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设备需要多少钱:[转载]明·宋克《七姬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26:41
原文地址:明·宋克《七姬志》作者:众如居士

















































 

 





    宋克书《七姬志》二种(并跋文)

 

    《七姬志》全称《七姬权厝志》,系元至正二十七年八月江浙行省左丞潘元绍为其七位侧室而立的墓志。其时元朝将亡,义军兵临城下,潘恐遭不测,妾为人耻,遂暗示七位小妾自已引决,果然七女子皆自决。是年八月由张羽撰志,宋克书,卢熊篆盖,勒石追瘗于冢侧。碑立不久即被废毁,故原拓极少流传下来。该志文义一般,书法上却颇具价值。

 

    宋克(1327-1387),字仲温,一字克温,自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与高启等称十友,诗称十才子。洪武初为凤翔同知。素工草隶深得钟、王之法,笔精墨妙,风度翩翩。并工写竹,虽寸冈尺堑,而千篁万玉,雨叠烟生,萧然无尘俗之气。尝作鸡栖石业条一幅,题语有“艺成不觉自敛手”之句,谓不可复得也。书学急就章,故写竹能妙。尝于试院牍尾用朱笔扫竹,张伯雨有“偶见一枝红石竹”之句,人遂以为朱竹自宋克始。卒年六十一。(《高启南宫生传》、《无声诗史》、《丹青志》、《珊瑚网》、《六研斋二笔》)传世墨迹有章草《急就章》、《公讌诗》、《七姬志》等。代表作有《章草急就章卷》。
  宋克的书法,在明代颇享盛名,与当时擅长书法的宋璲、宋广合称三宋。

 

                                                                                                 

延伸阅读

论宋克书法风格
    一、
宋克小楷书风 
    1.1元代以来的小楷书风

    元代书法是宋代书法的延续,同时又是书法史上的重要转折。宋代以师法晋人为主导的晋唐书法在元代发展为一种全面回归的潮流,赵孟钭魑樘惩泄鸥闹频暮诵娜宋铮髡拧暗痹蚬牛尥饺》ㄓ诮褚病!保郏保菡庵忠怨欧ㄎ荚蚪谜纤我岳匆员境榧椅ǖ姆缙岢苯邮Ψń疲⒂纱死┱盼哉龉糯榉ù车难啊T榧业男】榉纾钦夤筛垂懦绷髦械玫椒⒄梗渲幸哉悦项、张雨、倪瓒风格最显。

     赵孟钚】脑ㄔ矗饕豸酥摹独忠懵邸贰ⅰ痘仆ゾ贰ⅰ抖剿坊蕖罚跸字摹堵迳窀场罚郏玻萜湫】斜矢删焕洌督胤啥慊敲茉簿ⅲ婢刂屑缟瘛U庵址绺裉卣鞯男纬桑怯裳凸崛诨崃硕王书法后参以己意所形成的,故而鲜于枢在其1291年所书的小楷《过秦论》后跋:“子昂篆、隶、正、行、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倪瓒称其“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3]前期书家除赵孟钪猓视谑嗟男】κ轮油酰溲佩倜模缙湫】锻跸字急D诽景稀肥榉缬胝悦项相类,或更为灵动。
    元代中期的小楷书风最为突出的是张雨,其小楷学欧阳询,又受到李邕影响,其用笔和结体得法于赵孟睿崽宄列郏站邢云秸中温员猓怀隽饲寰沉雄的艺术特色。此期的揭傒斯、钱良佑等人的小楷书风都以追踪晋唐逸韵为学书道路,注意寻求赵氏的源头,别出己意。 
    元代后期因战争四起,社会动 荡,文士多隐逸江 湖,以书画自遣。 此时的小楷书风,能不落赵孟罘绺竦姆椋非蠹蛞萜邮担帽蚀己停驮爸衅谛】啾龋芡瓜指鎏宓木瘛D哞兜男】谠┳钕裕墩懦蠊芗烦破洹氨咀藻倬ⅲ颓逋瘛!毙煳汲疲骸拌妒榇恿ト搿i谥郁怼都黾局北怼分卸嵘嵬短ィ哦模芏ⅰ!保郏矗葜档米⒁獾氖牵笃诘氖榉缫延汕爸衅谝允Ψǘ王、欧阳询为主的晋唐书风开始追求钟繇小楷书风(图4),更显出古淡自然的神韵。杨维桢的小楷一反元人崇尚的晋人书风,追求险绝奇崛,其所书《周上卿墓志铭》则反映了他的小楷书风与元代初中期的变化。     
    综观元代小楷书风的发展,可以看出,其经历了由赵孟畹溺敲芊啥庞甑那寰沉雄——倪瓒的古媚萧散为代表的发展脉络,反映了元人小楷书风从总体上追踪晋唐书风到后期开始以钟繇书风为师法对象,并掺入隶意,这正体现了元人小楷由秀妍到古质的细微变化,宋克的小楷书风正是在这种变化中形成的。 
    1.2《七姬权厝志》和宋克小楷书风      
    至正二十七年(1367)六月,张士诚据吴时,徐达炮攻苏州城,张士诚之婿潘元绍临战,大难当头,其家中七姬能识节义,一日同尽。八月,潘元绍命张雨撰文壮其事,宋克书丹,卢熊篆盖,立成《七姬权厝志》于七姬墓。[5](图5)九月,吴徐达,常遇春等破苏州,俘虏张士诚,到应天后,张士诚自缢死,潘元绍城破前降,至应天后,亦被杀。《七姬权厝志》明嘉靖年间石始出,文徵明跋云:“伪周(张士诚)据吴日,开贤绾以致天下豪杰,故海内文章技能之士悉卒于吴。其陪臣潘元绍以国戚元勋,位重宰相,虽酗酒嗜杀,而特能礼下文士,故此石出于仓卒之际,而一时文章书字,皆极天下之选。”[6]吴中文人集聚于此可见一斑,而文章书法“极天下之选”更表明宋克书法在吴中极受推重。

