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涨紧油缸怎么拆:经方医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09:21
名医经方医案1
 
 1.经方 温经汤 头痛


经方温经汤治愈头痛的故事大概20多天前,同事告诉我,
他新婚妻子头痛剧烈,往医院检查,结果头部无异常,注射止
痛药物无效。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头痛,告知没有特效药。小
两口甚为苦恼。详问之,曾经宫外孕,中药保守治疗后,效果
还算可以,但是大约2个多月后开始头痛。当是凭感觉,我告诉
他---头痛不一定是头有问题,诸如淤血等原因均可引起头痛,
但是西医不这样看,建议他找中医看看。这个过程中,我曾经
请教过李冠杰老师和雪夜大姐。一开始我想到了血瘀,继而想
到了桃核承气汤。但是李老师和雪夜大姐给了很好的建议-----
可以考虑一下温经汤!这个方子,我可真的没有想到。于是研
究温经汤的征候。过了几天,他又和我说,能不能给看一下。
我说行,晚上来家吧!晚上来家后,我套着温经汤的征候,一一
询问。
有没有手脚心发热?有!
有没有心烦意乱?有!
头痛最厉害的时候,是不是来月经了?正是!
月经是不是有血块?有!
小肚子是不是抽着痛?是!
看了一下舌苔,有於点!
患者告诉我,平时嘴唇老是干
联想到,其人宫外孕,定有淤血未尽,这不正是温经汤证
嘛!
于是处方如下:吴茱萸30当归20川芎20白芍20党参20桂枝20阿
胶20生姜20丹皮20甘草20半夏40麦门冬80。二剂,日三服。家中
没有当归和丹皮,嘱速去药店购买,余药家中配好。
第二天下午,同事告诉我,服药两次,头痛大减。
二剂后,再次来家,告知大部分症状均大幅缓解,听说我要
下乡,要求再开几剂。于是再配三剂,当归丹皮药店自行购
买。
前几天告诉我,基本好了,现在正在经营一家烧烤店,生意红
火。
病倒是好了,可是我有点心疼麦门冬,好像挺贵的,哈哈!
患者服药第二天晚上,领来了一个小姑娘,要求给看一下。当
然咱这个爱好者有人求着看病,自然求之不得,只是还是有点
心疼麦门冬。先买一个关子。改日再叙====汤的故事(建军医
话2)


大约2个多月前,小女不知怎么的突然干咳无痰,夜间尤甚,各
部病症均不明显。后用麦门冬汤治愈咱第一个医话不是说,那位女患者(丽丽)带着一个
小姑娘来找我瞧病吗,真是那么巧,这个小姑娘和我的宝贝女
儿症状很是相似,于是配麦门冬一剂与之。麦门冬280半夏40大
米15g党参15甘草10大枣4枚。老婆在一旁很是不放心,一再说,
要仔细看好,别给吃错药(哈哈,真的又一次给老婆吃错药
了,本来是吃桔梗汤,但是却煮成了玉竹甘草汤)。我说放心
好了,估计一剂就好了,肯定吃不坏。丽丽带着小孩半信半疑
的走了。
第二天晚上,门铃响了,开门一看,又是丽丽娘俩,心里咯
噔一下,心想是不是真的吃坏了。进屋来仔细一问,丽丽说--真
是太神了,吃了一次就舒服多了,这不今天基本就好了,感觉
这药不错,是不是在给配一剂。老婆在一旁还一个劲的问,真
的管事?哈哈,看来还是对我有点不相信!于是又赠药一剂。
说了半天,这小姑娘啥病呀?哈哈,实在是简单,就是感觉嗓
子里老是有东西,想咳不爽,总想清嗓子,他证不显,但是极
为苦恼。此证已前沿半载有余。其父母甚信西医,吃了半年多
西药,三个字==不管事。小姑娘是山东人,随父母假期来舅舅
家玩。看丽丽舅妈吃了我的药很见效,所以也抱着吃点中药试
试的想法找到我。
体会:此方所谓大气上逆或是火气上逆,均可表现为咽喉不
利。重要用药指证:总是想清利嗓子。不见得对,欢迎大家指
点。

 2.经方 小柴胡汤 口苦咽干口渴

经方小柴胡汤治愈口苦咽干口渴的故事(建军医话4)
病号:母亲,59岁。大概八月十五前的几天,由于工作忙,没
有回家看老人家,一天早晨,母亲打来电话,说挺长时间了,
每天嘴苦,嗓子干,特别是早晨起来,更加厉害。自己形容舌
头硬的棒棒的,半夜需要起来喝水,呼吸特别难受,胃也有点
不舒服。平时喜欢喝水,冷热均可,但是量不大,主要是润润
嗓子。看看吃点啥药?
记得那天九点钟有一个重要的会议,也没有时间仔细研究。突
然想起了小柴胡汤,口苦咽干。但是问了一下四大主症:寒热
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除了胃不舒服,
有点像胸胁苦满,余证均不明显!又想了一下少阳病提纲三
证:口苦、咽干、目眩”,三证已有其二:口苦、咽干。看来
可以试试小柴胡汤!!!!时间紧张,没办法配药送过去,便
告诉母亲,自己去药店买几盒小柴胡颗粒先吃吃看。并告诉母
亲,药量加倍:如果说明书说一次一袋,那就一次两袋。
上午10点多,打电话给母亲,问买上要没有。母亲说,这个药
挺难买,转悠了还几个药店才买上,已经吃了一次。
一直到了八月十五,去家里,一问说好多了,嘴不那么苦了,
嗓子不那么干了,黑夜睡觉也舒服多了,喝水次数也减少了。
直夸这个药好。而且还有一个以外发现,就是吃了几天药,感
觉放屁多了,肚子开始舒服。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
小柴胡颗粒,我母亲买的3元一盒,后来我妹妹买了几盒,是
2.4元一盒。
治好母亲的病,还真的有成就感!!!
关于母亲的病,冯老还亲自给开过方子。有时间接着写-----经
方五苓散治愈半身浮肿小便不利的故事。

 3.经方 五苓散 左侧身体麻木浮肿

经方五苓散治愈左侧身体麻木浮肿的故事(建军医话5)
病号:母亲。很多年前,母亲落下一个左侧身体麻木,浮肿
的毛病。自己形容左侧大腿,从来紧绷绷的,看不见血管,身
体沉重,上二楼还需要歇歇。此外,总想小便,但是每次又不
多。记得去年刚刚看医书时,我给服用过黄芪桂枝五物汤和张
锡纯之活络效灵丹,那段时间开完方子,我就出差了。回来后
更我说,吃完第一副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拉肚子,一天突
然来下一个特别长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用棍子挑一挑,好
像带褶皱的皮,就像人造腐竹,肚子明显舒服了(后来我分
析,也许是什么虫子?因为以前总听母亲说,有的时候觉得肚
子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来回串)。后来又吃了大概三剂活络效
灵丹,总体感觉效果不错。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好像症状又陆

续出现。我也不是道该吃什么药了。
就这样时间一直推移到今年7月份。冯老到我地义诊。专门请
冯老诊治,林泉版主也在。当时冯老开了五苓散(汤剂)。看
了方子,我实在有点不解,自己怎么也没有联想到五苓散---治
疗身体麻木浮肿。不过有一天突然悟出其中奥秘。原来冯老问
诊很细,其中有一个细节,我从来没有问过,那就是-----小便
不利。我配了三剂药给母亲。吃到第二剂,母亲说,吃完以后
肚子有点不舒服,涨涨的汪汪的。我心想冯老不会看错的,建
议吃完第三剂,再看看。第三剂吃完,肚子还是有点涨。我说
先停几天再说吧。过了几天,母亲和我说,虽然肚子不舒服,
但是腿好像开始消了,隐约看见血管了。我想,看来还是对
症。但是为什么吃完药以后肚子不舒服呢?翻书翻书在翻书,
所有五苓散的条文都翻===,一个条文凸显眼前====中风发
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
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此条似为内有水饮,水入则吐为水逆。
而我母亲吃完药,虽然没有吐,但是涨涨的汪汪的,是不是也
是水逆反应呀!!记得胡老有言:五苓散可以改汤剂,但是水
逆者当以散剂。顿时茅塞顿开,赶快配制五苓散散剂。母亲吃
了第二天就告诉我,吃完这个药肚子叽里咕噜的响,一下子就
松快了。大概一共吃了五剂,诸证皆愈。
体会:1、冯老问诊之细,处方之精。
2、自己被表象麻痹,只关心身体麻木,忽略小便不利这一
主证。
3、素有水饮者当用散剂。

经方
 4.经方 茯苓杏仁甘草汤 胸痹

经方茯苓杏仁甘草汤治愈胸痹的故事(建军医话6)
患者:女,36岁。
主诉:呼吸困难,感觉气短,咽部气塞,甚不得卧,头晕心
悸,胸部不痛,腹部胀感,渴不得饮,血压低压差小。症状两
月余。中医处丹参滴丸、木香顺气丸,不效。西医认为,可能
是心脏病。
病史:其人年初患梅核气,经中医治疗症状消失。
症状:舌苔白滑、脉象不知(哈哈,那时不会,现在也不
会,似结代)
辩证:心阳郁痹,水气内结,胸痹轻症,当理气宣痹、通阳
利水。
一、其言短气、气塞,不言胸痛,当为饮阻气滞,另胸中气

塞,短气不足息。
二、短气、气塞,当为胸痹轻症。水气盛则短气,当祛水。
三、已服丹参滴丸、木香顺气丸。不效,责不在肝。
四、患者体丰面白、舌苔白滑,腹部胀感,渴不得饮,当为
水饮。
处方: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45克杏仁15克甘草15克。2
剂,日服2次。
经过:晚服一次,晨略减。考虑,其本人3月曾患梅核气,虽
已无异感,但胃觉不舒一证一直未解。茯苓杏仁甘草汤以祛水
为主,当行气并行。遂于二剂合橘枳姜汤:橘皮160克枳实30克
生姜80克
二剂服后,症状消失。
(此案曾于去年参加本网医案大赛)

 

5.经方

四逆汤治疗牙龈出血的故事
老婆,34岁。
症状:每天早晨起来,刷牙时,牙龈出血,半年余。
不知道用什么方子最好,脑袋里一直琢磨这事。 重翻火神三
书,四逆汤圆通用法一节,言四逆之类可治齿缝流血。遂煮四逆
汤:炙甘草20干姜15附子30。二剂后,出血减轻。老婆这个人难伺
候,说太难喝,我想干脆改药丸吧,心想附子理中丸和四逆汤成
分差不多。可是老婆吃了一天,居然说太难吃,太辣,而且出血
好像又严重了。不会吧!!就多了一个党参白术,不会引起出血
吧。难道是老婆嫌不好吃,编慌骗我!
这回好好问问症状,还有什么(也许天天和你在一起的人,你
反而会忽略很多):不敢喝凉水,两个腿沉重,有点小便不利。


一想,这不是简单的牙龈出血呀。对照真武汤条文,挺像。马上
煮:茯苓、芍药、生姜各45附子30。又喝了两天,效果不显。只是
牙龈出血症状全都没有了,小便好一点,腿居然没有变化。老婆
说不想喝了,我看有点不对症,又想不出更加对症的方子,还是
见好就收吧
疑问:为什么吃附子理中丸,牙龈出血会加重?
体会:四逆汤治疗牙龈出血看来是有效的。
上一篇:潜阳封髓丹治疗牙龈肿痛的故事(建军医话7)
下一篇:用林鹤和老中医治疗久咳方剂治愈久咳的故事(建军医
话9)

 6.经方

 麻黄附子细辛汤 感冒

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感冒的故事(建军医话10)
前几日,老婆大人,突然说感冒了,头痛、喷嚏、清涕、咳
嗽、无痰、特懒、想睡觉。我一听心里有数===这不是所谓少阴
病嘛!但是鉴于每次为她看病,好了总是说别的办法好的,很
是生气。比如,前几日牙龈出血,分明是我用四逆汤治好的,
她非得说是吃了胡萝卜管事的(这是一个西医告诉的)。所以
我和姑娘一致决定不给她煎药。老婆倒也强硬,那就买西药,
什么这感冒胶囊,那个头孢的。结果两天过去了,丝毫不见好
转。怎么也是自己老婆呀!该管还得管,要是传遍了,那可就
不好办了。于是煞有介事的号脉,哈哈,其实真的不会,只有
伤害脉浮紧的还有点感觉。不过,这次一摸,居然没有摸到,

再仔细找,这不就是沉脉嘛!这印证了我两天前的判断===少阴
病。于是速煮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剂,晚上8点多喝了。告诉她马
上睡觉,可能会出汗。第二天,告诉我好多了。早晨走时让她
喝药,她答应着。等中午见到她,好像又回到原来状态了。
问:早晨喝药没。答:没有。为什么?曰:怕发汗。哈哈,什
么呀?明明是怕喝药偷懒。于是抓紧时间再煮一剂。当面命其
喝掉。
可能是这几天降温缘故,下午不幸,我也中招了:喷嚏、咳
嗽,没有头痛。晚上接着煮药吧。我两一起喝。老婆还奇怪,
咱两症状不完全一样呀,为什么喝一样的药,进而怀疑我的水
平。不管她,爱咋想就咋想。喝完大概10点多睡觉。反正我是
出了一身汗,感觉舒服多了。可是到了后半夜,居然嗓子干醒
了,孩子也醒了。原来屋内温度太高了,马上关暖气,开窗户降
温。
第二天,早晨,我自己基本没有什么症状了,就剩下一点咳
嗽,心想让它自愈吧。老婆倒是严重了,开始有黄鼻涕了,还
咳嗽,别的症状没有了。心想坏了,昨晚屋内温度太高,恐怕
要变成温病了。正好家里有去年买的连花清瘟胶囊和银翘解毒
片(双倍计量,因为我认为后世医方计量都偏小),让她早晨
喝了去上班。中午回来症状减轻,再服2次,涕无,余咳,令自
愈。今日咳无。
体会: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感冒指证:喷嚏连连,咳嗽无痰,人懒
无神,脉沉难寻(自己概括的)

肌肉或者关节酸痛,或者肌肤麻木不仁;
恶心呕吐(或者干呕),或者胃脘不适;
无汗而困倦乏力。
5、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以上的诸多症状中,不管如何,都应该排除热证(不管虚热还是
实火)。
桂枝汤主要用于:
(1)太阳中风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浮缓,或
者浮弱)。
关键在于“汗出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换句话说,太阳
证见到“汗出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特别是这里的“出
汗”要注意,其包括了患者本身出汗情况,也包括用药之后已被
发汗的情况,都可以使用桂枝汤;还有的病人,表现出
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津液不足症状,但就是有太
阳证,这时候,不管有没有汗出,是不是脉浮(浮缓,或者浮
弱),都使用桂枝汤,不可再发其汗。
(2)营卫不和证:(藏无他病)发热,自汗出。
此证可以是发热,汗出同时出现(可又先后之后,也可以无),
也可以单独出现。可以是有时间规律的,也可以是没有时间规律
的。治疗有时间规律的营卫不和证时,都是“先其时发汗”,在
发病的前一个小时温服桂枝汤。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
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13)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

冲者,不可与之。(15)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
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
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
此,勿令误也。(16)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
汤则愈。(24)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
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2)
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
汤主之。(44)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
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主之。(45)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
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
宜桂枝汤。(53)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
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54)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
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56)
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主
之。(57)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
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1)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
宜桂枝汤。(95)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
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
汤。(164)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
汤。(234)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
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
汤。(240)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 z,攻表桂枝汤。(372)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387)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
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方
见下利中)(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2.白头翁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痛下痢(脓血样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
感。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
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畏热喜凉,口干口苦,小便黄。
3、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或者黄腻,脉滑数。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1)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373)
白头翁汤
白头翁(三两) 黄柏(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

(虚与实,相对而言。阳明纲,承气类为实,其余方证为虚。实
质中,阳明纲分为几类:1、外证类:白虎汤为代表。2、实证
类:承气为代表。3、湿热类:黄连阿胶汤、栀子豉汤、葛根芩
连汤等为代表。)
3. 桂枝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中空悬
感,或自觉惕怵感,如有人捕之。
2、主要症状:汗出或者有大发其汗的病史,气短或憋闷感 ,面
色苍白,耳聋或者耳鸣,胃中悸动,按之则舒,呕吐或者恶心不
欲饮食。无口干口渴,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轻症):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
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薄白或苔少,脉缓弱
或沉细,或结代。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
之。(64)
桂枝甘草汤
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4.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中空悬
感,或自觉惕怵感,如有人捕之;兼有神志病:烦躁不宁,或者
失眠多梦,更有甚者癫狂或者惊狂。
2、主要症状:汗出或者有大发其汗的病史,气短或胸闷感,面
色苍白,无口干口渴,小便清。或见痰浊证
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轻症):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
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白厚或者腻,脉浮
滑。
[条文荟萃]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
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112)
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金匮要略。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

为火邪。(114)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救逆汤)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牡蛎(熬)五两 蜀漆(洗去腥)三两 
龙骨四两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
龙骨。
5.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中空悬
感,或自觉惕怵感,如有人捕之;兼有神志病:烦躁不宁,或者
失眠多梦。
2、主要症状:汗出或者有大发其汗的病史,气短或憋闷感 ,面
色苍白,无口干口渴,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轻症):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
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薄白,脉虚弱。
[条文荟萃]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118)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去皮,一两)甘草(炙,二两)牡蛎(熬,二两)龙骨
(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6. 茯苓桂枝生姜甘草汤(茯苓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呕逆证): 呕吐痰涎,量多色白清稀而不渴;胃
脘部悸动不安或者振水音;恶心嗳气。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柔软而胸胁胀满,或胃肠间水声
辘辘,小便不利,或浮肿倾向,或心悸。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证轻症):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
(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
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
滑,或脉弦,或兼浮。
[条文荟萃]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73)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
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356)
茯苓甘草汤方(苓桂姜甘汤方)
【组成】茯苓二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一两 生姜
(切)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7. 茯苓泽泻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呕逆证+晕动证):胃反,或恶心嗳气,呕吐频繁
而口渴饮,兼有眩晕,或者头晕眼花,不耐久视,久视则昏暗不
清晰,或生云翳或赤痛多泪。
(实际上可以看作苓桂术甘汤与茯苓甘草汤的合证)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柔软而胸胁胀满,或胃肠间水声
辘辘,小便不利,或浮肿倾向,或心悸。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证轻症):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
(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
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
滑,或脉弦,或兼浮。
[条文荟萃]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
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20)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
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金匮
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茯苓泽泻汤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炙)二两 桂枝(去皮)二两 白
术三两 生姜(切)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去滓,
温服八合,日三服。

8. 小青龙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喘,心下痞满,痰多稀白明显。
2、主要症状(寒证+水饮证):(1)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
口唇淡白,面色白,下利;(2)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
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
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或者水肿。
3、可伴随症状(太阳病轻证):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
以上症状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白滑或者白腻,脉浮弦或者沉弦,
或者滑。
[条文荟萃]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
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
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
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3)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
证并治第十二。35)
妇人吐诞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诞沫,小青龙汤
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
证并治第二十二。7)
小青龙汤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
(半升) 半夏(洗,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
升,去滓,温服一升。
9. 五苓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渴而口燥烦,欲饮水甚至消渴,更有甚者水
入则吐(水逆);(2)吐涎沫而癫痫者,或者吐涎沫而眩晕
者。
2、主要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
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
动,或者头面、肢体浮肿。
3、可伴随症状:(1)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
(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
即可。(2)或者咳喘,或者小便数,大便硬,无所苦,或者上
吐下泻。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浮,或沉
弦,或滑。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
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
与五苓散主之。(71)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2)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73)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4)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
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

