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杀了神经必须牙套:传奇万海峰:抗美援朝指挥炮兵歼灭美军1800余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5:01:11
传奇万海峰:抗美援朝指挥炮兵歼灭美军1800余人  

核心提示:1952年,万海峰所在的二十四军入朝参战,军长皮定均极力推荐他担任炮兵主任。二十四军历史上从未有过统一的炮兵指挥机构,万海峰又是步兵出身,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而且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臻于完善,其压力可想而知。令人称奇的是,万海峰进步神速,很快就指挥得游刃有余了。

他先是提出“游动炮群”作战的思路,利用突然、近迫、猛烈的急袭,打击敌炮兵,收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效果,并创造性地将这种战术推广到高炮部队,提倡游动设伏,奇袭敌机,弥补了我军高炮炮型老、射击高度不足的弱点。在一次攻击敌无名高地的战斗中,万海峰沉着指挥炮兵对该高地的美军阵地实施15分钟急袭,并展开延伸射击,有效地压制了敌军火力。次日,敌军以30辆汽车满载后续部队集结时,万海峰又指挥炮群以3分钟火力急袭,歼其大部。战后数据显示,仅万海峰指挥的炮兵就歼灭美军1800余人,战绩斐然!

本文摘自《党史纵览》2010年第11期,作者:吴兆章,原题:《万海峰:从“毛头”到将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璀璨将星中,有一位出生于河南光山的传奇人物。他1933年参加革命,最高军衔是上将,不少史料都写着他是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可每每有人说起此事时,他总是一本正经地纠正说:“我1955年并未被授少将军衔,只是大校,1988年才被授予上将军衔。”将军实事求是的态度令人钦佩,而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燃烧的激情岁月更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13岁参加红军,参加过保卫鄂豫皖苏区的敌后游击斗争;经受过抗战炮火的洗礼和考验;解放战争中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及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之后他跨过鸭绿江挥师朝鲜;当1976年唐山发生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后,他又主动请缨,参与指挥了抗震救灾行动……然而,这位放牛娃出身、驰骋沙场几十载的共和国战将,竟然曾经连正式的名字也没有……

万海峰,1920年9月生,河南省光山县人。1933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侦察参谋,苏中独立第七团营长、苏中军区泰兴警卫团副团长兼参谋长、靖江县警卫团副团长、第三分区教导大队大队长,独立旅第十三团副团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师五十四团副团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七十二师二一六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二十四军七十师参谋长、七十一师副师长、志愿军第二十四军炮兵主任、第七十二师师长,1955年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后历任第二十四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红小鬼“毛头”

1920年底,在光山县泼河乡椿树店村一户普通农户家里,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婴来到了人世。男孩的父亲万田润和母亲肖氏前两胎都是女儿,这回得个儿子,自然欣喜不已,便想请人给儿子取个响亮的名字。可找人取名是要给钱的,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于是,夫妻俩一合计,干脆就叫儿子“毛头”。毛头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两个姐姐当了童养媳,父亲则拖着残腿跑到县城给大户人家帮工,毛头在二姑的收养下开始了放牛生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毛头在生活的磨难中迅速成长,当他看到红军写下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时,就认定只有跟着红军,穷人才能有田地,于是便萌发了参加红军的念头。

1933年7月12日,毛头跟着二叔经过十几天的跋山涉水,找到了转战于天台山的光山独立团。独立团的领导见毛头年龄太小,个头又矮,不愿接收。不料,毛头死活不依,据理力争道:“俺来就是参军的。俺也是咱光山的一条汉子啊!”部队领导一听就乐了:“你还没有枪高呢,参军干什么呢,我们可是天天要穿山越岭的啊!”“这有什么!俺打小就会放牛,干农活,什么苦都吃过。再说放哨送信的活儿,让大人们干,岂不是浪费!”毛头把头一昂,说得头头是道。

