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神经麻木怎么回事:自由的灵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0:13:00
翻开古老中国的漫漫长史,硝烟从其中逸出,烽火映红了你的脸,朝代的更替,战事的频繁,生灵涂炭。我走进一个历史的缝隙去瞧瞧它的模样。那确实是一个夹缝里的年代,魏晋之交,战祸频仍,世事纷扰,思想杂乱而荒芜。从东汉开始社会崇尚气节的风气已经荡然无存,中国的传统文化气质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裂变。
就在这混沌与动荡中,一声清脆的长啸从某个幽隐的竹林中传出,澄澈了那个时代的心灵,灵动了我们的历史。走进竹林,七八人正对酒豪饮,时而交谈,时而沉默,时而抚琴弹奏,时而作文弄赋。他们便是“竹林七贤”,那个时代天空中耀眼的明星,而嵇康可能就是他们之中最亮的一颗了。
嵇康出生于一个儒学世家,从小便饱读诗书。长大以后,“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清秀,高爽任真,在群行之中,有非常之器,人以为他是龙章凤质”。已经不记得这是那位史学家对他的评论了,每当读到这样的句子就会联想到无数微风习习的傍晚,飘飘百衣与青青相互摩挲,嵇康就在这自己创造的诗意里徜徉漫游,清健的脸庞映着夕阳的颜色。真不知道这样的回忆已经感动了多少中国文人,或者说还要温暖多少孤寂的灵魂。
嵇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隔着历史的长河,与我们进行着一对一的心灵交流。他叛逆却温和,他广结好友却挑剔择之,他身担官位却不务正业。也许正是这些矛盾的火花擦亮了嵇康耀眼的光芒。他还蔑视权贵,当司马氏的亲幸钟会带着大批宾客,宝马香车来拜会他时,他头都不抬,钟会待不住了,欲转身离开。嵇康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忿忿地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本是充满机智的一问一答,却因为特定的时代为嵇康的人生悲剧埋下了沉重的伏笔。
嵇糠不仅打铁而且采药,他打铁是为了换酒。他采药,他也识药,他奔走在悬崖绝壁上,把采到的药材送给贫困的病人。不知道他是以什么样的心境在寻找,在那个没有英雄的年代,即使有友人相伴,内心的孤寂与迷惘向谁诉说。于是当那些如澹澹春风,汤汤流水的旋律从他的手底飞出,他完成了一次与古人的交流,与自然的交流。与自己的交流。
可后来的后来,琴声消遁,嵇康死了。他死于自己的仗义执言,死于自己的不屑权贵的眼神。他的朋友被冤入狱,他为朋友奔走呼号。却被小人钟会以莫须有的罪名投进大牢,并等待处决。这是多么荒谬的年代啊,也许当历史被小人牵制的时候,世界都是黑暗的。
洛阳建春门外,北行两里,嵇康将在这里被处决。临刑前,嵇康脸色不变,一曲《广陵散》让三千太学生潸然泪下。刀起刀落琴声仿佛依旧,只是灵魂已经离开躯体,那自由的飞舞的灵魂,依然轻灵。依然俊秀,屹立天地,屹立山河。
作者:秋霁向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