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的判词:经方研讨会医案合集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03:15
2009年经方医案研讨会顺利开幕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里,2009年经方医案研讨会于2009-10-3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顺利召开。本次学术会议由黄煌教授号召,南京中医药大学经方协会承办,南京传统中医门诊部、康宏药业协办。这是一次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代表们大多数是来自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其中有从事医疗工作四十余年的安徽省中医学会理事郭其祥副主任医师及其夫人;对中药制剂有着独到见解的中国科技开发芜湖分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江厚万先生;学验俱丰,对中医有深刻理解和把握的民间中医姜宗瑞、王彪、何运强、袁峰先生;有对中医饱含热爱的青年中医宋志骧、曾强、林健祥、任玉玺、邹弈先生;有西学中,进而痴迷经方的周捷、孙永辉、乔望兴……在此,就不一一点出了。
今天的开幕式上,首先由黄煌先生作了致词,随后即由各位代表将个人在行医过程中擅长运用的方药经验、验案与大家分享,代表们踊跃提问,积极发言。整个会议过程中气氛活跃,学术氛围浓厚。截止笔者21点离场时(因赶最后一趟班车回城),会议仍在热烈进行中!
2009年经方研讨会顺利闭幕
今天依旧由多位代表将个人在实践过程中的验案、擅用方药经验、妙招与大家分享,会场气氛不断推向高潮。这其中颜怀奇老先生的个人制药经历很好地诠释了经方生活化的内涵。大胆思考,制药时独辟蹊径,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引得众人啧啧称赞。
最后由黄老师做总结发言。首先他分享了对经方的个人见解。1.经方来源于生活,是一门经验医学。2.经方是拯救中医的一条出路,大量临床经验给予我们继续实践经方的信心。3.经方是属于全人类的。目前,世界多国已悄然兴起一股经方热,众多外国朋友研读经方、实践经方、传播经方。同时,就当前经方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黄老师提出了几点期望。1.方证的表述应严谨与规范,疾病谱应不断拓展和完善。尽量用简单且生活化的语言对方证加以描述,且无需局限于《伤寒论》的条文本身。2.对于医案的整理更趋于规范化,以利经方的传承与发扬。重视个案报道,可采用追忆式、实录式、短篇报道等多种形式。3.剂量问题,量效问题。4. 建立方证教学模型。操作时,复杂问题应简单化,简单问题则应深刻化。5.非常用方的使用。栀子厚朴汤、排脓散等小方虽药味寥寥,但若运用得当,临床上效果甚佳。6.需对各家经方流派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友好而欢快的气氛中,本次经方研讨会落下了帷幕。众经方同仁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更对明年的研讨会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2009经方会议精彩集锦
随着沙丘沙、经方中和爱好经方三位先生的最后离开,2009年经方沙龙会议也算落下了帷幕。本次会议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各位经方家纷纷发言,积极与大家交流自己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众多精彩案例和经验总结,现把大家会议上的精彩发言从以下几方面作一总结。
一.    针灸
沙丘沙先生介绍了一些常见病的针灸用法,颈椎病取太冲,腰腿痛取尺泽(急性者更佳,男左女右取穴法),面瘫取劳宫,咳喘取丰隆穴。这些穴位首次使用即有效,一般不需第二次,效果立竿见影。一般采用传统银针(现今针灸针2-3根),无需行针。取穴原则:单侧疾病去对侧,远部取穴,表里取穴法。
雍乾对沙先生的发言作出补充提出太冲还可治疗身体上部的问题,可用1寸0.4针灸针快速刺入,患者可有浑身电流通过感觉。
邹弈提供了治疗胃痛、痛经验穴:内关、足三里。
二.    方剂使用
1.桂枝汤:Woyunzhai先生被黄老师封为“温桂枝”,此次在交流会上详细介绍了使用桂枝汤的一些成功案例和辨证要点。
Woyunzhai:和桂枝汤的初次结缘是在方剂课上,方剂老师徐宝奇先生介绍了应用桂枝汤治疗小儿紫癜的案例。当时的案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见习期间,又见到一患者为海军,发热,舌胖大质淡嫩,脉弱,使用多种方法始终无效。后改用桂枝汤治疗。徐灵胎在书中提到使用桂枝汤要点为:舌质偏暗,面色暗。2000年得以拜访安徽老中医殷扶桑,殷老毫不保留将其使用桂枝汤经验相授予我,此后临床应用桂枝汤突飞猛进!以下是临床工作中应用桂枝汤的成功案例。
(1)某女,病毒性角膜炎,先采用五苓散不效后,辗转几地均疗效欠佳,最后重新来诊,依据其头面部怕风,采用桂枝汤后5剂得效。(2)某男,头痛,依据其上半身不敢吹风扇,为局部恶风,属桂枝汤证,2剂得效。(3)某女,乳腺炎,双侧乳腺红肿热痛,初用经验方后无效,依据其怕冷风吹转用桂枝汤,效佳!(4)右脚跟痛案,据患者诉脚跟有风往里吹这一形象语言,采用桂枝汤得效。(5)面瘫案,以往采用传统疗法,配合针灸、按摩治疗面瘫,效果尚可。曾有一例面瘫,依据患者有恶风一症,依然采用桂枝汤,2剂得效。
总结:对于桂枝汤证的把握可以从多方面来考虑,往往对于原文中出现的任何一症都不可轻易放弃,如桂枝汤原文12条中对“恶风”一症,临床可不限部位(局部、全部、甚至单条腿),不可拘泥。对于汤中一般用桂枝,除腰痛时用肉桂,另外还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桂枝汤加葛根、附子、白术等治疗肩周炎;使用桂枝加大黄汤治疗痛风(速效)。
2.半夏泻心汤:
爱好经方提出使用半夏泻心汤时需注意体质和剂量,如把其视为胃病专方,则易陷入误区,一般来说适用于舌质红苔黄腻的患者。其中身体瘦弱、面色苍白时不可用,其中黄连慎用!并举一案例说明使用半夏泻心汤后症状加重。
Andy介绍了胡希恕先生的半夏泻心汤方证即:上呕下泄中肠鸣。
3.温经汤:
李淑萍医师提出对于温经汤的使用,临床不管胖瘦,经前使用,治疗痛经、偏寒性者效佳!
黄教授补充温经汤可治疗中老年女性患者的胃病。并举例:治疗自己表姐时初用大柴胡效差,后视其体重下降明显,转用温经汤效佳!
