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能吃凉面皮吗:教学设计《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海西教育网 班级作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6:43:46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文化生活》 设计者:安小应鸟
单位:厦门市乐安中学  授课班级高二(5)班
章节名称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学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4.12规定对本框内容的要求是:“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本节(课)教学目标:
u             知识目标:
1、 了解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及其原因;
2、 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以
及由于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所带来的各种文化方面的问题;
3、懂得什么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u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评价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通过对
文化生活两面性的分析,培养辩证看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u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社会文化生活现状以及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两面性问题的探究,培养主动追求健康向上文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现象影响的意识;
2、结合具体事例,明确什么是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从而自觉积极地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树立和弘扬科学的文化价值观。
学生特征
1、一般特征:
(1)高二学生的身心发展日趋成熟,对文化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在不断提高,对文化有一定的认同感和兴趣;
(2)高二的学生相对比较理性,能够较好地尊重老师,在课堂上能够与老师形成良好互动;
(3)绝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寓学于乐的教学活动,竞争意识较强,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但有一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不好。
2、初始能力:
(1)经过十几的文化学习和熏陶,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初步的概念,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化感受力和鉴赏力。
(2)通过《文化生活》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明确了:什么是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了解了我国的中华文化,这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本框题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所学知识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由于本框内容理论性、思想性较强,要求学生能够由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学生对本框题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对教材探究活动中的一些观点的评价,学生容易陷入片面性,即只看到了事物或现象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另一个方面,不能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的看待事物、现象。
3、信息素养: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高二的学生对信息的收集、读取、分析、判断以及运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在不断增强。
学习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8.1-1
了解
当代文化呈现出的新特点及其原因。
8.1-2
理解(能力)
文化生活的“ 喜” 与“ 忧” 。
8.1-2
运用(情感)
文化生活需要正确引导。
8.1-3
理解
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特点。
8.1-4
识记(情感)
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含义)。
项    目
内       容
确立依据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评价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文化生活的影响——文化生活的“ 喜” 与“ 忧”
因为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不健康的文化产品对未成年人危害大,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利,也有弊,要重点帮助学生树立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一、播放视频《红歌为什么这么红》,突显红歌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极大的导向性,从而引出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我们文化生活的“ 喜”的影响;
二、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不良、不雅、不妥当的图片,使学生意识到当今文化生活中仍然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面对这些现象,通过学生讨论,得出“ 如何解决” 的良好建议和意见。
教学难点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第一、对于什么是大众文化,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在学术界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第二、人们很容易把大众文化与大众的文化相混同。
一、从“2008年书香鹭岛活动月” 的各项活动能满足不同市民的文化需求入手,导出人民对文化的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从而为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奠定基础。
二、以老师讲授为主,从“ 方向”、“ 性质”、“ 形式”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对“大众文化”的理解。
三、结合图片展示,介绍厦门2008年开展的文化活动,且这些活动是学生熟知的、积极参与的,如花车巡游、马拉松比赛、歌仔戏等等,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化活动的展示,学生很自然地增强了对“大众文化”含义的理解。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
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8.1-1
了解
图片、文字
多彩的文化生活
B、E、I
J
了解当代文化呈现出的新特点及其原因
5分钟
自制、网上
下载
8.1-2
理解(能力)
视频、图片
《红歌为什么这么红》、低俗文化
A、B、
G、I
J
理解文化生活的“ 喜” 与“ 忧” 。
7分钟
网上
下载、
加工
8.1-2
运用(情感)
幻灯片
启示
G
F
政府、媒体和消费者都应该共同努力,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3分钟
自制
8.1-3
理解
图片、文字、
“ 2008书香鹭岛活动月”
B、I
J
理解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特点。
4分钟
自制、网上
下载、
加工
8.1-4
识记(情感)
歌曲、
图片、文字
《爱拼才会蠃》、《千里之外》、
厦门的文化活动
B、G、
I
J
强化认识:要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6分钟
自制、网上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播放—设疑—讨论—概括)。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1、大众传媒影响我们的生活
2、当代文化呈现出的新特点及其原因
(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文化生活中的可喜变化
2、文化市场中令人忧虑的现象
3、社会文化生活需要正确引导(政府、消费者)
(三)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1、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特点
2、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把两位网友—70后的“黑白经典”与90后的“品味流行”所处不同年代面对自己中学时代文化生活的不同心理感受演绎出来。
过渡
课件2: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图片)
课件3:视频《红歌为什么这么红》
学生探究:大众传媒如此用心地策划、宣传、开展“红歌会”活动,对老百姓、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课件4:低俗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归纳出: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带来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师生共同完成表格。针对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办?并在学生思考、讨论后,一起归纳从消费者、政府的角度提出一定的措施。
课件6:播放歌曲《爱拼才会蠃》和《千里之外》
学生探究:“2008书香鹭岛活动月”中同学们最喜欢哪项活动?除此之外为什么还要举办那么多活动?
