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写法:为什么你的照片缺乏美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4:47:12

 

为什么你的照片缺乏美感  

 

 

 

生活中其实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同样的景色、同样设备,别人拍出来十分美丽,而自己拍出来的却总让人感觉缺乏美感。这是为什么?许多人同我一样,都曾遇到过这个问题。摄影的人都讲究“三气两质”。所谓“三气两质”,是指拍摄照片时要有运气、灵气、大气,同时,摄影人不但要有技术素质,还要有艺术素质。

运气

大家知道,摄影是一门光影艺术,没有光和影,就无从谈起摄影。然而,有时摄影人就很难有这样的运气,比方说,我们想拍一幅某一景点傍晚的日落,可是在我们到那里的几天甚至几十天中,整天不是下雨就是起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有再高的摄影水平,也摄不到自己想摄的作品。这是天时,你无法改变,只能接受。所以,我们看到许多摄影人为了拍一个景色,常常起早摸黑,几天甚至几十天地围着一个景点摄。记得我当年到云南拍摄《红蜻蜒》时,前后就足足花了一周的时间。

灵气

摄影是瞬间的艺术,更有人认为摄影具有决定性瞬间。就在我们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在我们的脑海中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成功的照片。构图、主题、基调、色调……等等,尤其是一些动态性很强的照片,更是如此。也许大家都看到过那张反映二战胜利的《胜利之吻》。就那么一瞬间,来得那么突然,如闪电流星般迅速,根本让摄影者来不得多想。但谁不说那是一张传世之作!为什么作者能拍到这样的传世之作,而我们却没有!这里,除了作者有一个好运气外,更重要的是他具有一般摄影人所没有的灵气,抓住了那个决定性瞬间,而且更重要的是作者具有运用这种形式反映人们在战争结束时的极其兴奋的心情的灵气。所以,摄影者要有摄影的灵气。

大气

说大气,不是说每一张片都必须表现大气磅礴、波澜壮阔的景色,而是讲片子要对所要描写的景色做到恰如其分,入木三分,充分表现出其质感。摄影人常说,大景取势,小景取质。就是说,对于一些大的风光摄影,如黄山的乱云飞渡、长城的蜿蜒曲折、大海的惊涛骇浪、高山的巍峨挺拔,等等,更多的要表现其气势,而不必斤斤计较某一棵树是斜长的还是正长的,某一块砖是横的还是竖的。而对于一些小景,如我们拍的静物、人物特写、小虫小草、露珠首饰,等等,都必须对其进行充分表现,包括每一个细节。如果我们要表现一个少女美丽的睫毛,就必须保证其根根清晰可见;如果要表现一个玻璃器皿,最好表现出其玲珑剔透的质感,否则就不是一张成功的作品。这都是大气的表现。

 

 

技术素质

技术素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相机的熟练掌握程度(关键是看你对你手中相机的熟悉程度)。二是对摄影构图、光影、色温、天气等的掌握水平。的确,要拍出一张好的片子,光对相机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每一张照片都是相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在不同的光线下,拍出的照片是不同的,即使同样的光线下,运用不同的手法拍出的照片也是不同的。比如,在下午阳光下,我们可以利用“死光”拍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但如果要表现一个少女柔美的皮肤,就最好利用清晨或傍晚柔和的阳光。这是因为我们了解不同时段光线的性质。谁都知道,徐悲鸿是用笔、墨、纸画出了著名的马,但不是每个有笔、墨、纸的人都能画出那匹骏马的。原因也正在于技术素质。现在流行一种说法:一流摄影大画幅,肩上扛得是林哈夫;二流摄影玩莱卡,专拍流氓和疯傻;三流摄影玩尼康,自动对焦心发慌;四流摄影玩大鸟,爱国情节少不了。而且几年来有很大一部分人要么是反数码主义者,要么是反胶片主义者,似乎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不成。其实,回头看大师们拍出的经典之作,一切语言似乎都会变得苍白。

艺术素质

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美可能存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就看你能不能发现。能开着越野车、扛着大画幅到深山老林、湿地草原去拍片固然好。然而,有几个人有这样的条件呢?要知道更多的人是没有这些条件的。那这些人就不再拍片了?这些人就拍不出好片了?显然不是。不同的体裁和题材都可能拍出具有不同美感的照片。记得有一会,许多摄影人在南方某小院内探讨摄影,其中就有著名摄影人陈复礼先生。闲暇之际,大家都拍一些小景,因为当时正值梅花盛开。就在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可拍的时,陈复礼先生以一堵白墙为背景,拍了一树梅花图,片子主题突出,构图简洁,曝光准确。大家看了,无不赞赏陈先生独到的眼光。所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有一颗爱美之心,就能发现美,就能拍出一张具有美感的片子来。

 

 

红蜻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