    《七姬权厝志》是宋克四十一岁时的作品,原石久佚,今人所见为重刻拓本。从拓本上可以看出其书风出自钟繇,字形略扁,遒丽疏朗而又显醇朴古质,与王羲之《黄庭经》相比,更显宽绰,略存隶意,字法粗细变化自然,笔笔精到,笔画在外拓中不失蕴藉。杨士奇《东里集》称其志“其文其书皆奇也。”[7]都穆《寓意编》云:         
    乡先生宋仲温氏书法师钟元常,后竟以是妙绝天下。其书今人间往往有之,余所阅殆不止此,独元常书世远罕传,并刻石者亦不多见,曩成化间尝观元常荐季直表真迹,始知仲温之诚有得于元常,而今岂易得哉?[8] 
    又,王世贞《古今法书苑》卷七十六云:   
    《七姬志铭》,为浔阳张羽撰,东吴宋克书。文既近古,而书复典雅,有 元常遗意,足称二绝,第其书大奇而不情。   
    明人对此志的论述,既指出其书风来源于钟繇,得其典雅,又突出其书之“奇”。宋克小楷取法于钟繇,都穆《寓意编》说其师法《荐季直表》,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三》称其“正体颇秀健”,出《宣示》、《戎辂》(《贺捷表》)而失之佻”,顾复《平生壮观》季氏册中载有楷书白纸札云其“楷师贺捷表”,都表明宋克小楷对钟繇的汲取。董其昌称“国初宋克亦学《戎辂》,因失其意,遂成俗体”,[9]或因宋克笔法纯熟,视之为“俗”,似有过之。元代以来,小楷书法多效赵氏,此件作品凸现了元代小楷书风变化的一脉,追求古质,与层层相袭的赵氏小楷书风相比,尤显“奇”趣。杨慎称“国朝真行书,当以宋克为第一,所书《七姬志》文,真冠绝也”,[10]清人翁方纲评宋克小楷:“有明一代,小楷宋仲温第一”[11],并题《七姬帖》进一步对其小楷在元代赵氏书风笼罩下求古出新的价值:“东吴生楷有明冠,儿视枝山孙孟津。若与吴齐步伐,四明楼石孰嶙峋。”     
    《七姬权厝志》代表宋克在元末书风变化中师法钟繇而呈现出的新面貌,《定武兰亭八跋》中的小楷书风亦与此相类。除这类作品外,宋克取法二王、赵孟钍榉缭谧髌分幸嘤谐氏帧! 
    宋克于1370年所作《录子昂兰亭十三跋》中的小楷作品(图6),可以看出他对元人书风中婉媚秀逸一路的继承,尤以赵孟钚】拦椤4颂械慕嶙趾驮吮氏匀淮诱允纤觯⒃诖嘶∩献纺浇剖榉纾崽辶η蠊牌樱中温员狻1驶饔诰⒔⊥Π危淙》ㄕ允希谕衩闹懈怨橇Γ又锌杉渥髌分杏稍说摹巴衩摹毕蛎髦衅谝愿吖啪拔风格的过渡。 
    《李白行路难》是宋克小楷的另一种取法的代表,共十三行,笔墨精妙,取法二王,风格介于《七姬权厝志》和《录子昂兰亭十三跋》之间,秀逸之中蕴集着古朴,在书写中有明显的“行”的意识,因而在遒劲之中更显生动之美。宋克四十四岁时为友人徐彦明所作《陶渊明诗长卷》、《竹石小景跋尾》中的小楷气韵脱俗,
    比《李白行路难》更显古秀。明人吴宽在评宋克书法时云:“其书出魏晋,深得钟王之法,故笔墨精妙而风度翩翩可爱,或者反以纤巧病之,可谓知书者乎?”[12]宋克小楷正是如此,这体现了元代小楷从师法晋唐以来的又一变化,以“纤巧” 之病论宋克之小楷,实非公允之辞。  
   