毛头的“能言善辩”果然起了效果,独立团领导略微思索了一下,便点头答应了,从此,毛头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然而,参军后不久,二叔就病倒了。当时红军正处于敌人的“围剿”之中,没有条件照顾重病号,于是,组织上就让毛头护送二叔回老家。毛头搀扶着虚弱不堪的二叔,悄悄地沿着小路穿行,好几次差点被敌人发现,他都机灵地藏在草丛中躲了过去。谁知快到家时,二叔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巨大的变故使毛头成熟了许多,他冷静地思考起自己面前的两条道路:要么回老家,要么寻找红军。老家近在咫尺,可回家是绝对不会有出路的,弄不好还会牵连家人;回去找红军,可压根就不知道部队现在在哪。思前想后,毛头最后还是毅然决定沿着原路返回去找红军。在寻找红军的途中,饥饿与寒冷双重折磨着这个13岁的少年。一天黄昏,毛头走得精疲力竭,倒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昏沉沉地睡了过去。也不知道睡了多久,毛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人在轻轻地拍着自己。他猛一睁眼,发现几个中年汉子围在身边,一下子就愣住了。“你打哪来?”一个中年男人轻轻地问道。“从光山来。”中年男人点点头,接着问道:“到哪儿去呀?”这下毛头可不敢说话了。他仔细打量起了那个中年男人,觉着他不像坏人,便说道:“找红军去。”接着,他便将自己的遭遇以及自己的决心简略地说了出来。中年男人连连点头,高兴地拍着毛头说:“小同志,小小年纪,却有这般坚定的革命决心,好,我收留你。”这时,只听有人喊了一嗓子:“小同志,快喊高政委,这就是咱们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呀。”

之前,红二十五军向陕北转移后,留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的党组织和红军武装,组成了以高敬亭为书记的、新的鄂豫皖省委,并重新组建了红二十八军,高敬亭任政委。这支队伍转战到天台山附近时,恰好遇到了孤身一人的毛头。高敬亭把毛头留在了军部警卫连。一天,他和几个战士聊天,有位警卫员嫌自己名字不好听,便缠着高敬亭给自己改个名。一旁的毛头想到自己打记事起就一直沿用“毛头”这个小名,现在都是红军战士了,总不能还叫“毛头”吧,便鼓足勇气请高敬亭给自己取个名。高敬亭当即就答应了,沉思片刻说:“我们红军,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这个战斗集体,像海洋一样大,像山峰一样高,部队和个人都有光辉灿烂的前程。你姓万,就叫万海峰好不好?”众人齐声叫好,毛头自己更是兴奋不已。从此,红二十八军的花名册上就出现了万海峰这个名字。

抗日“智多星”

1941年1月,国民党苏鲁皖边区游击军副总指挥李长江投降日军,被编入伪第一集团军。新四军领导的苏中抗日根据地陷入了被敌伪顽军前后夹击的危险境地,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奉命指挥一师及苏中独立第七团寻歼李长江部。考虑到独立七团二营在黄桥战役中牺牲伤亡过大,营长也壮烈牺牲,全营士气遭受重创,粟裕决定派时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侦察参谋的万海峰出任二营营长。万海峰时年21岁,一天连长都没当过,现在临危受命要当营长,二营的官兵听到消息后,一个个心里直发毛:这个小营长,能带好我们这支老部队吗?

万海峰二话不说,一上任就指挥全营官兵在姜堰(今泰县)的石家岱镇用3天功夫打了个两战两捷,歼灭李长江部600余人,战士们竞相奔走,交口相赞: “小营长指挥我们打了个大翻身仗!”不久,万海峰奉命到苏中军区第三分区所属的泰兴县担任县警卫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刚到泰兴,万海峰就碰上日伪军纠集 6000余兵力,兵分8路向三分区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扫荡”。他临危不乱,率部在一个叫姚岱的小镇歼灭日军烟养义少尉以下20余人,俘虏2人,开创了苏中敌后根据地生俘日军的纪录。

7月,万海峰赶往靖江县警卫团任副团长。一上任,他就接到县委命令,由他和政治处主任董铁山率部奔袭靖江县城,向抗战4周年献礼,借此提高新四军的声威,鼓舞民心。任务很艰巨,压力也很大。万海峰化压力为动力,在听完董铁山和两位营长关于地形敌情的介绍后,他紧锁的眉头倏地打开了,一只大手重重地拍在了桌子上:兵分两路,用奇兵!

