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痘用什么洗脸好: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尴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40:08

国家统计局1月14日公布了2007年GDP的最终核算结果,按照最新的数据, 2007年GDP现价总量为257306亿元,较初步核实数增加了3.1%;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比初步核实数提高了1.1个百分点。而2007年德国GDP为2.38亿欧元,按年末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合25.39万亿元,低于中国GDP最新调整值。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取代德国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和第二大国日本4.5万亿美元,我们还有近1万亿美元的差距。

而且,考虑到2008年德国GDP的增速只有1%多一点,相对于中国10%的增速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占据这个位置。其实,就经济总量而言,对于中国超越德国成为第三大经济体,本来只是个时间问题,有点戏剧色彩的是,这个结果通过调整2007年GDP的最终核算数据而得到。在全球金融危机笼罩,实体经济衰退的今天,这个世界经济第三的交椅也许能给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复苏提供更多的信心。

但是,世界第三的地位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中国30年经济改革的巨大成果,但是,我们对这样的一个结果不宜过度的解读和夸大其意义,特别是,经历这么多年的发展之后,无论说中国经济崩溃或者迟早取代美国,我们现在都能理性对待,这是中国的成熟和自信。相对于世界第三位的结果,我们似乎更应该去解读中国经济本身面临的各种问题。

事实上,GDP从来不是任何一个国家评价经济实力的最好指标,短缺经济的历史让中国成为最看重GDP总量的国家,这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是可以理解的,但当经过30年年均9.8%的奇迹般的高速增长以后,在我们初步告别短缺经济之后,更应该关注货币的另一面,那就是我们经济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转型之道,以便为下一个30年的发展提供一个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均衡的发展模式,这显然比陶醉于世界第三的梦幻要更有意义。

谈中国经济本身的不足,人均GDP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2007年,中国人均GDP为2800多美元,位居世界100名之后,而德国的人均GDP近4万美元,位居世界前20位之列。按照2008年的增速,中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也已经成为定局,但即使到了3000美元,我们人均仍然位居世界的100名左右,用温总理的话说,总量除以13亿,就显得很小了,的确如此。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也只有美国的1/6不到。从韩国和我国台湾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奋起直追的经济体能够维持比较快的经济增长,直到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即使按照这个历史经验,维持中国的增长速度,直到2040年,中国才能达到美国的水平这个不可思议的目标。这意味着,在一定时间内,我们的经济本身从民生的角度而言,国强民不富的基本状况将依然存在。

从经济发展的持续性而言,中国本身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资源耗竭性模式不仅给本国的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压力,更给世界资源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中国GDP却只有美国的大约四分之一不到,资源消耗却仅次于美国,中国消耗的资源,比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起来的总和还大。钢材消费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超过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0%以上。这种资源耗竭性的模式无论对于中国自身还是世界,很难再承担下一个三十年如此的消耗。再从经济拉动的动力而言,东亚的奇迹其实都建立在出口导向的基础上,日本、韩国都是,中国更不例外。出口和投资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70%左右,而国内需要却在30%左右的水平徘徊,这种人均GDP低下,而保持如此高的出口和投资率,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还没有先例,而可能导致的结果我们已经看到了,在外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因为国内购买力的缺乏导致产能的大量过剩,这是中国应该着力从制度上进行解决的问题。

正是这种过度依赖投入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平面化,没有现成精细的财富创造模式,没有现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结构,这和日本、韩国完全不同。从世界经济变迁的历史来看,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尽管都曾经经历过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粗放模式,但最终成为经济强国,靠的是技术和创新的进步,靠的是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群。中国过于依赖投入和出口的经济增长最终不可能在保持人均收入增长方面持之以恒,东亚的教训其实早已经高速了我们这一点,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美国40%的时候,就很难保持经济增长了。

我们无需再谈民生的缺乏,无需再谈制度的残缺。但就产业本身和持续性而言,我们的确并没有形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格局。就此而论,国务院目前正在制定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意义自不待言。的确,中国必须通过产业的振兴奠定一个工业化的基础,由此,必须进行结构性的改革,大力推动民间资本的投资热度,特别是要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这是中国人均GDP达3000美元之后必须完成的命题,否则,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分享微不足道的利润的世界第三大计经济大国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