课件5:图文材料“2008书香鹭岛活动月”
学生探究:
(1)“黑白经典”与“品味流行”两位网友的烦恼有何不同?
(2) 两位网友的烦恼对比反映出文化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3)之所以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对探究题进行总结。
教师总结,从而归纳出:当代文化呈现出的新特点(文化市场色彩斑斓、文化选择多种多样)及其原因(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并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归纳出: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导入
课件1:网友感言
学生探究:经典作品价值大还是流行作品价值大?
课件7:展示图片—2008年厦门市举行的
重要文化活动
课堂小结:学生以打造“知识书柜”的形式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而后完成检测题。
布置行为作业:课后探究题。
完成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
师生引导:只要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并讲解什么是大众文化。






知识点编号
学 习目 标
检  测  题  的  内  容
8.1-1
了解
1、目前我国文化市场色彩斑斓,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原因是:D
①大众传媒的影响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1-3
理解
2、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丰富多采,有歌曲、相声、戏曲、小品、魔术、杂技、武术等等,从不同角度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   D  的特点。
A、差异性、多元化、时尚化    B、求异性、多样化、丰富性
C、民族性、统一性、生活化    D、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8.1-4
识记(情感)
3、广东电视台制作的粤语电视系列情景短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自2000年开播以来,收视率始终名列榜首,成为广东电视影响力最大、知名度最高、经济收益最好地影视品牌之一。《外来媳妇本地郎》的成功告诉我们,深为人民大众所喜爱的大众文化应该是(C)
①面向广大人民的文化          ②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③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的文化  ④社会主义的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8.1-2
理解(能力)
4、典例分析:
乐安中学的两位高二(5)班的学生小明和小军关于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展开了讨论。
小明说: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看看电视、唱唱歌、读读报刊、玩玩电脑游戏,满足了精神上的需求。
小军说:大众传媒为低俗化的文化消费推波助澜,助长了狂热的“追星”现象,一些落后、腐朽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小明和小军的观点进行评析
u      “辨析型主观论述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1、观点评析——正确、错误或片面;
2、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对观点进行分析:
(1)简要陈述理论知识;
(2)结合理论分析观点;
3、小结:综上所述……(再一次澄清观点,说明启示)。
参考答案
答:(1)题中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2)大众传媒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影响和变化,但由于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和盲目性,也为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小明只看到了大众传媒在文化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而忽视其消极作用;而小军则只看到了大众传媒在文化生活中的消极作用而忽视了其积极作用。
(3)综上所述,题中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面对大众传媒的双重影响,要积极管理,正确引导,做到扬长避短,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8.1-2
运用(情感)





1、教学设计评价:这份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具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渗透与落实。教学内容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较强,容量恰当,难易适中。教学环节紧致、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过程完整,张驰有序,时间分配合理。努力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尽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的选择多样、合理,能较好地辅助教学,帮助教学目标的达成。
2、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较为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讨论和发言比较热烈,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较为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角色模拟不很自如、自主学习和探究未能充分展开、时间稍稍紧张,后面的主观题讲解比较简略等等。