这天夜里,万海峰带着一营和特务连借夜幕掩护,悄悄向靖江县城体育场的日伪军据点开进,另一路则由董铁山率二营直奔伪警察所而去。一靠近据点,万海峰就下令战士分散到各个方向,同时向据点射击,这一招果然管用,据点里的日伪军搞不清到底哪个方向上有人,不敢贸然行动,纷纷龟缩在据点里。万海峰立即命令特务连长瞿熙趁乱冲进牢房,解救了被囚禁的十几名抗日军民。万海峰这边打得轰轰烈烈,董铁山那边也不甘落后,他带领部队向伪警察所猛攻,30多个睡梦中的伪警察眼瞅着逃跑无望,纷纷缴枪投降。结果半个小时不到战斗就结束了。警卫团奇袭告捷,惊得日伪军们以后一听到万海峰的名字就犯怵。

1942年6月,万海峰奉命率领警卫团攻打靖江守敌重要补给中转港——八圩港。八圩港易守难攻,万海峰便让手下的4个连各自抽调精干力量组成4个突击排,1个排牵制港东核心据点敌人,1个排攻歼港西敌据点,1个排袭击停在港口的敌船队,1个排则负责打击从靖江县城赶来的敌增援部队。一番部署后,万海峰换上了一套伪军官的行头……

夏夜的长江,凉风习习,吹得人很是惬意。这时,一队穿着伪军军服的队伍带着10来个挑着箱子的民夫,出现在了八圩港东边的核心据点的吊桥前。守卫的哨兵正在打盹,听到动静,惊醒过来,端着枪探着脑袋厉声问道:“什么人?口令!”只见一名年轻的伪军官挥了挥手,大声说道:“自己人!我们从南京押解军款物资去泰州,为确保安全,今晚要在这里过夜。快放下吊桥,让我们进去吧!”

哨兵做不了主,赶紧报告给了上司。一个伪军官在据点上用电筒来回照了很长时间,确认是自己的队伍后,便嬉皮笑脸地问道:“长官,有赏嘛?”据点外的那个年轻伪军官一拍口袋:“当然有。弟兄们每人5块光洋,军官加倍!”一听这话,据点上的那个伪军官来了精神,手一挥:“放下吊桥!”正当据点里的伪军们做着光洋美梦时,过了桥的伪军和民夫突然“翻脸”开起火来,打得他们哭爹喊娘。就在据点内枪声四起的时候,停在港口十多只敌船跟着燃烧了起来。“同志们,我们成功了!”原来,那位年轻的伪军官正是万海峰。在他的精心指挥下,警卫团奇袭八圩港大获全胜,新四军则无一伤亡。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1947年1月,华东野战军成立,万海峰任副团长的部队改编为华野六纵十八师五十四团。4个月后,该团奉命挥师南下,参加挫败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进攻的战斗。5月12日,正当五十四团准备参加攻打白彦城守敌的战斗时,野司首长陈(毅)、粟(裕)发来指示,命令十八师迅速北上鲁中地区,迂回至敌背后攻占垛庄,配合大部队围歼已进至孟良崮的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七十四师。