4.葛根汤:
柴姐通过治疗一例女学生的痤疮无意中发现葛根汤对痛经的治疗效佳。经反复试验,发现麻黄汤体质的痛经患者确实可以用葛根汤治疗,具有起效快、不易复发的特点。但临床发现,桂枝体质(肤白、瘦弱)的痛经患者较多,采用本方去麻黄后同样有效果。同时在查阅文献时无意中见到东北一医生报道葛根汤治疗痛经有效,而且葛根量越大效果越明显。还有山西一医也报道采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痛经,经前7天*3次得效者大部分,可以根治。并指出葛根可止大便。
Andy提出葛根素有提高记忆力、抗衰老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其可减少大脑细胞的凋亡。
5.当归芍药散:
柴姐介绍了一例使用当归芍药散合方治疗胃炎的案例,并提出其应用指证:通常体质瘦弱,经常颜面部水肿,易腹泻,可有偏头痛、水样月经、手脚胀麻、月经周期不准等临床表现。该方可以治疗特发性水肿,提示其存在水液代谢存在问题。其中方中白芍可动大便,大便稀溏的可用本方加上肉桂。
6.金匮肾气丸:
Andy详细介绍了使用金匮肾气丸治疗腰痛、脂肪瘤、尿频的三个案例。并总结出患者多有腰身困重、起夜频、畏寒等。
云出岫提出可把六味丸、八味丸视作血管保护剂。
沙丘沙提出六味丸为儿科医生钱乙针对小儿纯阳体质、肾气旺盛的特点所制,临床应用于成人时需采用八味丸。
黄煌教授补充:该方应用较六味丸相对广泛,在体质把握上倾向于小腹拘急、小便排泄不畅等特点。并作一形象解说:金匮肾气丸为男性抗衰老剂;温经汤为女性抗衰老剂!服用时本方时疗程偏长,日本汉方可用年计,剂量应偏小。
7.大柴胡汤:
李小荣对大柴胡汤情有独钟,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十个案例,总结出大柴胡汤体质:从望诊大多壮实,偏横向发展;舌象要求不严,但对腹诊要求较高,即胸胁苦满征;脉象多为沉弦。从临床疾病谱来看,大柴胡汤更倾向于腺体的疾病。如甲状腺、中老年妇女的乳腺癌也多见此证。
黄师提出胡希恕先生的经验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如更年期妇女多见此体质,血压、血脂、血糖、体重升高,乳房胀痛等。
咖啡猫猫结合临床实际,对大柴胡汤体质进行完善。提出虚人也存在大柴胡汤证,他们舌质干而少津,舌苔腻,腹部痞胀、腹痛,甚至有的是大便稀溏。并举例说明,采用大柴胡汤加黄连治疗一例腹泻,效佳。
夏时炎先生也提出同样问题,认为可适当放宽体质要求,而加强腹诊。南杏仁也介绍了一例采用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治疗黄疸案,并提出大柴胡汤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较好。
对于有医师提出大柴胡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的鉴别应用,则需从各自不同的疾病谱来判断。
8.小柴胡汤
袁守槐老先生介绍了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发热的经验。对于柴胡退热,崔德强介绍了一篇文献,该文献从几个试验来认证柴胡退热:小柴胡汤去半夏时体现热能退,但胸胁苦满明显;去黄芩则烦热不能除;小柴胡汤加黄连则热退;单用柴胡退热则无效。并介绍了该文献中的一则精简退热方:柴胡、黄连、连翘、银花。
9.甘露消毒丹
宋志骧介绍了在当地(温州)运用甘露消毒丹治疗暑湿感冒80%的患者有效。并详细介绍了一例患者经输液后胸闷、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多方治疗无效,经拔罐、放血、甘露消毒丹后好转。
10.一贯煎
宋志骧介绍了使用一贯煎的经验,该类患者多体质偏瘦,大便干结,易口腔溃疡,月经失调(量少),经前乳房胀痛,火重。并举例说明一例老年男性烦躁、梦话,经使用一贯煎后平稳。
11.黄连阿胶汤
周杰介绍使用黄连阿胶汤治疗出血缺血性疾病伴有失眠的效佳,黄师补充他临床使用黄连阿胶汤治疗崩漏伴有失眠效佳,其中黄连用至6g以除烦。对于黄连阿胶汤原方中黄连用4两,大家也都表示了不同的理解。
12.桃核承气汤
经方中总结了桃核承气汤为瘀热结、可有少腹急结,大便秘结等。周捷介绍了他使用该方治疗肾结石案例,效佳。
三.    药物制剂问题
江厚万先生对药物的制剂方面作了较多的关注。他详细介绍了使用半夏泻心丸治疗慢性胃炎80%的案例有效。并提出使用中药制剂使方药固定,可节省药源,减轻病人负担,并且有规律可循,方便“方证病人”的总结归纳。
廖青云医师提出半夏泻心汤+肉桂具有养胃的功效。胃炎发病机理与古代不一样,但与我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关。本方适应症在经济发达地区将会越来越多,开发本方有一定的前途,采用浓缩颗粒剂或水丸等,不需加糖,效果更佳!
贵州的颜怀奇老先生详细介绍了自备的多种成药装胶囊,如随身携带的乌头赤石脂丸。并发明了新的附子处理用法:炮附子:置于微波炉中,高热2分钟后取出观察,并使之均匀分布于托盘上,如此连续几次,直至附子呈现淡黄色为佳。白附片:置于微波炉中高热2分钟后,取出,摇匀,再如此法,连续3次后直至附片颜色成淡黄色,研粉装胶囊。感受:经过如上处理的附子,不仅毒性减低,借助微薄的热量,疗效得以提高。并详细介绍了用抵挡汤自制胶囊(每日6粒,直至大便稀溏)治疗肝血管瘤,1年后对照发现血管瘤消失。
四.    剂量问题
沙先生提出他的“一两”根据具体情况应用时分为三种剂量段:小量(3-5g)中等量(6-8g)大量(10g)。服用时小儿不拘次数,大人一日三次服。
六.    偏方、验方
邹弈提供了一些老中医的偏方验方:如阿司匹林研粉外敷治疗足癣;虚寒型胃溃疡可用归脾汤+马钱子;寒性头痛用川芎30g白芷10g细辛5g等。
郭其祥老中医介绍了几个师承经验。子宫内膜异位症,四川.真晟老师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苓桂术甘汤。四川江尔逊经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方(柴胡12白芍20生龙骨30牡蛎30玉竹15茯苓15甘草6)(柴芍龙牡玉苓好,胸满烦惊效果好)和加味温胆汤(温胆汤+生龙骨、煅牡蛎)治疗焦虑、惊恐、失眠。
咳嗽经验方:宋志骧提供一方治疗小儿咳嗽:白果、青黛、竹茹、天竺黄、苏子。
经方中介绍使用升降散(僵蚕10g姜黄10g大黄6-10g)合用小柴胡汤治疗麻黄体质的痤疮、皮肤病效果较佳。经方中还介绍了当归四逆汤可用来治疗伤口久不愈合。
六.    疾病治疗
肿瘤:黄煌教授指出他临床常用治疗肿瘤的方剂有炙甘草汤,用于体瘦、大便干结;某些病人服用炙甘草汤出现胃部不适的可用薯蓣丸。吴宣祥介绍他用膈下逐淤汤联合西药艾迪治疗1例消化道肿瘤,1年后无溃疡,无坏死,无复发,效果较为满意。该方证属瘀阻性舌脉。郭其祥老先生介绍叶橘泉先生治疗小孩肿瘤转移:生薏仁30g羚角30g紫藤15g。
偏头痛:咖啡猫猫介绍了一例大剂量小半夏加茯苓汤(姜半夏60茯苓60干姜治疗偏头痛,效后遵循病人意愿添加天麻、白术、陈皮三味,症状反复,再使用原方治疗效果很好。该案例和黄师提供的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眩晕的颇相似,也是大剂量使用,加上他药后效果反不如前。
抑郁症:李永医师提出需从中药、心理、行为几方面对抑郁症进行综合治疗。提出常用方剂有逍遥散、温胆汤、除烦汤等,并介绍采用失笑散合用黄连温胆汤治疗一例焦虑病人,其中用生山栀20g炒山栀20g,效佳。
痞满证:爱好经方对痞满证治提出有热性半夏泻心汤证(体瘦、面白、脉沉不可用,若舌苔厚腻黄连6克以上,舌苔不红、不厚腻的黄连3克左右)、寒性柴胡桂枝干姜汤证(面黄,苔薄白,左关弦、右关软,腹部有抵抗感)、大柴胡汤证(体质强壮、心下硬满、按之疼痛,对湿性偏重的重用大黄20克)、枳术汤证(属寒瘀,体质中偏胖,若畏寒喜暖,加用四逆汤)、八味解郁汤证(柴胡体质,胸胁硬满)等。
爱好经方还提出对疼痛的鉴别。如胸胁胀满用八味解郁汤、心下胀满用大柴胡汤、隐痛用当归四逆理中汤、既胀且痛用八味活血汤;对于烧心反酸症状的,偏于热实证可用大柴胡汤、偏于寒证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体质可用八味解郁汤、伴心烦热的可用除烦汤等。
七.    问题探讨
1.    概念问题:江厚万提出界定概念的重要性。目前关于“证、病”的概念都不清楚,临床应用则不规律。