不差者,与五苓散。(141)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
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56)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
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
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
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244)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
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6)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金
匮要略。痰饮咳嗽病。31)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5)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6)
【药物组成】 猪苓去皮 白术 茯苓各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桂枝半
两,去皮 【煎服方法】 上五味,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
匕,日三服。多饮暧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10. 附子粳米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中切痛而水声辘辘(雷鸣),恶心呕吐而纳
差,乏力,懒言。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1)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
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2)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
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
悸动。
3、可伴随症状:下利而烦渴,或者便秘。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者微
细无力。
[条文荟萃]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金
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药物组成】 附子一枚(炮) 半夏 粳米各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
枚 【煎服方法】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
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1. 附子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背恶寒或者疼痛,身体痛,手足寒
或者发冷或者麻木不仁,骨节痛。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1)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
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2)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
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
者脐下悸动,或者头面、肢体浮肿。
3、可伴随症状:(1)胃气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
懒言;(2)或者咳喘,或者呕吐,或者头眩,身润动,或者小
便数,大便硬,或者小便不利,而下利,或者腹痛、腰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或者微细
无力。
[条文荟萃]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
之。(304)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305)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
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藏。(方未见)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药物组成】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煎服方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12. 防己黄芪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水气表证):肢体肿重或疼重烦躁,小便不利而
清。更有甚者腰以下当肿及阴,四肢难以屈伸。必兼有汗出。
2、主要症状(太阳病轻证):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
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无口干口渴。以上症状,但见一
两个即可。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缓或弱。
[条文荟萃]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金匮要略。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22)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
药。(金匮要略。水气病。20)
《外台》防已黄芪汤 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
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

(方见风湿中)。(金匮要略。水气病。附方)
【药物组成】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炒) 白朮七钱半 黄芪一两一
分(去芦) 【煎服方法】 右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
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
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
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13. 旋覆代赭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2、主要症状(水饮证+胃气虚证):(1)水饮证:小便不利,或
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者头
面、肢体浮肿;(2)胃气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
言。
3、可伴随症状:或者胃脘冷痛,或者头晕咳喘,或者小便不利
而下利,或者便秘。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弦迟涩。
[条文荟萃]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161)
【药物组成】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石一两 甘草三
两,炙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方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
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4. 栝楼瞿麦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小便不利而腹满或肢体浮肿,口渴明显者。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1)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
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2)水饮证:胸胁胀满、短气或
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
3、可伴随症状:或者自下利。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者微
细无力。
[条文荟萃]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金匮要
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栝蒌根二两 茯苓三两 薯蓣三两 附子一枚(炮) 瞿麦一两
【煎服方法】 右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
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15. 当归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血淤轻证):腹痛,或者拘急,绵绵作痛,痛有
定处。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
2、主要症状(阳明烦证):烦满不得卧,手足发热,小便微黄。

3、可伴随症状:(1)水饮轻证:小便不利,胸胁胀满,或腹
满,或心下痞满,或者眩晕耳鸣。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2)或者身体怠懒,或者头晕胸闷,或者口苦,或面色不荣,
或者妇人素来有半产。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者微黄,脉沉或者弦滑。
[条文荟萃]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
治第二十。9)
当归 黄芩 芍药 川芎各一斤 白朮半斤 五味,杵为散,酒饮服方寸
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疾苦,产后百病悉主之。
16. 当归芍药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血淤轻证):腹中诸疾痛,或者拘急,绵绵作
痛,痛有定处。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
2、主要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而肢体浮肿,胸胁胀满、短气,
或腹满,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或者
眩晕耳鸣。
3、可伴随症状:或者面色不荣,或者少气乏力,或者腰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或者白厚腻,脉
沉或者弦滑。
[条文荟萃]
妇人怀娠,腹中休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
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
并治第二十二)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
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清,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
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
水,名曰血分。(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芎藭半斤,一作三两 茯苓四两 泽泻半斤 白朮
四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17. 炙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心悸;(2)咯吐涎沫,量多。
2、主要症状(表寒证+阳明虚热证):(1)表寒证:小便清
(也有小便黄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或者青白,无三阴证。
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阳明虚热证:心中烦躁,咽
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潮热盗汗。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鼻鸣,
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而嫩、有光泽,苔薄白或者薄黄,脉细
弱,或者兼有结代。
[条文荟萃]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之。(177)
《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 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
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附方)
《外台》炙甘草汤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金匮要

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
炙甘草汤:
甘草(炙,四两) 生姜(切,三两)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
斤) 桂枝(去皮,三两) 阿胶(二两) 麦门冬(去心,半升)
麻仁(半升) 大枣(擘,三十枚)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
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18. 温经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腹中或者脐下腹痛,或者拘急,刺痛,痛有
定处,或者癥病;(2)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
块,或者产后恶露不下或者量少。
2、主要症状(太阴证+阳明虚热证):(1)太阴证:平素可有腹
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
(2)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
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小便黄。
3、可伴随症状:或者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或者皮肤粗糙伴有
脱屑;或者汗出、恶风;或者头痛。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舌苔白或者微黄,脉滑微数,或者
涩。
[条文荟萃]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
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
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
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
十二。9)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 川芎 芍药(各二两) 人参 桂枝 阿胶 牡丹
皮(去心) 生姜 甘草(各二两) 半夏(半升) 麦门冬(一升,
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
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19.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痛喜温喜按。
2、主要症状(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
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
痞,乏力,少气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者滑,脉沉细微弱。
[条文荟萃]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金匮要
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8)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方见
痉中)产后腹中疼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
不足。(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3)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20.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失精家证: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也包括了
精微物质长丢失耗尽者;(2)神志病证:心烦失眠多梦,心悸
或怔忡,易惊恐,心神不宁(或心神不定);(3)汗出异常
证:盗汗、自汗、半身出汗。
(注意: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的汗出异常的时候往往已经出现了
神志病证;神志病证或可或无兼有汗出异常证)
2、主要症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无口干口渴,
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
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薄白或苔少,脉浮大
弱或芤。
[条文荟萃]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
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
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
治第六)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
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
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
治第六)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名医经方医案2
21. 黄土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下血,先便后血。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厥阴证=阳明证+太阴证或者少阴
证):(1)阳明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面色潮红
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太阴证:
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
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或者少阴证:平素怕
冷,形寒肢冷,但欲寐,小便色白。
3、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偏红,舌苔薄,或者黄白相夹,脉
沉细数无力
[条文荟萃]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
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15)
黄土汤方 (亦主吐血,衄血。)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
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22. 柏叶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吐血不止,伴有烦热,腹痛。
血虚症明显者。(出血多,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眩晕心悸)

2、主要症状(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
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
痞,乏力,少气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白,脉沉弱
[条文荟萃]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
病脉证治第十六。14)
柏叶汤方
柏叶 干姜(各三两) 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23. 赤小豆当归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痔疮,便血(或者脓血),先血后便,血色
鲜红者;(2)疮痈成脓者;(3)目赤如鸠眼,视物昏花者。
2、主要症状(阳明轻证):小便黄,心中烦躁,口渴(非口干舌
燥等白虎加人参汤证),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手足心热。以
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者微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条文荟萃]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
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一本此有黄字)黑。若能食者,脓已
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

第三。13)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方见狐惑
中)(金匮要略。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16)
赤小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三两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24. 胶艾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吐血,衄血,便血,或者出血倾向;(2)
腹中或者脐下腹痛,或者拘急,刺痛,痛有定处,或者癥病;
(3)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或者产后恶露
不下或者量少。
以上血虚症明显者。(出血多,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眩晕心
悸)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2)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
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小便黄。
3、舌苔脉象:舌质红,少苔或者无苔,脉细滑数。
[条文荟萃]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
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
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4)
芎归胶艾汤方
(一方加干姜一两。胡洽治妇人胞动无干姜。)

川芎 阿胶 甘草(各二两) 艾叶 当归(各三两) 芍药(四两) 干
地黄(六两)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纳胶令消
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25.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部胀满腹痛,或者兼有恶心呕吐,或者兼有大
便秘结。
2、主要症状(胃气虚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纳差,口内清涎沫
多,心下痞,乏力,少气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者滑,脉沉弱。
[条文荟萃]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66)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炙,去皮,半斤) 生姜(切,半斤) 半夏(洗,半升)
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6.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久利,利不止,腹痛喜温喜按。

2、主要症状:无见阴阳证。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微弱。
这个证,很急,危险,还有个省略的烦热的问题,主要关键在下
焦不固了,所以很直接的就用了这两味药,都照顾到。
[条文荟萃]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
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
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159)
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脂(碎,一斤) 太一禹余粮(碎,一斤)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27. 桃花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便脓血,或者小便不利,久利,兼有腹痛喜温喜
按、口干口渴。
2、主要症状(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
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痞,
乏力,少气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者滑,脉沉细微弱。

[条文荟萃]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6)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
者,桃花汤主之。(307)
桃花汤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
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
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28. 《千金》苇茎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嗽,胸痛咯吐脓痰,痰黄稠。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
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小便黄。
3、可伴随症状:或者胸中甲错,或者胸闷气短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或者黄腻,脉滑数。
[条文荟萃]
《千金》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金
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
《千金》苇茎汤:
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渣,内诸药,煮取二
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29.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痛下痢(脓血样便),或者血便,伴有少气懒
言,面黄乏力。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
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小便黄。
3、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或有腻或者干燥,或者少苔、
无苔,脉沉滑细数。
[条文荟萃]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
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10)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 秦皮 黄连 柏皮(各三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纳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30. :《千金》三物黄芩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四肢酸疼,手足心热明显。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
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畏热喜凉,口干口苦,小便黄。
3、舌苔脉象:舌质红,或者暗红坚老,舌苔黄,或者干燥,或

者少苔,脉沉细数。
[条文荟萃]
《千金》三物黄芩汤 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
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金匮要略。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附方)
《千金》三物黄芩汤
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
31. 黄连阿胶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吐血,衄血,或者出血倾向;(2)或者癫
狂、失眠多梦等神志病;(3)时下利,伴有纯血(脓血样
便)。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
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小便
黄。
3、可伴随症状:或者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或者皮肤粗糙伴有
脱屑。
4、舌苔脉象:舌质红,或者暗红坚老,舌苔黄,或有腻或者干
燥,或者少苔、无苔,脉沉细数。
[条文荟萃]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303)
黄连阿胶汤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
(一云三挺,三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
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小朱鸟汤:治天
行热病,心气不足,内生烦热,坐卧不安,时下利纯血如鸡鸭肝
者(辅行诀)
32. 乌梅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腹痛时作,呕吐;(2)心胸部烦闷,手足
厥冷;(3)腹痛时作,久利;(4)气上冲感。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少阴病=阳明证轻证+少阴证+太阴
证):(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
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
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
少阴证:平素怕冷,形寒肢冷,但欲寐,小便色白。(3)太阴
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
下,自利,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痞,乏力,少气懒
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黄,脉沉细微弱,或者洪数沉取
无力。
[条文荟萃]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
藏厥,非为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
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
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
(338)

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
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
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
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7)
乌梅丸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当
归(四两) 附子(炮,去皮,六两) 蜀椒(出汗,四两) 桂枝
(去皮,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
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
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
物、臭食等。
33. 小柴胡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脉浮细而嗜卧者;(2)身热恶风,颈项
强,手足温而渴;(3)腹中急痛;(4)热入血室;(5)发潮
热,大便溏,小便自可;(6)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小便清
者;(7)呕而发热者;(8)发热,脉不浮不沉者;(9)诸
黄,腹痛而呕者;(10)大便坚,呕不能食;(12)四肢苦烦
热,头痛者。
2、主要症状(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
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
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条文荟萃]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
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
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
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96)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
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
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97)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
胡汤主之。(99)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
者,与小柴胡汤主之。(100)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
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
出而解。(101)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
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
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
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
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
之。(104)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
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4)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
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
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
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149)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
主之。(229)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230)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
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
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
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
者,不治。(231)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
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
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266)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9)
伤寒差已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
沉实者,以下解之。(394)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3)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
则悸而惊。(264)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
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
悸。(265)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杨。(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21)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
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了厥,
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
盛,敢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方见呕吐中)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
汤主之。(方见痉中)(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
一。1)
《千金》三物黄芩汤 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
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金匮要略。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附方)
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切,各三两) 大枣
(擘,十二枚) 半夏(洗,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
升,日三服。
34. 柴胡桂枝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支节烦疼,心下支结;或者心腹卒中痛者;或者
治疗小柴胡汤证与桂枝汤证并见者。
2、主要症状(少阳证+桂枝汤证):(1)少阳证:往来寒热,胸
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
耳聋、耳鸣。(2)桂枝汤证: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
鸣,鼻塞流清涕。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
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
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弦。
[条文荟萃]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
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146)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金匮要略。腹满寒
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附方)
柴胡桂枝汤

桂枝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半夏
(洗,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擘,六枚) 生姜(切,
一两半)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35. 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口干渴明显,无呕吐者。
2、主要症状(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
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
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
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条文荟萃]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金匮要略。疟
病脉证并治第四。附方)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柴胡(八两) 人参 黄芩 甘草(各三两) 栝蒌根(四两) 生姜
(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
升,日二服。

36. 柴胡加芒硝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便秘或者干结潮热,或者微利潮热,腹满腹痛不
明显。
2、主要症状(阳明证轻证+少阳证):(1)阳明证:心中烦躁,
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
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
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
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
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
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干燥,脉弦滑数。
[条文荟萃]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
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
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
之。(104)
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炙,一
两) 生姜(切,一两) 半夏(二十铢,洗。) 大枣(擘,四
枚) 芒硝(二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
再服;不解更作。
37. 大柴胡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便秘或者干结,或者兼有腹满腹痛,或者兼有呕
不止。
2、主要症状(阳明证+少阳证):(1)阳明证:心中烦躁,身热
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
(2)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
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
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
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干燥,脉弦滑数。
[条文荟萃]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
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
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
之。(165)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
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136)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金匮要
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2)
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生
姜(切,五两) 枳实(炙,四枚)大黄二两大枣(擘,十二
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

服。
38. 四逆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
2、主要症状(阳明证轻证+少阳证轻证):(1)阳明证轻证:心
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头目痛,小便黄。以上症状,但
见一、两个便是。(2)少阳证轻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
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
鸣。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
3、可伴随症状:或者腹中痛,下利,肛门灼热。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
[条文荟萃]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
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
四逆散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39.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中痛,干呕下利,没有肛门灼热感。
2、主要症状(阳明证轻证+少阳证轻证):(1)阳明证轻证:心
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头目痛,小便黄。以上症状,但

见一、两个便是。(2)少阳证轻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
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
鸣。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
3、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薄,或者夹腻,脉弦数。
[条文荟萃]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
姜汤主之。(172)
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
病脉证治第十七。11)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
枚) 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一两半,一方三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
服。
40. 黄芩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中痛,下利,肛门灼热。
2、主要症状(阳明证轻证+少阳证轻证):(1)阳明证轻证:心
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头目痛,小便黄。以上症状,但
见一、两个便是。(2)少阳证轻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
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
鸣。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
3、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薄,或者夹腻,脉弦数。

[条文荟萃]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
姜汤主之。(172)
黄芩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
枚)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
服。
41.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小便不利,渴而不呕,汗出心烦,胸胁满微结;
或者四肢不温明显者。
2、主要症状(太阴证+少阳证):(1)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
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
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痞,乏力,少气懒言。(2)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
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1)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
(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
即可。(2)心悸,或者气上冲感。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暗红,舌苔白厚腻,脉沉弦。
[条文荟萃]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
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
汤主之。(147)

柴胡姜桂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金匮要略。疟病
脉证并治第四。附方)
柴胡桂姜汤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
两) 黄芩(三两) 牡蛎(三两,熬)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
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42. :《外台》六物黄芩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恶心呕逆,心下痞,而大便下利,四肢不温明显
者。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证轻证+太阴证):(1)
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
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
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
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痞,乏力,少气
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偏红,舌苔薄腻,或者黄白相夹而
腻,脉沉弱。
[条文荟萃]
《外台》黄芩汤 治干呕下利。(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
第十七。附方)
《外台》黄芩汤
治干呕下利。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二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
(半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43. 甘草泻心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肢体乏力,少气懒言,腹泻频作,顽谷
不化明显者;或者治疗粘膜病变,例如溃疡病。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证轻证+太阴证):(1)
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
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
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
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
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
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偏红,舌苔薄黄腻,或者黄白相夹
而腻,脉沉弦。
[条文荟萃]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
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
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
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
喉为惑,蚀于明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
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金
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10)

甘草泻心汤
甘草(炙,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
升) 大枣(擘,十二枚) 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升,
日三服。
44. 生姜泻心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明显者。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证轻证+太阴证):(1)
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
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
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
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
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
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偏红,舌苔薄黄腻,或者黄白相夹
而腻,脉沉弦。
[条文荟萃]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
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
生姜泻心汤
生姜(切,四两) 甘草(炙,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
两) 黄芩(三两) 半夏(洗,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擘,
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
日三服。
45. 干姜芩连人参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恶心呕逆,或者食入口即吐,而大便下利明显
者。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证轻证+太阴证):(1)
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
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
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
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痞,乏力,少气
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偏红,舌苔薄黄腻,或者黄白相夹
而腻,脉沉弦。
[条文荟萃]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359)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46. 黄连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腹中痛,恶心呕逆或者恶风汗出明显者。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证轻证+太阴证):(1)
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
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以上症状,
但见一、两个便是。(2)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
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
口内清涎沫多。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
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
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尖红,舌苔薄黄腻,或者黄白相夹而腻,脉
弦数。
[条文荟萃]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173)
黄连汤
黄连(三两) 甘草(炙,三两) 干姜(三两) 桂枝(去皮,三
两) 人参(二两) 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47. 桂枝茯苓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腹痛胁痛,或者拘急,绵绵作痛,痛有定
处,或者癥病。(2)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
块。
2、主要症状(瘀血证)①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

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常在夜间加剧。②肿块:外伤
出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
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③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
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有血块。④体征:舌色紫暗或
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
有瘀斑。
3、可伴随症状:(1)水饮轻证:小便不利,胸胁胀满,或腹
满,或心下痞满,或者眩晕耳鸣,或者动悸。以上症状,但见一
两个即可;(2)或者身体怠懒,或者头晕胸闷,或者口苦,或
者精神不安,烦躁,或面色不荣,或者妇人素来有半产。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紫,舌苔薄白或者微黄,脉沉涩。
[条文荟萃]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
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下血者,后断三
月下血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获苓
丸主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2)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牡丹皮(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
份。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
三丸。
48.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或者口苦、口臭、牙痛、目红赤。
2、主要症状(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
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

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以上症状,但见两个便是。
3、舌苔脉象:舌质红,或者暗红坚老,舌苔黄,或有腻或者干
燥,脉实有力滑数。
本方与泻心汤比较,少了一味黄芩,在煎服法上面,本方是麻
沸,分服,泻心汤是煮取,顿服,可以看见本方的热较泻心汤证
轻。并且可以治疗热痞。
[条文荟萃]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54)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
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
汤。(164)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
49. 泻心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吐血,衄血或者出血倾向;或者口苦、口臭、牙
痛、目红赤;或者外科创疡(建议加入双花);或者癫狂、失眠
等神志病。
2、主要症状(阳明热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
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
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

