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碧霞是什么脸型:东圆夜话(一):关于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9:32:09

东圆夜话(一)

秋天的南方还有暑气,晚间坐在阳台,晚风阵阵送来几分惬意。回家数日即有了新家给予我的快乐,望去一条大路直向无际,所谓无际也者,在我们这里应该说的就是东面的大海了。骤然觉得心胸开阔,视野无碍,人啊常常有一种心情,这心情是环境给的,所以荀子说: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博见、见远、闻者彰,不都是环境的赐予。  

我充满激情地说到:

“我就象伟大的拿破仑-波拿巴面对着香榭里舍大道,我瞭望着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这是何等豪情。”

准备与我闲聊的致远先生有点诧异,他也许不明白我仅仅只是为了眼前的夜景所感染,我们这样一群无权无势的人们,在这个权力决定一切的社会能有几多感动? 

致远先生幽幽地:

“我们这些对祖国充满感情的人尚且如此,而况那些充满激愤的人们。”

我用忧郁的目光注视着我的那条车水马龙的东圆大道,大道依然,只是少了香榭里舍的气势,自然也没有了凯旋门的感动。情感属于文化范畴,是生存环境的产物,而生存环境即在于外观景象,更在于人文感受。当代中国的繁华与现代中国人的忧伤离奇地交织,常常,那重重叠叠的高楼如同无处不在的权力,令人感到深深的压抑。

我怀念少年时代走过的那一条条石铺成的路,我怀念那些在石板路上戏耍的小伙伴。没有横冲直撞的小汽车,甚至没有自行车,在我的记忆中,路过的行人也为游戏中的孩子们让路。在孩子们的笑闹中,一切都是那么朴实,自然,自然天成。

致远先生幽幽地:

“我看过一篇美国人的文章,题目是《真的强大了,中国人劣等情结也未消除》,文章写到:

‘现就读于纽约的施华兹说,她在中国之所以拿钱却不用出力,仅仅因为她是白人。。。一些中国公司想通过雇用西方人(特别是白人)来衬托自身,好让本公司显得地位很高、运作很成熟。’

文章一针见血地写到:

‘中国同西方之间的关系自19世纪鸦片战争以来就一直不太明朗,这既触发了反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也使中国人充斥着自我否认情绪,同时对西方充满盲目崇拜。中国人的优等和劣等情结根植于100年的民族屈辱,从未自我消除。即便中国最近30年已跃升为世界经济强国,这种情结依然存在。一方面中国要求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西方的更多尊重,而在个人层面上,西方人在中国人眼里仍贴着优等标签’。”

我淡淡地说:

“其实这个美国人并没有看透,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都有老庄情结,也就是在内心都自持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这是中国文化使然。可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又常常在外在的场合逢迎拍马,对权力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这是对政治的适应。中国人就生活在这样的双重人格之中,我们可以清谈高论,可是现实的生活中的我们不能不在不可置议的强权面前委曲求全。”

致远先生幽幽地:

“又开始大谈文化了。”

我注视着眼前的大道,我知道前面的大榕树下是一个十字街口,向右拐即环城大路,向左去就是东岩山。东岩山山形如麒麟,亦名麟山。每当凌晨,登临眺望东海日出,奇幻莫测,气象万千。我似乎是在自语:

“昨天,我闲下逛夜市,在尘土飞扬的街道上买了一本《兰亭序集联》。王羲之的墨迹展示了书法艺术的绝代风华,集联的才情荡漾着魏晋思维的无羁与透彻,我不禁想唱起:

‘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 ’说来心下黯然,20与21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的垃圾在央视,文化的瑰宝在地摊。

欣赏《兰亭序集联》

詠怀当世事 叙次古人文   

领悟于陈迹 有为在盛年   

明白中国文化现状:

红歌与赵本山闹剧的区别是社会主义文化与民粹主义文化的区别,其本质的特征在于导社会大众于进步还是宣扬愚昧和堕落。赵本山闹剧带有浓重的满清亡中国文化的思想倾向,它迎合了前期中国权贵图“和谐”保自身的述求,带有明确的愚民意图。

现代人讲文化,似乎一声号令四海翻腾,却不知《兰亭序集联》云:

文情生若春水,弦咏寄之天风。

文化是不能创造的,只能发现和倡导,或如《兰亭序集联》云:

今趣岂异于古,天听可期诸人。”

我深深地叹了口气:

“中国文化的方法论是中庸,并不追求完美,而是在追求合理与合度;西方文化――基督文化的方法论主张的是谦卑,即通过人性的自我约束实现文化上的自觉;东正教文化的方法论是对真理、正义的论定,一旦权力与真理、正义结合,这个世界充满光明也燃烧着太阳的灼热。这就是人类社会的三种基本的文化形态。

限娱令终于出来了,中国文化执政高层终于有了一个危机意识,但是,如何正视文化仍然是一个问题。

关键的是破除斯大林历史五阶段论对中国社会意识的影响,即摆脱东正教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当所有的人都拥向真理和正义,承载我们的生命之舟只能倾复,苏联的崩溃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的近代史也留于我们深刻的印象。

关键的是把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看成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都是现代中国人的文化遗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灿烂,什么是辉煌。回归自我吧,祝福中国。

关键的是如何走出仕文化的陈腐,去迎接大众文化的新生。我无为,民自为。仕子――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有老庄情结,也就是内心世界都葆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旦入仕,又常常不能不有大展宏图的冲动。中国的仕文化始终存在着这样的悖论:崇尚无为而践行有为。中国文化是到了实现无为与有为的统一的时候了,这就是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相结合,化有为于无为。

辨才和尚《赴太宗召》诗道:

云霄咫尺别松关,禅室空流碧障间。

纵使朝廷卿相贵,争如心与白云闲。

难道只有出家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东圆路依然繁华,夜色的沉重只是增加灯光的激昂。我们黙黙地看着,且记下这一节东圆夜话。

壶公评论写于2011-10  于麒麟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