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茵紫霞仙子高清壁纸:赵蕤:杰出的纵横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7:01:50
中国国际专家交流网    何权
纵横家是学术流派,它的祖师爷是鬼谷子王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又是鬼谷子的得意门生。
纵横家属九流之一 (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 ,战国时期,是从事政治外交,专门搞联合与分裂的谋士。苏秦“合众弱以攻一强”,主张南北六国联合拒秦叫“合纵派”,张仪“事一强以攻众弱”,主张东西六国分别事秦叫“连横派”。
赵蕤字太宾,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人,约生干唐高宗显庆四年 ( 公元 659 年 ) 卒于唐玄宗天宝元年 ( 公元 742 年 ) 。赵蕤和李白是唐代的“蜀中二杰”,以“赵蕤术数,李白文章”并称;李白师承赵蕤的儒家风范、道家思想和豪侠性格,青胜于兰,如虎添翼。
赵蕤读百家书,博于韬略,长于经世。由于他出生在木融合、大统一、大团结的“开元盛世”,缺乏战国时期那种人分裂,大动乱、人辩论的政治环境,加上他视功名如粪上,视富贵如浮云。所以采取了“夫妇隐操,不应辟召”的处世态度。
赵蕤的生平事迹,刘煦的《旧唐书》和欧阳修的《新唐书》皆未立传。唯北宋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和清代纪晓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他的事迹有简历和传略可查。
赵蕤的《长短经》成书于开元四年 ( 公元 716 年 ) ,共九卷 64 篇,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和阴阳家思想之大成,是黑白杂揉之书,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记述国家兴亡,权变谋略、举荐贤能、人间善恶四大内容,又以权谋政治和知人善任两个重点为核心;此书高妙完美,天人台一,振聋发聩,警世惩恶,是难得的谋略全书。
赵蕤强调:王道重教化,霸道重威猛,强国重胁迫;在官场要功成隐退,在战场要穷寇勿追,在商场要赚钱就收。
赵蕤的《长短经》又叫《反经》,所谓“长短”,就是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正反相生之意。
“长短纵横之术”又叫“显学”,《战国策》就叫《短长书》,赵蕤说:“不知人之长短,不知国之长短,不知事之长短,不知战之长短”就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反”,不是造反谋反,而是反其道而思之,进行逆反推理,摆脱思维定势和单向思维,提倡开拓性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独立辩证地去思考问题。
人们习惯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叫“正经”,把赵蕤的《长短经》叫“反经”,那么“正经”和“反经”有什么区别呢 ?
《资治通鉴》寓谋略于记叙之中,是统一天下、治理天下的教科书,多用间接暗示,认为历史已经定型。
《长短经》显谋略于议论之中,是教训皇帝,纵横捭阖的谋略学,多用直接提示,认为历史问题不能“盖棺定论”。
“正经”提倡心术端正,光明磊落,发挥个人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才干,反对搞阴谋诡计和非法的谋权手段,以达到预期的主观效果。
“反经”提倡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只要合符道义,欺骗是老实,诡诈是忠诚、孔墨之术、王霸之术、中商之术、黄老之术可以兼容并包,强调“以政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为取天—卜”。 ①
赵蕤一贯主张“天—卜为公”、“民贵君轻”,反对“天卜为家”、“一人独占”,历代统治者生怕《长短经》对君主世袭制和忠君思想构成威胁,所以对《长短经》中的许多谋略“用而不说”、“密而不宣“。以至千百年来《资治通鉴》广为流传,而《长短经》却鲜为人知。
《正经》利《反经》刘同一人物事什作出了迥然不同的历史评价,现在以商鞅变法、马谡被斩、刘备刘禅三起事例加以比较。
商鞅变法
分元前 359 年 ( 周显王十年 ) ,商鞅帮助秦孝公实行变法,目的在于加强君主集权,实行土地私有,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社会治安,实行保甲连坐法,举报与杀敌同功,隐匿与叛国同罪:奖励农耕,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建立贵族军功赏罚制度,无功者取消特权和俸禄;废除郡县制,实行县级制 ( 三十一县 ) ;首都由雍州 ( 陕西风翔 ) 迁往咸阳。