3、舌苔脉象:舌质红,或者暗红坚老,舌苔黄,或有腻或者干
燥,脉实有力滑数。
[条文荟萃]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血下
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17)
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50. 附子泻心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汗出;或者口苦、口臭、口疮、牙痛、
目红赤。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少阴病=阳明证轻证+少阴证):(1)
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
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
壁有抵触感。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少阴证:平
素怕冷,形寒肢冷,但欲寐,小便色白。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黄,脉沉细微弱,或者洪数沉取
无力。
本方与泻心汤比较,多了一味附子,清热力量减弱,可以看见本
方用于泻心汤证轻证出现阳虚者。

[条文荟萃]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附子泻心汤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炮,去皮破,
别煮取汁,一枚)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
分温再服。
51.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骨节疼痛,或者麻木不仁,手足逆
冷,遇寒冷阴雨天气加重,兼有腹满胁鸣。
2、主要症状(寒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
神疲乏力、嗜睡、畏寒肢冷者。
3、可伴随症状:(1)太阳病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
清涕;(2)小便不利,或者小便自利,大便硬。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白,脉浮虚而涩。
[条文荟萃]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
附子汤主之。(《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29》)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
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
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
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
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

则遗尿,名曰气分。(《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28》)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
细辛(各二两) 附子(一枚,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分温
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52.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着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肢体痹证:身体重,腰中冷或者腰以下冷
痛,形如水状,腹重如带五千钱;(2):尿频。
2、主要症状(太阴里寒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
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
内清涎沫多,神疲乏力。
3、可伴随症状:浮肿,或者平时好发浮肿,或者小便自利,大
便硬。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白腻,脉沉缓(弱)而
涩。
[条文荟萃]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
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
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
主之。(《金匮要略。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16》)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 白术(各二两) 干姜 茯苓(各四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53. 桃核承气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腹痛胁痛,或者拘急,绵绵作痛,痛有定
处,或者癥病。(2)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
块。(3)精神亢奋烦躁或者惊狂不安,胡言乱语,或哭或笑,
程度上“其人如狂”。(4)血证。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瘀血证):(1)阳明实热证:便秘或
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烦躁身热有汗,谵
语烦渴,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
(2)瘀血证:①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痛、
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常在夜间加剧。②肿块:外伤出
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
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③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
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有血块。④体征:舌色紫暗或
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
有瘀斑。
3、可伴随症状:觉得体内尤其上冲感,或者头晕头痛。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紫,舌苔薄白或者黄而干燥少津液,
脉沉涩而数,或者滑数。
[条文荟萃]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
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
宜桃核承气汤。(106)
桃核承气汤

桃仁(去皮尖,五十个) 大黄(四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
草(炙,二两) 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
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54. 抵当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癫狂证 ,程度上“其人发狂”,或者身黄,
小便自利;(2)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
(3)血证;(5)善忘。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轻证+瘀血证):(1)阳明实热证轻
证:大便溏而色黑,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烦躁身
热有汗,谵语烦渴,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面色潮红烘热,
小便黄。以上症状,见到一两个便可;(2)瘀血证:①疼痛:
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
愈,常在夜间加剧。②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
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
肿块。③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
常夹有血块。④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
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3、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紫,舌苔薄白或者黄而干燥少津液,
脉沉涩结。
[条文荟萃]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
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
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
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125)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

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237)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
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
抵当汤。(257)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14)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枚,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
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浸)
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不下更
服。
55. 抵当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腹痛胁痛,或者拘急,绵绵刺痛,痛有定
处,或者癥病;(2)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
块;(3)血证。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轻证+瘀血证):(1)阳明实热证轻
证:大便溏而色黑,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烦躁身
热有汗,谵语烦渴,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面色潮红烘热,
小便黄。以上症状,见到一两个便可;(2)瘀血证:①疼痛:
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
愈,常在夜间加剧。②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
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
肿块。③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
常夹有血块。④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
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3、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紫,舌苔薄白或者黄而干燥少津液,
脉沉涩结

[条文荟萃]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
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126)
抵当丸
水蛭(熬,二十个) 虻虫(熬,去翅足,二十个) 桃仁(去皮
尖,二十五个) 大黄(三两)
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啐时,当
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56. 下瘀血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腹中或者脐下腹痛,或者拘急,刺痛,痛有
定处,或者癥病;(2)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
块,或者产后恶露不下或者量少。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轻证+瘀血证):(1)阳明实热证轻
证: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烦躁身
热有汗,谵语烦渴,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面色潮红烘热,
小便黄。以上症状,见到一两个便可;(2)瘀血证:①疼痛:
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
愈,常在夜间加剧。②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
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
肿块。③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
常夹有血块。④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
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3、舌苔脉象:舌质暗或紫,舌苔薄白或者黄而干燥少津液,脉
沉涩结。

[条文荟萃]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
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金匮要略。妇
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5)
下瘀血方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 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
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57. 大黄蟅虫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病久者,羸瘦,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
黯黑。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轻证+瘀血证):(1)阳明实热证轻
证: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烦躁身
热有汗,谵语烦渴,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面色潮红烘热,
小便黄。以上症状,见到一两个便可;(2)瘀血证:①疼痛:
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
愈,常在夜间加剧。②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
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
肿块。③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
常夹有血块。④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
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3、舌苔脉象:舌质暗或紫,舌苔薄白或者黄而干燥少津液,脉
沉细涩。
[条文荟萃]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

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
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
十一。5)
大黄蟅虫丸方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
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
(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蟅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58. 鳖甲煎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癥瘕,结于胁下,按之有形,推之不动,腹满腹
痛不能饮食,或者兼有寒热往来者。
2、主要症状(瘀血证+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胃气虚证+水饮证):
(1)瘀血证:①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痛、
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常在夜间加剧。②肿块:外伤出
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
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③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
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有血块。④体征:舌色紫暗或
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
有瘀斑。
(2)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热证+太阴证):A、阳明实
热证: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烦躁
身热有汗,谵语烦渴,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面色潮红烘
热,小便黄;或者阳明虚热证: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
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B、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
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
痛,口内清涎沫多。
(3)胃气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4)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

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晕。
3、舌苔脉象:舌质暗或紫,舌苔黄,脉沉弦涩细紧。
[条文荟萃]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
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
丸。(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2)
鳖甲煎丸:
鳖甲(十二分,炙) 乌扇(三分,烧) 黄芩(三分) 柴胡(六
分) 鼠妇(三分,熬) 干姜(三分)大黄(三分) 芍药(五
分) 桂枝(三分) 葶苈(一分,熬) 石苇(三分,去毛) 厚朴
(三分) 牡丹(五分,去心) 瞿麦(二分) 紫葳(三分) 半夏
(一分) 人参(一分) 蟅虫(五分,熬) 阿胶(三分,炙) 蜂
窠(四分,炙) 赤硝(十二分) 蜣螂(六分,熬) 桃仁(二
分)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
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
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59. 乌头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肢节肿痛,不可屈伸,手足厥逆。
2、主要症状(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
华,平素神疲乏力、嗜睡、畏寒肢冷者。
3、可伴随症状:(1)太阳病证: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
(2)腹中痛,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沉弦紧。

[条文荟萃]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
病脉证并治第五。10》)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
五。11》)
《外台》乌头汤: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藏,拘急,不得
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手足厥逆。(《金匮要略。腹满寒
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附方)
乌头汤方 :
麻黄、芍药 、黄芪各三两 甘草(炙)三两,川乌五枚(口父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
上五味,口父 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内蜜煎中,
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60. 麻黄加术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肢体骨节疼烦,遇寒冷阴雨天气加
重。
2、主要症状(麻黄汤证):发热无汗,恶风寒,鼻鸣,鼻塞流
清涕,小便清口淡不渴,口唇淡白者。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白而腻,脉浮紧。
[条文荟萃]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20》)
麻黄加术汤:
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
(去皮)七十个,白术四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
升半,去渣,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
61. 麻杏薏甘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肢体骨节热疼。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发热汗出,日晡所剧,心烦,小
便黄。
3、可伴随症状(太阳病证):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脉象:舌质红或者淡红,舌苔白腻而微黄或者薄黄,脉
浮数或者滑数。
[条文荟萃]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
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
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21》)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去节,汤泡)半两,杏仁(去皮尖,炒)十个,薏苡仁半
两,甘草(炙)一两。
上剉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渣,温服,有微

汗,避风。
62. 桂枝芍药知母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肢节肿痛,肿处伴有烧灼感,兼有
头眩短气,欲吐。
2、主要症状(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
华,平素神疲乏力、嗜睡、畏寒肢冷者。
3、可伴随症状:(1)太阳病证: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
(2)心烦,或者口渴欲饮水,或者身体瘦弱。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而微黄或者薄黄,脉浮数或
者沉弦数。
[条文荟萃]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
芍药知母汤主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8》)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
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炮)二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63. 乌头桂枝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寒疝腹中痛,肢节肿痛,不可屈
伸,手足厥逆,身疼痛。
2、主要症状(寒证+桂枝汤证):(1)寒证:口淡不渴,小便
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神疲乏力、嗜睡、畏寒肢冷者;
(2)桂枝汤证:发热汗出,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
3、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弦紧。
[条文荟萃]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
当乌头桂枝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
十。19)
乌头桂枝汤:
乌头
上一味,以蜜二升,煎减半,去渣,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
后,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
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64. 大乌头煎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寒疝,腹绕脐痛,手足厥逆。
2、主要症状(少阴亡阳证):主要为汗冷,汗味淡而清稀,淋
漓不止,四肢厥冷,气息微弱,喘息不止,口不渴,面色灰白。
3、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沉弦紧。
[条文荟萃]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
搏,即为寒疝。绕脐痛,若发则自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
者,大乌头煎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
十。17)
大乌头煎:
乌头大者(熬,去皮,不 咀)五枚。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内蜜二升,煎令水尽,取二升,
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再服,不可日再服。
65. 当归四逆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四肢或者头面部厥寒疼痛,甚至青
紫、发绀。
2、主要症状(表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
无华,无下利、但欲寐。
3、可伴随症状(太阳病轻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
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薄白,脉微而涩,或者有
浮,或弦。
[条文荟萃]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351)
当归四逆汤: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
(炙,二两) 通草(二两) 大枣(擘,二十五枚。一法,十二

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66. 栝蒌薤白半夏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痹证):胸背刺痛,塞闷短气(或者喘气)不
能平卧,小便正常。
2、主要症状(痰浊证):咯吐痰涎明显,量多色白,或心下痞
满,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咳喘,则痛甚,或者头晕、心悸,或者咽
喉不利,或者口唇发绀。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迟滑。
[条文荟萃]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
胸痹心痛短气病。4)
栝蒌薤白半夏汤:
栝蒌实(捣)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67. 黄芪桂枝五物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血痹证):肢体麻木疼痛,或者活动

不利,酸痛。
2、主要症状(表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
无华,无下利、但欲寐。
3、可伴随症状(太阳病轻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
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薄白,脉微而涩缓,关上
微,尺中小紧,或者有浮,或弦。
[条文荟萃]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
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第六。2)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
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
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68.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恶心呕吐涎沫,或者胃脘疼痛(冷痛),或者腹
痛,或者头痛。
2、主要症状(表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
无华,无下利、但欲寐。

3、可伴随症状:(1)太阳病轻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
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肢体痹证:四肢或
者头面部厥寒疼痛,甚至青紫、发绀。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薄白,脉微而涩,或者有
浮,或弦。
[条文荟萃]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352)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通草(二两)
桂枝(去皮,三两) 细辛(三两) 生姜(切,半斤) 吴茱萸
(二升) 大枣(擘,二十五枚)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
(一方,酒水各四升。)
69. 枳实薤白桂枝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痹证):胸痛,短气,胸胁腹部胀满明显。
2、主要症状(痰浊证):可有咯吐痰涎,量多色白,但是心下
痞满明显,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咳喘,则痛甚,或者头晕、心悸,或者咽
喉不利,或者口唇发绀。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迟滑。

[条文荟萃]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
主之;人汤亦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5)
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楼实(捣)一
枚。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三升,去渣,内诸药,煮
数沸,分温三服。
70. 桂枝生姜枳实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痹证):胸中气塞(胸闷)或者胸痛,短气
(或者喘气),可见呕吐呃逆,或者气上冲感。小便正常。
2、主要症状(痰浊证):心下痞满,纳呆。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
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
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弦,或
滑。
[条文荟萃]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金匮要略。胸痹
心痛短气病。8)
桂枝生姜枳实汤: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枳实五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煎取三升,分温三服。
71. :《千金》苇茎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嗽,胸痛咯吐脓痰,痰黄稠。
2、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
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小便黄。
3、可伴随症状:或者胸中甲错,或者胸闷气短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黄,或者黄腻,脉滑数。
[条文荟萃]
《千金》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金
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
《千金》苇茎汤:
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渣,内诸药,煮取二
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72. 乌头赤石脂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痹危证):真心痛,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2、主要症状(少阴亡阳证):主要为汗冷,汗味淡而清稀,淋

漓不止,四肢厥冷,气息微弱,喘息不止,口不渴,面色灰白。
3、可伴随症状:或者咳喘,则痛甚,或者腰膝疼痛,或者筋脉
拘急,或者咽喉不利,或者口唇发绀。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微若绝。
[条文荟萃]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
痛短气病。9)
乌头赤石脂丸:
蜀椒一两,附子半两,干姜一两,赤石脂一两,乌头(炮)一
分。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
73. 黄芪建中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腹中痛,喜温喜按,同时伴有倦怠乏力,或
者恶风寒,或者汗出明显;(2)萎黄证,或者黄疸而小便自利
者。
2、主要症状(表寒证+阳明虚热证):(1)表寒证:咽干口燥
不欲饮水或者少饮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无三阴
证;(2)阳明虚热证: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
酸疼,手足心热。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鼻鸣,
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而嫩、有光泽,苔薄白或者薄黄,脉细
弱。

[条文荟萃]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
脉证并治第六。14)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金匮要略。黄疸病脉
证并治第十五)
小建中汤: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六
两) 生姜(切,三两)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
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黄芪建中汤:
于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腹满者加生姜;腹满
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74. 大建中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腹部寒痛,喜温喜按,多数呈陈发发作加重,
痛甚时不能按,多伴有恶心呕吐,不能饮食。
2、主要症状(太阴证+胃气虚证):(1)太阴证:平素可有腹
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2)
胃气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3、可伴随症状:手足厥逆。
4、舌苔脉象:舌质淡,苔白或者腻或者滑,脉沉弦或者沉紧。

[条文荟萃]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
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
病脉证治第十。14)
大建中汤:
蜀椒(炒去汗)二合,干姜四两,人参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渣,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
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
糜,温覆之。
75. 小建中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中痛,喜温喜按;心悸或者心下悸;出血证;
失精家。
2、主要症状(表寒证+阳明虚热证):(1)表寒证:咽干口燥
不欲饮水或者少饮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无三阴
证;(2)阳明虚热证: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
酸疼,手足心热。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鼻鸣,
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而嫩、有光泽,苔薄白或者薄黄,脉细数
而弱,或者弦数。
[条文荟萃]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

者,与小柴胡汤主之。(100)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
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
六。13)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
二十二。18)
小建中汤: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六
两) 生姜(切,三两)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
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76. 防己地黄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狂状,妄行,独语不休。
2、主要症状(太阳轻病+阳明虚热证):(1)太阳病轻证:发
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2)阳明虚热证:小便黄,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
四肢酸疼,口渴(非口干舌燥等白虎加人参汤证),自汗出,不
恶寒,反恶热,手足心热。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舌苔脉象:舌红少苔,脉轻取浮而沉取细数。
[条文荟萃]
防己地黄汤 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附方)

防己地黄汤:
防己一分,桂枝三分,防风三分,甘草二分。
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口父)咀,
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77.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挛痛引
腰,不能食饮,虚羸不足。
2、主要症状(表寒证+阳明虚热证):(1)表寒证:咽干口燥
不欲饮水或者少饮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无三阴
证;(2)阳明虚热证: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
酸疼,手足心热。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鼻鸣,
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而嫩、有光泽,苔薄白或者薄黄,脉沉细
而弱。
[条文荟萃]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
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挛痛引腰者,不能食饮。产后一月
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
证治第二十一。附方)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当归四两,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
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煎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
78. 薏苡附子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胸痹证:胸痛,时缓时急,急时剧痛,缓时
如常人;(2)肢体痹证:肢体关节冷痛或者烦痛,或沉重屈伸
不利,麻木不仁。
2、主要症状(少阴证):平素怕冷,形寒肢冷,但欲寐,小便
色白。
3、可伴随症状:或者咳喘,则痛甚,或者腰膝疼痛,或者筋脉
拘急,或者咽喉不利,或者口唇发绀。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迟滑。
[条文荟萃]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
7)
薏苡附子散:
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炮)十枚。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79. 栝蒌薤白白酒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痹证):胸中气塞(胸闷)或者胸背痛,短气
(或者喘气),小便正常。

2、主要症状(痰浊证):可有咯吐痰涎,量多色白,或心下痞
满,纳呆。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迟,关紧
数。
[条文荟萃]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
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3)
栝蒌薤白白酒汤:
栝蒌实(捣)一枚,薤白半升,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80. 桂枝加大黄汤证方证标准
特征症状:腹满大实痛,便秘,拒按
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寒,或者恶风,自汗,小便清
舌苔脉象:苔白厚,脉弦数或弦而有力
[条文荟萃]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
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279)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切,三
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81. 赤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中切痛,恶心呕吐,心悸而四肢厥冷。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1)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
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2)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
胁胀满、短气或腹满而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
3、可伴随症状:或者自下利,或者便秘。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者微
细无力。
[条文荟萃]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
十)
赤丸方:
茯苓四两,半夏(洗,一方用桂)四两,乌头(炮)二两,细辛
一两。
上四味,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下三丸,
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82. 半夏散及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咽痛或者不适感,咽部不红,可见微红。
2、主要症状(表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
无华,无下利、但欲寐。
3、可伴随症状:(1)太阳病轻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
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或者喉中痰涎,或
者声音嘶哑,或者呕吐、呃逆、心悸。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薄白或滑,脉浮,或
缓,或沉弦。
[条文荟萃]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313)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 桂枝 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
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
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83. 半夏厚朴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随精神刺
激变化,或者咳嗽气喘。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眩晕咯吐痰涎,或者精神忧郁,少食。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厚腻,脉沉或者弦
滑。
[条文荟萃]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
证并治第二十二。5)
(《千金》谓:“胸满,心下坚,咽中拈拈如有炙脔,吐之不
出,吞之不下。”)
半夏厚朴汤方: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煎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84. 半夏干姜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干呕,吐逆,吐涎沫,多有自利。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胃脘冷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厚腻,脉沉迟弦。
[条文荟萃]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
利病脉证治第十七。20)
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干姜各等份。
上两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85. :《千金》生姜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胃气虚证):(1)痰浊证:胸胁胀满、短
气,或脘痞不舒,纳呆;(2)胃气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
少气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者滑,脉沉弦
迟涩。
[条文荟萃]
《千金》生姜甘草汤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金匮要
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
《千金》生姜甘草汤方:
生姜五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大枣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煎取三升,分温三服。
86. 橘皮竹茹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呕哕,或者咳喘,手足厥,心烦口干。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胃气虚证):(1)痰浊证:胸胁胀满、短
气,或脘痞不舒,纳呆;(2)胃气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
少气懒言。
3、可伴随症状:或者口苦口臭,或者胃脘部灼痛,或者小便微
黄。
4、舌苔脉象:舌质偏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沉或者弦滑,兼有
微数。
[条文荟萃]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
十七。23)
87. 橘皮汤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干呕,哕,手足厥。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下利,或者便秘,或者四肢乏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迟或者弦
滑。

