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市区地图:李中莹:怎样建立自信?OK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13:19



李中莹:怎样建立自信?


第一部分:自我价值

自信是什么?

任何人,无论正在做什么事,其终极都是想有一个成功快乐的人生。人生怎样才会成功快乐呢?原来每个人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里,都有一些他很在乎、认为很重要、想得到的东西,称为「价值」。例如,在一份理想的工作里,你最在乎的是什么?最想得到的是什么?你的回答可能是酬劳、学习机会、别人对你的肯定或者是对社会的贡献等。这些就是你在「工作」这件事情里面追求的「价值」。我们做或不做任何事的因素就是取决于我们内心里这样的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使我们产生「想做」和「不想做」的感觉,这些感觉也就是内心的动力或者阻力了。

当我们在所做的事里总是获得我们追求的价值,获得的价值不断的累积起来,我们便会感到人生是成功快乐的。

自信就是信赖自己已拥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这些价值不断地累积,到了足够多的时候,便会感觉人生是成功快乐的。(在这篇文章里「能力」和「力量」两个词语交替使用,意义上两者有少许不同,但在本文里无关重要。

如何培养出自信

因为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所以自信的基础是「能力」,「能力」的基础是「经验」,「经验」的基础是「尝试」,「尝试」的基础是「感觉」。「感觉」就是想去尝试的内心状态,也就是自信的最基本原动力。

没有想去尝试的感觉,不会去做第一次的尝试。因此不能有任何的经验累积,也因此不能发展出做事的能力。「经验」不一定是成功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固然是好,但是失败的经验也带给我们知识和能力。因为成功与失败从来都不是全白全黑式的对立,而只是在一段包括而不可区分的移动连续体(continuum)上面的某一点。

例如考试及格的标准是60分,55分的确未能达到这个标准,但是在全部可得的100分里,55分便是55分的成功。你把这55分丢掉,就算得到所有其他得分数,你也不会成功。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中,可能第五步走错了,因而不能达到目标,但是第一至第四步是正确的,这就需要肯定。同时,第五步这样走去不到目标,是一个事实,也是一分经验的积累。这本身也是学习,也是能力。

我们从婴而儿到成年,从爬行到行走、从打球到看书,每一项能力都是凭着不断的失败、不断的累积经验而学会的。这是唯一和无可避免的成长之路,无论是在十岁、三十岁或者八十岁时学一种外国语言,也必须经历同样的过程。偏偏就有很多人成年后不容许自己失败,为了避免失败而不肯去面对和尝试新的东西。这样是不让自己成长,结果是天天活在因为没有成长而带来得痛苦之中。奇怪!可惜!

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成为自信

自信的基础是「能力」,但是能力本身不一定会产生自信。犯罪的行为往往需要很大的力量,你我都不敢去做。罪犯表现出很大的力量,但也同时表现出来却乏自信。有人说:青少年的打斗、自残等行为,也显出过人的力量,为何他们如此缺乏自信?

原来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变成自信!例如,我对一个外国人说了两句英语,外国人听不懂,或者斥责我不应该这样说。你看:我有说这两句的能力,但是,因为得不到肯定,这份能力没有变成自信。如果那个外国人按我那两句的意思给我恰当的回应,或者称赞我说得好。这样,我因为得到了肯定,这份能力就会变成自信。

每个人出生时都没有什么能力或自信。凭着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接触新事物、学习如何面对处理凭事情结果和人们的肯定,能力和自信随着岁月不断地累积起来。因此,自信是成长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肯定而建立出来的。肯定有两种:来自本人和来自他人的肯定,最好是两者都有。若只有一种,产生自信的效果会大很大的折扣,若长期只有一种,自信甚至会减少。

一个人必须对自己有足够的信任,才能信任别人,别人也才能信任他。所以,没有自信得人找工作特别困难。

自爱与自尊

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自爱就是「爱护自己」。为什么这样说呢?

