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钠化学式的意义:从赫鲁晓夫到普京之普京 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47:00
对普京的几点看法(3)

  普京这话是在2001年7月讲的。四年多后的2005年的9月,当俄罗斯的经济有所回升、社会秩序稳定下来时,总统派驻联邦中央区的全权代表波尔塔夫钦科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出迁葬列宁遗体以及拆除红场上的其他纪念性建筑的问题。这不仅只是要迁葬列宁的遗体,而且要把红场上克里姆林宫宫墙旁的400余位苏维埃时代著名活动家的灵柩和骨灰盒搬走。这400余位活动家包括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朱可夫为代表的22位元帅、18位苏联英雄和14位两次获得此称号的苏联英雄、加加林等5位宇航员以及科罗廖夫和克尔德什等著名科学家,还有高尔基等著名文化界人士。他们是整个苏维埃时代的象征,挖掘他们的坟墓,实际上就是要否定这个伟大的时代。波尔塔夫钦科的提议得到了一些当权人物和知名人士的支持,在俄罗斯媒体上引发了一阵否定苏维埃时代的喧嚣。以俄共为代表的左派群众表示坚决反对,他们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抗议活动,而且这些活动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声势。在这种情况下,普京通过他的发言人宣布他的立场不变。2006年2月7日他又在西班牙记者提问时说,他将“力求做出能得到绝大多数公民支持的决定”,并且使这些决定“能促进民族的和解和团结,而不是导致分裂”。
  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这次提出这个被人们称为“侮辱性建议”的是政府高级官员,而且此人原在国家安全部门工作,受到普京的信任和重用。这种特殊关系说明他提出迁葬问题不只是反映他个人的意见。人们有理由认为,他的这一行为得到了上面的赞同,甚至怀疑这是上面指使的,目的是为了试探民意。久加诺夫在一次新闻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普京实际上默默地支持他的全权代表波尔塔夫钦科挖掘坟墓的行为”。他还说:“普京在与苏维埃时代的遗产做斗争的道路上实质上要比叶利钦走得远得多。叶利钦不顾一切地蛮干,毁掉碰到的一切。而普京则始终一贯地实行巧妙地亵渎国家及其历史的政策。”
  为什么从苏联解体以来当权者一而再地提出迁葬列宁遗体问题呢?已故著名哲学家和作家季诺维耶夫对这个问题做了这样的解答:发生了反共政变,一切与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代相联系的东西都要进行歪曲和加以根除。陵墓中的列宁是时代的象征,而象征在历史上起着巨大作用。只要陵墓还耸立在红场上,事情就没有结束。不管我们的当权者如何装束自己,红场上的列宁是他们的鲜亮新衣上的一个斑点。迁葬列宁遗体将意味着反共政变的合法化。因此,可以预料,今后当权者将不会放弃解决这个问题的努力。
  也许是巧合,这时当年流亡国外并死在那里的国内战争时期的白军将领邓尼金和哲学家伊林的遗骸被迎回国内安葬。根据上面提到的那位波尔塔夫钦科透露,迎回两人遗骸的倡议得到了最高领导人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支持。顺便提一下,普京尊重伊林这位“先贤”,曾在国情咨文中引用过他的话。
  卫国战争是苏联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苏联人民在这场打败德国侵略者和使全人类免遭法西斯奴役的战争中建立了伟大的功勋,同时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普京对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和取得的伟大胜利是肯定的。他在2001年6月22日卫国战争爆发60周年时发表的告人民书中反对歪曲事实真相,贬低和侮辱牺牲的烈士。他不同意把这场战争说成两种极权主义思想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认为这是反对纳粹主义的战争。不过他对战争是如何取得胜利的,有他自己的看法。他在2005年的国情咨文中,只说胜利既是靠武器的力量,也是靠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团结取得的,根本不提领导这场战争的布尔什维克党和斯大林所起的作用。他在同年5月举行庆祝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期间的几次讲话中也不提斯大林的名字,仿佛这场战争是在没有统帅指挥的情况下取得的。季诺维耶夫在逝世前发表的最后一次谈话中气愤地说:“这简直荒唐透顶!”诚然,当西方记者把斯大林与希特勒并提时普京也表示不能同意,可是他仍然认为斯大林是“暴君”,强调“许多人称他为罪犯”,没有讲一句正面肯定斯大林的话。他在另一次谈话中同样闭口不谈斯大林的功绩,却特别指出斯大林要为“造成战争头一年或头一年半失利的巨大过错”承担责任。普京的这些表现与叶利钦相比,甚至倒退了一步。记得1995年5月在庆祝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时,叶利钦在报告中提到了斯大林与丘吉尔、罗斯福、戴高乐一起建立反希特勒联盟的“伟大功绩”。当时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在学术会议上作报告时也说:“不能贬低或不提斯大林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功勋。否则是不公正的,也是不诚实的。” 对普京的几点看法(4)

