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江苏一区兵服在哪:清明节:行走中彷徨的思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09:50
来源:由 怡爽 摘自 网络
清明节:行走中彷徨的思念

原来不知什么是清明节,也不知这清明节应该做什么.直到去年母亲去世了,才更加理解了清明节的意义,才理解了国家为什么把清明节定为节假日.
清明节,一个还原自我,一个让人深思的节日.
清明节,一个让人对故去人抒发思念,给自己留一个思恋他们的时间与空间的节日.
清明节,一个让我们推敲生与死意义的节日.
清明节,一个让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不能忘记人的节日.
......
清明节,更确切地说,是我想念和思念母亲的日子.
母亲,那个爱我,疼我的人,走了,
那个为我儿时身体瘦弱,不知受了多少苦的母亲,走了.
那个在我懂事后,就一直让我读书,让我学会自强,自力的母亲,走了.
那个在冷风中站立,一直把儿子送到看不见母亲,走了,
那个怕女儿住校,舍不得花钱,又总是往儿子手里另外拿钱的母亲,走了.
那个在儿子高考不中,痛苦万分,也万分痛苦,鼓励儿子,再次考试的母亲,走了.
那个在父亲生病,痛苦万分,又满怀信心把父亲从死神中拉回来的母亲,走了.
那个一直要我坚强,要我努力的母亲,走了.
那个看到我成功,为我高兴,却没有享受到快乐的母亲.走了.
那个还没得到儿子更多孝心的母亲,走了.
........
在走过她七十六年头后,她走了.可留给我们的却是拉不断的思念.每一抬头,每一闭眼,每一看见母亲爱抚过的东西,母亲的音容笑貌便又出现在眼前,但这个母亲却是摸不到,只能想像的母亲.母亲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回忆,留下了母亲的曾经的爱.
母亲走了,距离她离开我们的日子,已有半年之久,只感觉母亲只是刚刚离去,可一细算,却已有很多时日,母亲.你去了,可在我的心中,你为什么还是那么鲜灵,还是那么生动,哪怕是一个动作,一句话语.离去的是你的躯体,留下的却是你对我们的关怀,对我们多年的爱!
母亲走了,可好像还是活,我有很多次都像是梦中,又好像是在生活中,与你说话,与你交谈,你还是那么亲切.你还是那么慈爱.尤其是你对我说的那句让我一辈子不能忘记的话,更是时刻在耳边回旋."选择了就要学会承受.",一句话,一句让我终身受用的话.经典呀,经典呀.我是含着泪理解了这句话.
母亲,你走了,我们明白,你还是有放不下的事.更多是的关于父亲,母亲,我知道并能够理解,那个陪了你半个世纪的父亲,自从你离去后.他的眼泪不知流了多少,他很痛苦,有几次,都放声痛哭.那哭声中更多的是对你的思念及想念.母亲,放心吧,我们会竭力照顾父亲的.
母亲,你的离去,让我更多地明白和理解生活中诸多问题.
人要快乐,要学会宽容,
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不能改变别人,那就改变自己吧.
.......
母亲.虽然清明节还没有到,可我控制不了思念你.不知在天的你是否能听到儿子对你的祝福,是否能像儿子一样思念这边的人.母亲,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儿子提前为你祝福.如果有来世.我还做您的儿子.
母亲我这些年,一路走来,读书行路,处事立言,于得失、进退、取舍感悟颇丰。近些日子颇多彷徨,因着文化给予了我良多:儒家示我以忠孝、法家示我以秩序、墨子示人以“非攻”与“兼爱”、佛学更给以慈悲和宽容。人生无涯,我只有继续思考,始终追逐心灵的寄予。
清明节,是我对母亲,一种想念的痛。
2010年3月23日、星期二
后记
很多人,很多事在此时此刻想起。一些平时少于虑及的话题一经记忆,令人肃然,比如生与死,比如对故往者的纪念——哀思与凭吊。快到清明了,此文以表感喟。
2010年3月23日、星期二
附文:关于清明节
由来清明节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节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节。”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节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节”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节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节》:“清明节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节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节”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节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节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节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节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
也是清明节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节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作者QQ号码:544136894       欢迎爱好文字者的朋友加群:35982288
(责任编辑: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