事物能够带给你的价值直接决定了你对事物的爱护程度。试想一想:你有两部车子,一部每个月为你赚十万元,另外一部每个月为你赚五万元,现在两部车都坏了,而你手中的钱只够修理其中的一部,你会决定送哪一部车去修理呢?当然你会先修理可以为你赚十万元的一部。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能够给我价值的东西,我都会爱护,而且,越能为我取得所追求价值的东西我就越会爱护。反之,对我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就算丢掉了也无所谓。自信既是信赖自己有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我们就必须先有「自信」才会有「自爱」;同时,有更大的「自信」才会有更大的「自爱」。

所以,对自己的自信决定对自己爱护的程度。一个人必须先爱护自己,才能爱护别人,而别人也才能爱护他。不爱护自己的人,不会爱护孩子(例如带着孩子去自杀的父母),不会爱护企业(如偷公司钱财的员工),也不会爱护国家(如贪污渎职的官员)。

有了足够的自爱,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尊,自尊就是「尊重自己」。一件很多人都爱护的事物,例如国旗;一个受到很多人爱护的人,例如国家领袖、英雄、智者,必然受到很多人的尊重。一个人也必须先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别人,而别人也才能尊重他。

今天,社会上有很都人的行为被认为是缺乏心理素质的表现,也就是使人们对他们没有想尊重的感觉。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足够的自信,因而,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亦因而没有足够的自尊。没有足够的自尊,使到他们不能尊重别人,因而别人也不能对他们尊重。

有过分自信的吗?

自信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当一个人信赖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时,他便无须经常把力量拿出来显露。反过来说,当一个人感到力量不足,他就会自然的经常呈现出「我有能力」的示威行为。这些示威行为就是一般人说的过分自信了。

跟你说个武侠故事:一个十八岁的小侠,学艺完成,下山回家,来到一家酒楼,他大咧咧的坐下,把宝剑「啪」的一声,横放在身前的桌子上。他这个动作有两个讯息要告诉他人,第一:我是懂武功的,你们要小心啊。第二:我的剑就在手边,你们不要乱来!十年后他的武功大进,已经成为大侠,什么武器都不许要随身携带,因为他能够摘叶伤人,然而平日里他跟普通人一样,遇见他的人,还以为他不懂武功呢!

你看,要提醒别人自己有力量的,都是力量不足的人。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力量时,无论什么事,无论是否突发,他都能够轻松应付,无须把力量显露出来。因此,真正有力量的人,坐在你旁边,如果他不开口说话或者有所行动,你甚至不会觉察他的存在。反之,要不断用种种说话行为来炫耀本人力量的人,他们的内心实在是欠缺力量的。

缺乏自我价值的行为模式

自信、自爱和自尊,统称为「自我价值」,是每一个人建立成功快乐人生的本钱:没有它们,建立成功快乐人生只是梦想。这三项也是心理素质的基本核心,有了足够的自信、自爱和自尊,一个人才能培养发展出其他的心理素质来。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在他出生后的整个成长过程里,凭着每天无数的人生经验总结累积而发展出来。自我价值不光是凭时间就能发展出来的,每次的人生经验所做出的总结,是决定与当时这个人内心对事物的主观判断,其基础是这个人的信念系统。一群人在同一个环境里成长,虽然有类似甚至共享的人生经验,因为个人的信念系统不同,对事物的主观判断会有不同,因而个人发展出来的自我价值也有高低。

自我价值不足就是自信、自爱、自尊不足,这样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在今天的社会里到处可以见到。很多人说到今天的人欠缺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公德心等,都是包含在这个范围里。总的来说,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会很容易地,为了很少的价值,会放弃对自己的爱护和别人对他的尊重。

我们需要明白:每一个人都想有成功快乐人生,所以都想培养出足够的自信、自爱、自尊。这方面比别人欠缺,便是说没有资格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是不能接受的。这样的人会觉得比别人低,同时害怕别人知道他们的不足。所以,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不是刻意的炫耀自己的力量,就是努力的企图减少别人的力量。他们的行为模式大致上有三类:

1.故意做一些事,企图使人以为他力量很大,或者找一些以为代表力量的东西企图使自己的力量分数增加;

2.喜欢不劳而获或以小换大的增加自己的力量;

3.做些伤害破坏诋毁别人的行为,以为可以把别人拉下来,跟自己一样高低。

第一类自我价值不足的人什么都回满口答应,然后不知所终、喜欢吹嘘夸大、顺口承诺、嘴巴大而度量小、满口不在乎、故意炫耀财富、胆量、地位、人脉关系、追求名牌和名贵物质享受。青少年则喜欢好勇斗狠,惹是生非,故意做破坏规则的事,或者做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事。