[条文荟萃]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
病脉证治第十七。22)
88. 苦酒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咽痛或者不适感,咽部红肿,可见化脓,或者咽
中溃疡。
2、主要症状:(1)阳明轻证:小便黄,心中烦躁,口渴(非口
干舌燥等白虎加人参汤证),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手足心
热。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痰浊证:咯吐白色粘稠
痰,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
3、可伴随症状:或者声音嘶哑,不能言语。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滑数。
[条文荟萃]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312)
苦酒汤:

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 鸡子(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
壳中,一枚)
上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
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
89. 猪肤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咽痛或者不适感,咽部红肿,可见化脓,下利。
2、主要症状(阳明证):小便黄,心中烦躁,口燥渴,自汗
出,不恶寒,反恶热,手足心热,盗汗。
3、可伴随症状(水饮轻证):胸满、短气,或脘痞不舒。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薄黄,少苔,脉弦细数。
[条文荟萃]
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310)
猪肤汤:
猪肤(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
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90. 桔梗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咽痛或者不适感,咽部红肿,可见化脓,或者胸
痛咯吐脓痰,痰黄稠。
2、主要症状(阳明轻证):小便黄,心中烦躁,口渴(非口干
舌燥等白虎加人参汤证),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手足心
热。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可伴随症状(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浮数或弦。
[条文荟萃]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311)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喝,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
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脉证治第七。12)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91. 干姜半夏人参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呕吐呃逆不止,饮食不得下咽而渴,心下痞硬,
多有自下利。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胃气虚证):(1)痰浊证:胸胁胀满、短
气,或脘痞不舒,纳呆;(2)胃气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
少气懒言。

3、可伴随症状:或者胃脘冷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弦迟涩。
[条文荟萃]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
脉证并治第二十。6)
92. 生姜半夏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中似喘不端,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烦乱
(彻心中愤愤然无奈)。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下利,或者身黄、目黄而小便不黄。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厚腻,脉沉或者弦
滑。
[条文荟萃]
病人胸中似喘不端,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愤愤然无奈
者,生姜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
七。21)

93. 大半夏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心下痞硬,大便干燥或
者秘结。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胃气虚证):(1)痰浊证:胸胁胀满、短
气,或脘痞不舒,纳呆;(2)胃气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
少气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弦迟涩。
[条文荟萃]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
第十七。16)
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
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
第十七。4)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
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金匮
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心
下痞硬者)

94. 小半夏加茯苓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呕吐呃逆,饮食不得下咽,眩晕,悸动。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小便不利而下利。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厚腻滑,脉沉或者
弦滑。
[条文荟萃]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30)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金
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41)
95. 小半夏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呕吐呃逆,饮食不得下咽,口不渴。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下利,或者身黄、目黄而小便不黄。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厚腻,脉沉或者弦
滑。
[条文荟萃]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
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8)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
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
五。20)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
病脉证治第十七。12)
96. 枳实芍药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或者胁部胀满而痛。
2、主要症状(烦证):烦满不得卧,小便微黄。
3、可伴随症状:或者烦躁易怒,或者腹胀纳少,或者腹痛则
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略干结难解,或者妇人少腹痛,恶露不
尽。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者微黄,脉沉或者弦滑。
[条文荟萃]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
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4)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
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金匮要略。妇
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5)
97. 金匮肾气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消渴证:小便多,口渴明显者;(2)水饮
证:小便不利,胸胁胀满、短气,少腹不仁,腰酸或者腰痛,或
可见到心下痞满、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或眩晕;
(3)肢体萎痹证:四肢萎软无力,或者麻木不仁。
2、主要症状(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
感。
3、可伴随症状:或者自下利,或者便秘。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者微
细无力。
[条文荟萃]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金匮要
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5)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上);肾
气丸亦主之(方见脚气中)。(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第十二。17)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方见
脚气中)。(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4)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
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
愈,宜肾气丸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19)
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
证并治第五。附方)
98. 猪苓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水饮证:呕吐或者咳喘,或者胸胁胀满、短
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
或者头面、肢体浮肿。(2)淋证:发热或者见有洒淅恶寒,小
便不利(尿频、尿急),血尿,小便淋漓涩痛。(以热淋或者血
淋多见)
2、主要症状(阳明轻证):小便黄,心中烦躁,口渴(非口干
舌燥等白虎加人参汤证),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手足心
热。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可伴随症状:便秘或者腹泻。
4、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滑,脉浮数,或滑。
[条文荟萃]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
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烧针,必怵
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
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
参汤主之。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23)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
复利其小便故也。(224)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
之。(319)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猪苓汤: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
服七合,日三服。
99. 防己茯苓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四肢浮肿,甚者四肢聂聂动,或者身体困重,兼
有手足麻木不仁或者发凉,汗出。
2、主要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

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
晕。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或者厚腻,脉
浮,或沉弦。
[条文荟萃]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茯苓汤
主之。(金匮要略。水气病。22)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
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
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
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
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金匮要
略。水气病。1)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
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
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
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
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
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金匮要略。水气病。4)
100. 真武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悸,头眩,身润动,腹痛。四者其中之一。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1)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
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2)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
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者头面、
肢体浮肿。
3、可伴随症状:(1)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
(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
即可。(2)或者咳喘,或者呕吐,或者小便数,大便硬,或者
小便不利,而下利,或者腰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或者微细
无力。
[条文荟萃]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
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82)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
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
呕者,真武汤主之。(316)
真武汤:
茯苓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炮,去皮,
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101. 茯苓四逆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口渴烦躁而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1)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
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2)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
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
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
3、可伴随症状:或者头眩,身润动,或者小便不利,而下利,
或者腹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或者微细
无力。
[条文荟萃]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69)
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两)人参(一两)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
枚)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102. 芪芍桂酒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水气表证):身体肿重,如有物在皮中状。
2、主要症状(里热轻证):汗出,口干口渴,小便黄。
3、可伴随症状:出黄汗,色如黄柏汁(有阳黄之症),或腹
满;或者太阳轻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
状,见一两者即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红,舌苔黄,脉沉。
[条文荟萃]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
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药汁,脉自沉,何从得为之?师曰:以汗
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黄芪芍桂苦酒汤方
  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右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
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一方用美酒额代苦酒)。
103.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痰浊寒证):咳喘不能平卧,咳吐涎沫,色白而
多,胸膈痞满。
2、主要症状(桂枝汤证):汗出,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
晕,鼻鸣,鼻塞流清涕。
3、可伴随症状:眩晕、呕吐、心悸。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浮滑或缓滑。
[条文荟萃]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枚 皂荚二枚(去皮子炙
焦)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04.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苓桂味甘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咳嗽逆证:咳嗽、气喘,咯痰清稀。(2)
冲气证: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因复下流阴股,其面翕热如醉状,
时复冒。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满柔软、胸胁胀满,或胃肠间水
声辘辘,小便不利,或浮肿倾向,或心悸。
3、可伴随症状:(1)桂枝汤证轻症: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
(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
即可;(2)或者多唾口燥,但不饮水。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
滑,或脉弦,或兼浮;或者寸脉沉,尺脉微。
[条文荟萃]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
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
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金匮要略。痰
饮咳嗽病。32)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温服
105. 苓甘五味姜辛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嗽逆证):咳嗽、气喘,胸胁胀满明显,遇冷
更甚,咯痰清稀量多色白。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满柔软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
不利,或浮肿倾向,或心悸,或眩冒。
3、可伴随症状:或者口燥,但不饮水。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
滑,或脉弦。
[条文荟萃]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
姜、细辛,以治其咳满。(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37)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五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106.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嗽+呕逆证):咳嗽、气喘,胸胁胀满明显,遇
冷更甚,咯痰清稀量多色白,眩晕呕吐,呕吐白痰。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满柔软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
不利,或浮肿倾向,或心悸。
3、可伴随症状:或者口燥,但不饮水。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或者白腻,脉沉
紧或沉滑,或脉弦。

[条文荟萃]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
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老,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
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38)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细辛二两 干姜二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107.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喘逆证+水肿证或肢痹证):咳嗽、气喘,胸胁
胀满明显,遇冷更甚,咯痰清稀量多色白,头面、肢体浮肿或者
肢体厥冷,疼痛。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满柔软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
不利,或眩晕呕吐,呕吐白痰,或心悸。
3、可伴随症状:或者口燥,但不饮水。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
滑,或脉弦。
[条文荟萃]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逐
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
麻黄发其阳故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39)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
仁半升(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开,日三。
108.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喘逆证+胃热证):咳嗽、气喘,胸胁胀满明
显,遇冷更甚,咯痰清稀量多色白,或者黄白相间,面色红,大
便难(干结)。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满柔软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
不利,或眩晕呕吐,呕吐白痰,或心悸,或者头面、肢体浮肿。
3、可伴随症状:口燥,但不饮水,或者肢体厥冷,疼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或者有微黄色,
或白腻而兼有黄色,脉略数,沉紧或沉滑,或脉弦。
[条文荟萃]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金匮要
略。痰饮咳嗽病。40)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
仁半升 大黄三两
  右八昧,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109. 外台》茯苓饮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胃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2、主要症状(水饮证):胸胁胀满,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
小便不利,或眩晕呕吐,可见有呕吐白痰,或心悸,或者头面、
肢体浮肿。
3、可伴随症状:口燥,但不饮水,或饮水不多。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沉虚
弱。
[条文荟萃]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
痰气,令能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附方)
《外台》茯苓饮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
进之
110. 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痹证):胸中气塞(胸闷),短气(或者喘
气),可有咳嗽,咯吐涎沫。
2、主要症状(水饮证):胸胁胀满,胃脘部胀满或胃肠间水声
辘辘,小便不利。
3、可伴随症状:口燥,但不饮水,或饮水不多。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沉
弦,或滑。

[条文荟萃]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
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6)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
更服
111. 枳术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水痞重证):(1)自觉症状:心下痞胀或疼痛,
身重纳差;(2)腹诊:视见腹大满,其形状可见,按之心下痞
坚,大如盘状,边界清楚。
2、主要症状(水饮证):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呃逆噫气,小便
不利。
3、可伴随症状:口燥,但不饮水,或饮水不多。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沉
弦,或滑。
[条文荟萃]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金匮要
略。水气病。30)
枳术汤方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

112. 泽泻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冒眩证):头晕目眩,甚至视物旋转,如坐舟车
之中,甚者可有呕吐,见有呕吐白痰。
2、主要症状(水饮证):胸胁胀满,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
小便不利。
3、可伴随症状:口燥,但不饮水,或饮水不多。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沉
弦,或滑。
[条文荟萃]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
病。25)
泽泻汤方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113. 葵子茯苓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淋证):洒淅恶寒,小便不利(尿频、尿急),
起即头眩。
2、主要症状(水饮证):心下胀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身重。
3、可伴随症状:口燥,但不饮水,或饮水不多。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弦,或
滑。
[条文荟萃]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
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8)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斤 茯苓三两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114.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晕动证):起则眩晕,平卧则已;头晕眼花,不
耐久视,久视则昏暗不清晰,或生云翳或赤痛多泪;气上冲胸,
短气胸闷;身为振振摇,平素无畏寒者。
2、主要症状(水饮证):腹部柔软而胸胁胀满,或胃肠间水声
辘辘,小便不利,或浮肿倾向,痰多色白清稀,或心悸。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证轻症):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
(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
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

滑,或脉弦,或兼浮。
[条文荟萃]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
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16)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
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17)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四两) 桂枝(去皮,三两)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115. 桂枝去芍药汤证方证标准
特征症状:脉促,胸满
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寒,或者恶风,自汗,小便清
舌苔脉象:苔白薄
[条文荟萃]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
(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
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116.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方证标准
特征症状:恶寒,脉微
主要症状(太阳证):胸满,自汗,小便清
舌苔脉象:苔白薄
[条文荟萃]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
(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
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
(擘,十二枚)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17. 桂枝加葛根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项背拘急不利
2、主要症状:汗出,口淡不渴,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1)津液不足证:以“血”代汗(血证),大
便干结等;
(2)太阳证:恶寒或者恶风、头痛或者头晕,身体疼痛,鼻
鸣,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条文荟萃]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
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切,三
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
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
忌。
118.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嗽,喘息

2、主要症状:汗出,口淡不渴,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恶寒或者恶风、头痛或者头晕,身
体疼痛,鼻鸣,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条文荟萃]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43)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芍药
(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厚朴(炙,去皮,二两)杏仁(五
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
汗。
119. 桂枝加附子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冷汗,汗出不止;(2)身体疼痛或者四肢
拘挛,小便难。
2、主要症状(桂枝汤证):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
鼻塞流清涕。
3、可伴随症状(少阴证):神疲乏力、嗜睡、平素畏寒肢冷者。
4、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弱浮大,或沉迟。
若是桂枝汤证见有少阴证者,此为太阳少阴病(少阴外证),此
时方用桂枝加附子汤。其与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区别在于有无汗

出。
[条文荟萃]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
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1)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
(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
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
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120. 桂枝新加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身体疼痛。
(2)、主要症状:痞满、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小便清。
(3)、可伴有症状(桂枝汤证):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
鼻鸣,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脉象:舌苔薄白,沉迟。
[条文荟萃]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
加汤主之。 (62)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四两) 甘草(炙,二两) 人参(三
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
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121. 桂枝加桂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气冲证): 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呈发作性,腹中
无形质可查,痛苦不堪。
2、主要症状(桂枝汤证):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
鼻塞流清涕,小便清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滑。
[条文荟萃]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
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117)
桂枝加桂汤
桂枝(去皮,五两) 芍药(三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
(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
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122. 奔豚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气冲证): 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呈发作性,腹中
无形质可查,痛苦不堪。
2、主要症状(少阳证):胸痛烦闷,胸胁胀闷,噫逆呕呃,急
躁易怒,寒热往来,口苦咽干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红,舌苔白黄或微黄,脉弦或弦数
[条文荟萃]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
甘草 芎穷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
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
升,日三夜一服。
123.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水饮停胃证):心下满微痛,或者胃肠间水声辘
辘,小便不利但色不黄,无汗。
2、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
强,鼻鸣,鼻塞流清涕。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滑,脉浮缓。
[条文荟萃]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

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28)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
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12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1)神志病证:失眠多梦,心悸或怔忡或烦惊,
易惊恐,心神不宁(或心神不定),谵语,或者表情漠然 ;
(2)汗出异常证:盗汗、自汗、半身出汗;(3)水气证:小便
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
(注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汗出异常的时候往往已经出现了
神志病证;神志病证或可或无兼有汗出异常证;有时神志病可与
水气病同见)
2、主要症状(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
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聋、耳鸣;
3、可伴随症状:(1)阳明俯实轻证:便秘而无承气汤证,小便
时黄;(2)失精家证: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也包括了精微物
质长丢失耗尽者;
4、舌苔脉象:舌质红,或湿润,舌苔薄黄少津或苔厚黄腻,脉
弦数,或沉紧。
[条文荟萃]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
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0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
苓(各一两半) 半夏(洗,二合半)大黄(二两) 牡蛎(熬,
一两半) 大枣(擘,六枚)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
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125. 桂枝加芍药汤证方证标准
特征症状:腹满时痛,下利,喜按
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寒,或者恶风,自汗,口不渴,
小便清
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细或弦而无力
[条文荟萃]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
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279)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
(擘,十二枚) 生姜(切,三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
今加芍药。
126. 桂枝加黄芪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水气表证):两胫自冷,身体肿重或疼重烦躁,
身润动,如有物在皮中状,小便不利;
2、主要症状(桂枝汤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
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无口干口渴。
3、可伴随症状: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出黄汗;
黄疸而色晦暗;或腹满。或者食已汗出,身常暮盗汗。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缓或弱。
[条文荟萃]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
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
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
膶,膶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
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
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
汤主之。(方见水气病中。)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
十五》
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 芍药(各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
枚) 黄芪(二两)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
余,以助药力,温复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127. 苓桂枣甘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冲逆证): 感觉气从少腹上冲,呈发作性,腹中
无形质可查,一般无“发作欲死”濒临死亡的恐怖感。
2、主要症状:脐下悸动,腹中痛或者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
(病机在于脐下水饮欲上冲,大量茯苓利水,因为在条文中提
到,发汗后,就是说明可能兼太阳表证。在临床中也可能不见太
阳表证。脐下水饮欲上冲,有小腹部悸动不安。)
3、可伴随症状:眩晕、呕吐、心悸,或者太阳轻证,如汗出恶
风,鼻鸣,鼻塞流清涕,脉浮其中一二个症状。
4、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白滑。
[条文荟萃]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65)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半斤) 桂枝(去皮,四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
(擘,十五枚)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
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
千颗相逐,取用之。

  名医经方医案3


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临床应用体会
张明雪 吴东宁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
康及社会发展的严重疾病,已成为最常见的疾病和致死的主要
原因。中医药学在冠心病防治中,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费
用低廉则显 示优势,受到关注。中医学虽无“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这个病名,但历代医家对其早有论述,并散载
于“心痛”、“胸痹”、“心痹”、“怔忡”等门类, 现普遍
将其归于胸痹、心痛等病证范畴内。胸痹心痛是指心脏本身病
损所致的一种病证,以“两乳之中,鸠尾之间”,即膻中部位
及左胸部疼痛、憋闷为主要临床表 现,并常伴有面白、惊恐、
汗出等症,持续时间较长。古代文献及临床实践均已表明,冠
心病的病机主要是心气不足,痰瘀互结。因心气虚,无力推动
血液在脉道中 运行,则血行瘀滞而导致瘀阻心脉,致阴寒邪
气,如痰浊、水湿等上乘阳位,痹阻心脉而致冠心病的发生。
喻嘉言曰:“雄中阳气,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外,设地气 一上则
窒塞有加,故知胸痹者,阴气上逆之候也。”由此可见,其发病
基础是心气不足,而痰瘀等邪气均由此派生而来,故病机特征
是心气虚为本、痰瘀为标。因 此,深入研究冠心病,丰富和发
展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对提高临床诊治能力和研究水平,具有
重要现实意义。
瓜蒌薤白半夏汤的现代临床应用
张 仲景认为,胸阳不足是胸痹发生的病理基础,在《金匮要
略·胸痹心痛短气篇》中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
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 虚知在上焦,
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将胸痹病机一语中的概括
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刻意强
调“阳微”即寸口脉沉而细, 系指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
振,“责其极虚也。”“阴弦”即尺脉弦紧,指阴邪内盛,水
饮停聚,上泛胸中而致胸痹心痛。并专门论述了胸痹的主症特
点,创制了方 剂:“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
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
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仲景把本 病的病

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
盛,乃本虚标实之证。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瓜蒌
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九首 方剂,取温通散寒、宣痹
化湿之效,体现了仲景对心痛、胸痹辨证施治的特点。
瓜蒌薤白半夏汤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发挥扩充,其临床应用 范
围已日益广泛。据临床报道,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疾病主要涉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
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痴呆、中风后 遗症、脑动脉硬化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后遗神经痛、神经炎、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结肠炎、肝炎、肝硬化等;
泌尿系统疾病:如 肾结石、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内分泌
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等;外科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等;妇
科、儿科、耳鼻喉及皮肤科疾病等。
我们临证时发现,很多冠心病患者在胸阳不振、水饮内停同
时,多伴有气虚、鼓动无力之证,故加配白参、黄芪,效果更
著。
病案举验
肖某某,男,53岁,汉族,已婚,经理,现居北京市,居处环
境冬春干燥、寒冷,夏秋湿热、多风,于2004年8月10日初诊,
发病时令为立秋。
患 者六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气短,曾服西药治
疗,未见好转,平素时有心前闷痛,胸痛彻背,时发时止,近
一周因感寒凉后症状突然加重,遂来诊。既往 有冠心病病史。
现见胸痛发作频繁,每日3~4次,时有夜间憋醒,伴胸闷气
短,动则益甚,心悸,畏寒,腹胀,便溏,肢体沉重。察其形
体肥胖,舌质紫暗、苔白 腻,诊其脉沉滑。检阅实验室报告
为:心电图:心肌缺血,右束支不完全传导阻滞。中医诊断:
胸痹(气虚痰瘀互结证)。西医诊断:冠心病。
该 患年过半百,心气虚衰,且素体肥胖,痰湿壅盛,又外感
寒邪,致心气益虚,痰邪益重;心气虚衰,胸阳失煦,血脉失其
鼓动,又痰浊瘀血痹阻,则不通则痛,发为 胸痹。气机痹阻,
且病久瘀血阻脉,故见胸痛彻背,感寒则痛甚;气虚日久则阳
吗?...