2.    排药反应问题:对于排病反应,向来是众说纷坛,无一定论。咖啡猫猫提出当使用当归芍药散后,白芍剂量偏大情况下,原本便秘的病人可以出现腹泻,有患者可自愈,有患者逐渐加重;再如部分患者服用荆芥连翘汤之后出现腹泻。究竟该如何解释。
3.    疗效评价问题:Andy提出在古代医案中有许多疗效是值得怀疑的,对于疗效的评价,我们应结合西医评价,把全部的疾病治疗记录全面,力求真实。对于部分的功能失调性疾病,应排除其自愈的可能性,并给予随访。
4.    学习不可偏执:Andy提出中医、西医都好比一把刀,我们不能因为哪把刀使用顺利,即采用哪把刀。任何一种东西都有局限性,不可固守,需充分利用中西医资源。如很多西医就采用中药治疗,南方医科大学一附院消化内科使用大量采用大承气汤灌胃内治、药渣外敷治疗内镜治疗后的肠麻痹。对于这个问题,南杏仁有同样的看法,认为要重视医案的书写和明确西医诊断的重要性。Andy还提出提出如需真正学习好经方,必须同时学习西医知识。并引用经方家王付先生“大家将来真正想做好中医,定要学习好经方”和陈瑞春先生 “经方就是我们的金饭碗!”激励大家。
八.    其他
曾强详细介绍了使用经方的医案。通过对一麻黄体质的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不同疾病的处理加深了对该体质的理解。提示我们在行医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老病号,这样才可以加深对体质的理解。
年轻有为的薛蓓云医师分享了她行医过程中的一些变化和感触。如辨体用方,选方变化;剂量变和提效加速问题;疗效取得后的巩固治疗,病人择期治疗;辨证角度,望闻问切;把握方证,重视加味;提高医生自身心理素质等。
九.    黄煌教授总结
经方来源于生活,是一门经验医学,经验需要积累,很多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经方正如星星之火,在中华大地,甚至全球!拯救中医,大量临床经验给予我们继续实践经方的信心!经方属于全人类。目前,世界多国已悄然兴起一股经方热,众多外国朋友研读经方、实践经方、传播经方。提出目前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具体可分为:1.方证的表述尚欠严谨与规范,疾病谱应不断拓展和完善。2.医案的整理仍需提高,规范化将是立足于世界的资本。3.需重视个案报道,有追忆式、实录式、短篇报道等多种形式。4.剂量问题,量效问题,方证转归问题等。5. 建立方证教学模型。操作时,应当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深刻化。6.非常用的方剂的使用,如乌头赤石脂丸。7.小方剂的使用问题。如栀子厚朴汤、排脓散等小方虽药味寥寥,但若运用得当,临床上效果甚佳。8.需对各家经方流派进行深入的研究,各家的经方学说,各家经验等。
最后谨以郭其祥老先生的一首小诗作为本文结尾:
参加经方研讨会有感
黄煌教授教经方,仲师学术大发扬。
全国同道齐学习,一代更比一代强!
09经方医案研讨会系列报道之“经方医案研讨散记”
09经方医案研讨会系列报道之“经方医案研讨散记”
zure、李小荣
A、温兴韬先生(woyunzhai):
1、黄老师给我雅号“温桂枝”,下面我讲讲自己运用桂枝汤的体会,短期经验,需要大家的大量验证!我在当学生时听方剂学许(徐?)老师提到一老中医医案---顽固性紫癜用桂枝汤治愈。有人问为什么用桂枝汤,老中医说我也说不清楚,但我有一个理念,叫“反其道而行之”!既然清热凉血类无效,不妨用一下热性的药!1剂好转3剂而愈!这个对我启发很大!学《伤寒论》时我特别留意桂枝汤,第54条原文“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后临床见习于合肥市第一医院有一典型病人,为一海军,肤白、舌偏淡嫩、脉弱、发热,当用桂枝汤,但没人注意!
皖南有一老中医,日诊病号七八十,而用桂枝汤的比例也达百分之七八十!后来我去拜访他,严格说这位老中医不属经方家,但在偶然间掌握了桂枝汤的方证!这位老先生非常了不起!好不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我:他认为是舌质偏淡黯、面色偏淡黯甚至面色萎黄、脉弱!很佩服他!他叫殷扶桑,下面讲我应用桂枝汤的几个医案:
(1)病毒性角膜炎案,先采用五苓散效微,据其头面部恶风,5剂桂枝汤愈。所以,《伤寒论》的每句话、每个字都不可忽视!桂枝汤我都用桂枝,只有腰痛时用肉桂!
(2)头痛案,夏天天热,上半身不敢吹风扇而下半身可吹,用桂枝汤愈。用桂枝汤,有些是全身性的恶风,有些是局部的恶风!
(3)胃部久病案,胃部不能吹风,用桂枝汤愈。所以经方治病不论病程多久,哪怕是二十年三十年,只要方证对应,就几副药!
(4)乳腺炎案,前年冬季下大雪,乳房红肿热痛,我太自信了,用经验方却无效!调整思路,“两个乳房像有冷风向里面吹”用桂枝汤愈。
(5)右脚跟痛案,诉脚跟有风往里吹用桂枝加附子汤愈。
(6)面瘫案,以往采用传统疗法,配合针灸、按摩治疗面瘫,效失参半。某院长面瘫,面部有恶风,用桂枝汤2剂愈。后有多例面瘫用桂枝汤治愈。
(7)桂枝汤治肩周炎,只要有恶风!有加葛根的,有加附子的,有加苍术的!
(8)痛风用桂枝加大黄汤速效!
请各位对桂枝汤治面瘫、肩周炎、痛风观察、验证!
B、江湖医侠徐汝奇:
1、我与高格非、黄波、小荣前天傍晚五点半到薛“师姐”那里,看了她看完十来个病号,我感觉薛“师姐”对经方技术的运用非常娴熟,真的不简单!特别是她跟病人的沟通方面令人敬佩!薛“师姐”、黄波、小荣运用黄老师的技术也就是经方医学方证、药证相应技术。我感觉学中医一定要像黄老师一样,要从临床实践中找出规律来。
学中医阴阳气血五行也不能排外的,但是一定要讲究实效,这就要从方证、药证找出规律来。我虽然搞中医、用经方这么多年,但感到差距还是很大。通过《经方沙龙》追到论坛,发现真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天地,我非常感谢经方沙龙论坛,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2、对脉的运用:脉诊方法非常重要!把脉把气!气机的升降、左升右降,左升即肝气升、肝气升则脾气升。右降即胆胃。先据关脉确定肝脾胃胆的气机:
如左关弦---少阳有关;
左关弱---脾虚;
右关往往关系到小肠、脾的吸收;
右关浮弦---丹栀逍遥散;
双关弦---柴胡陷胸汤;
双关脉似有似无很弱而细涩---原发性肝癌。
2009经方医案研讨会(姜宗瑞)医案点评
经方医案五则
姜宗瑞(河北省广宗县葫芦乡大辛庄)
1、小儿病毒性肺炎
患者,男,4个月,我的亲戚。二十天前,因发热、喘、汗出,在县医院住院一周,诊为病毒性肺炎,输液并吸氧。当初曾想让我诊治,因我不在家,于是去了县医院。于2007年1月11日早晨5点,再次发热体温38℃,无汗,面红,哭闹不睡,急煎麻黄汤一剂:
麻黄10g,肉桂6g,杏仁6g,甘草5g
加水300毫升,煎取150毫升,频频灌服。
至下午4点,将药汁全部灌完,汗出热退。至1月13日早晨8点,左侧体温正常,右侧37.8℃,改小柴胡汤:
柴胡10g,半夏6g,黄芩6g,太子参6g,石膏10g,甘草5g,生姜15g,大枣4枚
加水400毫升,煎取150毫升,频频灌服。
只服三分之一,汗出热退,余药未服。数日后电话联系未复发。
按语:此本寻常小病,似无宣扬之必要。我在基层,所见外感发热患者中,首选中药治疗者,百无一二,就在我给患儿煎麻黄汤时,见其外公、外婆紧张的样子,心中也捏了一把汗,幸而仲景不欺我,不然,那可真要“吃不了,兜着走了”。因此,我说:“经方之难用,不在于医术,在于人情、习俗”。此患儿初服麻黄汤时,虽无喘证,但鉴于不久前发生肺炎,有明显的咳喘,直接用麻黄汤有未病先防、截断扭转的意思。4个月的小孩,脉不可凭,也没法问诊,除发热、无汗、面红之外,无更多的症状可辨,当知临床实际,不象教材上哪么典型,病在太阳,能用麻黄汤时,尽量使用麻黄汤,不但安全速效,而且可不留后患。二诊改用小柴胡汤加石膏,是因为其左右不协调,仍有余热。
2、白虎汤案
患者,男,20岁,本村人。于2008年11月23日,开始发热。肌注安痛定、地塞米松、羚羊角注射液,汗大出,热退复升,如此用药两天。于25日早晨,再度发热,体温40度,口渴,恶寒,脉滑数。要求输液治疗。我见呈现典型的白虎汤证,便劝患者服中药,患者同意。处白虎汤加蝉蜕:
石膏100克,知母30克,甘草(炒)15克,粳米30克,蝉蜕5克