第二类的人会贪小便宜、会公物私用、斤斤计较、因财交恶、喜欢赌博。赌博是最明显的自我价值不足的行为,因为赌博总是一小博大。这类人会利用朋友,借了不还、自私自利。

第三类的人喜欢开一些使人狼狈的玩笑、喜欢作弄人、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坏话、中伤造谣、揭人隐私。这类人会肆意批评否定别人、不愿给人肯定、不接受别人做的比自己更好。

这些行为,不能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提升,反之,他们会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就好像一个人喉部作了手术,插了一根管子。他因肚子饿了要吃东西,但是吃下去的食物总是沿着那根管子流出来,而食物的味道使他更饿更想吃,同时越来越饿。很可怜,只会累死,除非他明白了这个道理,把精力放在真正提升自我价值的工作上。

为何人们普遍缺乏自信

上面说过,自信的基础是能力,但是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变成自信。理想的情况是在一个人成年之前便培养出足够的自信。然而,一些错误的观念、传统教导孩子的方式与现代社会的环境,使到大部分的人在成年之前得不到足够的肯定去培养出足够的自信。你可以试问问自己:今天的孩子,每天可以得到的肯定还是否定多?假设培养出足够自信需要5000次的肯定,才能有足够的自信。如果他错误地坚持上一段描述的行为,他人生里的成功快乐会越来越少,而同时他那些行为会变本加厉。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普遍现象呢?首先,整个人类对情绪感觉的认识很不足够,而中国人跟外国人比较,是更不愿意与本人的感觉联系、不愿意谈论感觉、不清晰内心感受、对情绪问题深感无力。当家长斥责孩子不准哭,不可以发脾气的时候,他便开始了教导孩子不要理会感觉、告诉孩子情绪是无可奈何的事和把焦点放在理性上(应该怎样)。一个人连自己内心的感觉都搞不清楚、拿它毫无办法,怎样能培养出来自信?

其次,对孩子的教导普遍的是孩子没有建立出「自我」。孩子很小的时候往往因为表现出情绪而被否定,学到不理会内心的感觉而只看成人的意思而行动,经常被教导模仿别的小孩,而本人的能力却得不到肯定,结果他不能在内心建立一个「自我」。

第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总把焦点放在孩子没做到的小部分,而把孩子做到的部分看作是理所当然,而没有给予肯定。

第四,很多家长为孩子定下过高的标准。很多家长以为把标准定的越高越好,结果,孩子自己不明白本身的能力水平、也不懂得需要尊重和照顾自己,达不到家长定出的标准便认定了是自己不好、自己不争气。

第五,过分强调孩子认知方面的学习重要,包括思想能力的培养方面,而忽略了帮助孩子发展出跟自己的感觉紧密联系、明白自己内心的需要。这部分的成长包括情绪智能,和大部分代表心理素质的行为背后的内心动力。

第六,传统上习惯用否定自己的方式去表示对对方的尊崇。这是我们传统价值观里需要修正的一个部分,数十年前国人在书信中称呼本人的妻子和孩子为「贱内」「犬儿」,便是典型的例子。自贬以表示谦逊,只会做成内心虚空无力。

第七,传统的家长习惯以「恐惧」「犯罪感」「羞愧感」去推动孩子,这使孩子内心无力。(例:不要哭啦,你听,拐买孩子的人来了,不要让他听到你在哭啊!”“警察叔叔说这里不准小孩哭的,是不是要我叫警察叔叔过来啊?”“你是男孩子嘛!男孩子怎么可以哭?女孩子见到你哭会笑你的。

自我价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上面说过,自我价值不足就是自信自爱自尊不足,这样的人表现出来得行为模式,在今天的社会里到处可以见到。很多人说到今天的人欠缺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公德心等,都是包含在这个范围里。事实上,这点还须作深入一点得了解。自我价值(自信自爱自尊)是一个人内心的素质,他们呈现出来的,也就是这个人与身体之外的世界相处互动的方式,我称之为「心理健康」,就是这个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具体运做的、包括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能力模式。有了这些能力模式,一个人才能再三赢得基础上(三赢就是:我好、你好、世界好)取得所追求的价值,并且累积至感到人生的成功快乐。这个人会得到其他人的爱护和尊重,亦同时会爱护尊重其他人,并且对社会、对世界有一份正面的影响。他亦会被认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和公德心。这些能力模式总共有36项,分为6大类:

A. 思想态度-最基本的处理生活中千百事的态度
B. 学习提升-保持与时共进、乘风破浪的能力
C. 自我管理-有效的照顾自己的人生
D. 人格发展-有效的把自己在这个世界里定位
E. 情绪智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F. 人际沟通-有效的与其他人相处

36项能力模式都可以从思想和行为模式上呈现出来,以下就是扼要的解说:

A. 思想态度-最基本的处理生活中千百事的态度。
1.面对所有的人事物都抱着「三赢」的态度:我好、你好、世界好。
2. 经常怀着我如何能做得更好?的态度。
3. 经常思想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4. 在困难时能够刻苦坚持。
5. 保持屡活的态度。
6. 有丰富的创意和幽默。

B.学习提升-保持与时共进、乘风破浪的能力。
7. 对很多的事物都有兴趣。
8. 有效运用本人的思考模式(NLP中的「内感官」部份做学习工作。
9. 常想掌握有关的学问和知识。
10. 多问为什么…”如何…”
11. 不满足于简单答案而想了解更多。
12.有尝试的勇气和行动。

C.自我管理有效率地照顾自己的人生。
13.自己可以做的不假手他人。
14.自己想要的自己去争取、创造。
15.以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为荣。
16.在思想和行为上爱护和尊重自己。
17.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18.有效安排自己须做的事。

D.人格发展-有效地把自己在这个世界里定位。
19.认识自己拥有和未拥有的能力。
20.能够改变妨碍自己成长的信念。
21.具备有效思维的能力-总是保持有接受、学习与成长的空间。
22.肯定自己的资格与别人的一样,也肯定别人的资格与自己一样。
23.尊重每一个人,包括本人的界限。
24.认识和珍惜自己能够影响这个世界的能力。

E.情绪智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25.明白情绪其实是来自本人的信念系统。
26.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情绪。
27.有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28.关心别人的感受。
29.明白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
30.能够接受「失去」。

F.人际沟通-有效地与其他人相处
31.有效表达自己的意思。
32.能够主动与人接触。
33.接受其他人跟自己不同之处。
34.能够妥善安排处理别人的不良行为。
35.能够面对群众说话。
36.良好的谈判辩论能力。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 事业无忧 (2006-9-08 09:35:18)

第二部分:如何提升自我价值

要有「自我」

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自我」,才能有效的培养出足够和良好的自我价值。这里涉及两项工作:首先肯定「自我」的存在,然后要接受这个「自我」。

没有自我的人,会有以下的表现:

1.因为甲称赞了他两句,整个上午都活泼开心,而在下午碰上乙批评了他两句,便变了另外一个人,愁眉不展、茶饭不思。
2. 会不懂得拒绝别人过份的要求,常常使自己陷入困境。
3.会到处询问别人自己该怎样做,要别人代他决定事情。没有自我的人,会总是模仿别人。
4. 会不思改变,而只要求世界改变。
5. 会到处奉承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没有自我的人说我很想提升。没有了「我」,提升什么?他说:我很想改变。没有了「我」,改变什么?所以,首先要肯定这个「自我」的存在。

接受肯定自己

其次,要接受「自我」,接受就先不要否定。否定自己的人,会容易妒忌别人,对别人的成就看不顺眼,否定别人。否定自己的人,会总是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不容许自己有错,或者事事要求完美。否定自己的人,总有非常大的一份无力感,因为这个人的大部份力量,就是在那个被否定的「自己」里面。让你容易明白,想象一下你是一个连体婴儿,左边的一个名字叫「我」,右边的一个名字叫「自己」。两边有些时候很和谐一致,做什么事都做得很好,但是,也有些时候两个在吵架,「我」自以为是老大,不接受「自己」,而事实上「我」的双手没有长得好,要靠「自己」才能走路、做事。所以现在「我」不接受自己,便什么事都做不出来了。