气虚衰,血行瘀滞,则心失所养,故见胸闷气短,心悸,动则
益甚;畏寒,舌质紫暗 苔白,脉沉均为寒凝,阳气不运之候;
脾主四肢,痰浊困脾,脾气不运,故肢体沉重;脾失健运,水
湿内停,故见腹胀、便溏等症;形体肥胖,苔腻,脉滑均为痰
浊 壅阻之征;血属阴,夜亦属阴,故入夜加重,时有夜间憋
醒;舌质紫暗,脉沉均为瘀血内停之候。本患为中老年人,气
血阴阳渐衰,心气不足为本,在本虚的基础上 又形成标实,导
致气滞,痰凝,血瘀交互为患。此为气虚痰瘀互结所致,法当
益气养心,活血化痰。方拟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之。
处 方:黄芪30g,白参10g,瓜蒌15g,薤白15g,法半夏15g,
(加生姜三片)桂枝10g,枳实15g,厚朴15g,黄连5g,赤芍20g,
川芎 15g,茯苓20g,仙茅15g,仙灵脾15g,甘草10g。7剂水煎
服。每剂药水煎两次,混在一起,分早、中、晚三次温服。忌
烟酒、辛辣食品、恼怒、劳 倦。
嘱其注意休息,不从事剧烈体力活动,饮食以清淡为宜。
复诊:服用前方后,患者自觉胸痛明显减轻,发 作次数减
少,日1~2次,胸闷、气短、腹胀亦减轻,畏寒不显,大便已
成形,但偶有恶心、口苦;察其舌暗红,苔白黄,脉滑。此乃
心气得养,阴霾自散,惟邪郁 化火。故前方去仙茅、仙灵脾,
加竹茹15g,黄连加至10g。7剂水煎服。嘱其减体重,移情易性,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诊:患 者胸痛基本消失,腹胀、恶心亦除,惟偶有胸闷、
气短,睡眠不实;察其舌暗红,苔白,脉滑;查心电:心肌缺
血明显改善。此乃心气虽提但尚不足,心神不宁。前 方去竹
茹、枳实,加麦冬15g,枣仁25g。7剂水煎服。嘱其减体重,移情
易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四诊:诸症均好转,舌淡红,苔白,脉平;查心电:大致正
常心电图。该患年过半百,气血渐衰,为巩固治疗,效不更
方,继服七剂随诊。医嘱同前。
体会
冠 心病属于中医胸痹范畴。针对本病本虚标实,虚实互呈,

治以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标本同治。药用瓜蒌、薤白、半夏
燥湿化痰,宣痹散结。但此乃宿疾,单用经 方,药力尚显单
薄,扶正之力不足,祛邪之功稍浅,难取速效,故加以白参大
补元气,补益心脾,振奋心阳而通心脉,资脾化源而杜痰湿;
黄芪补心气以升元阳,益 脾气以利水湿;茯苓益脾补中,宁心
安神,仙茅、仙灵脾温补元阳,培先天之本除寒邪,桂枝温经
通阳宣痹,尤善通心阳,枳实行气除痞;厚朴行气消痰,赤芍
散行 血通脉,川芎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因痰瘀水湿日久常易
化热,佐以少量黄连兼清郁热燥湿,同时佐制诸药辛温之性以
防劫阴之弊;甘草调药和中。诸药合用共奏温 阳益心,活血化
痰之功。
二诊心气得充,元阳得培而阴霾自散,惟邪郁化火,故去大
热之仙茅、仙灵脾,而竹茹甘苦寒、润滑泄而不伐 脾,清邪
热、涤痰涎而不化燥,凉血养阴,宁神通经以祛郁热且不伤
正;三诊邪已衰其大半,但心气仍略不足,故心神不宁,加麦
冬清热益气养阴,降心火,益心 气,退热邪,再防邪郁化热伤
阴;加枣仁安心除烦,养心安神,助血益脾。本方针对冠心病
气虚痰瘀证而设,益气养心,行气豁痰以治其本;活血化痰,
以治其标。 全方以补为通,通补兼施,补而不助其壅,通而不
损其正,共奏益气养心,活血化痰,兼以行气之功,邪正兼
顾,标本兼治,故病可愈。

经方
7.解少阳之代表方剂。
  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那
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
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
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
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
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
感染等等。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
来”的特点。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
看。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
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
敏状态。所谓“往来” 也有特殊意义。一指有节律性,
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
有时”。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
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小柴胡汤主治的这
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
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寒热
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
主治。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
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
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胸
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治的病位。肝、胆、胰腺、肺、
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但临床上应该
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
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
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 “苦满”是患者自觉
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也有他
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
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除了自觉的胀满
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
特殊表现形式。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
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
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
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此证当与百合病作鉴别。百合
病也有“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如寒无寒,如
热无热”。但其不同于此证的是“欲饮食或有美时,或
有不用闻食臭时”“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可
见,百合病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而躯体症状则很少。
从症状的不定性来看,很类似于今天的神经官能症,而
小柴胡汤证却是躯体有实在病变的。
  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治疗上述疾病在于它合理科学的
配伍结构。方中柴胡甘草主治寒热往来与胸胁苦满,黄
芩主治心烦,半夏生姜主治喜呕,人参、甘草、大枣主
治默默不欲饮食。其中柴胡和甘草是本方的核心成分,
这一点从方后的条文加减可以看出。黄芩可去,半夏可
去,人参、大枣、生姜可去,柴胡与甘草却不去。柴胡
甘草配黄芩以清热,黄芩所主为“烦热”,如三物黄芩
汤主“四肢苦烦热..头不痛但烦者”,又如《伤寒
论》333条“而反与黄芩彻其热”;配半夏生姜以止呕。
配人参以助正驱邪;配姜枣以调理消化功能,即“和
胃”。
  小柴胡汤是临床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张处方,其
运用范围极其广泛。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
书中就有20条的记载。据不完全统计,现代医家用小柴
胡汤治疗的病种就有70余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
各科。灵活运用小柴胡汤就必须对小柴胡汤进行相应的
化裁。化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
加减,另一种是与其他方子合方使用。加减方面张仲景
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但临证不能局限于此。我的加
减经验是:病毒性感冒高烧,患者面色通红,出汗而体
温持续,微微恶风,或咳嗽,或咽痛者,加连翘40克;类
风湿性关节炎见关节肿痛,晨僵,加连翘20克、生地20

克、黄柏10克、白芍12克且甘草的量应适当增加;过敏性
皮炎、荨麻疹、异位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其发病具
有休作有时的特点,此外,患者大多对风冷过敏,属往
来寒热的范畴,可考虑使用小柴胡汤加荆芥10克、防风
10克、石膏30克、连翘15;支气管炎、迁延性咳嗽服用抗
菌素无效者,加五味子、干姜;甲状腺机能亢进、或甲状
腺瘤,出现有胸胁苦满者,可用小柴胡汤加牡蛎、知母
等。本人曾治疗一位甲亢患者,因服用他巴唑等,导致
药源性肝损害,并全身消瘦,两眼外突,手抖心慌。服
用小柴胡汤加白芍2月后,不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而
且突眼症也明显好转;突发性耳聋、中耳炎、鼓膜炎等,
用小柴胡汤加连翘、山栀等;甘草大剂量使用时,要加泽
泻、茯苓以防出现水肿。小柴胡汤合方使用的经验是:
精神症状明显见情绪低落或伴有梅核气时,与半夏厚朴
汤合用,此即是柴朴汤;肿瘤手术或化疗后,病人体质虚
弱见汗出恶风者,与桂枝汤合用,此即是柴胡桂枝汤;肺
炎见咳嗽痰多而粘黄,心下有压痛者,与小陷胸汤合
用,名柴陷汤;伴有水肿或腹泻水样便者,与五苓散合
用,谓之柴苓汤;伴有舌苔白厚,不欲饮食者,与平胃散
合用,称为柴平煎;泌尿系肿瘤如前列腺癌见小便不利及
血尿者,与猪苓汤合用。
  小柴胡汤的剂量、剂型及用药品种也同样是值得重
视的问题。柴胡10~30克、黄芩10~20克、党参5~10
克、半夏6~15克、甘草6~10克、生姜6~10克、大枣6-
15枚。如果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性疾病如病毒性
感冒,则柴胡的用量一定要大,成人至少要20克以上。
小柴胡汤有振汗作用,随着通身的汗出,病人发热也随
之而退,身痛也随之减轻。对此,本方有类似于西药激
素样作用,可以看作天然的激素。如果用于作为免疫调
节剂而长期服用治疗慢性肝炎和肿瘤病时,则要小剂量
使用,柴胡用6~10克、黄芩用6克。需要指出,小柴胡
汤是不能作为散剂来使用的。宋代名医朱肱曾治疗当时
太守盛次仲疾,诊断为小柴胡汤证,但仆人给以小柴胡

散,不仅病不愈,反而有胸满,后朱肱亲自煎煮,进二
服,是夕遂安。方中柴胡,我用的是北柴胡,人参用的
是党参而不用红参。有人认为张仲景所用的人参就是今
天的党参。传统观念认为党参健补脾气多用于消化道功
能低下,本方证的“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即是属
于消化道功能低下,因此用党参。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用
党参效果也同样满意。
  
上述的“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心烦喜
呕”和“默默不欲饮食”是小柴胡汤的四大主证,我把
它叫做“小柴胡综合征”。这是由中国古代先贤发现的
综合征。它的产生既有外部的因素,更有内在的体质特
异性。我把这种很容易出现“小柴胡综合征”的体质称
为“柴胡体质”。其特点是: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
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
坚紧,舌质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干。另外,临床发现
较多患者眼裂小,多为细眯眼(柴胡眼)。患者主诉以自
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情绪波动较大,食
欲易受情绪的影响。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
乳房胀痛结块等。在日本,小柴胡汤和小建中汤也常常
作为改善体质的药物来使用。看来小柴胡汤的使用着眼
于“证”,而非“病”;在“病”和“人”之间,更注重
于特定体质的“人”。 柴胡体质对于正确地使用小柴胡
汤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小柴胡汤在很多人眼中仅仅是作为感冒发热
药和肝炎药来使用的,就连成药小柴胡冲剂的说明书也
是这样写的。他们的着眼点都是抗病毒。这种认识无疑
限制了小柴胡汤的使用范围。小柴胡汤能够直接杀死病
毒么?我想更多的还是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能力来抗病
毒吧!日本学者发现爱滋病人服用小柴胡汤三个月以后,
T淋巴细胞开始增加,说明小柴胡汤预防爱滋病有效。
药理试验也证明小柴胡汤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其实,病毒侵犯人体之所以对人造成伤害,大部分还是

通过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起作用的。诸如曾经肆虐全球
的“SARS”,就是侵犯了免疫系统。其病变在肺,表现
为高热、呼吸窘迫等,与本方证的发热、胸胁苦满的表
现很相似,想必可以在本方的基础上化裁。另
外,“SARS”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小柴胡汤也
同样可以治疗此类疾病。如《苏沈良方》记载:“元祐
二年(1087),时行无少长皆咳,本方(即小柴胡汤)去人
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干姜各半两,服此皆愈”。
对于病毒性肝炎来说,小柴胡汤就是天然的干扰素,加
猪苓茯苓就是中药的“猪苓多糖”;而对于象胃癌、淋巴
瘤等肿瘤来说,小柴胡汤就是中药的胸腺肽和白细胞介
素Ⅱ。当我们把小柴胡汤作为免疫调节剂来看待,那么
这张千古良方在今天的临床运用中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前
景,很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常用中成药:小柴胡汤
  提起感冒,平常而普遍。世上不患感冒者几无;且
随电扇、空调、冰饮等的普及有增无减。虽直接夭亡于
此者不多,但由它引发的急病、重病、大病、传染病不
少。其危害性不可低估。惟其如此,才有“小题大
做”、深究细侃的必要:
  94年4月,某银行行长酒后酣睡,一觉醒来昏天倒地,头痛如裂,
呕吐频作。即送医院吊水,罔效。全院西医会诊,复请上级医院西医
会诊,唯独不叫院内中医。试遍院内贵重西药,仍无济于事。“头痛
原因待查”,拟转诊省城。公费报销,费用不计。患者及家属疑
为“脑癌”,恐慌无比。经院内开明西医力荐,转请中医一试,因得
小柴胡汤2付,特嘱停服一切西药(接而不用)。药后病情迅速缓
解,出院调养数日而愈,省城之行随之取消。因是“秘密”进行,连
诊断未及确立的院内外西医大师们恐无人知晓此病人是如何峰回路转
的。
  93年10月,某茶场党委副书记吴某,因国庆节在山坡场部值夜
班,当风受凉,寒热往来头痛如裂,呕泻双行,数日未沾水米,神情
极度疲乏。入院经西医内科主任亲治无效,拟转省城。因不任路途颠
簸,暂住中医老干病房。其时我任老干保健医师,因得有缘相遇(中
医在西医院里工作,被束之高阁——三楼或更高,很难收到如此危重

病号),遂劝其行前不妨吃2付中药“调理调理”,特郑重声明无毒
副作用,医生无病也可先尝。患者因喝白开水都呕,不相信中药能喝
得进去。但啥药不用,能待何日病情好转上路?实在无法,勉强同
意。孰料2付小柴胡汤下肚(饮食均呕,偏喝此药不呕,真一物降一
物),头痛呕泻诸症全消,精神倍增。药既对证,要求续服。住院期
间即去县里开会,半月痊愈出院。全程未用丁点西药,省城之行更不
提起。
  98年3月,退休老教师刘某,女,71岁,体弱多病,复感风寒,由
全家老小抬至我诊室,瘫软已不任坐;带齐水瓶衣物,要求住院。察
患者一周前感冒,寒热如疟,呕不能食,心慌气促,气短难续,全身
瘫软,舌淡苔白,脉结代。已在当地吊水,愈吊病情愈重。素有肺心
病史。我告其住院还是要吊水。患者脉不好,天气又冷,冷药直接吊
进血管,更使血脉凝涩(血得寒则凝),加重心肺负担,恐有生命危
险,落得人财两空,建议最好回家服中药。家属虑及只有住院才有公
费报销80%。我说还有自费20%,用不完病就会好。问有无把握?我
说若两付药不转弯再住院不迟。家属反复权衡利弊,终于决定采纳我
的建议,拎着带来的住院用具打道回府。在家属高度信任、紧密配合
和精心护理下,6付小柴胡汤下肚,康复如初。每付药洋参(移种)
用至10克,药费总计亦不足百元。若住院至少上千元,自费200元以
上;其后果还难以逆料。随访三年无复发。
  2000年7月,李某,男,30岁,某厂技术员,拖着疲惫的双腿踏进
足道诊所。问:“我原来身体一直很好,从未打过针,进过医院。怎
么这次这么厉害,人疲软得就像要掉气了一样。厂里倒闭,老婆外出
打工,买断工龄的一万多块钱诊病花得差不多了。你说还要做那些检
查?”医生满怀同情倾听这位下岗(失业)职工诉说患病诊疗经过和
贫病交加的情况,察看了检诊报告,其中夹有一张刚从医院开出的300
多元的补药处方,一看就知道是院内那位“戴大红花”(创收第一)
的医生开的,幸因缺钱未取。医生又怜悯又好笑:钱都花光了还一味
想着做“高级检查”!说:该做不该做的检查你都做过了,能真正查
出你这病的仪器还没有发明出来。没必要再花冤枉钱,我可为你
做“诊断性治疗”——服药观察。患者见这位“个体”医生说话贴
心,终于打消了对私营诊所的疑虑,放弃了去省城向同学(原省轻工
学院毕业)借钱“查个明白”的念头,在小小的足道诊所吊起了瓶
子,同时喝代煎的小柴胡汤——中西会诊(级别自然低得不能再低)
认定仍是一个失治误治的重感冒。所幸体质素健尚无重大传变。当天
明显好转。次日复诊,吊水时酣睡不醒,吓坏了医生。推醒询及因惜
钱未住旅馆,在录像厅呆了一宿。用药三日,能吃能睡,症状若失,
下午即返家。念其为穷所困,医生欲送200元以为川资,李拒不肯受
——虽穷但骨气尚存。一月后电话追访,家人告已康复外出打工。
  2003年5月27日(周二),闻恩师病重前去探望。谭某,男,83

岁,病三月,咳漱不止,咽痒,神疲,极度乏力,不思饮食,畏风恶
寒;时值初夏,风和日暖,仍着棉衣毛衣毛裤,里三层外三层;扣上
发热,脱下畏冷,坐卧不宁。无咯血及胸背痛。曾赴省城作胸片CT,
疑为肺癌(40年前曾患肺结核留有结核球钙化阴影)。亲属仍急等迟
迟难出的西医专家确诊报告。弟子拿脉后不禁慨叹,一代名医,医好
他人疑难怪病万千,自病却难以取效,应了“医不自治”的老话。其
前自与师兄议服麻杏参苏饮,麻黄用至10克,加附片多达20克,不
效。又受“肺结核,肺癌?”等西医诊断干扰,加服抗结核西药,更
注白蛋白,反致病情日重。窃思病发2月寒冬,必是受寒所致。复察
卫生间,春节与师兄合赠“奥普浴霸”不见安装使用。可怜83岁高龄
岂有不受寒之理?怨其亲属护理不周之余,愤然指出这哪是什么肺癌
肺结核?分明是“病虽三月,柴胡证仍在”,遂处小柴胡汤,求服2
付一试。恩师与师兄见弟子驳析在理,欣然采纳。2付药尽症状大
减,恩师冬装始卸。三日后(6月1日星期日)招众徒弟聚餐——因病
延期的春节例行师徒聚会,恩师已宛若常人——看着恩师那轻松高兴
劲儿,还有什么比这更让弟子我爽心惬意的呢! (给恩师处方 柴胡
5克, 黄芩5克,花旗参(美国原产)10克,炙甘草5克,法夏15克,
藿香10克,香薷10克,力曲10克,粉葛20克,白蔻10克,川芎5克,白
芷10克,炙紫苑15克,生姜3片,大枣(掰)12枚。)
  “拿手好戏”抢滩印尼  2004年4月,应某公司邀请,我来到千
岛之国印尼。适逢董事长之子头痛、呕恶、寒热交作、无汗;缘起天
热开冷气过度,外加冰饮。我初来乍到,在四季如夏的雅加达不敢贸
然使用麻黄。为稳妥起见,姑且拿小柴胡汤一试。当晚汗出烧退,次
晨脉静身凉。一剂即愈。我原以为自己的“拿手好戏”在“没有冬
天”的雅加达不会有“观众”。谁会想到随处可见、昼夜不停的“可
爱的空调“给当今的”文明世界“或”富裕家庭“人为创造出”非时
之气“,给感冒神汤提供了大显身手的世界舞台和大有可为的广阔市
场!
  小柴胡汤源出中国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还在大学念书时我就
曾听老教师力荐:“有些很有名气的老中医毕生就是一个小柴胡汤加
来减去。”此言掷地有声,一字万金。个中分量有谁知晓?其时我正
沉迷于方歌研究,手中捏着成千上万古今验方,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今欲一方独尊,它方全废,颇难理解接受,竟作“耳边风”。待到临
证有年,才深谙其妙用无穷——和解枢机(表里上下左右),综合治
理。若用得及时得法,它方实难派上用场。换以兵家言,本方“进可
攻,退可守”,实为医家(尤其新秀)“必争之地,必据之点”。只
要在初感2,3日,或虽历时日其证仍存,仍可用之。不效当自省是
否“对证”;可另行辨证改用它方,但不必担心此方有何害处(药物
炮制不当者除外)。作为开手第一方,到印尼后我开出不下百剂(自
然要随症加减)。不少回头客称:服后“头舒服”、“胃舒服”;很
多“第一付就见效”(否则决不回头)。还遇到有印尼华人因讹传,