加水1200毫升,煎取5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次日复诊,体温正常。患者很高兴,言服药后特别舒服,比原先扎针舒服得多。上方继用一剂。一周后随访,未复发。
按语:加蝉蜕是因其有恶寒之证,说明表邪未尽。临床体会,白虎汤若应用的恰当,退热作用最为确切,一般服后4-6个小时即可降止正常,且愈后不宜复发。但不能用的太早,若麻黄汤或桂枝汤证误用白虎汤,虽也可起到退热的效果,病人往往会变证叠起。
3、肾结石案
患者,男,22岁,去年冬曾因肾结石,经体外碎石治愈。于2009年3月26日就诊,小便时有阻塞感,尿频,稍疼,B超提示:左肾中集合管内探及多个强回声,最大约0.4cm,双侧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于基侧输尿管出口处探及约1.0×0.8cm强回声。印象1.左肾结石伴积水2.左输尿管开口处结石。患者身体偏高,面黑,体壮,舌尖红,脉滑数。
处方一:鲜榆白皮50g,滑石10g,川牛膝15g,大黄10g,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5g,瞿麦6g,竹叶6g,山枝子10g,淡豆豉10g,川木通6g,生地30g,芒硝6(冲服)g,生甘草6g,水煎服。服上方十剂,阻塞感消失,大便正常,小便不利,口渴,舌尖颜色变淡,脉沉缓。
处方二:猪苓10g,云苓15g,泽泻15g,滑石10g,阿胶10(烊化)生地30g,鲜榆白皮50g,鸡内金10g,竹叶6g,川木通6g,生甘草6g,服上方20日,诸症痊愈。
再次复查B超,肾积水消失,仅见两粒0.4cm结石,停药。嘱其不定期煎服榆白皮汤或不定期吃榆皮面。
按语:此时患者虽尚有两粒结石,但临床症状消失,脉象也缓和,《内经》有言:“毒药攻邪,衰其大半而止”,此时没必有一定要除邪务尽。
不管是胆结石,还是泌尿系统的结石,因多有疼痛的症状,所以我一般将四逆散作为基本方。另,榆白皮、滑石、冬葵子为滑剂的其本药物,我因冬葵子无货,故未应用。初诊合导赤散、调胃承气汤,一是据尿疼尿频等症状,一是据强壮的体质。二诊合猪苓汤均是据口渴、小便不利。此症用三金排石汤之类可能也能取效,我的原则是能用经方治疗的,首选经方。
4、血小板减少性紫斑
患者,女,82岁。既往情况:常易发生下肢紫斑数年,去年在当地县医院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斑,并住院两次,曾输过血小板。病情稍稳定即回家。其亲戚是医院药房的工作人员,言此病院方已尽力,没必要再住院了。
2008-12-03:现在的情况:乏力,心悸,不能进食,鼻常流血不止,两天的时间,就用完一卷卫生纸。面黄,稍有浮肿,眼睑无血色,舌淡,有紫斑,咳嗽少痰,夜不能眠,大便黑,脉弦细数而硬,两寸尤甚。其子请我出诊,表示愿意试服中药。据证用黄连阿胶汤加味:
黄连10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生地30克,桑叶20克,三七粉10克(冲服),阿胶10克(烊化),紫菀10克,冬花6克,寸冬10克,鸡子黄二枚,嘱加水1200毫升,煎取400毫升,将阿胶烊化,再兑入鸡子黄,分两次温服,并用汤药送服三七粉。
服药四剂,诸症如故,患者嫌三七粉难喝,就不再用三七,余药不变。有时取药不及时则间隔一两天,至12月19日共服药10剂,鼻血停止,夜能安睡,咳减,饮食近常人,脉数稍减,硬度比过去稍软,眼睑发红,近正常人。仍用前药。
按语: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是我不敢预期的,尤其是眼睑的变化。家嘱也很高兴,连声说:“没想到医院没法治的病,草药能治!”。但是病人因症状减轻,就不愿继续服药,因其脉仍弦数,我便对家嘱说:“时在冬天,脉尚弦数,若不继续调理,明年入夏就会有危险,就没有机会治疗了。”无耐未能如原,果于2009年5月8日去世,刚过立夏三天。冬见夏脉,至夏必亡,《内经》四季脉法果真如此灵验,还是巧合?
5、胃癌
患者,女,75岁。素体多病,身体消瘦,满头白发。于2008年8月因胃痛,到县医院做胃镜,被诊为胃癌。因年高体弱,院方认为已失去手术的机会,于是回家静养。其三儿子是我的同学,一直由我治疗。先因胃胀呕吐,用半夏厚朴人参甘草汤,有所缓解。后因改用真武汤,误用质量有问题的附子,心悸呕吐,烦躁异常,曾输液三天,后仍用中药调理,患者主诉腹满、胀痛,晚间为甚,严重贫血,腹诊有抵抗,有移动性浊音,舌质正常,边缘有少量紫斑,脉右涩而数,左弦而数。木防己汤加味:
太子参15克,防己10克,石膏30克,肉桂6克,云苓15克,白芍10克,川朴10克,黄连6克,水煎服。送服大黄虫丸3-6克,每日三次。
用药月余,胀满减,腹水得到控制,贫血恢复近常人。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则以为病逾,之后断续用药。农历腊月二十五,再次请我出诊,面色不错,生活能自理,可是夜间12点之后胀痛,难以安眠,舌有散在瘀点,脉右涩,左弦。大黄虫丸继续应用,加己椒苈黄丸加莱菔子,每丸5克,每日三次,09年2月4日来电话,胀满全愈,一切如常人,维小便红色,考虑药物所致。
大黄虫丸各药用量单位不统一,我的经验如下:
大黄十分(蒸)25克,黄芩二两20克,甘草三两30克,桃仁一升50克,杏仁一升50克,芍药四两40克,干地黄十两100克,干漆一两10克(炒过用)虻虫一升20克,水蛭百枚100克,蛴螬半升20克,虫半升20克。
患者服己椒苈黄丸和大黄虫丸至2009年3月6日,腹水已完全消失,患者仍感食欲不佳,夜间腹痛,腹诊胃脘痞满,舌淡,苔白厚,脉沉紧。
处方:半夏泻心汤合乌头桂枝汤:旱半夏15g,黄芩6g,黄连6g,太子参10g,干姜6g,甘草6g,肉桂10g,白芍10g,制川乌10g,麦冬10g,生姜15g,大枣4枚蜂蜜30g,水煎取300毫升,兑入蜂蜜,分两次温服。
服药至2009年3月25日,症状改善不明显,仍每晚腹痛,白天如常人,可做饭,料理家务。大小便正常,不呕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沉紧。
处方:上方去黄芩、黄连,并倍其份量:旱半夏15g,太子参20g,干姜10g,甘草10g,苍术10g,肉桂20g,白芍20g,麦冬15g,制川乌20g,当归10g,生姜30g,大枣6枚,蜂蜜50g,煎取500毫升,兑入蜂蜜,分三次温服,于下午开始服药,至临卧前服完。
此患者服用乌头桂枝汤至2009年6月27日,腹痛基本痊愈,时有微痛能够忍受。面色由过去的痿黄,变成油黑而有光泽(可能是夏季阳光较强所致),眼睑红润近常人,腹诊,上腹硬,腹稍胀大,右侧腰痛,无移动性浊音。饮食可,舌暗,苔白,脉沉滑洪大。
此患者脉象由过去的沉紧,变成沉滑洪大,是由阴转阳,是顺症,况又于夏季相应。洪滑我考虑是有热,所以在乌头桂枝汤的基础上加石膏、黄柏、乌梅等,师仲师乌梅丸寒温并用之意:肉桂20克,白芍20克,炙甘草15克,制川乌20克,川椒10克,干姜15克,乌梅20克,当归10,太子参20克,石膏30克,黄柏10g,加水1500毫升,煎取500毫升,兑蜂蜜50克,分三次温服。
我当初诊到此脉时曾犹豫过,因仲景也有脉大为劳之说,后细思仲景所谓的脉大当是浮取即大,有芤脉的意思,此案是沉滑洪大,当是内热,后药十天以来,很平稳,说明用药无大误。
按语:此患者用纯中药治疗近一年,诸症基本缓解,可做饭、料理家务,生活基本如常人,效果是比效令人满意的。从初诊因腹满用半夏厚朴人参甘草汤,二诊因腹水,用木防己汤、大黄虫丸、己椒苈黄丸等。三诊因夜间腹痛,用乌头桂枝汤。四诊因脉现沉滑而在上方的基础上加膏、黄柏、乌梅。全是以仲景的“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心法为指针。与仅仅据西医病名——胃癌而用药者,不可同日而语。
大柴胡汤十案
李小荣
1、胆囊积液案---李某 ,男,48岁,某单位副职,08。5。12初诊。
反复脘胀不适数年,再发一周二便平。脘胀尤以进油腻食物后明显。二便平。
形体壮实偏胖;腹园饱满,腹肌稍紧。心下按之不适。
舌质红苔黄腻润。
有右肾结石及绞痛史、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史。
B超示:胆囊积液。
考虑慢性胆囊炎、胆囊积液。
与大柴胡汤。
处方:柴胡15g  姜半夏9g  炒枳实9g 黄芩9g 赤芍18g 酒大黄9g 生姜3片大枣3枚。                            X6剂。
之后两次电话复诊,共6剂+6剂+7剂=19剂。
其中酒大黄因大便性状变动剂量9g-6g-9g.
