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0溶剂油:《中医实证·瘀证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8:42:08

《中医实证·瘀证篇》

(2010-06-26 19:31:52)转载 标签:

健康

      一、瘀证的病机:

 

      经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五脏六脏,四肢百骸,皆赖气血滋养。人若气血调和,百脉通畅,病从何来?但有怫郁,气血不达之处,诸症即生。

 

      怪病多痰,百病多瘀。瘀证极为常见,或为主证,或为兼证。 医谚有云:“万病唯求一通”!虽言辞稍过,却实为经验之谈。

 

      瘀血与疼痛:医谚有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疼痛的产生,虽有“不温则痛、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等多种原因,但十之七八,多属“不通则痛”。偏于气滞者胀,偏于血瘀者痛,气滞兼血瘀则胀痛并作。因此,瘀血与疼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瘀血与出汗:津血同源。血液中所含水份高达90%左右,当血液循环出现障碍的时候,水液代谢也会出现异常。许多汗症之所以久治不愈,实则是因为不明津血同源,活血可以调津之理,若从瘀血论治或能收意外之效。

 

      瘀血与寒热:瘀血内阻,将经脉一分为二,气血壅积之处,阳气聚而不散则发热肿痛;气血不达之处,肌腠失于温煦滋养则发凉衰萎。瘀血所致之寒热虚实,病在气血散布不均,一旦经脉通畅,诸症自解。凡人体局部出现寒热、虚实并存之症,当用“通”法治之。

 

      瘀血与睡眠:心藏神、主脉;肝藏魂、藏血;经脉不畅,瘀血内滞,神魂失养则梦寐不宁。瘀血所致失眠,有如下特点:1、翻来覆去,特难入睡。2、乱梦纷纭、多恶梦,或梦见死人,或梦见纷争。 3、梦魇,俗称“鬼压床”。睡梦之中,胸闷如巨石压身,张嘴欲喊却发不出声,四肢欲动却欲动不能。此因胸中乃宗气聚集之所,气能行血,血能载气,血瘀者,气必滞。气血闭塞于此则胸闷如堵,不达于四肢则肢体难动;言为心声,心脉不畅、宗气凝滞则张口难言。

 

      瘀血与出血:血液运行,本循常道,但若经脉瘀阻,常道不通,则血液必另辟蹊径而泛溢,此种现象,中医称之为血不归经。瘀血所引起的出血之症,治当活血通经,经脉通则血自归经。若见血止血,则病反不解。

 

      瘀血致虚:瘀血内阻,供血不足之处为虚。供血不足可致脱发、心悸、贫血、偏瘫、肌萎等症,此类病症,看似虚症,实则并非虚而不足,乃因瘀阻不通,以致不能物尽其用而为病。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瘀血致实:瘀血内阻,气血壅积之处为实。凡包块、息肉、增生、肿瘤、胀痛、闭经等症,多有瘀滞为患。
 

      二、瘀证的鉴别要点:

 

          1、面色黧黑,口唇青紫。
          2、舌质紫暗,或舌下静脉粗张,或眼底有瘀斑。
          3、症状与情绪密切相关,随情绪波动而减轻或加重。
          4、恶梦纷纭,常梦见争吵、追杀、死人等。
          5、疼痛。刺痛或胀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
          6、症状休息时加重,活动后减轻。
          7、身体出现肿块。
          8、皮肤色斑沉着,甚则肌肤甲错。
          9、胸胁胀痛,情志抑郁。
          10、月经前头侧、胸乳、小腹胀痛。
          11、月经色黯、色黑,或有块状物。
          12、身体局部不适,时发时止,一日之中,反复发作数次。
          13、肢体时常麻木。
          14、夜间病重。口渴,欲漱而不欲饮。
          15、脉沉涩。


      三、瘀证的治疗及相关方剂

 

      行气活血法:血液之运行,全赖气机之推动;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故气滞者,血亦瘀;血瘀者,气必滞。气滞与血瘀,如影随形,相互依存,治当行气活血,气血并调。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

 

      补气活血法:气行则血行。气旺推动有力则血行顺畅,气虚推动无力则血行艰涩,故气虚日久,必生瘀积。治当补气活血,代表方剂:补阳还五汤。

 

      温经活血法:血遇热则行,遇寒则凝,故寒凝经脉可致血液凝滞,治当温经活血,以“温”为主,以“通”为辅,血得温则自能行也。若只重活血而不温经,则瘀血散而复凝,难治其本。代表方剂:桂枝茯苓丸、当归四逆汤、温经汤等。

 

      滋阴活血法:津血同源,阴虚则血液粘稠,滞涩难行,日久必生瘀滞,治当滋阴活血。

 

      软坚活血法:顽痰恶血胶着,形成坚痞巢囊,寻常活血之法,难以撼其根基。非常之病,处以非常之品,当用咸辛搜剔之品软坚破血。

 

      活血止血法:瘀血内阻,血不归经,另辟蹊径而泛溢,治当活血以止血。代表方剂:失笑散、云南白药。

 

      活血通便法:汗吐下三法,乃人体排浊之法,能使病邪从体表肌腠、上下二窍排泄而出。活血通便法,意在使体内恶血从下窍排出。代表方剂: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大黄牡丹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