索开“小茶壶汤”的(一语提醒商家:将错就错,以此作为“小柴胡
汤”的药品或保健饮料商品名,岂不更大众化,“现代化”,易于传
播,又有何不可?)。
  京师一代名医岳美中曾在偶遇奇症束手无策时,将小柴胡汤作
为“权宜之计”竟获显效:李某某,女,10岁,病孩由其父抱持,合
眼哆口伏肩,四肢下垂软瘫,无知觉状。父诉:病已三日,每至中午
和半夜子时即现上症,呼之不应;移时苏醒如常人。岳观病状聆病情
亦感茫然不知所措,讶为奇症。乃深加思考悟出,子时为一阳生,午
时为一阴生;子午二时正阴阳交替之际。而出现痴迷即四肢不收病
状,则治疗应着眼于此。虽悟得玄机,却苦无成方。辗转思忖,想到
小柴胡汤是调和阴阳之方剂,故投以2帖试探。不意其父隔日来告,
药尽豁然如常人,准备上学读书云(载黄文东《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
经验》P137,湖南科技出版社1981年9月,1版)。
  毛李黎曾治一“败血症”:  陈,男16岁,65、8、9入院。患
者17天前恶寒发热,头晕痛,周身违和,自贴膏药于两太阳穴,而病
缓,坚持劳动,连续3日暴晒,幅恶寒发热,口渴,头晕目眩,四肢
灼热,周身不适。又拖5天,症状加重。3天前某医诊为外感,服西药
并注射,当晚寒战加剧,继而高热,头痛,汗出热稍退。下午2时又
寒战高热,晚11时汗出烧退。如此寒热往来日发两次。头痛汗出,口
干苦,食少,胸闷,小便短赤,大便隔日一次质烂色黄。口腔糜烂,
咽红,全身皮肤灼热,舌红苔白厚而干,脉弦滑数。 血培养发现四
联球菌,西医诊断“败血症”。中医据“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闷
纳呆,汗出口渴”,断为“少阳阳明并病,少阳证急”,初与小柴胡
汤治疗:柴胡9克、黄芩15克、法夏6克、花粉9克、甘草3克、生姜3
片、大枣4枚。3剂症状未减,大便3日未行,口苦干渴,“热结在里,
阳明证急”,旋改大柴胡汤。2帖病仍未解;调整药量,每日两帖,
再服两日,病仍不解。疑为“热入阴分”,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加
针大椎穴,再治两天。2日后柴胡汤证仍见,重用小柴胡汤加大黄:
柴胡12克、黄芩9克、法夏9克、太子参12克、大黄9克、甘草3克、生
姜3片、大枣4枚。一日两帖。药后热势渐退,3日后寒热除,诸症缓
解;遂减为一日一帖,续服两帖痊愈。毛治愈此证可谓费尽九牛二虎
之力。入院即用小柴胡汤,2天不效,转用大柴胡汤或青蒿鳖甲汤亦
无效,最后仍以小柴胡汤收功。之后总结道:运用古方如忽视原方药
量配伍,就会改变立方原意,直接影响疗效。考小柴胡汤原方柴胡25
克,半夏25克,芩甘参姜各9克,枣12枚,说明柴胡为主药用量宜大。
根据老前辈的经验,“古方一两折今一钱”,柴胡宜24克,黄芩可减
半。前用不如法无效,后改柴胡24克,黄芩18克(一日量,分两
帖),即收立竿见影之效。虽治愈一西医重病仍自责:“初用柴胡汤
非该汤无效,实运用不当所致耳。”
  柴胡汤证不以柴胡为君,黄芩用量是柴胡的近一倍,就不能胜任

和解表里之职,故投而不效,此“运用不当所致耳”结论正确。然而
初诊之失尚不止此。小柴胡证原文有七个或然证:“或胸中烦而不
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仲景方后有7个加减法(此处从略)。患者就
诊时已见口渴,并口苦、舌红、苔白厚而干,示邪已化燥伤阴,正该
去半夏、重人参、加瓜蒌根,医者反留半夏去人参,显然与仲景原意
不合。此其一。从大便分析,药前“大便隔日一次质烂色黄”,二
诊“大便三日未解”,四诊“溺赤便烂”,五诊“大便两天未解”均
说明湿热壅阻肠道,欲假大便而出,又处于化燥伤阴的机转,宜用小
柴胡加芒硝汤较为合拍,以咸寒泻热软坚的芒硝,通便而不伤阴,热
去正不受损。此其二。柴胡可以推陈致新,但其量必大,余常用30-45
克,可达通便目的。仲景大小柴胡汤都以日三服为准。医者药量不
足,仅一日2次,为病重药轻。后参考仲景用量,一日两剂收效。此
其三。
 在98年冬北京流感大流行中显现卓着功效之后,小柴胡汤被制成冲
剂,但未引起朝野足够重视。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攻读硕士的我家
小女每患感冒发烧,必遵父嘱自购此药,每次需冲服2包,每每获
效。其赴美读博,仍坚持治病以服中成药为主。
身为炎黄子孙,对祖先流传下来的医学瑰宝一无所知,在感冒时也
不去亲口尝一尝,却莫名其妙的迷信那些根本治不好感冒的舶来化学
毒品“康泰克”之流,岂非莫大悲哀与遗憾?!
 目前各种各样的感冒西药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这些药不能消灭
感冒病毒,即使吃了也不会缩短感冒持续期(七天左右)(绝对真
话)。“由于引起感冒的因素太多”,要想找到一种对所有病毒都比
较有效的药物或疫苗是“难以想象”的。“此外,因为动物大多不患
感冒,感冒药的研究无法在普通的动物身上进行(作为自然的人更不
能和恒温精养的小白鼠等同),这是感冒(西)药的研究难以取得进
展的原因之一。”——诸君千万不要忘了西方医学是以动物实验为其
理论基础和临床前提的啊!于是良心未泯的真正的西医便无药可用,
只能开出诸如“在家休息”,“多喝开水”,“经常洗手,妥善处理
搽鼻涕的手纸”“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等等这样一些低级的,严格
说来简直不能称作医学处方的“处方”!
  小柴胡汤为居家旅游常备。宜抄方随身携带。病人可亲自动手配
煎享用;医院,诊所,药店可代客煎制;药厂,公司更可开发推广。
可临时配制汤剂,亦可制成散剂冲泡或胶囊吞服。但不要相信“提取
有效成分”,制成针剂注射更有违中医学原理。购服成品制剂务必谨
防假冒伪劣。城镇乡村,车站码头,旅游景点,宾馆酒店,剧院赛
场,边防哨所,..五洲四海,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随时随处可用。
当您寒热如疟坐卧不安之时,当您头痛状如炸裂之时,当您眩晕不能

起身之时,当您呕泻不能饮食之时,当您咽痛不能执教之时,当您声
嘶不能引亢高歌之时,当您精神疲乏周身瘫软之时..不要急于高价
去买“死缓”判决书,做什么CT、核磁共振之类,还是先来试一下小
柴胡汤吧!
经方
8.治感冒的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同名方约有19首,现以汉代张机(仲景)《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治中》为治方: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炙)、
生姜(切)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以水一斗
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古人云:若无虚,风寒不能独伤人。外邪之人,必因卫气不足,
肌表失于固密,所以体虚之人(婴幼儿、老年人在内),更易感冒,
而小柴胡汤却为虚人及老人感受风寒最为的对之方。或曰:人体之虚
有阴、阳、气、血之别,当于解表药中,或辅益气,或辅养血,或助
阳,或滋阴,分别施治,何以竟用小柴胡汤一方统治?刘渡舟教授曾
对此解释曰:“因虚人感冒之病因病机,与仲景所揭出的病因病机理
无二致,此皆不任发汗,故可用小柴胡汤统治之。方中参草枣补益中
焦脾土,令谷气充沛,以为胜邪之本,合柴芩夏姜,从少阳之枢,以
达太阳之气,逐在外之邪,此为扶正祛邪之妙用也。”  由此可知无
论经方抑或时方,治疗外感疾病诸方中,能广泛适应,普遍使用者,
唯有小柴胡汤而已。此外,小柴胡汤亦可治疗风温、瘟疫、湿温等初
起证候。如《济阴纲目》曰:“小柴胡汤治瘟疫、内虚发热,胸胁痞
闷,及在半表半里,非汗非下之证。”《得效方》谓:“小柴胡汤治
挟岚嶂溪源蒸毒之气。”《苏沈良方》则曰:“此药极解暑毒。”类
此之论述,诸书散见极多。是以知小柴胡汤不仅为治疗感冒风寒之圣
剂,亦是其他外感热病之良方。
  小柴胡汤之主证,医书每将《伤寒论》中“寒热往来,胸胁苦
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称为小柴胡汤之“四大主证”。
将“口苦、咽干、目眩”二三症称为“提纲证”。然《伤寒论》原文
又有“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文,对于“但见一证
便是,不必悉具”,历代名家所注不一,见仁见智各具心得。以小柴
胡汤治愈感冒发热者不知凡几,其中不乏小柴胡汤正证。然四大证
中,仅“发热”起伏有时一证为人人所必具,其余三证及四证悉具者
殊不经见,但口苦咽干证则为绝大多数患者所具有。不过,在以小柴
胡汤治愈之病例中,其热型有典型之“寒热往来如疟状者”亦不多
见,多数病例每每出现“热势按时起伏”,成一定时间之周期变化。
寒热有规律之周期起伏,似可认为即是“寒热往来”之一种形式。

  小柴胡汤不仅为治外感热病之要剂,用以施治内伤杂病,同样功
效独特,非同凡响。《皇汉医学》曾曰:“凡气管炎、百日咳、肺结
核、肋膜炎、肠窒扶斯、疟疾、胃肠加答儿、肝脏病、肾脏肾盂炎
症、妇人病等悉能治之。”虽已概括十余种病症,其实小柴胡汤于杂
病中之治疗范围正远不止此。如《苏沈良方》又云:“常时上壅痰
实,只依本方食后卧时服,赤白痢尤效,痢药中无如此之妙..”罗
谦甫亦曰:“本方为脾家虚热、四时疟疾之圣药。”而唐容川于《血
证论》中更是盛推小柴胡汤治虚劳咳嗽之功。现代医学界对于小柴胡
汤之应用与研究,更加深入广泛,几乎遍及内、外、妇、儿、五官、
神经等各科领域,应用病症亦日见其多,散见于诸书及期刊报道者,
俯拾即是,原文俱在,恕不赘录。
2010年是小柴胡汤年
2010年1月20日 大寒之日交接进入庚寅年,据五运六气推演,庚寅
年全年的气候情况:从五运分析,除四运外,其余各运都主正常气
候;从六气分析,均主正常气候。从中运和司天、在泉分析,中运由
阳金而转为平气;寅年少阳相火司天,上半年火气主事;下半年厥阴
风木在泉,风气主事。运气结合,则可知火气和风气为全年气象的主
要特征,故在这种气象条件下 ,无论是新发疾病,还是原有疾病的病
症表现,大多都应是带有 风和火的特征的, 或是受风和火的影响的;
所以,其总的治疗主导思想当注重清热泻火和祛风熄风,总的治疗原
则应“上咸寒,中辛温,下辛凉”,选择方剂全年特别是上半年以小
柴胡汤为首选方剂,其次逍遥散、四逆散也不失为有效方剂, 下半年
乌梅丸也会有比较多的用场的。
除采用上述方剂外,各气间的感冒可对症选择如下药物:
1。初气(1月20日-----3月20日):此气属正常气候,春阳上升,气
候温暖,风雨适度。此间的伤风感冒,一般可用 小柴胡颗粒+防风通
圣丸 , 在过热或过凉的地区 ,可用荆防败毒散、麻黄汤、桂枝汤
等。
2。二气(3月21日-----5月20日):此气属正常气候,由温转热,风
调雨顺,雨水较多。人们易于感受温热病邪和湿邪, 宜用三黄片之类
清心泻火,或用藿香正气之剂芳香化湿、调理脾胃。
3。三气(5月21日-----7月22日):此气属正常气候,天气炎热而不
亢,风雨适度。人们易于感受暑热之邪,发生署病,宜用白虎汤、人
参白虎汤之类,或多食西瓜。
4。四气(7月23日-----9月22日):此气属正常气候,天气由热转
凉,风雨适度,燥湿相济。人们易于内蕴湿邪,或感受早秋温燥之
邪,宜用藿香正气之剂+防风通圣之剂、黄芩片等,宜多服薏米等
物。
5。五气(9月23日----11月21日):此气属正常气候,风雨适度,凉
爽宜人。人们易被秋凉肃杀之气所伤,宜用麦门冬汤之剂等,宜多食

梨、甘蔗、百合等物。
6。终气(11月22日----1月20日):此气属正常气候,气候寒冷,雨
雪适度,或雨雪偏多。人们感受寒冷之气,易于感冒、伤寒、咳嗽、
中风等。宜用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四逆汤等,宜常服生姜
红糖水。
以上说的是一般情况,随地区不同可有差异,一定不可拘泥,要因
地、因时、因人制宜。
总的说来,2010年是风火主事,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易于
出现“中风”危象,其次宜发心理情志(精神)疾病、皮肤病(疮
疡。斑疹等)、易于发热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大部分情况在出现
小柴胡汤证时,若能及时应用小柴胡汤之剂 等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所以我说,2010年是小柴胡汤年。起码在2010年度里,小柴胡汤之类
的应用频度是相当多的。
这就是中医的治天、治地、治时间,而不是单纯治人。
小柴胡汤在日本的临床应用进展
 小柴胡汤配伍严谨,组合巧妙,近年来受到日本学者的广泛重视。
现将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预防肝炎、肝癌的临床效果
1.1 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HCV抗体阳性)患者57例,用小柴胡汤
提取剂(每次2.5 g,日3次)连服24周后的肝功能检查值变化:血清
GOT、GPT、γ-GTP、TTT、ZTT均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明显增
加,总改善率、肝功能改善率及有效率均提高。9例GPT值转为正常。
38例HCV抗体中,3例转阴。曾对1位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的77岁女性
给予小柴胡汤(5 g/d)治疗,其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停服1月后肝功能
再度出现异常,重新服用小柴胡汤1个月后又恢复正常,服药期间,
腹部超声波检查未见异常,表示向肝硬化转变的血小板维持在(130~
150)×109/L,可以确定小柴胡汤对慢性肝炎及延缓慢性肝炎向肝硬
化、肝癌的转化有治疗作用。另外小柴胡汤对干扰素治疗后丙型肝炎
所致副作用有明显的改善。
1.2 乙型肝炎:研究对象为37例确诊为HBeAg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
患者(男24例,女13例),给予干扰素(IFN)并用熊去氧胆酸(UDCA)600
mg/d,小柴胡汤2~3包/日,共12个月,对HBeAg、HBe抗体系统的效
果:SC(血清转化)、SN(血清阴性)率及血清转氨酶的正常化率较给药
前明显改善,认为并用UDCA和小柴胡汤,转氨酶改善情况和IFN停
药时的SC率优于单独给予IFN〔4〕。另有一位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活动性)的女性患者,继IFN治疗后给与小柴胡汤(7.5 g/d),给药半个
月后HBe抗原阳性,1.5个月后HBe抗体阳性,4.5个月后HBe抗原血清
转化。认为在病毒增殖状态低下、而患者对病毒免疫功能提高的时
期,给与小柴胡汤最适宜。
1.3 肝癌的预防与治疗:选择甲脂蛋白(AFP)200 μg/L以下的肝硬化
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30 例。两组一般用药相同,给药组多加小柴
胡汤7.5 g/d。观察57个月的病例中给药组84例,对照组81例,给药组
发现肝癌26例,对照组35例;除外研究开始后6个月以内发现肝癌者,
则给药组为23 例,对照组31例。第57个月时的累积发生率有显著差别
(P<0.05)。给药组ATP值呈现低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网博
子将260例肝硬变患者分2组,给药组服小柴胡汤7.5 g/d,对照组服其
他药。观察60个月的结果:诊断为肝癌56例,给药组23例,对照组33
例;死亡者给药组13例,对照组19例;死于肝功能不全者给药组7例,
对照组12例。累积肝癌发生率,第60个月给药组24.3%,对照组
37.7%,给药组明显降低。追踪观察160例,累积肝癌发生率给药组13
例 (25.8%),对照组27例(47.7%),差异显著。未发生肝癌患者的生存
率,给药组84.1%,对照组69.9%,给药组的5年总体累积生存率
(75.2%)明显高于对照组(60.7%)。观察期间给药组AFP、GOT、GPT均
明显降低,长期服用未见明显副作用,表明小柴胡汤不仅使累积肝癌
发生率下降,而且可以提高长期生存率。通过对95例肝硬变患者的观
察分析,认为小柴胡汤抑制肝癌发生的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转氨酶作用
及抗炎作用有关。另有1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伴有肺内转移的患者,
经过服用优福定(UFT 300 mg/d)并用小柴胡汤提取剂(6 g/d)长期治疗,
肿瘤阴影完全消失,5个月后未见复发,取得显著疗效,认为小柴胡
汤有抑制癌细胞增殖,预防抗癌剂副作用等功效。
2 慢性胃炎
  对24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研究,服用小柴胡汤(6 g/d,1日3次)
至少6个月,结果第2周开始自觉症状改善。24例中除3例中途停药外,
其余21例恶心、呕吐、胃脘痛、呃逆等症状均消失,18例食欲不振、
腹胀、胃振水音、易疲劳等症状改善,3例无变化;腹部不适21例中6
例无效。又以21例接受胃粘膜保护剂内服治疗1年以上无改善的患者为
治疗对象(其中浅表性胃炎10例,萎缩性胃炎11例),服药方法同上,6
个月后各种症状都在给药早期得以改善,特别是恶心、呕吐、腹痛症
状在服药1周内得到改善。内窥镜检查结果,浅表性胃炎10例全部改
善,但萎缩性胃炎患者没有改善。结果表明小柴胡汤能降低幽门螺旋
菌感染率,有效地预防慢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
3 自身免疫性疾病
  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水疱病(红斑性天疱疮、类天疱疮)并用汉
方药(柴朴汤、小柴胡汤、柴苓汤),既可以增强激素的治疗作用,同
时还可以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副作用,取得满意疗效。给一位不足以