3、检测题的检测结果分析:检测题的设计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按由深入深、由易至难的顺序排列,同时紧密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及考虑学习目标要求,设计3道选择题和1道主观题。经过这4道题的检测,大部分学生能按学习目标要求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但对于主观题答题技巧的理解、掌握,对主观题的分析、综合、组织答题等方面,同学们仍然比较薄弱。
4、后续措施: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评价与分析,在后续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对教学有益、有效的方法,更应多方面、多角度尝试有效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同时要加大对主观题的训练力度,提高学生对主观题的分析、综合、组织答题能力,能较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尽管事未必都能如此,但至少尽了心、尽了力,总会有聊以自慰的地方。这份教学设计及这堂课的教学,可谓费尽心力,因为是参加厦门十中举办的集美区“有效课堂”研讨课,所以不敢轻怠。自认为可圈可点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同点:
(1)处理教材方面,体现了创造性,能通过“情景导入——情景分析——情景回归”这一条主线贯穿其中,环环相扣,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地使用;
(2)教学设计方面,通过对信息资料的处理,创设情境,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都能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亲切感。
(3)关注学生方面,在教学设计中能时刻考虑学生、关注学生,作为课堂的引领者,起到主导作用。老师能关注学生在这堂课中学到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引导和解决。教学具有开放性,注重知识的动态生成,做到传授知识和情感教育并重;
(4)教师素质方面,在教学中能做到亲切、自然、自信。信息技术整合能力比较强,课件制作精美,运用课件比较熟练,对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能充分挖掘课堂内外的材料,丰满教材。
马斯洛曾说过:“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有达到完全满足的状况,人生本来就充满缺憾,完美人生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人生虽不完美,却是可以令人感到满意和快乐的。”人生如此,一节课亦如此。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的确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学生角色模拟不很自如、自主学习和探究未能充分展开、时间稍稍紧张,后面的主观题讲解比较简略等等,而最大的缺撼是笔者从未执教过新课程《文化生活》这一册书,未曾仔细研究过,故此对本册书的内容、文化内涵和知识体系均了解不够,从客观上为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带来较大的限制性,可能会造成知识体系和情感延续方面的割裂,使教学不能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达不到教学的最佳效果。笔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淀、文化素养的提升,经验的丰润,在下一次课上一定会有更理想的表现和效果!
附件1:
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
姓名
班级
学科
时间: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
评价
同学
评价
教师
评价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表达自己 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附件2: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板书]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1、大众传媒影响我们的生活
2、当代文化呈现出的新特点及其原因
(8分钟)
讲授新课”
[板书]
(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文化生活中的可喜变化
2、文化市场中令人忧虑的现象
3、社会文化生活需要正确引导
(10分钟)
“讲授新课”
[板书]
(三)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1、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2、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12分钟)
教学环节一:
角色扮演、对比文化
[创设情境]:
设计两位网友,分别对自己中学时代的文化生活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网友“黑白经典”(70后):
我们的生活真呀真枯燥,
作业不多时间倒不少.
一本小人书,看了几个倒.
村长家的那台电视,
拧来拧去只有那一套,
除了黑白,
其他颜色全都看不到.
你说单调不单调!
网友“品味流行”(90后):
生活有点烦、有点烦、有点烦!
文化丰富,时间太少。
打开电视,五彩纷呈;
走进书店,琳琅满目。
生活实在烦、实在烦、实在烦!
选择太多,应付不了。
打开网络,眼花缭乱;
走进游戏,抽身不了。
唉!你说烦恼不烦恼?
教学环节二:
走进文化、感受“喜”“忧”
[播放视频]《红歌为什么这么红》
PPT展示表格、学生自主归纳,老师补充:
“喜”
原因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影响
大力支持、
热情参与、
积极推动。
①满足文化需要,充实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提出设问:面对文化生活中的积极影响,我们要用什么态度对待?)