二、宋克章草书风 
    2.1章草体和元代的章草复苏      
    汉代通行的书体中,草书的崛起对后世书法艺术发展有重要影响。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称汉代的草书为章草,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今草。[13]章草约在汉隶(即指八分)成熟的西汉中晚期形成,并渐趋成熟,至东汉蔚然成风。它的用笔,是沿着隶书笔法发展的,在解散结构严整的隶书体同时,主要特征却仍旧在每字结束时采用了波挑法,并且字与字之间多不连属,如张怀瓘《书断》中所说“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连急就”,正是在这种“损隶”大大丰富了书法中的笔法。
    关于“章草”的名称,历来有多种说法。一为史游作《急就章》,章草之“章” 系从《急就章》中来。唐张怀瓘《书断》上引南朝宋代王愔的话说:“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书草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14]把章草出现与急就章联系起来,此不可信。此处的“急就章”是史游所编字书《急就篇》的通称,《急就》加“篇” 字始于《汉志》,魏以后又改《急就篇》为《急就章》,在汉代“急就章”之名尚未出现。《急就》为汉初儿童识字课本,理当用通行字体,史游作《急就篇》决不会“造一种新字体来写一本新字书的”。[15]考古发现的敦煌汉简和居延汉简中的《急就篇》抄本,也为隶书书写。又一说法为汉章帝好杜操草书,因章帝而得名。唐蔡希综《法书论》称”章草兴于汉章帝”,韦续《纂五十六种书》称“章草者,汉齐相杜伯度援稿所作,因章帝所好名焉。”此论在徐浩《古迹记》中也有记载,而章帝前的明帝亦善草书,前人多有否定。还有一说法为杜操用草书写章奏,故名为章草。张怀瓘《书断》上云:“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魏文帝亦另刘广通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章草。”凡此种种,或时间不符合章草形成的年代,或理由不充分,难以令人相信。但必须指出:汉人著作中并无“章草”一词, 
    而只有“草书”之称。“章草”的名称是魏晋以后出现的,“章”字指有条理,有法则,汉代旧草书形体有条理,法则严格,近人多以为章草由于书法比今草规矩而得名,这大概是正确的。[16]     
    汉代草书的产生,最早萌芽于篆书草写的草篆之中,随着草篆嬗变为古隶,草书又继续在古隶的快写中发展。汉代的章草正是在古隶的俗体中衍变而出,在长期的书学实践中,这种原为简易、急速的写法,逐渐约定俗成,形成有法度的草书。再经文人书家的加工美化,章草由实用走向艺术化。“章草”一体,汉代张芝学杜操、崔瑗,在保留了杜操“瘦硬”特征的同时,使章草更为精美,如宋克所论:“张芝书,如老松独倚岩壑,错落盘屈,时飘飘风韵。”[17]魏晋时期的皇象和索靖传递张芝之章章,使这一书体得以继承并光大。唐宋时期,楷行两体的盛行,章草一体罕有人作。唐欧阳询叹“章草几将绝矣”,北宋黄伯思亦说“(章草)至唐绝罕为之,近世遂窈然无闻。”元代赵孟畹某鱿郑乖榉绶⑸薮笞郏垂懦绷髡季莩啊U悦项全面回归古典书风中,注意到了“章草”一体,多次临写皇象《急就章》,在赵孟钣跋煜拢宋脑⒖道镒由健⒂岷汀⑷慕榈染谜虏荩谠鱿至恕罢虏荨碧宓母此站跋蟆!   
    赵孟盍傩椿氏蟆都本驼隆罚檎虏菟梦瘫荆远王之法临写章草,除去刻贴中的枣本之味,而参以灵动劲健的笔法,有别于古拙之法。原藏于重华宫的赵氏大德七年(1303)所书《急就章》是赵孟盍傩础都本驼隆分恚妒宝笈初编》曾有著录,此册章草行笔轻盈而利落,捺笔粗而爽,与汉简中的章草中的朴拙笔法明显不同,赵孟钫虏荽游娜耸榉ń嵌仁又チ丝烫械拇舭搴徒┗淦幼疚槎秤琛把呕敝帽剩晕难派
    康里子山的书法曾得赵孟畹闹甘冢锤础镀砚旨肪矶中云其“洒翰亲从魏国游,题遍宣麻数千幅”。赵孟钌普虏葜ǎ诳道锸系淖髌分械玫郊坛校忡啤洞河暝邮觥烦啤白由降闷淦嫖啊保拇碜鳌队娓复遣帷贰ⅰ囤亓稻怼贰ⅰ独畎资怼返日虏萏舴ㄊ置飨裕帽使希谠沧鞒┑男胁菔橹性黾恿烁罩示⒔〉谋史ǎ驷榷莱觥N尼缑靼峡道镒由绞椤独畎资怼吩疲骸按耸槌鋈牍婢兀时收虏荩啪淝ㄓ辏┪接牖氏蠖孪啾燃纾旁铡R皇比说渥萋醭眩还婺∏叭耍恢涫滴闯⑽匏Ψǎ塾谔煽技选薄#郏保福菘道锸现虏菰渡芑氏螅ё影海纬勺约骸白萋醭选钡拿婺浚窃葱苏虏莩绷髦械闹匾榧摇!
    因康里氏天历和至顺年间曾分别任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和浙西廉访使,在杭州文化圈中,沾溉赵孟钍榉纾逼湟哉虏菸厣氖榉缫嗌钌钣跋炝嗽笃谑榧遥渲幸匀慕楹臀K匚怼H慕榈拇雷髌凡欢啵翊娴摹段逖怨攀怼贰ⅰ镀呔贰ⅰ对米∈怼返纫哉虏荼室馐橹肟道镒由揭宦鱿喑校蝗缈道锸险虏葜窨ト窭嗟南郧逖趴±手纭H慕樵谒罩菔保罩菸幕χ诵娜宋铮鞒踅忡圃疲骸  
    子山在南台时,临川危太朴、饶介之得其传授,而太朴以教宋璲仲衍,杜环叔循、詹希元孟举。孟举少,亲受业子山之门。介之以教宋克仲温。[19]  
    饶介晚年与宋克多有交往,宋克正是通过饶介继承了康里子山的笔法,并参以己意和古趣,形成新的风格。元代的章草复苏中,邓文原、俞和等人亦善章草,邓文原临皇象《急就章》,饶有楷行笔意,袁华称其“若神蚏出海,飞翔自如”,俞和则直接师法赵孟钏鳌都本驼隆罚踔廖勒悦项所书《六体千字文》代笔,[20]其中即有章草,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藏有其《临张芝八月帖》,可见其对章草的喜爱。    
    宋克章草书风延续着元代复兴章草的潮流,并在明初发展到高峰。他的章草师法皇象《急就章》和索靖章草,吴宽在宋克书《索靖草书势》后跋称“盖得其妙,而无愧于靖者也。”[21]从赵孟畹剿慰说恼虏莘⒄孤雎绫砻鳎河性淮虏萏宓男耸ⅲ涫榉缫彩瞧渲蟹⑸盼⒚畹谋浠煌榧以诖醋髦卸哉虏萏逦眨菀铮佣岣涣苏虏莸谋硐至Α
    (六)
    2.2宋克和《急就章》 
《急就篇》在魏晋时代多被书家用章草书写,但流传下来的仅有皇象所作。北宋时,叶梦得曾将此本刻石于颖昌(今河南省许昌),后在明正统年间刻石与松江,就是一般所说的松江本《急就章》。王国维《校松江本急就篇序》曾对《急就篇》作详细考证: 
    ……宋代所存者,仅钟(繇)、皇(象)、索靖三本。宋末王深宁所见,则惟皇象碑本而已。明正统初,吉水杨政得叶石林(梦得)所摹皇象章草本,刊石于松江,又以宋仲温所摹者,补其阙字。”[22]  