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核抗体(ANA)阳性(320倍)的患儿用小
柴胡汤后,ANA降至80倍,提示小柴胡汤有助于预防SLE发病。
4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选择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9例,服用小柴胡汤提取剂,连续服
用11个月以上。结果显示有效1例,好转3例,无效5例,好转患者中2
例有小柴胡汤的适应症表现,即胸胁胀满。表明小柴胡汤用于治疗症
状较轻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对抑制肺病变的发展有效。另有报道表
明小柴胡汤不能阻止该病的发展,但能够改善症状,对该病的发展在
某种程度上有抑制作用,认为能减少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恶化的机会。
5 呼吸系统疾病
  对主诉呼吸系统症状23人次服用小柴胡汤和小胸陷汤提取剂,对
各项自觉症状进行统计学研究,认为柴陷汤可明显减轻咳嗽强度,减
少次数,缓解痰不易咯出、胸痛、胸闷等症状。在日本变态反应学会
发表的有关哮喘的诊断与治疗原则(JGL)中,提出汉方药治疗哮喘的原
则是:发作期宜用麻黄剂,慢性期宜用柴胡剂(柴朴汤、小柴胡汤、小
青龙汤等)。各方剂的显著有效例虽不多,但稍有效者超过70 %,表明
多数患者服用汉方药有效。
6 扁桃体炎与咽部异感症
  对1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给与小柴胡汤2.5 g,早晚2次分服,9例
有效,认为小柴胡汤低剂量疗法对非小柴胡汤证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
显效,且副作用少。对40例咽异感症患者给予小柴胡汤颗粒剂,效果明
显,无副作用,对咽喉粘膜充血者效果极佳。
7 三叉神经痛
  3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小柴胡汤和桂枝芍药汤,早晚分服。
结果除去不能判定效果的4例外,30例中22例(73%)有效。
8 艾滋病
  日本学者从对逆转录酶有阻碍作用的生药中进行筛选,认为小柴
胡汤中黄芩的类黄酮成分黄芩苷元、黄芩苷体外试验在分子和细胞水
平方面都获得有意义的结果,并有抑制DNA聚合酶的作用。实验表
明,小柴胡汤有增强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网的作用。活性
氧可以激活被称之为转录因子的NFxB而促进HIV增殖,小柴胡汤对活
性氧产生有抑制作用,有利于艾滋病的治疗。小柴胡汤既可激活免疫
功能,又可清除有害的活性氧,具有利于细胞与不利于病毒的双重作
用。


9.经方 四逆散
1 方意新解
四逆散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4味药组成。本方出自《伤寒
论》少阴病篇,多数医家对“四逆”的理解,均认为是“阳郁
四逆”,而非少阴阳虚的四肢厥逆,此说可从。因为少阴四逆
阳虚,绝无用柴胡剂之理,唯有阳郁不宣,才能用四逆散宣郁
达外。所以,有的医家认为此间“四逆”当是与少阴的鉴别之

处,并认为四逆是四肢不温,这种说法与临床相符,有实际意
义。
四逆散的功用,准确地说,应当是“疏肝理气,调和脾胃”。
方中4味药,可分解为几个部分:一是柴胡、芍药为肝药;枳
实、甘草为脾胃药,所以能疏肝理气,调和脾胃。一是芍药、
甘草相伍,可以除血痹,缓挛痛,有缓急止痛之功;一是枳
实、芍药相合,为《金匮》枳实芍药散,是妇人病方,治产后
腹痛,烦满不得卧之症。合而论之,本方具有疏肝理脾、和营
消满的功效。后世的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实际都是由四逆
散化裁而来,是临床常用的有效之方。
凡临床符合从肝论治的疾病,用四逆散化裁治疗,诸如颈颌下
淋巴结核、乳房小叶增生、肋间神经痛、胃脘痛、胆囊炎、胆
道蛔虫、肝炎胁痛、腹痛、泄泻等常以四逆散为基本方加减求
治。有的医者还运用于阳萎、不射精、头痛等症。特别值得一
提的是,不少软组织挫伤,民间说的“老伤”,用四逆散加味
(如郁金、川芎、香附、桃仁、青皮之类),既安全,又有
效,无须动则以三棱、莪术、血竭等活血化瘀重剂,耗气伤
血,不为有益,反而有害,久服三棱、莪术以及虫类药,对肝
脏有一定的损害。故以四逆散加味,缓治图功,实为稳妥。
2 临床验案
2.1 胃脘痛 黄某某,男,25岁,工人。
病者胃脘部胀痛,多年不已。经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自述1周
前,因饮酒引起胃脘胀痛,且痛及两胁,并觉胃中疼热烧灼,
不能进食,食之则胀痞更甚,嗳气咽中热,口苦,舌黄腻,脉
弦实。拟用四逆散合小陷胸汤主治。处方:柴胡10g,白芍10g,
枳壳10g,川黄连10g,瓜蒌壳15g,法半夏10g,佛手15g,炙甘
草5g。服3剂后,胃痛烧灼感消失,嗳气平,能进食,大便通
畅,舌仍黄腻,脉弦缓。嘱再进前方10剂,隔日1剂,以巩固疗
效。1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按:胃病影响及肝,肝胃相连,其痛以胃院及两胁为甚,故以
疏肝理气的四逆散为主方,临床上因肝胃不和,肝郁化火,又
多见湿热中阻,故合小陷胸汤,以清热化痰,宽胸理气。若肝
郁气滞,胃痛波及两胁,加郁金、香附,增强其疏肝行气之
功。如此施治,近期疗效满意。
2.2 淋巴结肿 龚某某,男,26岁,工人。
病者颌下、腋下、腹股沟淋巴结均肿大,如饮酒及辛热食物,


则肿胀更甚。病史已半年多,未作任何治疗。无低热,除外肺
结核,其他无发现。临床诊断为淋巴结肿。脉缓弦实,舌苔白
润。拟四逆散加味:柴胡6g,赤白芍各10g,枳壳10g,炙甘草
5g,夏枯草10g,浙贝母10g,郁金10g,生龙牡各15g。日1剂。
二诊(6月20日):自述服上方40余剂后,颌下、腹股沟淋巴结
基本消退,腋窝处仍能触及。面部有疮疖数处。脉弦缓,舌
红、苔薄润。守方加蒲公英15g、银花15g,30剂。后随访淋巴结
肿全消,一切正常。
按:淋巴结肿,除外结核的病因,应从中医的瘰疬结核论治。
《类证治裁》说:“瘰疬生于耳前后项腋间,与结核相似,初
起小块,渐大如梅核,皮色不变..。”《外台》谓肝肾虚热
所生,气郁所致。古人皆从疏肝理气化痰求治。本案用四逆散
加夏枯草、郁金软坚散结、渐消渐散,祛邪而不伤正,可达到
预期的疗效。
2.3 乳房小叶增生 朱某某,女,47岁,干部。
病者左乳房小叶增生,有两个核桃大的活动性硬结,经切片检
查为小叶增生。自述每于经前肿块增大,肿痛明显,牵引胁
痛,经后痛势减轻,夜寐多梦,烦躁易怒,大便偏结。脉弦而
缓,舌苔白润。拟用:柴胡6g,白芍12g,枳壳10g,炙甘草6g,
猫爪草15g,郁金10g,橘核30g(打碎,冷水浸一宿),酸枣仁
15g,浙贝10g(研末冲服)。日1剂,凉服。
二诊:服20余剂,乳房肿块明显缩小,经前乳房胀痛减轻,烦
燥失眠等症亦有所改善,脉弦缓,舌苔薄润。守方加青皮10g、
生牡蛎15g。
三诊:服上方20余剂,乳房肿块基本消失,经前无明显反应,
月经正常,食纳睡眠均如常人。除偶尔月经前稍有胀感,肿块
未再增大,遂停药观察。至今已数年,未复发病。
按:乳房为肝脉所循行之处,小叶增生乃属肝郁气滞之症。并
多伴有情绪郁闷,如脏躁症。若除外占位性病变,且肿块不超
过核桃大,用上方疏肝理气,加橘核、浙贝软坚散结,加青皮
或川楝之类理气药,可以获效。治疗不能求速效,欲其渐消缓
散,服药当持之以恒,必待乳核消散之后,方可停药。
2.4 肋间神经痛 刘某某,男,55岁,教师,
病者自述右肋间边缘疼痛,已病多时,痛处不移。检查肝功能
正常。右胸正侧位片亦未发现实性病变。若嗜酒或气候变化,
其痛随之加重。右肾下垂,但无肾病自觉症状。胃纳尚可,大

便稍结,血压正常,脉缓弦实,舌苔薄润,拟诊为肋间神经
痛。处方:柴胡6g,赤白芍各6g,炙甘草6g,丹参15g,香附
10g,旋覆花10g,枳壳10g。服20剂后,疼痛若失。2年后访视,
一切正常。
按:肋间神经痛属“胁痛”范畴,其病因肝郁气滞所致,故用
四逆散稍佐行气活血药,可获疗效。若久痛不已,是为久痛气
滞血瘀,病入于络,则应加川芎、桃仁、红花之属,加强行气
活血之功。必须指出,活血化瘀药,以桃仁、川芎之属,间断
使用,以免过剂,更无须用三棱、莪术、血竭、水蛭之类大破
气血,于病无益,于体有害。
2.5 睾丸鞘膜积液 许某某,男,9岁,学生。
患孩近半月来,左侧睾丸肿大、无痛苦,偶有胀感,溺黄,大
便正常,脉缓稍弦,舌苔白润。处方:柴胡5g,青皮6g,赤芍
10g,枳壳5g,川楝6g,橘核15g(打碎,先用冷水浸一宿),炒
小茴5g,生甘草3g,生牡蛎10g。
二诊 服上药10剂,睾丸肿胀消退,恢复如初,症状基本消失。
唯用手抚摸时略有胀感,其他一切正常。嘱再服10剂,以资巩
固。后于1984年3月追访,未复发病。
按:肝脉绕阴器,睾丸疾患,理应从肝议治。故以四逆散疏肝
理气,佐以行气之小茴,软散之橘核、青皮、牡蛎等,总以疏
肝理气,软坚散结为主旨,一般可以取效。
2.6 慢性肠炎 周某某,女,28岁,干部。
病者腹痛泄泻已近半年。现症:腹痛,左下腹部痛甚,便后尤
剧,大便初硬后溏,并有里急后重感,有时大便有粘液泡沫,
间或有不消化食物渣滓。脉缓而弦,舌苔薄润。拟用:柴胡
10g,白芍10g,枳壳10g,广木香10g,神曲10g,炙甘草5g。7
剂。
二诊:腹痛消失,大便软而成形,食纳增加,脉缓而软,舌苔
薄润,继进5剂。8月间因月经不调来诊,询及旧病未复发。
按:本案泄泻,当是木强侮土,肝木失于疏泄,贼害脾土,以
致肝脾不和而泄泻,故取四逆散原方以调和肝脾,加广木香、
神曲温以行气止泄,收到近期的疗效。
2.7 腹痛 吴某某,男,13岁,学生。
患孩因腹痛,在当地用驱蛔药未效,后来省城就医。在某医院

门诊治疗已20多天,继之拟诊为结核性腹膜炎,改用链霉素抗
结核治疗亦罔效,随后考虑慢性阑尾炎,用青霉素治疗亦未取
效。最后只得以腹痛待查,转中医治疗。询其腹痛隐隐,时而
扰脐腹痛,时而脐下两侧不适,大便不畅,2~3日一行,便软
不硬,食纳量少,脸色淡而少华,舌苔薄白而润,脉弦缓有
力。细思其用驱蛔、抗炎、抗结核治疗均未取效,病势并不
急,痛又不能消失,无任何阳性体征,仍属肝脾不和,姑以四
逆散加味:柴胡5g,枳壳9g,白芍9g,炙甘草5g,淮山12g,扁
豆10g,广木香3g,神曲10g。
二诊(5月12日):病孩服2剂药后,腹痛已罢,食纳大增,无
任何不适,家长要求当天回去,因药只进2剂,病情虽缓解,恐
不能痊愈,挽留其再进2剂,以期巩固疗效。后又服原方2剂,
腹痛未有起伏,遂返回县里。半个月后来信告之,病孩一切良
好。
按:本案虽几经周折,仍只能以腹痛待查,以期观察。从辨证
的角度,病机仍为肝脾不和,气机阻滞。四逆散中的柴胡、枳
壳有升有降,芍药、甘草缓急和中,加入淮山、扁豆以健脾,
木香、神曲以顺气和胃,使之肝脾得调,胃气得顺,故可获
效。
2.8 睾丸肿胀 袁某某,男,32岁,技术员。
患者述:右侧睾丸肿如鸽子蛋大,肿胀发硬,附睾精索均有肿
胀,手不可近,并牵及少腹肿胀不舒,两便正常。查血象属正
常范围。脉象弦缓,舌苔薄白稍润。拟用四逆散加味:柴胡
10g,赤芍15g,枳壳10g,炙甘草5g,青皮10g,橘核15g(打
碎),荔枝核15g(打碎),香附10g,台乌10g,生牡蛎15g,滑
石15g(包煎)。7剂。
二诊(8月3日):睾丸肿胀明显好转,局部用手触及有轻微痛
感,少腹坠胀感已消失。脉缓稍弦,舌苔薄润,仍守原方加花
粉15g、忍冬藤20g,继服7剂。8月底,病者告之,二诊后服7
剂,病告痊愈。
按:本病之所以从肝论治,实即据“肝脉绕阴器”这一理论。
因病者血象不高,故未用清热解毒药。但因其睾丸硬结胀痛明
显,故在原方中加青皮、橘核、荔枝核、郁金、香附以疏肝理
气,又配合牡蛎、台乌行气软坚,加滑石是合甘草取六一散
意,清暑泄热,既是时令药,又可以忍冬藤配伍,起到清泄下
焦湿热的功效。
2.9 淋巴结炎 贾某某,男,43岁,工人。

病者形体消瘦、发热不退(T 37.5℃~39℃)持续2个多月。全
身淋巴肿、两胁淋巴大如鸡蛋,颈颌下两边有两个如蚕豆大,
腹股沟右侧有一个如鸽蛋大,其它部位大小不等多个,头部前
额左侧有一个为核桃大,经某附院住院切片检查为淋巴结炎,
除外肿瘤。经用抗炎药、抗结核药治疗,发热不退,饮食减
少,日见消瘦。两便正常,夜寐不宁。脉弦数,舌苔薄黄略
腻。拟和解表里,透达少阳。处方:柴胡10g,党参15g,条芩
10g,法半夏10g,青蒿10g,葛根15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
枣3枚,忍冬藤20g,5剂。
二诊:服上药后,大热已罢,精神好转,饮食倍增,诉全身淋
巴肿胀感有所减轻,要求继续予以诊治。视其全身情况尚好,
脉缓略弦,舌淡红、苔薄润。改用四逆散加味:柴胡10g,赤芍
15g,枳壳10g,青皮10g,郁金10g,夏枯草15g,生牡蛎15g,浙
贝10g(研末冲服),猫爪草15g,天花粉15g,香附10g,嘱服10
剂。
病者经两次诊疗,发热退净,精神好转,饮食倍增,诸身淋巴
已明显消退,除腋窝部、前额部的淋巴结还有鸽蛋大,其他消
退如黄豆大或消失,脉缓有力,舌淡红、少苔,前方加橘核20g
(打碎)、淮山20g、扁豆15g。
三诊:病者服上药20多剂,形体恢复正常,体重增加,饮食正
常,全身淋巴(除腋窝部还有一两个如绿豆大,按之无痛胀
外)全部消退,无任何不适,脉缓有力,舌淡润。守上方加生
黄芪15g、太子参20g,以图益气养阴。嘱其隔日1剂,服20剂以
巩固之。
7月中旬,病者来访,告谓淋巴结全部消失,一切正常。嘱停药
观察,约国庆节期间,病者来咨询,无任何不舒,是否需进补
调理。当即告之,此病为肝郁气滞,不宜峻补,且饮食宜清
淡,将息调摄为是。
按:前医诊断与治疗都是正确的。唯发热不退,人形消瘦,应
是淋巴结的炎症所导致的消耗性发热,使之气虚体弱,正气不
足的缘故。从辨证思维来看,病者是肝郁气滞,表里不和,营
卫不调,故发热反复发作,因无明显的表证,亦无里热结实之
证,所以用小柴胡汤原方,加葛根、青蒿,取其透达于表,药
后热退,全身情况缓解。热退后,精神心态均得以恢复和稳
定,继以四逆散疏肝理气,加软坚散结的郁金、夏枯草、牡
蛎、猫爪草、浙贝、橘核等,旨在使其渐消渐散,缓缓图功。
经3个月的调治,守方进50余剂,病告痊愈,治疗中未见波折,
停药后亦未反复,前后两易其方,可以认为辨证用药是稳妥

的。
2.10 十二指肠溃疡 何某某,男,49岁,干部。
病者经胃镜检查为:十二指肠溃疡。自觉胃脘及脐以上满胀不
舒,腹中雷鸣,大便稀溏,食纳少,食之则胀甚,形体消瘦,
脉细弱,舌淡苔薄润,拟以四逆散合良附丸加味:柴胡10g,白
芍10g,枳壳10g,炙甘草5g,良姜10g,香附10g,神曲15g,厚朴
10g,日1剂,分2次温服。
二诊:7剂后,满闷胀痞的感觉全消失,肠鸣亦显著减轻,大便
成形偏软,食欲增强,食量增加,脉缓有力,舌淡红,苔薄
润,原方加白术10g。
三诊:7剂后,病者自谓其病如失,胃脘舒畅,食量倍增,精神
好转,脉缓有力,舌淡润如常。上方加淮山15g、扁豆15g。嘱服
10剂,以资巩固。
元旦后随访,症状消失,遂以柴芍六君汤加味调冶。
按:十二指肠溃疡属于肝脾不和,虚寒气滞者屡见不鲜,何缘
不用六君补益,而先用四逆散合良附丸。因为胀闷不舒,理应
先调肝脾,兼佐温运行气,俟肝气舒,脾胃调,再议补,这样
先调理肝脾,再补益脾胃,不致于壅滞气机,失于偏颇。临床
上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肠炎等胃肠功能失调的疾患,先从肝
论治,再议脾胃用药,体现标本先后治法的层次,颇有临床指
导意义。
2.11 咳嗽 熊某某,男,36岁。
患者胸闷胁胀痛,咳嗽咽痒,痰少而粘,大便干结,舌质红、
苔薄黄,脉弦缓。处方以四逆散加味:柴胡10g,枳壳10g,白芍
10g,前胡10g,桔梗10g,全瓜蒌15g,苏叶10g,虎杖15g,北沙
参15g,炙甘草5g。服4剂后,咳嗽止,胁痛平,大便通畅,一切
正常而停药。
按:咳嗽本属肺疾,然有“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之说,且四
逆散的或然症中亦有咳,所以排除肺之寒郁,从肝郁气滞上逆
为咳,而用四逆散疏肝理气,稍佐前胡、桔梗、瓜蒌之属,使
肺气通利,三焦宣畅,咳嗽自止,因而,用四逆散治咳嗽,是
属常理常法,并非旁门左道。
2.12 肝硬化 杨某某,男,45岁,教师。1993年4月10日就诊。
病者有慢性肝病史,除外血吸虫病因。B超提示:肝硬化伴中度