变法开始,公子驷带头反对,由于“邢不上人夫”,商鞅便把公子驷的太傅公子虔处以劓鼻 ( 割鼻 ) ,把公子驷的太师公孙贾处以黥面 ( 脸上刺字 ) ,把反对新法的七白多百姓腰斩于渭河岸上。
接着,商鞅背信弃义向魏国发动侵略战争,用欺骗手段俘虏了魏公子印,占领了魏国 15 座城池和 600 多里土地。害得魏惠王迁都大梁 ( 开封 ) 改称梁惠王。
秦孝公鉴于商鞅功勋显赫,由中庶子升左庶长,再升大梁造,其车马仪仗与秦孝公同级。由于商鞅位高权重,功高震主,反对派敢怒而不敢言。
公元前 338 年 ( 周显王 31 年 ) ,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 ( 即公子驷 ) 继位,公子虔和公孙贾马上翻案。商鞅由诬告谋反到自觉谋反,被公孙贾捉住后处以车裂 ( 五牛分尸 ) ,诛灭三族,百姓对商鞅啖肉寝皮,暴尸荒野,变法以悲剧告终。
《资治通鉴》认为:商鞅变法十年,秦国富强,秦民大悦,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短经》认为:商鞅开创了“以恶治国”之先河,不是靠道德、仁政、教化去统一天下,而是靠军事、武力和战争去统一天下;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穷兵者必死,好者必亡。由于商鞅刑戳惨烈,百姓贝威·而不见德,见利而不知义。汉武帝时期的酷吏张汤炮制“巫蛊案”,冤杀了三万多人,连陈皇后、钩弋大人也难以幸免;武则大时期的酷吏来俊臣制造“谋反案”,冤杀了两千多人,连太子、庐陵王、太平公主也成了株连的对象。
《长短经》认为:商鞅贪图俸禄,迷恋权势,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知明哲保身,功成隐退。因为封建君主对权力的独占性和排它性,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形成了防范心理和疑忌心理,先帝的功臣往往成了新君的仇敌,这种屠杀功臣的历史怪圈,往往会世代繁衍,永远延伸。勾践灭掉太差之后,范蠡不辞而别,偕西施泛舟五湖,世称“陶朱公”。文种贪财不隐,遭勾践杀害。刘邦统一天下后,张良马上退隐,获得善始善终,韩信功成骄傲,图谋反叛,落得身首异处,夷灭宗族。
马谡被斩
公元 228 年 ( 魏明帝太和二年,蜀后主建兴六年 ) 诸葛亮平定南中的孟获之后,重新结好孙权,开始北伐。诸葛亮令马谡为先锋,带一万人马,经秦岭西路走阳平关,山街亭进攻长安,诸葛亮向马谡交代:只能据守城寨,方保无虞,马谡却违背军令,偏要把军队驻扎在南山之上,魏明帝曹睿令张邰为特进将军,张邰断了蜀军的水道和粮道,放火烧山,蜀军大败,诸葛亮只好率西城千余百姓退回汉中,挥泪斩了马谡。
《资治通鉴》认为:诸葛亮深谋远虑,铁面无私,赏罚分明,严于责己;马谡死搬教条,轻敌自恃,刚愎白用,违令拒谏,理当被斩。
《长短经》认为:曹操是人才重于军令,诸葛亮是军令重于人才,胜败乃军家之常事,败军之将不必斩首。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理论是正确的,马谡不可大用,但可小用。
马谡用反间计让曹睿削去司马懿的官职,也是非常成功的,应当给马谡一个改过自新,立功赎罪的机会,马谡作参谋长卓卓有余,当司令员则为不妥,斩马谡是自毁长城,是诸葛亮用人不当,用人失察和执法不公的大暴露。
诸葛亮的军令状有双重标准:关羽立军令状失守华容道就网开一面,因为他是皇室宗亲,马谡立军令状失守街亭就非斩不可,因为他是普通官兵。公元前 627 年 ( 周襄王廿五年 ) ,秦穆公的三位元帅 ( 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 ) 作了晋文公的俘虏,秦穆公不但不杀,反而责怪自己不听蹇叔的劝告才有这次失败。公元前 597 年 ( 周定王十二年 ) 晋景公的主帅荀林父被楚庄王打败,晋景公也未判处荀林父的死刑。若论当时的人才战略,曹魏有张邰、曹真、钟会、邓艾;东吴有羊祜、陆逊、王濬,西蜀仅仅有姜维一人,已是强弩之末,处于“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行”的困难境地。“得人才者得大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孔明 27 岁出山, 54 岁陨命,前后 27 年未与蜀汉培养一个接班人,蜀汉的综合国力完全处于劣势,轻率多次北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走上了葬送蜀汉的灭亡之路。
刘备刘禅