五十四团接到师部传达的野司首长命令时,部队距垛庄有240多公里远,而且全是崎岖山路,极不利于行军。因为团长职位暂空,身为副团长的万海峰就成了五十四团最高军事首长,他毫不畏惧地带领全团指战员走在全师的最前头,冒着敌机袭扰的危险,一路翻山越岭,夜以继日地向垛庄疾进。经过连续40多小时的强行军,万海峰成功地带领部队穿插至垛庄西南岱山寺西侧的无名高地上,隐隐约约的星光下,不时传来敌人换哨的口令声。“通知部队,就地休整,保持肃静!”万海峰果断地下达命令。天快亮时,万海峰指挥部队配合友邻的五十三团,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出其不意地向垛庄发起猛攻。驻垛庄守敌仗着自己手中有美式装备,加上这一带地形奇特怪石林立,以为我军不敢进犯,没有修筑什么像样的工事。在我军强大的攻势面前,守敌很快就溃不成军,五十四团只发起一轮进攻,就轻松拿下孟良崮一侧的天马山。

2010年11月25日 10:20 党史纵览 【 】 【打印共有评论2

5月15日黎明,华野部队完成对敌整编七十四师的分割合围,国民党统帅部发觉我军意图后,一面严令七十四师吸引我军主力,坚守孟良崮待援,一面急令整编二十五师、六十五师、十一师、八十三师、四十八师等部队,迅速向整编七十四师靠拢,实施对我军的反包围。几十架敌机轮番向我进攻部队实施密集轰炸扫射,地面炮火也不顾一切地向我前沿阵地猛轰,在震天的爆炸声中,敌七十四师连续组织了集团冲锋,妄图打开缺口与增援部队靠拢。

这是一场空前的恶战。为保证集中火力,野司命令各阻援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拦截援敌,主攻部队加速猛攻,全力以赴在援敌逼近前歼灭七十四师。作为主攻部队之一的五十四团,立即向横山、官山、业家沟、大山场的敌军发起攻击。战斗中,万海峰始终冲在最前沿,沉着指挥部队接连打退了敌人5次反冲锋,并率部成功突入敌业家沟阵地。

至15日下午,七十四师主力被我军困在了光秃秃的岩石山地上,美式装备无法施展,官兵饥渴难耐,士气十分低落。就在这时,野司发布了总攻命令。刹那间,我军部队所有炮火都集中指向了孟良崮敌军主阵地,万海峰率部向孟良崮主峰冲去,一口气拿下了敌3个无名高地。敌人在我炮火的压制下,乱作一团,东奔西跑,四处藏身。战斗至次日拂晓时分,山顶沉寂了下来,整编七十四师被我军全歼。

孟良崮战役,对从未参加过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的万海峰而言尚属首次,但他出色的表现向世人充分展示了自己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高超本领。

1952年,万海峰所在的二十四军入朝参战,军长皮定均极力推荐他担任炮兵主任。二十四军历史上从未有过统一的炮兵指挥机构,万海峰又是步兵出身,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而且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臻于完善,其压力可想而知。令人称奇的是,万海峰进步神速,很快就指挥得游刃有余了。

他先是提出“游动炮群”作战的思路,利用突然、近迫、猛烈的急袭,打击敌炮兵,收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效果,并创造性地将这种战术推广到高炮部队,提倡游动设伏,奇袭敌机,弥补了我军高炮炮型老、射击高度不足的弱点。在一次攻击敌无名高地的战斗中,万海峰沉着指挥炮兵对该高地的美军阵地实施15分钟急袭,并展开延伸射击,有效地压制了敌军火力。次日,敌军以30辆汽车满载后续部队集结时,万海峰又指挥炮群以3分钟火力急袭,歼其大部。战后数据显示,仅万海峰指挥的炮兵就歼灭美军1800余人,战绩斐然!

