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楼梯距离: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 顺应四时慎保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7:59:50

  据统计,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1/3在60岁以下,而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和冠心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代表性疾病,尤其是脑血管意外已成为目前世界公认的三大死因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都很高。而时下,正是秋冬转换季节,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副秘书长、市按摩康复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刘红石提醒,顺应四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病进入高发期

  “《黄帝内经》指出:人体脏腑、气血,随着季节的转换,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并会出现不同的特点:春漫、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阳气会出现升、浮、沉、降的节律;脉搏会春浮、夏洪、秋弦、冬沉的规律。”

  刘红石指出,人体自有春夏秋冬,人身即是一小天地!随着气候的变化,寒冬将至,又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主要的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长寿的第一号杀手。而每年的秋冬换季更要提高警惕,防范心脑血管病,而预防的重点之一就是中风。”

  中风是祖国传统医学对 “脑血管意外”的诊断名称,刘红石介绍说,中风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疾病。

  “这类疾病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为主要特征。中风后绝大多数患者都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及早接受系统康复治疗至关重要。”

  中医康复疗法多采用中药、针灸、推拿、情志调养等方法,而应用针灸、推拿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前就受到中国医学家及养生学家的高度重视。

  刘红石强调,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及得复。”说明在秦汉时期针灸、推拿已成为医疗和养生的重要手段。

  “中医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外用是中风康复治疗中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中风的产生,其神匿窍闭、瘀滞不通是根本病机之所在。因此,通过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外用能促其神醒窍发、瘀通血畅、正气来复。它不仅可以改善和恢复肢体瘫痪、语言、吞咽等功能障碍,还可以改善并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所以中风患者无论在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切不可忽略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外用等这些重要手段。”刘红石提醒道。

  上工治未病,中医重防为先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通过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就认识到大自然的运动变化是一切有生命物质之所以存在的根源,正如《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

  刘红石指出,既然人是大自然中生物的一种,当然也要受到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制约。

  当自然界按照自己的规律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地不断运动变化的时候,人类长期在这种自然环境变化下生活,于是也形成了体内气血盛衰、阴阳消长的对应变更。《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中就曾指出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说明了季节节气的更替变化反映了气候的变化差异,这种变化往往会直接或是间接影响到人体,人体与四时之间有一个相应关系。

  比如说“霜降”,除了告诉我们,天气更冷了,露水要逐渐凝结成霜外,即提醒人们,将要到来的低温会危害秋收作物。而患有肠胃疾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保养好身体。所以日常生活中,需要根据不同节气的气候特点学会不同的养生方法。

  刘红石建议:

  1、移情易性、调养情志:可采用音乐疗法、心理疗法、制造坦然开朗的心境。

  2、起居有常、顺应四时:避风寒、顺应季节气候变化。

  3、饮食有节、味贵清淡:限制肥甘厚腻之品,忌饮酒,多食用蔬菜瓜果。

  4、保精养生、劳逸结合:节制情欲,注意休息,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5、加强锻炼、调节阴阳:选择太极拳、气功等锻炼方法以促进气血运行。

  6、常食预防中风的食物:(1)高钾食物:高钾食物能调整细胞内钠和钾的比例,减少体内钠和水的潴留,从而降低血容量,使血压降低、预防中风的发生。

  这类食物有:菠菜、西红柿、葱、蒜、土豆、香蕉、桔子、柚子、甜瓜。(2)富含类黄酮与西红柿红素食物: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防止血管狭窄和血凝块堵塞脑血管。

  这类食物有:洋葱、香菜、胡萝卜、草莓、苹果、红葡萄、西红柿、西瓜、柿子、甜杏、辣椒等。(3)优质蛋白食物:可维持正常血管弹性及改善脑血流、预防中风的发生。

  这类食品有:鱼虾类、鸡鸭肉、兔肉、鸽子肉。(记者 宋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