公元 198 年 ( 建安三年 ) ,吕布攻下小沛,刘备的两位夫人作了吕布的俘虏,刘备只好到许昌投靠曹操,“备时闭门种芜菁 ② ”,梅熟时节,曹操邀刘备共饮,当曹操谈到“当今天下英雄非刘备、曹操莫属”时,恰好天空惊雷贯耳,“备方食,失匕箸 ③ ”,曹操问刘备:“难道雷声你也害怕吗 ? ”刘备说:“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 ④ ”这就是“闻雷失箸”的来历。
公元 263 年 ( 魏明帝景元四年 ) ,邓艾偷渡阴平小道,从江油、绵竹直抵成都,当时的刘禅既不逃奔南中求盂获避祸,又不投靠东吴,更没有带领五万御林军与邓艾决一死战,而是听从谯周的建议,统率文武百官向邓艾投降。公元 264 年 ( 魏元帝咸熙元年 ) 刘备率领 64 位官员到了洛刚,其中 54 人封了侯爵,刘禅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一日,司马昭设宴问刘禅:“你的宗庙坟茔皆在益州,思念吗 ? ”刘禅回答说:“此地乐,不思蜀也”。司马昭对贾充说:“刘禅真是一个没心肝的人啊 ! 就是孔明复活,姜维有三头六臂,也把他扶不起来呀 ! ”这就是“乐不思蜀”的来历。
《资治通鉴》认为:“刘备是鼎足三分的盖世英雄”,是龙种;刘禅是“德才不称其位的亡国之君”,是跳蚤和不肖子孙。
长短经》认为:当敌强我弱,自己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必须“韬光养晦”,保存实力,既要学会“难得糊涂”,还要审时度势,忍辱负重。刘备和刘禅父子学的是:“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⑤司马懿装聋卖傻骗过曹爽,趁曹爽出城之机,夺了兵权,诛了曹爽三族。吕蒙装病骗过关羽,夺回荆州之后,在麦城还杀了关羽,王羲之夜宿王敦家中,偷听到王敦与刺客密谋杀害晋明帝的谈话,王羲之假装酣声如雷,满脸唾沫,才打消了王敦杀人灭口的念头。古人云:大智若愚,大言若讷,以柔克刚,有容乃大,小不忍则乱大谋。
韩信有胯下之辱,封了淮阴侯:张良有拾履之耻,封了留侯:勾践有尝粪之羞,灭了太差。韬光养晦是古代的政治文化和政治智慧,也是一种畸形和病态的斗争手段,只要权力游戏无规律可循,这种斗争手段就不可避免。奉行韬光养晦策略,必须具有政治远见利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身体力行。
《长短经》是一部杰山的谋略全书,由于它的文字古奥艰深,作者在阐述时,“只帅其意,不师其词”,仅举施政方针、惩罚制度和弱势求存三个方面加以说明,这些事例只是《长短经》中的几颗耀眼的星星,虽属管窥蠡测,但能“见微知著”,“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注释: 1 、《道德经》
2 、《吴历》
3 、《华阳国志》
4 、《汉晋演义》
5 、《周易·系辞》
参考书目
①《反经》 ( 全—册 ) 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周苏平注释
②《反经》 ( 全一册 ) 中国文史山版社出版 李古寅编译
③《新反经》 ( 上—厂册 ) 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 王志刚编译
作者简介
何 权 中学高级教师。男,四川射洪县人, 1932 年出生,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曾任重庆广播电台编辑,绵阳市政协委员,盐亭县人大代表,三家科研院校的特约研究员 ( 中国科研交流中心等 ) ,两家科研院校的学部委员 ( 国际人才研究院等 ) 。为国育才,为国选才,共培养中专和高中毕业生 1957 人,函大电大毕业生 85 人,硕士生 15 人,博士生 7 人,大学党委书记 1 人。主要教学经验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情动情,以行导行,一分管,三分导,六分等,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所发表的论文,荣获五个国际优秀论文奖 ({ 科举制度是中国的五大发明》等 ) ,一个国家金奖 ( 《“红楼梦”不是清宫秘史》 ) ,七个国家特等奖 ( 《金圣叹没有腰斩“水浒传”》等 ) ,十六个国家一等奖 ( 《墨竹神韵,双壁争辉》等 ) 。已入编七十三部大型文献丛书 ( 《华夏散文经典》等 ) 。由于论文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学术领先水平,已在国际互联网作全球性发布。另有七部文史著作出版发行 ( 《学术论文荟萃》、《鹤庐诗稿》等 ) 。主要写作经验是,内容:文艺评论;题材:名著名人:语言:清新隽美;见解:精辟独到;结构:正反对比;治学:博采众长;目标:发展创新。作者个人业绩已入编六十八部专家学者大辞典 ( 《中国当代诗词楹联艺术家辞典》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