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坦磁业招聘:我的家乡——城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吊龙”调查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9:00:14

班级:09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号:200904120103

姓名:易施进

 

我的家乡——城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吊龙”调查报告;

要求 :

一:题目

二:选择理由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析(包括生存现状、特征分析)

四:生存现状与特征:

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六:传承与保护的建议、主要措施或展望

七:所采用的调查方法

 

“吊龙”

入选国家级日期:2011—04--18

遗产名称:城步吊龙

申报人: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

地区:城步苗族自治县

类别:少数民族体育

详细内容:

选择理由:

龙为民族图腾,舞动的龙灯更象征着一种开拓进取、团结拼搏、不畏艰险的精神。舞龙是城步的一张名片,也是我对家乡独特文化的眷恋!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析:

 城步舞龙起源于1000多年前,它是先民们祷神求雨的一种方式,也是备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更是展现民族气概的“劲舞”。

城步苗族世世代代尊龙,敬龙,爱龙,将龙作为图腾,并独创了用长杆将龙高高举起,名叫"吊龙"的表演艺术,吊龙是集手工艺,扎纸枝巧,绘画,布艺,剪纸,贴花,光学,音乐,武术,气功,表演,巫傩文化和礼仪习俗融为一体的综合型艺术,反映了苗民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智慧和展现的才干

龙为民族图腾,舞动的龙灯更象征着一种开拓进取、团结拼搏、不畏艰险的精神。龙狮会上,城步舞龙在传承神龙抱柱、蛟龙出海、神龙孚蛋、神龙卸甲等传统套路的基础上,又创新出一生平安、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季发财、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七星高照、八仙飘海、九远发达、十全十美等众多全新套路。夜幕里通体透亮的巨龙随着音乐声和锣鼓节奏上下翻飞,游走穿梭在天空的幕布上,流光溢彩,气势雄浑,尉为壮观。吊龙穿云破雾,灵动飘逸;滚龙翻江倒海,气吞万里;爬龙潜藏隐匿,神秘莫测……

城步吊龙舞是用长篙将龙身吊起来进行表演的一种龙舞。是集工艺、武术、气功、表演、祭祀和礼仪习俗于一体的龙舞艺术。城步下团吊龙由村寨群众主动捐物捐钱,提前一个月集体组织制作。用料、下料非常讲究。龙身由大家一起扎制,龙头都由掌坛龙师亲自动手。城步吊龙舞在启龙、开光、点晴、接龙、舞龙、送龙、封龙的过程中,形成一套严格完整的程序。其表演者均具有一定的武功,表演套路丰富,“巨龙出山”、“盘缠养息”等技巧性高。流传于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下团村一带。
 

生存现状与特征:

舞龙是城步的一张名片,2008年,城步吊龙舞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城步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其保护主体。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步吊龙曾多次获得省、市表演特等奖,应邀参加了第三届桂林永福国际养生福寿节和中国汩罗“国际”龙舟赛的开幕式表演;在2010年11月湖南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金奖;更值得骄傲的是,2010年赴上海世博会参加了湖南活动周的大型表演和巡游活动,把城步苗乡极具姿彩的龙文化传播到了上海。此外,城步的独龙也应邀在今年春节前夕参加了由湖南卫视娱乐频道举办的百姓春晚表演活动,成为继续城步吊龙后,又一种走出城步的龙灯表演形式。

 城步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同胞们崇尚龙舞文化 ,他们把龙作为苗族的图腾。舞龙又称舞龙灯 ,每逢春节喜庆,村寨都组织舞龙活动 ,尤其是以丹口镇下团村吊龙最有文化艺术特色。以苗族扎龙老艺人丁志文为代表的一代舞龙传人 ,他们无论是从取材 、扎制 、造型 、舞蹈 、音乐等方面都很有民族特色。这种集扎纸 、绘画 、布艺 、剪纸 、贴花于一体 的“吊龙”堪称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继承问题:城步吊龙文化在千百年来一直发展较好,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往往追逐现代的经济和提高物质生活!年青一代对文化的传承可以说不太到位了!更好的发展这一文化应该以文化的展现来实现经济的收入,从而实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我个人观点)

 

传承与保护的建议、主要措施或展望:

千百年来沉淀着深厚的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保护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根基和民族的本性。做好苗族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全面抓好,搞好传承。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身口相传的特点加以传承。首先要注重活态传承。对无形文化传承主体———人的关注是最根本的问题,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民间艺人寻访活动,确立不同文化类型的民间艺人传承人名单,给传承者给予文化尊重、文化记录、文化宣传。其次要抓好教育传承。要编写有质量可操作的教材,让苗族歌舞、传统工艺、民间绘画、民族体育走进课堂,进入学校普及教育。再次要建立文化生态圈。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文化濡化”的过程,是在生活和实践中自然习得,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把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生活这块肥沃土壤中。

二是建立机制,培养人才。苗族文化保护传承必须要有出色的人才,强大的队伍。应尽快建起自己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队伍,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自己的专家和文化工作者,做好传承人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统一安置”和“辅导民间,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举办专门培训班,加强对民间文艺团体技术指导,强化其自身传承力。通过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形式,吸引后继传承人加大激励机制,对代表性的传承人实行特殊保护。政府要尽快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奖励基金,开展民间艺术大师评选、民间体育活动竞赛、苗族歌舞服饰表演等一些有益于人才成长的民俗活动。

三是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文化事项,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要按照国务院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不能盲目地将开发置于保护的对立面,不能单纯为了保护而禁止开发,也不能为了开发而拒绝保护。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还要对当代文化产品和遗产加以区分,不能因当代文化产品带有遗产元素而误认为遗产,要充分尊重文化遗产的发展规律,不能拔苗助长,歪曲遗产。    

四是健全机制,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独特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其保护方式是多样的,但最根本的保护是立法保护。制定出关于加强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出台关于加强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暂行办法。从而把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进行严格保护。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苗族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凝结着我们民族的历史记忆,是昨天生活的再现,也是明天生活的借鉴。传承和保护不是为了留住历史,更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文化创新,激发民族文化的创造精神。加强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对推动苗乡文化事业的繁荣,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作用。

所采用的调查方法:

来源网:中国城步龙网

可参考: 城步龙灯略考----肖学兵  【作者单位】 湖南师大;  

可欣赏:城步赋----马铭清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61895

中国城步龙网城步吊龙飞龙巨龙杯精彩演艺视频://v.youku.com/v_show/id_XMjUyNDkwMTEy.html

城步其他介绍:http://www.csmes.org/html/46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