    杨政正是根据已有残缺的叶刻拓本重刻石于松江,而拓本的残缺处以宋克写本补足,此本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内容最丰富、最有系统的一份章草资料。王世贞称:“偶取叶少蕴刻皇象石本阅之,大小行模及前后缺处若一,惟波撇小异耳。”[23]难怪其称宋克是继南朝萧子云之后八百年中唯一继承古法者。宋克生活的时间 距正统年间有半个世纪以上,以宋克写《急就章》本补叶刻拓本,足见宋克书写《急就章》之影响。 
    宋克临写《急就章》之墨迹本,现存有三本:①故宫博物院藏本(图 8), 宽20.3厘米,长342.5厘米,为洪武三年(1370)所作,时宋克四十四岁,篇首 “急就章”标题后署“吴郡宋克书”,篇末有其小楷跋“庚戌七月十八日偶阅此纸,爱其光莹……,东吴宋克仲温父识。”通篇均为章草,作品上钤有“项子京家珍藏”、 “墨林秘玩”等收藏印数方。卷后有周鼎、孙廷蕙、宋荦等人题跋。②天津艺术 博物馆藏本(图 9),宽13.8厘米,长232.7厘米,为洪武二十年(1387)年所作,时宋克六十一岁,此年宋克卒。篇末有其小楷跋“洪武丁卯六月十日临于静学斋。” 有朱文“仲温”印。③北京市文物局藏本,宽 38厘米,长44.8厘米,书写时间不详。此本为册,书写《急就章》之前面部分。此册篇首三字为小楷“急就章” 三字。
    从传世的宋克书《急就章》来看,宋克对《急就章》的临写,表现出不同的 风格特征。故宫博物院藏本后有明成化年间周鼎所跋:   
    仲温《急就章》,有临与不临之分。临者全,不临者或前后段各半而止,或起中段随意所至,多不全,若临摹则不能不自书全。予所见蓋不可指计矣,独此卷全好可爱,第对临,欲规矩不失,故不有纵意处耳。最后,张芝、皇象二帖,则不临而自写也。  
    周鼎跋中所称的“临”与“不临”之分,在宋克的《急就章》书写中得到呈现,他临写或依次对临中求规矩,或前后段在临写中夹杂了行楷或小草,使作品表现出“不临”的变化。不仅如此,宋克在书写的三种《急就章》中还表现出形态的变化。     
    故宫博物院藏本所书之《急就章》,行笔劲健,结构多变,首尾相顾,收笔留有明显的波脚,而笔画健峭,每个字虽独立成态,但字与字之间已有明显的“映带”意识,清人宋荦跋此卷称其用笔“端谨而法备”,此卷与皇象《急就章》相比,风格已迥然有别,此卷已失去皇象作品中的质朴和凝重,字与字之间更为茂密。皇象的章草保留了隶书时代的“古质”特征,宋克则处于元代书法全面复古时期,行、楷书都十分成熟,对于章草,则是“今妍”型的,在流利纯熟的书写中表现章草的结构和波磔,把皇象作品中的扁方字形拉长,变其圆厚古拙的用笔为挺拔瘦劲,表现出隽秀雄健的风格特征。饶介曾于1367年论书赠宋克:“谁能怀邃初,心焉悟皇颉。闭门工造车。出门即合辙。古人有成言,得之尽毫发。流形归自然,万古字不灭,将同造化功,岂独在书诀?”饶介的论述正指出宋克书风在“合辙” 中“造化”,入古出新,而心悟皇颉正是对其章草所言。      
    与故宫藏本相比,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急就章》更为老辣,趋于对“古质” 的汲取。字间茂密,意态古雅,字形多呈扁方,多显隶意,整幅作品表现出“端庄杂流利”的特征。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三《书品》称:“大都为章草者,必兼右军乃合,不则宋克辈耳。”其初衷或是有贬宋克章草中乏右军笔意和少古意,此卷有汉人遗貌,古意盎然,虽未显右军新妍笔意,又怎能说其无古法呢?北京文物局藏《急就章》虽亦为章草,然多晋唐楷意,王世贞《艺苑卮言》称宋克“章草是当家,健笔纵横,差少含蓄”,或许正能表达此类作品特征,此少“含蓄”是相对“古质”而言,这种临写方法打破了整幅全以章草波挑表示“隶意”的方法,参以楷行之法,实则为其草书创作之“混合体”打下了基础。 
    元代书家开启了自唐宋以后书家书写《急就章》的局面,如果说赵孟钍椤都本驼隆肥墙虏莞葱说幕埃慰怂檎虏菔拐庵指葱烁由钊耄沟谜虏菀惶逶谑榧掖醋髦械玫浇徊椒⒒樱锏礁葱说母叻濉=擞谟胰卧诎纤慰恕蹲秤问怼泛笤疲骸暗闭虏菹林幔鸲髦辛黜浦事壅虏菡撸煌莆笞凇薄S胝悦项所书的《急就章》相比,宋克章草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值得注意的是,赵孟钛罢虏菸慈缢慰私虏葑魑乓惶宕醋鳎墙浔室馊谌胄胁莸拇醋髦校棺髌犯牌雍晚痢H缱髌分械摹暗憔Α贝ΤR哉虏葜械闹稗啾省北室饫幢硐郑凇队肷骄拊淳皇椤贰ⅰ毒频滤獭返刃胁菔橹校庵质址飨浴K慰嗽谑樾凑虏葜校研胁菔橹室馊谌胝虏葜校本┦形奈锞植亍都本驼隆分姓庵直硐质址ㄊ滞怀觥?梢钥闯觯悦项的章草创作将其笔意是融入行草书之中的,以行草为主体;而宋克的章草创作是把行草书笔意融入章草之中的,是以章草为主体的,宋克一生反复临写出章草《急就章》,正体现出其对章草的追求。  
   