「我」不接受「自己」,而力量总是在「自己」里面。何以见得?「我」就是认为「该怎么样」的一个,而「自己」就是「不应该那样」的一个。前者是乖孩子,后者是坏孩子。坏孩子总比乖孩子有力量:顶嘴的孩子总比吵架的孩子力量更大。问题不是去做坏孩子的事。而是把坏孩子的力量用在更有效的事情上。

「我」不够好,这是事实,但是不管怎样的不好也还是拥有很多能力、知识、经验和潜质。更重要的是:没有了这个「我」,便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我」就是基础平台,在上面,盖什么高楼大厦都有可能;而不接受这个平台的话,则无法把任何东西建筑起来。不接受自我的最典型的一种说话就是我不满意今天达到的成就,才可以在明天有更大的成就。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逻辑,为什么不是充分满意今天达到的成就,才可以在明天有更大的成就?把到今天为止所做到的去掉,你明天就必须从头来过!对自己到今天为止所做到的充分的接受和感到满意,带着那份满意、满足、感恩、喜悦和成就感的心情,明天便有更夸大的动力和自信去发展得更好更多。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我」不够好,但是明天可以更好。人生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每天都做到比昨天更好、每天有学习、每天都有提升、每老一辈都更成功快乐。否定了自我,每天的成功快乐自然很少。

唯一的方程式

对于想提升自我价值,拥有自信、自爱、自尊的人,有一个有效而且简单唯一的方法,就是创造多些机会,让这个人:多做、并因多做到而得到肯定。这个方法,用在本人或其他人都可以,无论什么年龄、性别都有效。

所创造的机会,不一定是工作或者事业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例如运动、艺术创作、写文章、写书、甚至是休闲文娱的活动。最好是每次的要求都比这个人的能力稍高一点,让这个人有挑战、突破的感觉,因而需要思考、勤奋、努力、坚毅、找新方法或者改变。可以设计争取别人的肯定,也可以把焦点放在自我肯定上。事实上,这只不过是重复又重复上面说过的「尝试经验能力肯定自信」过程而已。

例如:每个星期天去远足或者爬山,每次选择的都比上一次的更远一些、或更高一些,同时,每次完成了都在归途中做点奖赏自己的事,好像吃一杯冰淇淋。对学生来说,可以是学习的目标,便如用多少时间去理解、记忆一篇课文、每次温习过后能够写出来多少内容等。做得不如上次好便没有奖品(自己预先决定是什么奖品)。这样的做法,除了提升能力和增加自信之外,同是能培养自己定出标准和坚持标准的心理状态。

「多做、多做到」这点上有一个重要的突破关键,就是尝试不同的做法。很多学生在上学的环境里学习到追求「标准答案」或者「最佳答案」。如果一个问题可以有数个方式解答,学生会举手问:老师,那个答案最正确?这些学生发展出来的思维方式叫做「单线思考」,就是只沿着一条路走下去。这条线断了,他们就只能停下来。没他们不知道人生里所有的事都没有标准答案,就算这次这样做成功了,下一次可能用另一个方法会得到更好效果,因为一方面环境的众多因素不断改变中,而在另一方面,科学和知识的进步使到解决的方式和工具也在不断地提升之中。

更有效的态度是「灵活」:追求效果而不坚持形式。准备自己有不只一个的选择,当一个方法不能产生效果时,口袋里尚有两三个方法供你挑选。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只要练到坚持用正确、最好的方法,做某件事就是最理想。这样的孩子老是重复犯同样的错、或者做顽皮破坏的事,因为他们只学到坚持同一种方法,当这个方法没有带给他所需的肯定时,他就只有「再重复这个方法」这一招,而且他一定会重复,因为他需要得到肯定。

所以,必须学习到同时拥有「坚持」和「灵活」两种能力,而决定用那一种的因素是「效果」:有效果便函坚持、没有效果便灵活,改变用另一个方法,然后不断地重复这个方法。人生其实就是这样的一回事,做什么事都用这个态度,事情自然顺利,自信也自然增加。

