分散问题,提高数字化资源的共享程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支柱,我们认识到,建为所用、立足应用是校园互动网络平台建设的根本。因此,我们进行资源建设的原则是:(1)应用性。能够直接为教师课堂教学服务。(2)综合性。这是教师备课、上课、辅导、教研、反思乃至开展课题研究的综合性服务平台。(3)互动性。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能够互动,解决生成性问题。(4)连续性。能够显示教师、学生的成长轨迹。

  为了使教师备课、上课、检测、教研、反思等活动形成系列,我们在资源库中设立了以下栏目:教学设计、同步资源、试题集锦、主题资源、教学积累、学生作品等。在教学设计中,收集整理了一至六年级各单元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资源。原来英语教师们在备课制作资源时,寻找相关主题资源非常耗时,资源没有一个较好的归类。现在,在学校资源库内,设立了多个主题资源的类别,如服装、食品、节日、运动、天气等,教师可以在此找到很多相关的素材,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备课。在“同步教学资源”中,建立了一至六年级同步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提取资源为教学服务。在“试题集锦”中,建立了一至六年级的试题集,有单元检测试卷、月测和周测试卷,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课后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案例、反思、论文放到“教学积累”中,以供自己和其他教师学习。课上、课下的学生作品放到学生作品文件中,教师个人资源放到“个人资源库”中,作为个性化资源的支持。教师们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备课、上课、查找资源、制作资源、练习等,有效地优化了教学过程,实现资源平台支持教学的全过程。

  我校吴娜老师应用资源平台上了一节小学三年级英语《Unit6 Review》的示范课,这一课主要讲有关圣诞节的文化知识。她首先在资源库中找到这一课的同步资源——有关圣诞节的主题图片,利用这些资源和网上的文字和图片,一边备课一边在线制作。在教师“个人资源库”添加了一个网页,经修改和审核形成了一个公用资源,上课时教师直接选取资源库中的Flash作品带学生唱圣诞歌。利用学生机直接在线观看主题故事,学生戴上耳机,反复听读后表演故事,复述课文,又对资源库中的相关拓展类韵文、故事进行巩固练习。在平台支持下,学生不同层次需求得到满足,自主学习更加有实效。英语组其他几位教师听完这节课后,利用教研博客及时进行了评议,并借鉴这个资源,修改添加后形成适合自己使用的课件,极大地方便了教师们的教学。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集中教研受时间限制并且专题性强,针对学校中心校和分校并存,教师互动少,缺乏及时性等问题,在资源库建设中,我们重点加强了“教研互动”板块——教研组博客的建设,并形成三级研讨的规模。一是教师间问题解决式的研讨,使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在同伴互助下得到解决;二是教研组层面的研讨,就教学的教材教法、教学策略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三是学校层面的研讨,由教导处人员收集整理各学科组博客中呈现出来的共同问题,组织学校层面的研讨。每学期我们会有针对性地召开研讨会,有各学科典型整合课例研讨、资源建设经验介绍、个人研究成长案例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等丰富内容,并请专家点评讲座,全面引领工作的开展。利用校园网、博客平台等媒介,教师们在教学研究、资源开发、整合经验等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和研讨,获得持续的专业发展,形成了学习型团队。

  二、建立导向机制,利用课题引领

  学校为促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教学的研究,逐步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研究机制。

  一是确立了以教育信息化应用为导向的评估机制。主要针对教师信息化应用情况进行考评,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水平。

  二是制定了教师激励机制。通过教学软件评优、整合教学设计评优、整合课堂教学评优等多种途径对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教师给予支持和激励。

  三是建立了专家介入引领机制。邀请各级专家指导学校信息化工作,并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讲座,通过外力促进整体效益的提高。

  为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校积极参与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和国家级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语文、英语跨越式创新探索实验的研究》、市级青年专项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的研究》。在课题引领下,以校园网络平台建设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为抓手,开展教科研工作,使我校全体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水平再上更高层次,取得显著成效。

  运用学校信息化平台和各种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学校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在课题的引领下,在资源库建设、平台应用的研究过程中,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开发了多渠道的学习途径,支持学生的拓展学习,促进了教学效果的优化。

  在科学管理、打造团队的过程中,学校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搭建二维(网上博客、网下研讨)发展平台,融入校本研修活动,支持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拓展学习能力。在课程框架的突破、工具软件的应用、学习评价的引导等方面给予教师充分的空间。

  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成以后,科学合理的管理是使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充分发挥作用的保障。管理分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两部分。人员管理的目标就在于充分调动教职工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积极性,使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普遍、高效地开展。为此,学校针对建设与应用信息化平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考评,并抓好落实。与此同时,加强对骨干教师考评,通过建库共享资源、写博客共享思想、带徒弟共同进步几方面带动全体教师。

  此外,学校还针对教师参与校园网站与平台建设、信息技术使用、整合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考评。通过考评,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对于学校的特色发展,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已取得共识。我们将继续加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教育信息化的意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教师队伍;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课程整合,为培养具有现代化意识、良好信息素养的新世纪人才做出应有的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