三、宋克草书书风 
    3.1元代末期的草书书风      
    有元一代的书法,在赵孟畹挠跋煜拢诺渲饕宓氖榉缌肿耪鲈钡皆笃冢逸文士混迹江湖,隐士书画家群体在书坛凸现出来,张雨、黄溍、黄公望、倪瓒、杨维桢、卢熊、王蒙、吴镇等都为其中的代表。他们在书法上,虽师承有所不同,但不为赵氏书风所囿,表现出各具特色的“隐逸”书风,其中以杨维桢和倪瓒之一“动”一“静”之两极为代表。尽管如此,赵孟詈涂道镒由揭粤饺嗽谠┑挠跋烊栽谘有牛纫钥道镒由健⑷慕椤⑽K匾宦鑫浴>筒菔橐惶宥裕道镆宦龊脱钗迨榉绱碜旁笃诓菔榈牡湫头绺瘛V档米⒁獾氖牵捍肆铰龆荚诓菔橹腥诮苏虏荼史ā
    在章草中将今草、章草、行书混合,赵孟钤诖醋髦幸丫鱿郑缙渌鳌队肷骄拊淳皇椤芬延谜庵址椒ㄐ床菔椋皇亲钟胱种涞囊恢肿唬道镒由揭栽诓菔榇醋髦校蛞汛蚱普庵帧白肿址置鳌保呀虏莺徒癫萃耆嗪希毡径┕⒉┪锕莶亍独畎资怼分校瓤杉萋跫ぴ降慕癫萦帽剩钟泄抛境辆⒌恼虏荼室猓涞茏尤慕榧坛辛丝道锸现帽侍卣鳎郧逖趴±实慕耸榉纾ū惫使┪镌翰仄渌鳌对米∈怼分校梢钥吹狡湓谛惺椤⒔癫葜腥谌胝虏莸谋室狻T┭钗逶蚪胁萑嘟虏葜史ê徒崽澹嶙朱フ啾洌浴白巨帧钡挠帽侍卣鳎乜砹瞬菔榈谋硐至Α?道镆宦龊脱钍鲜榉缰械牟菔槿嗪险虏莸挠帽侍卣鞣⒄沟剿慰耸保慰艘云湔虏葜ǔぃ虏荨⒔癫荨⒖癫莸挠帽视虢崽逋耆烊冢纬尚碌牟菔橐饩常迪至舜釉┑矫鞒醪菔榈拇泻妥洹!
    3.2《唐宋诗卷》与《杜甫壮游诗卷》 
    《唐宋诗卷》(图10)为宋克三十四岁时的作品,作于至正二十年(1360),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卷以二王草书笔法运之,并带有明显的元人草书特征,跌宕有致,整卷以今草为主,偶有章草夹杂,前半部分较拘紧,后半部分更为纵逸,显清劲之美。近人张宗祥跋此卷云“仲温墨迹不易见,此卷书于至正时,虽不及晚年雄浑,然其用笔纵横简劲,故是名迹。” 此卷以二王、米芾之笔法运之,通卷飞动劲秀,结体严谨,在王羲之之“秀妍”和米芾之“欹侧”的基础上更加跌宕之态,作品中的“濛”、“里”、“研”等字已糅进章草之法,但此卷就总体风格而言,仍可视为赵孟钜宦鲋由臁S氪司矸绺裣嗬嗟幕褂刑ū惫使┪镌核厥槲逖怨攀罚莘ㄖ性右哉虏荼室猓帽誓诹埠睿湮词鹉昕睿浔室庥胪砟暄讣埠婪畔匀徊煌嘈攀樾词奔涞痹凇短扑问怼非昂蟆!
    元代的草书,康里子山笔力爽健,转折圆劲自如,字距紧而不密,行距松而不散,显《书谱》遗意,我们从其代表作《书述笔法》(图11)可见。饶介的书法得其指授,其1360所作《蕉池积雪诗》(图12)中可见对康里书法的继承和拓展。此件作品,抄录了张雨的这首诗,并有长跋,亦可见张雨在元末文化圈中之影响。通篇圆融畅朗,沉着痛快,气脉贯通。神追大令、怀素,在结体上与康里相近,但更加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连绵”,在康里作品中,字字独立,偶尔出现“连笔”,饶氏更为酣畅,常出现三字以上的多字相连,形成“一泻千里”之势。宋克的《唐宋诗卷》亦书于此年,显然受此期饶介书风的影响,神形兼备。宋克在饶介作品中的“茂密”和“清劲”中更增添了“古质感”,行与行之间亦更为疏朗。与康里子山的《书述笔法》相比,其俊逸清劲的风格是一致的,但比康里氏更注意“字势”与“行势”,行笔更显古意,项穆称其草书“古雅微存”或正是与康里子山、饶介比较而言。