效果必以「三赢」为基础

所做的事情怎样才算真正的有效果?很多人做了很多事,以为自己成功了,但是,发现自己并不快乐,甚至往往有很多后遗症出现?做这些事,就算当时觉得有力量,也感到有一点自信,也只是短暂的。很快,当效果不能维持、当后遗症出现,那份自信便消失了,甚至会比以前更少自信。

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什么事做了自己的自信会有真正的提升?在云云众多的选择中,我该怎样做决定?怎样做才是对?所有这些问题,只需要一个答案,亦只有一个答案:在符合「三赢」的基础上,更能带给自己成功快乐的事,便是应该做的事。「三赢」原则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个「大家」,包括了有关事情里所有拉上关系的人,可以是一伙人、一个家庭、公司部门、企业、社会、国家、甚至世界。

很多人听过「双赢」这个词,并且很推崇它。我不明白为何会这样!所有的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私相授受、黑金政治、出卖国家、贩卖假药、买官做等行为,都是双赢。只要两方得利,不管顾客、家人、人民、社会、国家受了伤,这怎么可以呢?所以,不要「双赢」要「三赢」!

做任何事,若果没有以「三赢」为基础,不会有效果;就算有效果,也不会是好的效果;就算觉得效果够好,也不会长久;就算有长久的好效果,也必然有后遗症。你以社会上或者生活上任何一件事为例子,只要细心看一看、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完全符合。

「我好、你好、大家好」也许对你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一时间不能理解或者做得到,那么,给自己定下一个最低的标准:无论做什么事,必须先想一想,那会不会伤害自己、伤害对方、或者伤害其他人。如果是,请不要做你必须修正你的目标或做法了。

设计自己人生的未来景象

人活在世上,需要有目标。就算意识里以为没有目标,潜意识里,也会不自觉地这下一些方向并且推动自己朝着那些方向走。「目标」总是现在没有的东西,不然便没有推动力了(已经拥有的东西只能让你停下来享受,运用已经拥有的东西去争取其他东西则是另一回事了。)

没有目标的人是没有方向的,亦因此总是动力不足,因为他不知道应该怎样做。这样的人,也许会用随遇而安来美化自己的处境,然后,十年过后发现落后于所有的同学,便怨天尤人了。

我曾经问过一些大学生:对你来说,一份理想满意的工作,什么是最重要的?他们回答说:开心、快乐!我再问:在工作中有些什么情况出现,你便会有开心快乐?他们想了一会,回答说:不知道,但是到那时候我自然就会知道。不知道便不懂得怎样去做,「开心快乐」只是渺茫的希望,就像在大海上随意飘浮,能带来「开心快乐」的东西,就算在身边流过,都不懂得去把它抓住。

「开心快乐」不是可以直接追求的目标,你必须做某些事,并且要做得对,再加上一些你也许不能控制的条件,你才发现你有开心快乐的感觉。那些事可以成为你的目标,但是并不能保证一定带来开心快乐,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作出这样的保证。

但是任何的人生经验,里面都必然有可以学习、使自己进步提升的东西。所以,就算原来的目标没有达到,过程中的学习和提升仍然能够使到自己有开心快乐——虽然可能不是马上有,而是在下一次因为学得聪明了而做得好才产生的。

所以,年轻人不应把焦点放在「开心快乐」之类的目标上。良好、有意义、能产生动力的目标是一些有明显标识的目标,即是有清楚可以看到、听到的元素,让你能明确地朝着前进,并且确实地知道你已经达到了的证明。例如,「成功完成课程」这个目标,能够凭文凭证书在手而证明达到;「创业成功」亦需要有多少营业额、加上多少盈利、有多少客户员工而确定是否已经达到(与原定计划比较)。

把目标变成那些看得到、听得到、使你有明显的感受的景象,便是「未来景象」。有「未来景象」在脑海里推动自己,便会活得积极起劲,并且会懂得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言出必行、言出必准

若果你想找一个简单、容易明白容易做的方法去快速建立自信,你只需要严格地奉行这8个字:言出必行,言出必准,便能使自己的自信在一、两个月内有明显的提升:不论是自己内心和外界人士的感觉,都会认为你明显地多了自信。

「言出必行」是说过的一定做。自己已经答应过的事一定完成。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第一,就算自已控制不了的,仍属自己的责任,因为那仍是自己人生的一部份。虽然是交通堵塞使到自己已经迟到,但是自己还是因迟到而道歉,或者缴交罚款而不用交通堵塞为借口。别人给自己的资料错误了,自己用那资料做出的报告,还是自己的责任!自己信任谁、决定选择使用什么资料,怎么不是自己的责任呢?