08.6.3)复查B超示:胆囊积液消退,胆囊壁稍毛糙;肝脾胰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大肝功能、血糖、血脂四项均在正常范围。
脘胀不适消失。
腹诊:腹肌较初诊松、心下按之无不适、左胁下按住吸气时有不适感。
舌淡红苔中略厚白腻;脉左弦稍滑有小弦。
与小剂量大柴胡汤8剂。
2、胆胀便干案---钱某、男、46岁、工人。09年9月1日初诊。
脘胀2周,无嗳气,矢气少,大便干结2-3天一次、成形不畅。
形体胖壮、皮粗肤黯。脉弦有力。舌黯胖、苔薄润。
腹诊:上腹肌紧,无明显压痛,右胸胁苦满征阳性。
处方:大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木香、佛手、郁金。
9月6日二诊:脘松胀减约十分之四,大便畅日行一次。
脉沉弦略涩、苔黄腻略厚而润。腹部饱满充实、上腹肌紧。
上方去佛手、郁金加虎杖、槟榔。6剂。
随访:药后病去十之七八,不愿煎服中药,嘱服维生素B1片。
3、食滞胃脘案---李某,女,84岁。08年6月14日诊。
食冷糯米粽子后胃脘胀痛4天。服吗丁啉、健胃消食片及维生素等2天无效而来求治。纳呆、饱胀甚,嗳气少,大便2日未行。眠差乏力、神倦忧愁。
上腹饱满、拒按拘紧。高龄体弱、形体中等。舌淡红、苔薄润,脉涩不调。
思及04年底因心悸怔忡、眠差乏力经我用炙甘草汤后续用归脾汤缓解,为老年房颤所致。此证实体虚,急者治其标。与小剂量大柴胡汤3剂,后大便畅痛缓胀消。
处方:柴胡12g  姜半夏9g  炒枳实9g 黄芩9g 白芍18g 酒大黄3g 生姜3片大枣3枚。
4、闭经3月案---沈某、女、40岁、厂质监员兼出纳。09年8月13日初诊。
常闭经、平时工作压力大,腰酸、易紧张、抽筋频。月经周期不定、行经3-5天,经前乳胀、经期腰酸重。末次自然月经为09年5月17日,7月5日经肌注黄体酮后量多、血块多,下腹胀感明显伴疼痛。刻下纳眠好、二便平。
形体壮实、肤色黄黯、颧泛淡红,皮肤干燥,有抽筋。舌淡苔薄、脉左尺弱右弦滑。腹肌紧硬。
与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川牛膝30克,7剂。
8月19日二诊:药后大便日行2-3次、成形。腰酸减、为抽筋。守方6剂。
8月21日来电:20号下午月经来潮,嘱经期一剂药分两天服。
8月23日三诊:行经6天,无血块,一般情况好,偶有抽筋,诉腰酸明显,腹肌紧硬。改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加淮牛膝。6剂。
5、子宫肌瘤案---刘某,女,43岁,闽籍农民。
09.4.20.初诊。月经不调,经期延长。
LMP:09.4.13。今日未净,色黑有血块,腰酸放IUD10多年
B超:1:子宫肌瘤,后壁3.3X3CM;2:IUD下移。
温经汤加当归芍药散
原白带多,纳稍差,眠可,二便平,脉细略弦,舌暗淡边瘀点苔淡黄偏干。
附子薏苡败合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X6剂。
5.13.脉左沉细弦,脉来势缓而涩感,右弦细有力;舌淡苔白。无特殊不适。
从此开始服用真武汤加桂枝茯苓丸与真武汤加桂枝茯苓丸至6月底。复查B超子宫肌瘤无变化,考虑患者形体壮实、颜面泛红。改方为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服至9月中旬(经期停服),期间月经正,复查B超子宫肌瘤已经消失,嘱换家医疗机构复查B超:未见肌瘤。
6、更年期综合征案---周某、女、44岁。09年8月10日初诊。
停经2月余,烦躁、眠差乏力、后背汗出、咽部不爽、腰痛腿麻等周身不适,胸闷心悸不明显。性格急躁、语快声亮。有胆石症、胆囊切除术史。
形中肤黄黯,眼圈发暗。咽部淡红、咽壁淋巴增生。
舌正买弦,腹肌偏紧,右胁下按之疼痛。
与解郁汤合栀子厚朴汤加桔梗。7剂。
8月17日二诊:诸症药后无改善,其夫补充有精神病医院诊为焦虑症并服抗焦虑药片(具体不详)一年多。细询之,药后口干而排气增加。纳可,尿频且有尿不出感。腹诊同前。
换大柴胡汤合除烦汤加桔梗。7剂。
8月24日三诊:诸症大为好转,守方7剂。
9月3日来电:服药后仅咽部不爽,余症已解。嘱喝白开水、忌受凉、慎食上火食物。
7、多病焦虑案---庄某、男、64岁、退休工人。09年9月20日诊。
伤风后双侧头部胀痛伴鼻塞、欲咳不爽4天,在市医院住院挂水两天,要求中药治疗。
有鼻窦炎、胃炎、失眠、脚气病史。
住院查鼻窦CT无异常、胃镜示返流性食管炎、浅表性胃炎。
刻诊:诉言繁杂、烦躁多语、昨夜未眠、大便干结、脘胀嗳气、纳差而口气重。
体征:形中结实、肤黯面红、脉弦有力、唇舌黯紫、舌苔略厚、黄腻而干。腹诊:心下痞硬、按痛而拒。
处方:大柴胡汤合栀子厚朴汤6剂。(酒大黄6克)
药效:服第三贴药的头煎两小时后出现脘腹阵痛,患者及家属较恐惧,询知服第二贴药后大便畅行日达2次、诸症大减。嘱热敷脘腹部、药量减半服用。系偶然因素导致胃肠痉挛。后随访得知减半量服用完6剂后病症不适基本缓解、现自购胃复春在服。
8、脚肿高血压案---张某、女、46岁,09年9月14日初诊。
双下肢水肿、血压高一月余,伴腰痛,双小腿时抽筋,纳可、眠差多梦。
脉沉弦实有力,舌淡红边印苔薄。血压:170/100mmHg.