     从康里子山《书述笔法》——饶介《蕉池积雪诗》——宋克《唐宋诗卷》之间,我们可以发现康里一脉书风的传承脉络。在他们的书风中,康里草书中的劲健圆润之风一以贯之,饶介承其劲健一路,更为酣畅,如姜绍书评其所云“醉墨淋漓,风翥鸾翔,似奇反正”。而宋克则在饶介作品的基础上,得康里草书中之“圆润”,更为精熟。明人詹景凤 在肯定其地位时,又批评其 “烂熟”:“国朝楷草书推三宋,首称仲温。然未免烂熟之饥,又气近俗,但体媚悦人耳”。“熟”、“俗”、“媚”的评论似过于苛刻,从另一方面来说,却表明了宋克对草书的精熟和功深,也许这正是宋克能在康里子山和饶介书法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原因。
 《杜甫壮游诗卷》(图13)是宋克草书的又一代表作。明中叶书家商辂(1414-1486)在此其卷后对宋克草书作了形象的评论:
其书鞭驾钟王,驱挺颜柳,莹净若洗,劲力若削,春蚓萦前,秋蛇绾后。远视之,势欲飞动,即其近,忽不知运笔之有神,而妙不可测也。我朝御极时,宦翰之暇,
    偶见其书,叹曰“仲温得人,而书法若此,真当代之羲之也。”,其见若此,呜呼!自开辟以来,书法之神妙,唯圣羲之一人,羲之之后,能继其高风者,余亦曰仲温一人而已。  
    商辂此论,虽未直接对此卷作具体评识,但却指出了宋克草书“莹净”、“劲力”、“势欲飞动”的特征。在此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点画劲健光洁、气势连绵,既有狂草之豪放,又在豪放中增加许多“节奏点” ——以章草之波磔增加作品高古生辣的意味,增强了草书的表现力。这种创作方法在宋克为友人徐彦明作草书《唐宋诗卷》中已见端倪,《杜甫壮游诗卷》在《唐宋诗卷》基础上增加了怀素的连绵体势和康里子山的奇崛刚毅,强化了字形之变化,使转变更为迅疾,点画更为劲健利落,用笔上把章草笔法糅进狂草中更为自然,在“纵势”中的草法间入 “横势”的隶法而了无痕迹,更显雄浑之气。翁方纲称其小楷“承元人之隽逸,变宋人之雄奇”[24],从此卷中可看到其草书亦显此特征。近人于右任跋此卷称“合章今狂而一之”,又云: 
    以仲温之天才,决非月仪豹奴等帖所能拘束,而欲创为大草,则不得不求材于今狂,此《壮游诗》写法这所由来也。故此种草,谓之为古今草书中之混合体则可,如谓为章草,则误矣! 
    于氏所谓“古今草书中之混合体”,表明此卷在草书创作上的大胆尝试,以今草、狂草与章草相融,跳出元人草书藩蓠,成为元末明初草书创新之集大成之作。解缙评宋克草书如“鹏搏九万,须仗扶摇”[25],从此卷确可见此气度。 
    历史上,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础上结合新兴的楷法而形成的草书,它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加强了笔画间的呼应,如张怀瓘所描述的那样:“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26],并把带有隶意的章草的挑势捺笔完全去掉,这是草书在形体和用笔方面的一大变革,在这种变革中,王廙 、王洽、王羲之、王献之等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如虞世南所云:  
    王廙、王洽、逸少、子敬剖析前古,无所不工,八体六文,必揆其理, 俯拾众美,会兹简易,制成今体,乃穷旨奥。[27]   
    在今草基础上形成的狂草以唐人张旭、怀素最著,其特点是笔势勾连回绕,大小参差,变化丰富,连绵不断。宋克草书师法二王、王廙,并得力于旭、素之狂草,加之他在章草上的非凡功力,熔于一炉,形成了有创造性的“草书混合体”,表现出章、今、狂三草之特
征:

    宋克的“混合体”草书,是对章草、今草 和狂草的笔法加以融合形成的书体。吴宽评其 云:“其书魏晋,深得钟王之法,故笔墨精妙,
     而风度翩翩可爱”[28]。虽然王世贞称这种创造 “波险太过,筋矩溢出,遂成佻卞”,此论或正指出宋克形成的灵动中表现“隶意”,险劲中突出“揖让”的草书特征,责之为“佻卞”,实乃不能认识此体所处之时代特征,宋克草书中的取妍尚姿,实乃元以来的时代使然。他在混合体草书中强化波磔,又与元代赵孟钍榉缋嗬耄庹逑至似湓诓菔樯辖韫趴竦年╆┒涝臁!
    在宋克的草书中,《停云馆法帖》卷十所录宋克书《钟繇王羲之二小传》(图14)风格介于《唐宋诗卷》和《杜甫壮游诗卷》之间,在《唐宋诗卷》的今草中糅合了更多的章草笔法,显清峻之气,既有今草的连绵不断的运笔,也时见章草的波挑笔意,但明显不如《杜甫壮游诗卷》磅礴的气势。宋克草书作品现存的还有《公讌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七言绝句》(山西博物馆藏)、《进学解卷》(故宫博物院藏)等。这些草书风格虽不如它《杜甫壮游诗卷》强烈,但其以瘦劲的笔势表现豪迈淳雅的风格,形成其草书的鲜明特色。《公讌诗》和《七言绝句》在创作形式上,还以立轴表现草书的连绵跌宕的气势,这种轴类书法在赵孟睢⒄庞辍⒀钗濉⒂岷汀⒛哞端淙欢加胁捎茫慰撕兔鞒醪菔榧宜喂恪⒊妈档热嗽谡庵中问缴嫌辛烁蟮姆⒒樱髦衅谧T拭饔钟型卣梗搅送砻鳎鱿至诵煳肌⒍洳⒄湃鹜肌⒒频乐堋⒛咴础⑼躅臁⒏瞪降热说木拗岵菔椋蚨谑榉ㄐ问接擅鞔郧啊笆志怼毖椒⒄沟健傲⒅嵫健钡墓讨校慰艘嗥鸬搅艘欢ǖ耐贫饔谩!
    祝允明《书述》中,对元以来至明初书坛作了评论:
     (七)