抗震救灾的100个日夜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拥有106万人口的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地震,唐山瞬间被夷为平地,死难群众达24万余人,重伤16万余人。万海峰长期任二十四军主要领导,二十四军部就在唐山,他曾经在唐山呆了近20年,见证了唐山从一个破落的小镇建成我国北方工业重镇的全过程。在这个危难时刻,时任北京军区副政委的万海峰主动向中央军委请战,要求奔赴抗震一线参加抗震救灾。军委经研究同意了万海峰的请求,并任命他为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总指挥。

28日上午,万海峰就乘飞机冒雨赶赴唐山,透过霏霏细雨,一幕幕灾后惨景深深地震撼了将军的心灵:昔日繁华的唐山市已不复存在,断垣残壁中,只能从树木的残干中辨认原来的街道。幸存者零零散散分布在废墟上,好似一群原始的生灵。远处,公路断裂,铁轨扭曲……在一个临时支起的简易帐篷里,将军擦了擦湿红的眼睛,开始了紧张的抗震救灾指挥工作。抗震救灾,首要的是勘察灾情,万海峰熟悉唐山每一个角落,也就不容置疑地冲在了最前线。他不顾大小余震不断,摇摇欲坠的楼房、墙体随时有倒下的危险,奔走在断壁残垣间视察灾情,看望受灾群众和前来救援的部队指战员。接着,他又指挥部队迅速抢救被埋压的群众,维护社会治安。

一天,万海峰巡查灾情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幕惨不忍睹的场景:一个中年男子从废墟中扒出了几具男孩的尸体,尸体上沾满了沙砾,可这名男子不做任何处理就将尸体一具具往车上扔。车上的两个青年人,则像装垃圾一样用四齿耙将尸体往车里搂。见此情景,万海峰急忙走上前去,用颤抖的声音劝道:“老乡,不能这样,冷静点,给孩子包裹一下。”他转过身来,又对装车的青年说:“同志,你们辛苦了。不要那样,要用手搬,死难者毕竟是我们的亲人啊!” 回到指挥部后,万海峰立即建议:“对遇难者遗体的处置,也应怀着深厚的感情。尸体不能赤身裸体,一定要包上。这不是小事,反映着我们抗震救灾的精神面貌,每具遗体要写上名字,让人家知道埋在哪里,这件事要做细!”他的这个建议当即就被采纳并迅速执行了。

万海峰虽没有学过医,但他清楚地知道大震之后有大疫的“铁律”。唐山大地震发生在炎夏酷暑,尸体腐烂速度惊人,空气污染相当严重,解放军战士在救援时因氨中毒而昏倒的事情时有发生。当万海峰发现人们为了省事,在公园的空地上就地掩埋遇难者的尸体时,惊得连声高呼:“不能这样做,要闹瘟疫的!”他就此事在指挥部会议上以嘶哑的声音呼吁:“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历史教训,不能麻痹!那么热的天,很多尸体开始腐烂,活着的人就在尸体附近生活,一定要把尸体运到郊外,不能让活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赶紧报告中央,组织强大的防疫队伍来唐山,开展防疫工作!”

正是在万海峰的建议和多方协调下,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了卫生防疫指挥部,迅速调运大批卫生防疫药物,抽调专业防疫队伍,发动群众开展防疫大战,并先后出动飞机、防化车和各类消毒汽车,对唐山市反复进行空中和地面喷洒,还为灾区军民普遍注射了预防针。这场空前规模的防疫战,使唐山避免了大灾之后出现大疫,创造了人间奇迹!

从地震发生到1976年10月上旬,万海峰在唐山日夜奔波了100个日日夜夜,在那场与自然灾害短兵相接的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将军的唐山情愈久弥深。许多年后,他还饱含深情地对人说道:“我每年都会到唐山看看,因为我也是半个唐山人啊……”

万海峰离休后,与夫人赵政一道,在北京一座优雅宁静的四合院里颐养天年。老人除了伺弄花草外,读书看报是他最大的乐趣,《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参考消息》,一看就是一上午。晚上看电视新闻,23 点准时睡觉,生活很有规律,虽然已是88岁高龄,但耳不聋,眼不花,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每当来访者来到将军家窗明几净的客厅时,都会为墙上的两帧书法条幅所吸引,一帧是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上将的题词:“勿逐名利自蒙耻,要辨伪真休奴颜。”另一帧是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王庆新赠送的墨宝:“万世勋名警碧海,千秋鸿业箸青峰。”这恰恰是对老将军高风亮节恰如其分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