[展示图片]文化生活中的“忧”
PPT展示表格、学生自主归纳,老师补充:
“喜”
“忧”
原因
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政府
影响和表现
①    生产销售品位
低下的文化产品 ②迎合低级趣味③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引导学生从政府和消费者的角度思考。)
教学环节三:
参与文化、服务人民
[展示图文材料] ——
“2008书香鹭岛活动月”
(归纳出: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播放歌曲]
《爱拼才会蠃》和《千里之外》
教师总结:
1、不能简单、片面地说谁的价值大。
2、衡量一个文化作品是不是经典作品,主要看它的内容是否经受住时代的考验;而衡量一个文化作品是不是流行作品,主要看它的接受群体是否广泛,是否在一定时期内受到人们普遍喜爱。
3、流行的能够经受住时代的考验也可成为经典,真正经典的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在社会中持续流行。只要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从而导行:要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教师讲授]大众文化的含义
(引导学生从方向、性质、形式三个角度概括大众文化的含义。)
[展示图片]
2008年厦门市举行的重要文化活动
(教师打造“知识书柜”,请同学们把所学知识点装进书柜。)
(展示检测题,并进行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布置行为作业:请以《中学生与流行文化》为课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政治小论文。
提示角度:
①什么是流行文化?中学生群体的流行文化是什么?
②怎样的主旋律作品才能吸引现代的中学生?
③流行文化中的美学因素有哪些?
评价流行文化的标准是什么?
④流行文化蕴涵着怎样的商机?
⑤校园中的流行文化能否成为主流?)
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把两位网友所处不同年代面对自己中学时代文化生活的不同心理演绎出来。
[学生探究]
(1)“黑白经典”与“品味流行”
两位网友的烦恼有何不同?
(2) 两位网友的烦恼对比反映出近三十年来我们的文化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3)之所以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表演后,马上进入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后发表见解。)
[学生探究]大众传媒如此用心地策划、宣传、开展 “红歌会”活动,对老百姓、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认真、积极地欣赏视频并讨论、回答相关问题,并完成表格。)
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消费者
教学环节四:
梳理文化、构建体系
教学环节五:
检测文化、学以致用
教学环节六:
课后探究、思考文化
教学环节七:
课堂评价、注重反思
[学生探究]
面对文化生活中的令人忧虑的现象,我们要用什么态度对待?
(学生思考问题、自主归纳完成表格。)
[学生探究]
“2008书香鹭岛活动月”中同学们最喜欢哪项活动?除此之外为什么还要举办那么多活动?
[学生探究(辩论)]经典作品价值大还是流行作品价值大?
(学生观看课件材料、欣赏音乐,阅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思考问题、交流思想。)
(学生听课,观看图片,结合图片回顾自己熟悉的活动场景。)
(学生整理知识点,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学生做题、听讲。)
网友“黑白经典”的“台词”用山东快板的文艺形式演绎,即恢谐,又很真实地再现70年代我国文化生活的特点。
网友“品味流行”的“台词”是套用歌曲《最近有点烦》的旋律,请同学唱出来的,这种表演形式使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了面对多元文化选择时的烦恼和无奈。
导入与讲解第一个知识点合二为一,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达到有效导入的目的,同时又能比较清楚地让学生了解“当代文化生活呈现出的新特点及其原因”这一知识点,节约时间、有效教学。
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提高辩证、全面地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从而致行。
展示学生非常熟悉的文化活动的图片,学生有亲切感,增强感受力,树立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的观念。
视觉和听觉共鸣,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课堂。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展开展开辩论,在争论中明理。
学生在老师的讲授中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并在图片的展示中树立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现实情感的升华,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师生共同完成对重点知识的梳理,以打造“书柜”的方式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既有新意,又能从宏观上提升对知识点的认知和把握。
通过对检测题的思考、讨论、,加上教师的引导和规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行为作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堂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认同感,有助于师生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从而提升学科效率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