形胖体壮、大眼睛双眼皮,肤黯。
胸胁下连及心下肌紧而拒按明显。小腿见较多扩张小血管呈丝状、类网状。
与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淮牛膝30克,7剂。
建议同时看西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9月21日二诊:脚松,浮肿见减,血压:138/96mmHg.
睡眠转踏实,但仍梦多,腰痛同前,仍有抽筋,二便平。
脉右沉细数而有力、左弦细滑而有力。舌淡红边印苔薄润。胸胁苦满征明显减轻。
患者为去医院检查!守方续进7剂。
按:患者目前未再复诊。
9、无汗腿胀案---杨某、女、45岁,09年8月15日初诊。
23岁生育一男后无汗至今,双腿脚胀实感逐渐明显。
夏季天热因无汗而闷热难耐,平素大便秘结、性情急躁。
有环形痔出血手术史。月经周期20天,行经4-5天,量少无血块。
脉弦紧,唇舌黯、舌体紧小暗紫有瘀点,边有齿痕。
皮肤黯,腹肌紧,胸胁及心下拒按。小腿壮实饱胀,无水肿。
先与大柴胡合牛膝桂枝茯苓丸加6克生麻黄,6剂。
8月20日二诊:服上方后主症无明显变化,矢气增、大便畅行而成形。
右脉紧略松、左脉仍弦紧。守方去麻黄。7剂。
9月2日三诊:药后大便日行2-3次,小腿感觉已轻松,人也感觉轻松、但仍无汗。
8月22日月经来潮,量增,行经4天,经前无预兆。
左脉紧已去。腹诊:上腹肌紧同前,胸胁及心下拒按稍减轻。
大柴胡合牛膝桂枝茯苓丸继进,后守方服至今(09、10、14)。(其中小腿壮实胀感渐减。9月14日复诊时诉颈以上头面部出少许汗。嘱注意该体质易患小叶增生和子宫肌瘤,建议体检,于9月20日彩超查出子宫偏大、子宫肌瘤4、0×3、1CM)。
10、肛周脓肿案---杨某,男,44岁,09.6.3.
肛门边肿痛反复近2周,加重并流出脓水3天。
经西医门诊治疗未减轻,到肛肠专科谓需手术治疗,惧怕手术而求诊。
近因过食酒肉辛辣加重,坐卧不宁,大便尚畅。
形体壮实、面红有油光。膝胸位见3点外周2处疮疡并列,近肛门者已破溃留出淡黄色稀脓水,远肛门者凸顶肿起,按之有波动感。
与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黄连黄柏。               X6剂。
处方1:柴胡12 g  黄芩9 g  法半夏9 g  炒枳壳12 g  白芍12 g  酒大黄6 g 黄柏 12 g  黄连2 g 肉桂9 g 茯苓12 g 丹皮12 g 桃仁9 g 干姜3 g 大枣3枚。
处方2:外洗3包。煎水坐浴。
八角莲10 g  黄柏15 g  黄芩15 g  生大黄20 g  赤芍15 g  乳香10 g  制没药10 g   红藤20 g  败酱草20 g  鱼腥草20 g
6月10日电话二诊:肿痛大减,脓水已少。大便日行2次略稀。守方续用6天而愈。
按:
本组病案因门诊局限,有些病友的现代疾病诊断未能明确,诚为缺憾!
大柴胡汤在本组病案中的对应点:
胆囊积液案---对病
胆胀便干案---对方证
食滞胃脘案---对方证
闭经3月案---对人+对病
子宫肌瘤案---对人+对病
更年期综合征案---对人
多病焦虑案—对病+对方证
脚肿高血压案---对人
无汗腿胀案---对人
肛周脓肿案---对人
体会:
经方的运用有:1.方证(狭义方证)对应时;2.方体对应时;3.方病对应时;4.方人病同应时.
方证相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方证相应即传统的方证相应,其方证多为临床表征(以胡老为代表);而经方医学(黄煌教授整合的方证相应)将体质和现代医学联系起来,将引领世界中西医结合潮流!
大柴胡汤有适合\需要较长时间服用者,多偏重于对人、对病;有暂时应用的, 多偏重于对病、对证.临床上急重病症时多考虑从病、对症针对性治;慢性病、疑难病多考虑体质入手调理.
大柴胡汤的应用对舌像要求不严,对腹证要求较严格!
2009经方医案研讨会(李淑萍)医案点评
经方治验三则
李淑萍(常州市中医院)
案一、失眠案
唐某某,女,60岁。2008年11月10日初诊。
主诉:失眠8年。
现病史:失眠8年,入夜卧床则思索万千,脑中如放电影状,辗转难侧,不能安宁,每晚仅能入睡3-4小时。寐则多梦,则易惊醒。白天烘热汗出,心悸而烦。平素喉疼,时有咽痒干咳,严重便秘,患者严重晕车,心窝处压痛,舌淡紫苔薄白,脉细弦。
既往史:慢性胆囊炎20余年,高血压10年,每日服常药降压片1粒1次,每日三次,2000年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史。
家族史:父亲患食道癌病故,三兄弟皆患胃癌,两人病故。
体质描述:身高:160cm,体重55kg,中等体型,眼睛狭长,面色萎黄,微胖。
治疗经过:处以柴胡龙骨牡蛎汤合酸枣仁汤;半月后,患者烘热汗出改善,睡眠无任何改善,后又用黄连温胆汤,患者仍无改善,追述病史,患者51岁左右时曾因十二指肠球溃引发大出血,此后常有乏力渐有失眠,遂用温经汤:炒当归10g,川芎10g,吴萸3g,党参15g,炒白芍10g,丹皮10g,姜半夏10g,麦冬10g,肉桂后5g,阿胶烊15g,干姜5g,红枣20个。1月后每晚能睡6小时许。
案二、经行发热案
蔡某某,女,43岁。2008年8月10日初诊。
主诉:经行发热二月。
现症状:患者丧偶,平素脾气暴躁;突然经行发热,T39.2-39.6,伴月经难下,量少不畅;用抗生素头孢匹胺纳静滴治疗数天后热退。现又逢经行发热,T39.3℃,月经量少,色黯不畅,已用头孢一天无效。舌淡苔薄白,脉浮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
家族史:爱人5年前车祸死亡。
体质描述:身高:165cm,体重57kg,眼睛狭长,面色萎黄,筋骨型体质。
治疗经过:伤寒论中有“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为热入血室……小柴胡汤主之。”治以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0g,姜半夏10g,太子参15g,炙甘草5g,生姜5g,红枣15枚,炒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两天后,热退经来,随诊,9月月经正常,无发热。
案二、月经失调案
陆某,女,32岁,2008年5月12日初诊。月经失调3年。
主诉:月经失调3年。
现病史:患者14岁初潮,平素月经规则7/30天,无痛经。生育后继发月经稀发,每次需用中药甚至黄体酮治疗后行经。B超检查示:双卵巢囊样改变;测血性激素FSH6.57miu/ml,LH20.88miu/ml,E34pg/ml,T1.41ng/ml(月经周期第三天),总胆固醇6.95mmol/l,甘油三酯2.25mmol/l,餐后2小时血胰岛素89.2u/ml。刻下:月经已停3月,时感乏力,喉中有痰,怕冷,四肢不温,纳可便溏,体重明显增加,近1年增加10余斤,唇舌暗淡苔白腻,脉细。
既往史:既往体健。
家族史:否认遗传病及肿瘤史。
体质描述:身高158cm,体重136斤,腹部脂肪肥厚,面色黄白,精神萎靡,不易出汗,时腹胀。
治疗经过:予五积散原方原量连续服用三月复诊,诉服药期间经行两次,量较原正常时略少,基础体温又排卵双相,体重减轻8斤。复查FSH6.57miu/ml,LH9.8miu/ml,E34pg/ml,T0.91ng/ml,餐后2小时血胰岛素36.6u/ml。