第二,没有把握的便不作出承诺。严格奉行这句话不随便答应别人什么事。这样,那样随口答应的、因心软而冲动承诺的都会大大减少。

一两个月内,你因为没有欠别人的「心债」而没有感到不好意思、内心无力、难过后悔、内疚遗憾了。反之,因此你会有站得很稳很有力量的感觉,更因为别人知道你答应过的一定算数,对你很放心,因而尊重敬佩你。

「言出必准」指的是你说的完全跟你内心的识知感觉一致。当别人问你会议室里有多少个人,你不知道便说:我不知道;不能肯定便说我不能肯定。只有当你刚从会议室里走出来,在里面你真的点算过是6个人,你才应该说“6个人。当你猜有6个人而不能肯定时,你应该说我不知道,或者我猜是6个人。没有人能够什么都知道,所以不需要害怕承认不知道会被小看了,但是如果说的话自己不能负责任,自己心虚便不会有力量了。

「言出必行」的人,别人喜欢与他一同做事,因为觉得他可靠。很快别人感到他很有力量,找人合作或者做什么重要的事,都会优先想到他,所以会感到很有自信。

一个能够做到「言出必行」和「言出必准」的人,身心合一,也与环境的人、事、物有和谐的关系,所经内心的力量很大。这两点并不难做到,由此刻开始,每说一句话的时候都先提醒自己,很快效果便会出现。

有所必为、有所不为

年青人的精力旺盛,热情充沛,想做很多的事,也有很多抱,但是也容易感到挫败气馁、也容易十年过后发现一事无成,更有不少人会做了使自己懊悔遗憾的事,带着一份很大的无力感度过一生。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因为年青人的精力旺盛,热情充沛,能够做很多的事,所以需要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事。年青人若想人生路上有越来越多成功快乐,需在理解「有所必为、有所不为」这两句说话。

如何能够区分什么事「不为」什么事「必为」呢?以下是三简单和容易运用的标准。

1.「三赢」标准是第一个标准,也是必须绝对坚持的标准。任何一件事只要能够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的效果,不妨做,总错不了。就算没有当时或者直接的利益,都会有未来、间接的利益。反过来看,一些没有什么明显好处但是自己内心好奇想尝试一下的事,想一想是否这事「不会对自己有伤害、不会对别人有伤害、也不会对其他人事物有伤害」,若是,又没有更好的选择,可以去做。

2.对自己的「建设性」。「建设性」是事情能够产生累积性的正面效果,每重复一次,自己的成长、学习、和未来的成功快乐便多一分。例如帮助同学招待外国朋友,能够使自己的英文语言能力有进步、也能够使自己在面对外国人的时候更自然得体。去主动地找这样的机会,每一次的经验都是学习累积和能力的提升,便是「必为」的事。跟朋友去喝啤酒斗嘴,开心一场,但是没有什么累积性的正面效果,虽然也没有对自己、别人和世界产生什么伤害,偶然去一两次便足够维持与那些朋友的关系。如果现在有两个同学来找你,一个请你去帮忙招待外国朋友,另一个邀请你去喝啤酒斗嘴,凭着「建设性」的考虑你便知道取舍了。

3.「量力而为」是爱护自己、尊重自己的表现。每次做什么事都比上次的目标高一点能让自己进步和成长,是好的,但是不要做过份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为了炫耀、示威或者报复而逼自己去做超出本人能力的事,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大,甚至往往会产生无可挽回的局面。坦诚承认自己没有的能力,才是聪明的做法。

今天的年青人可以做的和可以学习的事太多了,所以需要懂得选择和让自己培养出正确选择的习惯。自信的养成,是一个终生不断的需要,因为每天都有新的挑战,新的需要出现。一个青年人,在踏入社会之际,如果已经拥有适当的自信,就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建立美好的人生、和对国家、社会、人民有良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