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检查需要空腹吗:《活明白!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58:19
《活明白!-不被忽悠的“经济学”-写给没有经济学基础的普通人》 第5节
作者: 士兵突击2011
  那么,这些个“马车”当中,哪个最重要呢?

  这个问题毫无悬念:消费。
  其实说白了,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消费。
  因为,只有消费才是让经济成果反映到日常生活的最直接方式,是让人类感受到“富裕”与“幸福”的最直接方式。
  所以,说“经济”的终点就是“消费”一点儿都不为过。
  不止如此,即便拿经济增长本身说事儿,在所有这些“马车”当中,只有“消费”才是确保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唯一手段,而且,也只有“消费”才是保障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独立性”的唯一途径。
  道理也很简单。
  你“投资”是为了什么?
  为了多生产东西。
  生产出来东西为了什么?
  为了让人家买。就是说为了被“消费”掉。
  所以,如果你的“投资”最终不能转化成“消费”,你投的那些钱就得打水漂,这就叫“穷折腾”、糟蹋钱。
  因此,只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由于没有“消费”兜底儿,根本不可能做到“可持续”。

  再说说“出口”。
  “出口”是个什么东西?
  是把东西卖给外国人。
  说白了,就是靠外国佬的“消费”来拉动我们的经济。
  这里就有个大问题:你的经济发展得看人家的“脸色”。
  人家高兴了,多买你点儿,你就多发展会儿。
  人家不高兴了,不买或少买你点儿,你的发展就得立马停下来。
  一言以蔽之,“出口”带来的经济发展,主动权不在你自己的手里。
  人家想把你怎么着,就把你怎么着。
  看你闹心不闹心!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对于“经济”这个“大轿子”来说,只有“消费”才是最靠谱、最踏实、最值得信赖的“马车”
  其他两架马车说白了都是“权宜之计”,是无奈之下才被找来给“消费”打打杂的帮手而已。
  指着这两架马车吃饭可不行,那可就活活要了亲命了。
  但是,偏偏是我们中国,现在正在干这种要了亲命的事儿。
  现如今的中国,三驾马车明显瘸了腿儿,而且瘸的还是最不应该的“消费”这架马车的腿儿。

  我们现在的经济,“投资”和“出口”可谓气势如虹,但“消费”却迟迟跟不上趟,给不上力。
  这带来了一个恶性循环。
  “消费”越不给力,就越得依靠“投资”拉动经济;“投资”越多,产能与产品就越过剩,可自己人又买不起,只得卖给外国人,就是说,只能靠“出口”来消化这庞大的产能;而且,由于产能过大,在把东西卖给外国老板之前,我们自己人往往会先掐将起来,竞相降价,让外国佬捡了个大便宜,直美得人家屁颠儿屁颠儿的,乐得“坐山观虎斗”,尽享“渔翁之利”。

  这还不算完,人家得了便宜还背过身儿来骂你,让你楞没脾气!
  这种恶性循环的链条不被彻底斩断,我们的经济永远也不可能踏上健康发展的坦途。
  所以,不惜一切代价增加天下百姓的收入,将放逐多年的“消费”这架马车重新找回来,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那位说了,增加百姓收入会有恶化通胀的风险,所以未必是个好办法。你看看,现在百姓的收入没怎么长,物价都一个劲儿地上升,你这要是把百姓收入再升上去,物价还不得顶到天上去啊!
  此言看似不虚,因为说的确实也是事实。

  但仔细想想,却未必站得住脚。
  让我们重新剖析一下通胀形成的三条轨迹。
  其一:大家的收入都提高了,消费的东西变多,需求也更多,但供应却一时半会儿跟不上,所以只有涨价,形成通胀;
  其二:大家的收入并没怎么提高,但是拥有较高收入的人数增多了,消费的东西就会变多,需求也更多,但供应却一时半会儿跟不上,导致价格上涨,形成通胀;
  其三:大家的收入并没怎么提高,拥有较高收入的人数也没怎么增加,但是社会上的闲钱多了,它们就会到处寻找“猎物”,伺机而动。某种东西好歹有点儿动静,比如说因为季节、气候、运输、储存或者舆论甚至谣言等突发性原因价格有松动的迹象,这些闲钱就会立马大肆进入,疯狂炒作,导致价格“非理性”上涨,从而形成通胀。

  当然,也还会有其他一些可能,在这里不再赘述,因为最主要的通胀轨迹就这三种。
  那么,我们中国目前这通胀的动静,到底是哪种轨迹的“杰作”呢?
  相信不用我说,你也会立马给出正确答案。
  没错儿,是第三种。
  就是说,我们现在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显著的提高,较高收入人群也并没有显著的增加,但消费品价格却有“显著”的增长,这除了用“热钱炒作的结果”来解释,实在找不出其他更好的理由。
  这就是问题。
  老百姓收入没增加,消费的东西没增加,价格却“涨”了,这意味着老百姓手里的票子更不值钱,等于事实上的消费能力的下降,说白了,就是生活水平的下降。

  但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由于价格的上涨,我们的GDP照样会增加。
  这就是GDP老兄的本色:不管内容,只看结果。
  所以,收入提高,往往并不是造成通胀真正的“罪魁”,恰恰相反,收入的提高常常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掉通胀的不利影响。
  说得再直白点儿,由收入提高带来的通胀要比由炒作带来的通胀“良性”得多,是个值得欢迎的通胀模式。
  不止如此,收入的提高甚至有可能解决“炒作性通胀”的问题,而且是从根本上解决。

  道理也很简单。
  为什么社会上会有那么多“闲钱”?
  顾名思义,因为这些钱没地儿去。闲着也是闲着,不折腾点儿事儿出来整个儿就是浪费。
  但假设普天下百姓收入都能有个显著的提高,消费力迅速上升,那么,国内经济一定会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那时候保准儿满世界都是商机,遍地都是黄金,这些“闲钱”肯定会找到数不清的用武之地。
  真到了那种状态,每个人都忙着弯腰捡金子,谁还有闲工夫去张罗“炒作”的事儿,和通胀死磕呢!

  其实说句公道话,我们给予“消费”的关注,从一开始就严重不足。
  这么些年来,我们不停地和“投资”死磕,和“出口”死磕,都是玩儿真的,但我们几乎从未与“消费”真正死磕过。
  尽管我们也在不停地说“百姓重要”,“提高收入重要”,“消费重要”这样的话,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多东西都停留在了口头上,一到了动真格儿的时候,准没了下文。
  但是,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都已经把“消费”这辆马车推到了我们眼前,而且从未如此近过。
  这辆车,无论我们是否情愿,都必须上,没得选择。

  其实,尽管上车前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阵痛”和麻烦,“消费”这辆马车还是倍儿舒服的,包你上去了就不想再下来。
  既然事已至此,你要办的又不是什么缺德事儿,干嘛这么扭扭捏捏的,爽快点儿不好吗?
  和“消费”死磕,绝对是一种“幸福”。
  这东西不沾则已,一沾上准上瘾,想戒都戒不了。
  日期:2011-01-30 09:59:03

  绕不过去的“三农问题”
  我们在前边说到,现如今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在中国已然走到了尽头。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只要我们想实现独立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都必须将“消费”这辆马车请出来,并赋予重任。
  所以,“促内需,调结构”这句话在现今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无可争议的热点。
  而促进“消费”,忽略占中国总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是不可想象的。

  光凭剩下的这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城里人,就算撅着屁股天天“血拼”,也不可能拉得动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经济这辆沉重的“马车”。
  何况城里人手头也并不那么宽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