按语:多囊卵巢综合症临床多见防风通圣散体质和五积散体质。患者体形肥胖,腹部脂肪肥厚,面色黄白,精神萎靡,不易出汗,时腹胀,遂于五积散长期服用取得良效。
案例二总结的好多囊卵巢综合症临床多见防风通圣散体质和五积散体质。患者体形肥胖,腹部脂肪肥厚,面色黄白,精神萎靡,不易出汗,时腹胀,遂于五积散长期服用取得良效
2009经方医案研讨会(刘志刚)医案点评
黄煌教授运用桂枝茯苓丸治疗胸膜粘连验案1例
刘志刚(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级博士)
患者张某,男,59岁,2009年4月25日初诊。
主诉:右上胸痛伴咳嗽、咳痰5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2008年底出现右上胸痛,2008年12月23日CT检查示:右上肺陈旧性结核,右下肺局限性纤维化伴感染。现症状:右上胸痛,呈间歇性刺痛,以夜间为主。白天胸闷明显。咳嗽、咯少量黄色粘痰。自觉疲乏无力,夜间盗汗,二便调,食欲及睡眠基本正常。舌质淡暗,舌下静脉曲张,脉虚无力。
既往史:患者因冠心病于2006年行冠脉搭桥术。
体质特点:形体消瘦,精神疲倦,面色晦暗,腹部平软,未及明显压痛。
治疗经过:黄煌教授根据病史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认为证属瘀血阻滞(以心肺为主),治宜活血祛瘀,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味。处方:桂枝15g,茯苓15g,赤芍15g,丹皮15g,桃仁15g,川芎15g,丹参15g,当归10g。上方服用二周后,5月11日复诊,胸痛程度大减。近日感冒后咳嗽、痰粘,上午为甚,原方加杏仁10g继服。5月30日三诊,诉胸痛进一步减轻,咳嗽咯痰已不频繁。复查CT示:两肺轻度间质性改变,右下肺局限性纤维化,右上肺及右下肺小结节。该方加减共服用近4个月,胸痛完全消失,咳嗽、咯痰未作。精神好转,面色红润。嘱原方加减继服,巩固疗效,定期复查。
按语:腹膜或胸膜粘连是任何原因刺激或损伤腹膜或胸膜后机体的防卫反应。它是纤维蛋白沉积于腹膜或胸膜表面而未能完全溶解吸收引起。临床上最常见于炎症性疾病及术后粘连两种情况。前者如阑尾炎,盆腔炎,胸膜炎等等,后者见于各种盆腔、腹腔手术之后。根据粘连程度不同,其表现及预后有明显差异。轻者通常无明显症状,重者可以造成较严重后果,如:盆腔粘连造成包裹性炎性包块,累及输卵管造成输卵管狭窄或不通;腹膜粘连可以造成粘连性肠梗阻或局限性包块;而在胸腔则会导致包裹性积液或感染,难以消散。在临床中,胸膜粘连的处理比较棘手,现代医学多采用手术剥离已粘连的胸膜,或胸膜腔内注射腹蛇抗栓酶、尿激酶、α蛋白酶等溶解剂,或采用非甾体消炎药物对症治疗,但均存在不足之处。
粘连性疾病的表现大多数类似于中医学的瘀血证,采用活血化瘀方剂治疗可以起到松解粘连的效果,达到治本目的。桂枝茯苓丸作为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方剂,治疗盆腔、腹腔及胸腔粘连性疾病有确切疗效。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镇痛等作用。动物实验也证实,赤芍、牡丹皮具有明显的抗炎抑菌作用,能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赤芍还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从而减少手术后粘连的形成。
检索中国期刊网,用桂枝茯苓丸治疗胸膜粘连性疾病者共3例,在所有4例医案中,文献报告的3例因未具体描述患者体质特点,是否具备桂枝茯苓丸体质特征也无从判断。本文报告的1例则明显并不具备典型的体质特点。但是所有病例均具有一般瘀血疼痛特点(胸部局部刺痛,固定不移)及瘀血舌象(1例为舌质淡暗,舌下静脉曲张;1例为舌暗红;1例为舌质红,边见瘀点;1例为舌质暗)。另外,考临床报道的胸膜粘连治验病案凡30余例,除桂枝茯苓丸之外,常用的方剂还有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复元活血汤等,患者通常伴有瘀血舌象,如:舌质暗、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曲张等等。另外也通常具有瘀血的典型特征,如疼痛部位固定、多呈刺痛等。可见,活血化瘀法是临床上胸膜粘连的治疗大法,桂枝茯苓丸作为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剂之一,具有药物组成简单,价格低廉,临床应用指征明确,疗效确切的特点与优势,在治疗胸膜粘连性疾病时也应优先考虑,发挥桂枝茯苓丸防治重大疾病的优势功效
好案,粘连的治疗思路开阔了我的视野。
2009经方医案研讨会(温兴韬)医案点评
经方临床验案三则
温兴韬(安徽郎溪县中医院内科)
1、周女低血压案
姓名
周某
年龄
28
性别

住址
合肥
电话
0551-55******
诊断
低血压
对证用方
柴胡桂枝汤加味
2009-5-20近年不时头昏,外院查为低血压。近曾感冒,症见头昏眩晕、心悸、恶风、出汗、耳鸣甚不时疼痛,纳欠佳,少腹隐痛,下蹲起立出现黑蒙,肢凉,经期乳胀,心烦。舌淡暗红苔薄白脉弱。血压82/50mmHg。
柴胡桂枝汤加味
柴胡15g黄芩6g党参15g法夏10g炙甘草10g大枣6g桂枝15g白芍15g龙骨15g牡蛎15g生黄芪30g附片15g,五剂。
2009-5-26近诸症大减,测血压正常,续服上方五剂。随访至今血压正常,诸症霍然。
2、赵女头痛案
姓名
赵某
年龄
16
性别

住址
郎溪
电话
7024****
诊断
头痛
对证用方
桂枝加
阿胶附子
半年前始左侧太阳穴处疼痛,渐加重,近伴恶心,平素易感冒,恶寒心悸,痛经,近两月月事半月一行,且迁延不尽,脚挛急。舌淡红苔薄白,脉右弱左小滑。
桂枝15g,白芍20g,炙草12g,大枣12g,生姜10g,附片10g,阿胶15烊g,当归15g,川芎10g。
08-02-20:头痛减轻,经净,精神转佳,求方再服。
3、鲁女多汗案
姓名
鲁某某
年龄
46
性别

住址
广德县
电话
**
诊断
多汗
对证用方
血府逐瘀汤
2008-10-19曾于十年前出现多汗,夜卧出汗,尤以晨起为甚,当时服中药三剂而愈。近于两年前又复多汗,晨起多汗如雨,活动亦多汗,服温阳药则不适,服滋阴药或有效或无效,迁延不愈。刻下症见:夜卧出汗,尤以晨起为甚,稍动即多汗,脊背冷痛,纳可,月经先期,夹紫血块,四肢麻木,颈僵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涩。查左少腹轻压痛。
证为瘀血夹痰饮,先拟血府逐瘀汤加味,然后以桂枝加葛附汤。
柴胡15g,枳实10g,白芍15g,炙甘草10g,当归15g,川芎15g,生地15g,桃仁10g,红花10g,桔梗10g,怀牛膝15g,桂枝15g,白术20g,茯苓20g,七剂。
2008-11-2 诉服上方前两剂出汗加重,以往为头及上胸前部出汗,后背腰腹无汗,服药后全身出汗,服第三剂出汗减轻,第三剂汗已极少,自行续服五剂,并觉服后背部发热颇适。现无汗,脊背稍冷,仍肢麻颈僵。
桂枝30g,白芍30g,炙甘草20g,大枣12枚,生姜15g,附片30g,葛根30g,苍术30g,茯苓30g,十五剂。
2009-2-4 诉服上方诸症霍然,后因家人车祸受刺激,又复不时出汗,现颈僵不适。上方十剂。随访至今无不适。
温桂枝老师的表格式病例值得学习
足见温老师对于原文方证的熟稔程度!