     吴兴独振国手,遍友历代,归宿晋唐,良是独步。然亦不免奴书之眩。自列门阀亦为尽善小累,固尽美矣。饶(介)、周(伯琦)之属,且亦可观。二宋在国初,故当最胜,昌裔(宋广)熟媚,犹亚于克。[29]      
    祝允明既肯定了赵孟钤诟葱私剖榉ㄉ系牡匚唬挚凸鄣刂赋隽似淙焙叮摹⒅苣苡型黄疲誓堋翱晒邸保慰嗽诿鞒醭删妥罡摺K廊慕椤叭缡被ㄣ逵辏σ抖夹隆保慰嗽颉叭绯躞勐币停黾薄#郏常埃萑慕槲慰酥Γ涫榉ǔ锌道镏纾ǔ┛±剩谠┦毕浴靶隆币猓慰耸芷渲甘冢值貌怨胖猓誓艿米T拭魍浦亍WT拭骺癫莺婪挪活浚卸王一脉,并与宋克之草书血脉相通,除长卷外,大量出现立轴作品,在气势上都得力于旭、素狂草,用笔上点画结字都以羲之、献之法运之,但宋克在草书中更多地强调法度,表现出“理性”的色彩,使转丰富而多变,在字势上呈纵势,并以字末收笔之波磔表现苍古之意。祝允明不随人脚踵,表现了强烈的个人“情性”,风骨烂漫,天真纵逸,结体上受宋人黄庭坚影响,横势明显,并常以“点”来表现恣肆纵横的书风。对于他们的草书,赵宧光曾作比较:     
    近代吴中四家并学二王行草,仲温得其苍,希哲得其古,徴仲得其端,履吉得其韵。一于苍则芜,一于古则野,一于端则时,一于韵则荡,四者皆过也。[31]  
    宋克草书学二王而得“苍”,实乃其以章草之笔法参之所得,祝允明得“古” 乃其“归宿晋唐”所致;然宋克以狂草、今草、章草诸体糅合,显芜杂亦是难免的,而赵宧光称祝允明“古”而“野”,虽为批评祝书之过,实乃其将入古之功与放荡之情性相结合,而形成的鲜明书风。这种以表现情性为特征的书风与宋克时代的以表现法度为特征的明初书风拉开了距离。 
    明后期浪漫书风代表徐渭的草书以立轴为多,用笔、结体以二王怀素为宗,间杂索靖章草,表现出古媚的特征。他从索靖章草中得到的是章草之“逸”而显隶意,在横式中拉长字型取得纵式,追求连绵和悠长的意味。从这个意义上说,徐渭之草书和宋克在气格上相类。     
    明代的草书,以宋克、祝允明、徐渭为代表的三家草书气势豪放,表现出苍古纵逸的艺术追求,体现了明代浪漫书风发展的轨迹。若将三家置于明代草书发展的坐标上,我们可以发现从明初到晚明草书发展呈现出的一些变化。在样式上,宋克以长卷为主,祝允明以长卷、立轴皆有,徐渭则以立轴为主,这种变化表明 “立轴样式”在明代已完全形成,文人书法由“案头品玩”转变到“壁上观赏”;在章法上,宋克草书成纵势,以章草、狂草、今草之混合体书写,既有连绵之势,又有波磔之“顿”,增加了章法上的“观赏性”;祝允明草书整体成纵势,但单体略扁,“点”的变化运用使章法上显得纵横交错之感;徐渭草中夹行,偶见章草,在纵势中显横撑之态,增强了作品的“茂密”感,以重笔拖长纵势使章法上呈现了强烈的对比,丰富了章法上的内涵。章法上的变化和发展,表明明代草书进一步强化了观赏性,绘画上的章法不断运用到书法中,丰富了草书的表现力。                                                  (朱天曙)
    注释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