  谈到卫国战争,就不能不提作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次著名的战役使斯大林格勒这个英雄城市名扬全世界。1961年赫鲁晓夫为了否定斯大林,把斯大林格勒改名为伏尔加格勒。这个城市的居民早就希望恢复原名,多次提出这个要求。2002年,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揭开序幕60周年之际,当地各界人士再次提出恢复原名的问题。一批学者联名给普京写信,希望得到他的支持。而普京在12月中旬的电视谈话中泼了冷水,他说:“今天恢复斯大林格勒这个名称,会在我们国内产生某种猜疑,使人觉得我们要回到斯大林主义时代去。这不会给我们大家带来好处。”可是尽管普京表了态,伏尔加格勒州杜马仍继续进行恢复原名的努力,于2003年1月先后两次向国家杜马提出恢复斯大林格勒原名的议案。大概是因为普京已有言在先,这个议案未能通过。
  可是到了2004年7月19日,普京签署命令,决定把莫斯科亚历山大花园无名烈士墓右侧石墩上镌刻的英雄城市名称“伏尔加格勒”改为“斯大林格勒”,命令说,这是为了尊重斯大林格勒保卫者的英雄壮举和忠实于俄罗斯国家的历史。他这样做的真实目的大概是为了缓和一下他反对恢复城市原名引起的不满情绪。他的这一姿态给了那些力主恢复城市原名者以希望。他们积极开展活动,召开各种会议,做出要求恢复原名的决议,征集签名,到2005年4月,俄罗斯国内已有5200万人表示支持。他们本来希望在纪念卫国战争60周年时解决这个问题,可是一向以尊重人民群众意见自诩的普京毫无反应。结果直到今天,在俄罗斯地图上仍然找不到英雄城市斯大林格勒。
  2004年秋,俄罗斯教育部决定重印《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将其作为高校历史教学参考书。此事受到广泛的注意并引起了某些猜测。众所周知,这本书是斯大林亲自主持编写的,其中有些章节是斯大林的手笔。斯大林逝世后,它一直遭到贬损和批判。现在尚未见到能够说明此书的重印得到普京赞同和支持的材料,更没有事实能够证明普京对斯大林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此事的出现大概与俄罗斯社会情绪的变化和史学界出现的重评斯大林的思潮有关,普京至多只不过是默许罢了。
  从以上列举的事实可以看出,普京从总体上说对苏维埃时代是持否定态度的。这就决定他对苏联的崩溃和解体的态度。上面提到过,他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里就说过,苏维埃制度的覆灭,使俄罗斯走出了“死胡同”,“开始走上了全人类都在走的主干道”。这就从发展的大方向上肯定苏联崩溃是件好事。在这之后,他多次谈到这个问题,虽然具体说法和用词有所不同,但是实质是一样的。
  2004年2月,在总统选举前夕,普京在对选民代表讲话时一开头就说:“90年代初过渡到民主和市场经济的做法得到了俄罗斯公民的最积极和最坚决的支持,他们做出了最后的,我还想再强调一下,也是不可改变的选择,决定实行民主。这是俄罗斯人民的巨大的和实际的成就,我想,这也是我国在20世纪的最大成就之一。”这里首先应该指出,是叶利钦等人搞垮了苏联,把国家引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这根本不是俄罗斯公民的选择,这可由当年全民公决的结果和后来多次民意测验的数据来证明。普京那么说,不符合历史事实。同时他把这场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灾难的“改制”说成“20世纪的最大成就之一”,这就颠倒了黑白。他讲完后,在场的一位上校追问他个人究竟对苏联崩溃和解体抱什么态度时,他改口说:我深信,苏联的解体是全民族的巨大悲剧。我认为原苏联的普通公民以及后苏联地区、独联体各国的普通公民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好处,相反,人民碰到了大量问题。普京大概是因为看到甚至在支持他的人当中也在如何看待苏联解体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同意见,于是在2005年的国情咨文中再次讲了这个问题。他说:“首先应该承认,苏联的覆灭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它对俄罗斯民族来说成为真正的悲剧。”接着他列举了苏联解体造成的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指出当时国家曾一度面临彻底崩溃的危险。他强调的重点已与一年前有所不同了。十多天后,德国电视台记者对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关于苏联解体是巨大的地缘政治灾难的说法提出异议,普京回答道:“在我看来,我们把婴儿连同脏水一起倒掉了--这就是问题所在。要摆脱专政,并不是非要把国家搞垮不可。”他再次引用了五年前引用过的这样一种说法,即“谁不为苏联覆灭而惋惜,谁就没有心肝,而谁想恢复它,谁就没有头脑”。这说明,他的基本观点没有发生变化,即肯定苏联覆灭是一大进步,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