2009经方医案研讨会(徐  苏)医案点评
已椒苈黄丸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寒湿性盆腔炎1例
徐  苏(江苏无锡市北塘区徐苏诊所)
张某,女,35岁,2008年3月19日就诊。
主诉:下腹痛伴带下稠白半年余。
患者第一胎产后5天即感下腹腰部酸胀痛,带多稠白,无气味,曾在多家医院治疗诊断为:盆腔炎,给予输液治疗病情一度好转后来经常反复发作。刻下:下腹部疼痛,带下稠白无气味。舌淡,苔白腻。脉沉缓。妇检:子宫前位稍增大。压痛双侧附件压痛明显,左侧附件包块边缘不清。B超:子宫增大,7.9cm*6.8cm*5.9cm左侧附件5.5cm*4.7cm大小液体暗区。
中医辨证,患者产后胞脉亏虚,寒湿之邪,趁虚而入,阻遏气机形成慢性炎症和积水,以附子薏苡败酱散,合已椒苈黄汤,湿经散寒,祛湿利水。
方药如下:薏苡仁60g,败酱草30g,防已15g,川椒10g,葶苈子15g,大黄30g,7副。
4周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B超检查子宫大小正常,盆腔积液消失。
讨论:附子薏苡败酱散,温阳化湿;祛瘀排脓。防已椒目葶苈大黄丸祛湿利水;使水液从二便排出;只要具有寒湿证的无论是盆腔积液还是子宫肌瘤皆可大胆应用。二方合用对于寒湿型盆腔炎有良效。
“给予输液治疗病情一度好转后来经常反复发作”
此是中医改变临床思路的锲机,一般急性炎症输液后会缓解,不缓解除了药物因素外,首先考虑体质问题,即中医中“正”的一面,通过“下腹部疼痛,带下稠白无气味。舌淡,苔白腻。脉沉缓”,基本定型为寒虚湿证,故“二方合用对于寒湿型盆腔炎有良效”。
2009经方医案研讨会(任玉玺)医案点评
金匮肾气丸验案三则
任玉玺(江西中医学院)                                                    朱冬红(南昌市第九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
金匮肾气丸为经典古方,由炮附子、桂枝、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八味药物组成。以干地黄补肾阴,泽泻泄肾浊,山茱萸补肝阴,丹皮泻肝火,山药补脾阴,茯苓渗脾湿,三阴并补并泻,调补肾阴;再以少量桂附温补肾中之阳,微生少火以济肾气。主治肾阳不足诸症,临床用之多效,总结验案三则以供参考。
1.腰痛
程某,男,29岁,06年春初诊,腰部冷痛明显,自诉后腰部如过冷风,观其舌,舌上满布厚白腐苔,余无异常。询知患者房室过度,处以金匮肾气丸(市售浓缩丸),每次10丸,一日三次。服用十天后,腰部冷痛减轻。服用一月后,腰部冷痛全部消失,淡红舌,薄白苔,边缘微有红刺。嘱其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停药。随访三年未复发。
2.脂肪瘤
郑某,女,56岁,06年冬初诊,其子代诉,患者左上肢花生米样囊肿,当地医院诊为脂肪瘤,皮下可触及,境界清楚,质软,无痛,生长缓慢。询知患者长期较常人畏寒怕冷,且长期挂念远在外地工作的独子。处以金匮肾气丸(市售浓缩丸),每次10丸,一日三次,嘱至少服用一月。同时嘱其子每周给患者至少打一次电话。一月后,患者畏寒怕冷好转,三月后脂肪瘤完全消失,诸症缓解,自感身心轻松愉快,患者之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随访两年未复发。
3.尿频
周某,男,44岁,07年11月初诊,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各项检查指标均逐渐缓解,但遗留夜尿频多一症;另病人自诉腰身困重,四肢怕冷微觉麻木,舌暗苔白,脉沉细而无力。嘱晚饭后服用金匮肾气丸(市售大蜜丸)一粒。服半月后,夜尿减为一至二次,畏寒好转,身体轻松。遂停药,随访一年未复发。
肾为水火之脏,内藏真阴真阳,主水液代谢。肾阳蒸化肾阴,生成肾气。肾阴肾阳的盛衰决定了肾气的强弱,肾之阴阳宜以平秘,相互为用,化生肾气,若肾阴肾阳偏盛或偏衰,则阴不得守,阳不能化,必生气、血、水失常诸证。
案一患者房室过度,阴损及阳,肾阳受伤,腰为肾府,则发腰部冷痛。治以金匮肾气丸,盖金匮肾气丸中,六味补肾阴,补阴精,少佐桂附温补肾阳,微生少火发越阳气。另治当春暖,阳气亦得肝木当令疏泄之助,故收佳效。案二患者,年逾七七,畏寒怕冷,思虑过度,寒则血凝,思则气结,气血不畅,故发脂肪瘤。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化气行水,加之其子每周给患者至少打一次电话,思虑得解,故三月而痊。案三患者夜尿频多,当属小便不利。而四末舌脉一派阳虚水寒之象,故治病求本,处以金匮肾气丸,正为的证。
2009经方医案研讨会(夏时炎)医案点评
经方临床验案二则
夏时炎(浙江萧山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1、疑带状疱疹案
女,60余,颇健硕。左乳外缘至腋下刺痛6天,夜间为甚,几不可忍。微热,恶寒。皮肤并无异常。疑带状疱疹。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五剂。一周后邂逅其夫,言痛去如失,唯稍痒耳。
2、肺小细胞癌伴颅内转移案
男,65岁,发现肺小细胞癌伴颅内转移一月余。行放化疗后3天,要求服用中药。患者精神可,诉乏力,余无不适。体偏瘦,色苍白。腹肌稍紧。予小柴胡合五苓散七剂。一周后复诊,乏力感明显消退。尤可奇者,药后小便增多,而体重增加近4公斤。
2009经方医案研讨会(徐汝奇)医案点评
经方医案五则
徐汝奇(江西省秦和县澄江镇西门村卫生所)
1、奔豚汤治奔豚气
戴某某,女,36岁,住文田开发区。2009年8月28日诊:诉感觉一股气从腹中直冲咽喉,咽中如物梗阻,脘腹饱胀,欲吐,饮食尚可,大小便如常。咽喉色无明显异常。脉左寸细弦,关尺沉细,右寸关细稍滑、尺沉细,舌淡润,苔白。
甘草20g,桂枝20g,当归20g,法半夏30g,黄芩15g,葛根50g,白芍20g,生姜30g,厚朴15g,五剂
2009年9月3日早上来电诉咽中梗阻现象已除。
辨证思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篇:“师曰:病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又,“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提示该病的主要病因与惊吓有关。该患者素来胆小,性情多虑,有眩晕旧疾,检查为脑动脉血管痉挛,此次病发主诉“一股气从腹中直冲咽喉,咽中如物梗阻,脘腹饱胀,欲吐”,与经文描述甚合,故诊为奔豚气。从相关经文所见,奔豚气的发作有病发部位的不同,分别有“气上冲胸”、“气从少腹上冲心”、“脐下悸者,欲做奔豚”的细分,主以奔豚汤,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据方证分析,奔豚汤证由性情忧郁,郁久化热生痰,痰瘀互结,所以脉见左寸细弦,关尺沉细,右寸关细稍滑、尺沉细,故治以疏肝泄热,豁痰通络,降逆平冲。桂枝加桂汤证由心阳虚衰,阴寒上冲所致,所以重用桂枝,温通心阳,平降逆气。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由阳气不足,水饮内动所致,故重用茯苓、桂枝,温阳化气,降逆平冲。
患者所患的奔豚气乃从少腹上冲咽喉,所以取用奔豚汤原方。甘李根白皮为蔷薇科植物李根皮的韧皮部,《别录》谓其大寒,主消渴,止心烦,逆奔气,但一时无药源,患者感觉腹胀,所以改加厚朴降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