腹水,胆囊壁粗糙,脾脏肿大。自觉症状:腹胀气滞,食之腹
胀更甚,肝区隐痛,大便时干时稀,小便偏少。面色晦暗,形
体偏瘦,精神疲惫,腹部脐周有青筋暴露,双手肝掌明显,颈
下有两粒蜘蛛痣,两下肢轻度浮肿,脉细弱,舌淡润。病属中
医的臌胀。缘由肝郁气滞血瘀,脾胃不足所致。方拟四逆散加
味:柴胡10g,赤白芍各10g,枳壳10g,炙甘草3g,淮山15g,扁
豆15g,郁金10g,鸡内金10g,大腹皮10g,海桐皮20g,茯苓皮
15g,益母草15g,旱莲草15g,青陈皮各10g。日1剂。
二诊(5月4日):服15剂后,腹胀明显减轻,食量增加,能食
能化,食后无胀痞,大便偏软。精神好转,睡眠安静,脉缓有
力,舌淡润。B超复查:腹水消退。守原方去大腹皮、海桐皮,
加三棱、莪术各6g,白术10g。另服健脾益气冲剂(本院自制药
品,以参苓白术散加味组成),每日1包,(含生药15g)早间
白开水冲服。
三诊(7月10日):上方40剂,病者精神好转,食欲正常,睡眠
安宁,形体略胖,腹无所苦,腹水未反复,大便正常,小便每
日24小时量2千多ml。自觉病去七八,并能上班工作,脉缓有
力,舌淡苔润。仍守上方加减:柴胡10g, 赤白芍各10g,枳壳
10g,炙甘草3g,淮山15g,扁豆15g,郁金10g,炒鸡内金10g,生
黄芪15g,益母草15g,旱莲草15g,青陈皮各10g,白术10g,香
附10g,炒谷麦芽各10g。另每日服健脾益气冲剂1包。同时,嘱
每半个月吃一次甲鱼(将甲鱼切细,文火炖8~10小时服用)旨
在滋阴软坚,辅助治疗。
四诊(9月10日):服上药30余剂,B超复查,肝硬化未见腹
水,脾脏缩小。偶尔有精神疲乏,四肢软倦,其他正常,脉缓
不弦,舌苔薄润。守上方再进。
五诊(12月10日):病者先后服上方40多剂,自觉身体状况正
常,无腹胀,腹部青筋暴露减少,不浮肿,面色有泽润,脉缓
不弦,舌苔淡润。拟以四逆散合五味异功散加味:柴胡10g,白
芍10g,赤芍10g,枳壳1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淮山
15g,炒内金10g,炒谷麦芽各10g,旱莲草15g,益母草15g,生
黄芪15g,青陈皮各10g,郁金10g,三棱、莪术各5g。
六诊:服上方30余剂,自觉身体较前壮实,少有感冒,守上方
长期服用,隔日1剂,以资巩固。1996年1月10日获知,病者仍坚
持服上药,病情稳定,能坚持工作。
按:本例肝硬化的治则,始终本着疏肝理气、健脾和胃、软坚
散结、缓缓图治的治法。并遵《金匮》肝病实脾之旨,用药着
力保护和补益脾胃,使消化吸收功能保持良好状态是稳定肝硬

化的重要措施。至于软坚散结药,除用小量三棱、莪术外,它
如郁金、青皮、内金等,均取其柔中有刚。全方虽加味药稍
多,突出调治肝脾,总以不伤正气,缓治图功的方法,前后共
服两百余剂,未见脾胃损伤,肝阴不足。因而达到了消除腹
水,脾脏缩小,肝硬化稳定,临床痊愈的目的。
3 结语
如上各案所述,若从历史文献看,仅不过是苍海一粟。临床医
家用四逆散者,还更广泛。笔者体会:一是用本方必须从疏肝
理气,调和脾胃为主旨,确立其治疗大法;二是应有肝郁气
滞、脾胃不和的病机,而无须拘泥于病名病种;三是应从肝与
脾胃的相互关系,增加相应的药物,以辅佐四逆散的功效,而
不受“经方”不能加减的约束。若能严格辨证,抓住病机,掌
握治法,灵活加减,还有更多的病种都可以异病同治,取得预
期的疗效。"


五苓散验案集
一、蓄水
俞长荣医案:一程姓病人,证见高热口渴,谵语不眠,小便短
赤,脉浮洪大。连给大剂人参白虎汤三剂,不但证状元减,口渴
反而增剧。我素遵家训(家父酬胃:伤寒方治病效若样鼓,但用之
不当,祸亦不浅。凡伤寒用药逾三剂而病不减者,就要退让高
明,万勿固执己见,贻误病人。先祖有“伤寒不过三”遗训),因
此向病家告辞,请其改延他医。可是病家苦苦挽留,诚恳之情,
又使我难以推却。正踌躇间,恰病者邻居程某来访,谓:他不知
医理,但闻乡前辈某曾治一病人,口渴喜热饮,后用桂附之类云

云。我猛然大悟,急问病者,喜热饮否?答道:喜热饮,虽至手不
可近,亦一饮而尽。再细察其舌,质红无苔而滑。因思:脉浮洪
大,发热,虽似白虎证,但口渴喜热饮实非白虎汤所宜。此乃无
根之火上浮,故口渴喜热,舌红而滑;虚火扰及神明,故谵语,
火不归位,膀胱气化失职,故小便短赤。当按膀胱蓄水证治之。
选用五苓散改汤剂,桂枝用肉桂以引火归元(每剂用桂八分研末,
分两次冲服)。仅两剂,热退口和,小便清利。后调理半月复元。
(《伤寒论汇要分析b1964:57—58)
按语;辨证眼目为渴喜热饮、舌滑,为太阳膀胱蓄水,津凝不滋
所致,与五苓散化气行水,津布则口和热退而病愈。
二、水逆
江应宿医案;一仆人,19岁。患伤寒发热,饮食下咽,少顷尽
吐,喜饮凉水,入咽亦吐,号叫不定,脉洪大浮滑,此水逆证,
投五苓散而愈。(《名医类案1957;124)
按语:本案乃蓄水之重证。水蓄于下,膀胱气化功能失职,水饮
内停,气不布律,津液不能敷布于口,故渴欲饮水。然而内停之
水饮较重,上千胃腑,胃失和降,故所饮之水,必拒而不受,以
致水入则吐,而吐后仍然渴饮。于是饮水而渴不解,呕吐而水饮
不除,大论谓之“水逆”,乃蓄水之严重者,可用五苓散化气行
水以治其本。
三、消渴(尿崩症)
李克绍医案:王某,男,7岁,1975年7月13日就诊。患儿多饮多
尿,在当地医院检查尿比重为1、007,诊断为“尿崩症”,治疗
无效。诊见神色、脉象无异常,惟舌色淡有白滑苔,像刷一层薄
薄不匀的浆糊似的。因思此证可能是水饮内结,阻碍津液的输
布,所以才渴欲饮水,饮不解渴。其多尿只是多饮所致,属于诱
导性,能使不褐少饮,尿量自会减少。因与五苓散方:
白术12克,茯苓9克,泽泻6克,桂枝6克,猪苓s克,水煎(《伤寒
解惑论》1978:126)
按语:舌苔白滑是辨识水气内停的一个主要特征。水气内停,滓
液不布,则见口渴,饮多则溲亦多。临床要审时度势,紧抓主
证,不可坐等小便不利、发热之证俱全,才施以五苓散治疗。当
然,如果消渴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则为阴律亏虚,本方又当
为禁用之列。
四、失音
刘渡舟医案:碧某,女,1987年10月26日就诊。病失音四个多月,
已到了不能言语的程度,而由其家人代诉病情。曾服用大量滋阴
清热之品及西药,均末获效。患者音哑无声.咽喉憋塞,口渴欲
饮,头目眩晕。间其大便尚调,惟排溺不利,色白而不黄。切其
脉沉,视其舌则淡嫩,苔水而滑。治须温阳下气,上利咽喉,伐
水消阴,下利小便.方用五苓散为最宜。


茯苓30克,猪苓15克,泽泻16克,白术10克,桂枝10克。
服药5剂,咽喉憋闷大减,多年小便不解症状亦除。惟有鼻塞为
甚,嗅觉不敏,于上方加麻黄o.5克,续服3剂,病愈。从此未见
复发。(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B9;<3>:20)
按语:此水气不化,津液不行,阳气不能温照,阴气上蔽咽喉之
证。夫津液者,可滋润官窍,今水蓄而不化津,则有凝必有缺.
是以咽干、口渴欲饮、小便不利迭现。水为阴邪,头为诸阳之
会,阴水上凌,则头目眩晕。舌脉之象,亦皆为阴凝不化之证。
前医不识,见有咽干口渴,以为肺胃律液不足,妄投甘寒滋柔之
品,反助阴伐阳,使水凝不去。须用五苔散温阳化气,上利咽
喉,下通小便,待水化律布而病愈。
五、呃逆
彭国钧医案:范某某,男,46岁。患呃逆5天,伴口吐清水,腹胀
满,小便不利曾在当地服中药丁香柿蒂散数剂而不能止,于1987
年4月2日来我院中医门诊求治。证见面白,精神疲倦乏力,头
晕,不喜言语,呃声沉缓有力,时时欲吐,腹部胀大,烦躁不知
所就,舌淡、苔白,脉浮弦,证届水饮寒邪,阻遏中焦,胃失和
降,气机逆乱。仿《伤寒论》:“伤寒,呃而腹满,视其前后,
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遂予以五苓散加良姜,服2剂,诸症悉
除。(湖南中医杂志1989;(4);15)
按语:中焦本寒,又加水饮停滞,胃气失和,致发呃逆。故用五
苓散温化水饮,加良姜以温胃散寒,寒饮一去,胃气和降,呃逆
自止。
六、癫痫
刘景棋医案:陈某某,男,45岁,1979年7月20日初诊。患癫痫已
三年,为受惊后而起,最初每月数发,近半年来每天发作,发则
不省人事,惊叫抽搐,项背强直,口吐涎沫,每次发作约持续八
至十二分钟,屡用西药,未能控制。口渴自汗。苔薄白,脉浮
滑。辨证:气化不行,水饮上冲。治则:化气行水,怯风止痉。
处方:
茯苓18克,猪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泽泻30克,钻地风30
克,千年健30 克,钩藤30克,防风21克服6剂已控制发作。服24
剂,临床治愈。疗后3年无复发。(《经方验肥987:101—102)
按语;五苓散治病痛,国内外均有报道,本方对水饮型癫痫,疗
效甚佳。
七、解颅(脑积水)
杨君医案:李某某,男,9个月。患儿出生后至第7个月前一切正
常,第7个月后,发现有手不灵活,有腿活动能力较差,之后患儿
头部明显迅速增大,到8个月时双眼已呈“落日”状,头部青筋显
露,颜面紫红,头不能拾,四肢不能活动,身体极度消瘦。头围

56厘米,前后囱门扩大而饱满,凸出于颅骨。先后经数个医院诊
断为脑积水。
处方:茯苓、大腹皮各15克,猪苓、泽泻、牛膝、车前子各10
克,白术5克,桂枝2克。水煎顿服。服药后尿量明显增多,大便
亦呈稀水状,至服完第6剂药后,囱门明显凹陷,面色渐转红润。
前后共服药27剂,息儿四肢渐能活动,颈部亦有力,能抬头活
动,囱门未再凸起而痊愈。服药期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7年半后
追访,患儿已9岁,精神饱满,智力良好,没思过其它疾病,头围
仍为56厘米,惟右手腕部以下发育欠佳,活动力较差。身高、体
重均与同年龄健康儿童无异。(新医药学杂志1978)
按语:脑积水症类似中医“解颅”。有虚实之别属实者,每由水
液内蓄、上泛颅脑而发;属虚者,多由精不生髓、骨不得充,以
致囱门开大所致。由于五苓散具有渗湿利尿作用,既可以减少脑
脊液的产生,又增加了脑脊液的吸收,从而降低了颅内压,对脑
积水属实者有效。此例脑积水兼见目肿、消瘦、四肢不能活动,
显系脾肾功能失调,水液内蓄上泛所引起.故主以五苓散,27剂
即获痊愈。
八、头痛
严仲庆医案:顾某某,女,24岁,1983年1月23日入院。发作性头
痛,伴右半身抽搐,短暂意识障碍反复发作近三年。曾4次住院治
疗,发作期间渐趋缩短,多次脑电图、脑血流图及颅片检查无异
常发现。四天前上夜班,突然感到剧烈头痛,两侧太阳穴及前额
尤甚,经治疗无效而收入本科病房,拟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癫
痫待排。诊见头痛欲裂,入夜益剧,甚则四肢捶床,抱头痛哭,
口干,渴饮,舌红、苔微黄而少,脉细数。予清热平肝,祛风涤
痰之剂不应。细询之,知其虽口干渴饮,但小便却不多。故撇开
头痛一症,但从口干渴饮,小便反不多入手,于五苓散原方:猪
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各l0克。
是夜头痛即未发作。7剂后痛止出院.嘱续服一个月年余,末见复
发。(新中医1989;(5>;47)
按语:水蓄膀胱,经脉不利,不通则痛。治用五苓散通利膀胱经
脉之水气,则经通窍畅而愈,足见经方之鬼斧神工。
上一篇:09经方医案研讨会系列报道之“经方医案研讨散
记”

其近于皮肤处之三焦部份为腠理,通过腠理将水道中之代谢产
物送至皮肤毛孔排出体外而成为汗液,当人体血运不畅、胃肠
虚寒时,其送至皮肤及各处之津液营养及温度均低,皮肤及各
处营养不足,故其人常感畏风、畏寒(其剧者甚或夏日而以头
巾包头也),此即俗谓之表虚,是以胃肠寒者多表虚,故其人热食热
饮后因血运水运加速而见大汗淋漓也,此时不可误认为胃热汗出
而减生姜之量也;人体血运不畅、胃肠虚寒则三焦之津液因之
而冷,冷则运行不畅而生水浊,机能奋起抵抗将其排出体外而
为清涕出也,其从气管、食道溢出者则为稀痰(即水气),循
经上冲于肺则咳嗽也,故其人常鼻流清涕兼见咳嗽也,《金匮
要略》腹满寒疝篇条文云:“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
热色和者,善囔。”即言中寒家(脏器功能低下,整体呈虚寒
者,谓之中寒家)因血运不畅而易感风寒而见中风之证也;人
体血运不畅则易致胃肠虚寒而见下利也,是以腹满寒疝篇又
云:“中寒家,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囔不能,此人肚中寒
也。”人体胃肠血运不畅,故其人又可见胃痛、腹痛之症;人
受风寒所袭,人身之司温功能奋起抵抗欲解表之寒,血运增速
则发热;水运增速则汗出(发热汗出之桂枝汤证有二:一、其
人血运不济、胃肠虚寒、三焦水冷且毛孔受风寒所袭而处于半
开合状态,故可见发热而时有凉汗出也,其发热汗出不剧,其
轻者仅见皮肤湿润而已,此发热汗出现象之一;二、肌表血运
不畅,午后至早夜,胃功能增强或平卧时血运加速,故人体奋
起抵抗,使血运加速欲解其表也,故可见发热汗大出也,其甚
者可自觉身烘热而汗大出湿透衣衫也,此《伤寒论》中所
谓“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也,此发热汗
出现象之二);人体受寒之后,血运奋起抵抗则头部充血而运
行不畅,运行不畅则压迫头部神经,故可见头痛也;人体胃肠
虚寒则蠕动无力,故其人又可见大便不畅,大便其始并不燥
硬,积久则可为燥屎,此病外见太阳证,内见阳明证也,依法
本当先解表后攻里,然临证每见表解之后,其里常不药而自通
也,故治病逢表速里张之证,若其便闭未越三日,可暂置通里
而不问,待其表解后自通也,《伤寒论》麻黄汤证条中太阳阳
明合病喘而胸满及阳明病无汗而喘皆用麻黄汤治之亦此理也。
桂枝汤之药理。概而言之,桂枝汤能促血运、温胃肠也。其
中,桂枝能活动脉之血运,芍药能活静脉之血运,动脉之血由
心脏发射以外达于毛细血管,其地位由小而大,桂枝内含挥发
油,能发散以助之,故曰桂枝发散为阳,(故桂枝为血证禁
药,当其有出血倾向时,用桂枝则出血更多也,且血之发射由
于心脏,桂枝能助之,故曰桂枝通心阳也)。静脉之血由毛细
管收回,以内归于心脏,其范围由大而小,芍药内含安息酸,
能收敛之,故曰芍药收敛为阴(是以药论常谓芍药能散恶血,
能去静脉中之瘀血及血液滞留,能解除身体各处肌肉之痉挛),
《伤寒论》中谓胸满去芍药者也此理也;是以桂芍之分工,实
为...

乃合作也,人身之毛细血管周布全身,与肌肉神经、汗腺等杂
沓而居,故动静脉之血运加速之后,势必发热,且较前之发热
尤甚,动静脉血加速,其血盈而运行速,皮肤毛孔之括约肌受
温养而开合自如,热激三焦,汗出而有节,此与剧烈运动之
后,心脏鼓动加速,因而汗出,其理相同,此桂芍促血运以治
血运不济之理也,若欲血趋表多,则当多加桂枝,若欲血归里
则当多加芍药,其甚者则当加附子、白芍(此观四逆汤及其加
减可知,然其常但用附子而少用芍药,盖其欲血趋表也)。汤
中之生姜,功能温胃止呕,若胃寒重、呕多则当多加生姜之
量,此温胃肠以去胃肠虚寒之法也,此所以人感冒服姜汤发汗
可愈之理也(其轻者可用生姜,其重者则当用干姜、半夏,其
更重者则当用吴茱萸也);汤中之大枣,其功能保胃津(故曰
大枣恋湿),恐汗出过多将伤胃液也,故欲其多汗出使药力归
表则当少用大枣,欲其少汗出使药力归里则宜多用大枣,若其
人痰湿素盛,则大枣宜少用,若其人胃津素少,可多加大枣;
汤中之甘草者,以肠居胃下,胃失和则肠有受传之虞,甘草能
安肠补液,保其在里之津(人体内有粘膜之处,皆需津最多之
处,而甘草皆能补之,且能修复其处之溃疡,故甘草每用于津
缺及溃疡之症,如后文之甘草汤、桔梗汤、甘草泻心汤、黄连
粉等),此三者合用,同为温和肠胃之圣药。盖胃肠性喜微
温,温则能和,胃肠受三药扶护而和,血液循环又被桂芍激励
而急,表里两和,故桂枝汤外能愈太阳中风之证,内能愈血运
不畅而致之胃痛、腹痛及胃肠虚寒泄泻之证桂枝汤外能愈太阳
中风之证,内能愈血运不畅而致之胃痛、腹痛及胃肠虚寒泄泻
之证(当欲其药力归表时,服汤后当啜热粥或加入表药如黄
芪、防风、薄荷之属以加速三焦之体液运行以发汗解除表寒,
若欲其药力归里,则不宜也,若表无风寒之束,又加表药量不
足以发汗,则汗郁于肌腠之间而可见周身瘙痒也,又用时可加
山药、牛子、黄芪、杏仁、桔梗之属助其稀痰出以治其咳嗽,
其甚者可加麻黄、细辛、五味子、半夏、干姜而为小青龙汤,
服药后多见呕出大量稀痰而口渴,此里温寒去之象也,是以桂
枝又有味芳香、能缓解支气管痉挛而排痰镇咳之效一说,其实
乃桂枝能活其动脉血运,增强气管之蠕动能力,易于痰咳出
也,又桂枝作用于肠有芳香逐秽一说,亦其能促进肠之血运,
增强肠之蠕动能力,使肠滞易于排出也)。用桂枝汤后,肠胃
功能正常,故曰补脾,脾补又能化谷食为精微,血乃渐滋,故
桂枝汤又能治头晕、心悸、经事不调等贫血症,冬季畏寒及手
足不温等症,又人之血行既畅,神经得以滋养,则可杜烦躁之
渐,故曰疏肝,亦曰平肝,故有谓桂枝汤能疏肝补脾者,以桂
枝汤能活血运,故又能愈因血运不畅而产生之冻疮以及脑疽等
症(盖人之血液,温则流畅,寒则凝滞,肌体受寒,血液不
行,郁阻则成冻疮、脑疽等症),又能治后脑因供血不足而疼
痛之证,盖脑部供血不足则晕重疼痛,且多打哈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