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氮磺吡啶怎么读:自由思想才是人类进步的永恒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7:13:57
“当一个宗教信仰者开始使用政权、武力等外在手段赢得支持的时候,他们内心坚定信仰其实已经褪色了,从此不再具有感召人心的力量。这种强加己见于人的做法,无疑是对自由的最大挑战。在强求一致的时候,即使是最正确的原则和真理,也是对人类的侵犯。因为,用暴力的手段来强迫原本各异的理念趋向同一,已经丧失文明的作为,不再是为了理想而奋斗的表现了。”

以上这段话是我摘录自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一书,我很赞同他的这一观点。其实,他的这样说法又与伏尔泰宣扬的“自由思想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不谋而合。事实上,我想我提到另外一句更通俗的话很多人就更熟悉了,“为反对而反对”,这句话是来源于美国历史上美国大法官Homes,他当时任九个大法官之一,当一个大法官的解释其他人都赞成,一致通过的时候,他一定投反对票,变成八比一。法理上面他知道应该通过,可是他说他要反对。为什么要反对?他说:要给我们的同胞了解到,就是不可以在最高法院有众口一声、全票通过的这种现象,要有一个表达反对的精神。

有人一定会怀疑,“为反对而反对”与自由思想有和联系?事实上,在这里我们必须理清两个概念。“为反对而反对”它代表的只是一种精神,而思想则是一种观点。精神是一种内在的东西,而思想则是一种外在客观可以表达的。二者的范畴不一样,但是二者又不是截然没联系的。反对是一种权利,是一种自由思想存在的前提。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反对和赞同是没有本质性区别的,因为它不关乎思想观点本身。但是我们有这个权利,并不等于可以滥用这个权利,很多人并不明白这点。所以现在有一部分人高举着“为反对而反对”的旗帜,仿佛他们高举着的是自由思想的旗帜,试问一下,你纯粹的为反对而反对,你自己的思想观点呢?你连自己的思想观点都没有就反对,你的价值观念建立在哪里呢?事实上,这类人就是连最基本的精神和思想这二者都没理清,混淆在一起。某种程度上,这样的一种做法和古希腊的诡辩学派或者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做派是一样的,玩的是一种纯粹文字上的游戏,但以思想而言,实在是有玷污思想二字之嫌。

我之所以花点笔墨谈论为反对而反对与思想之间的关联,只是不想被某些“为反对而反对的”浅薄之徒把我划入他们的阵营。当然,也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置疑与反对于自由思想的伟大意义。

接下来,我要谈的是我们为什么要自由思想。爱因斯坦曾经过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不知道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爱因斯坦的这句话。但我肯定很多人都认同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起码从纯粹的自然科学角度而言是如此。但我以为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有更深层次上的哲学意义。

首先他的这句话,从哲学意义上认定了人类的认知在任何时刻都是有极限的,而想象力的存在是突破某个时刻人类认知极限的一种必要因素。当然,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人类的认知极限是永远存在的。几千年前,人类不大可能想到今天有电脑网络以及一切现代化的东西,但人类的想象力发展到今天解决了这点。至于几千年后,我们的社会又如何,也没人能知道,所以想象力依然是比人类的经验形态的知识更重要。

既然人类的认知是有极限的,那么我们可以肯定的一定就是我们现在所有的理论包括思想都是建立在我们目前的人类认知极限之下的。当我们突破了我们目前的认知极限,很显然,我们目前的一些理论思想包括伦理道德会发生改变,会在新的认知极限下形成一种新的体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么世界上还有所谓的真理么?没有。有的只是存在于我们人类一定认知极限以及条件下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观点或者思想它任何形式的存在都是没有绝对的标准的,而这种无绝对标准的差异性就恰恰是想象力的产物。今天最合理的东西最合理的认识,明天可能就成为最荒谬最可笑的。

也就是说,我们没办法决定一种思想的正确性与真理性,它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当你抹杀或者奉一种思想观点为至尊的时候,就是在否定了人类认知极限,也是否定了人类的进步。所以在任何时候,人类要学会接受新的思想或者思考造就新的思想,思想没有标准不具备永恒性,它是由我们人类对自己无知的永远会认识不足造成的客观存在,也只有思考本身才是永恒的,也就是我们一直说的自由思想。

试问下,当基于你的自由思想你有新的价值观,动不动就被打上某些诸如反动的标签又或戴上某些可怕的帽子。自由思想是人类的基本权利精神体现在哪里?一个懂得思考的人一个懂得思考的社会,是不惧怕任何异端思想的,因为你的思考和你自身的思想积淀会决定你有能力甄别选择不同的最适合的思想观点或者提出你自己的思想观点取代旧的思想观点。而只有一个没有思考能力的人或者没有思考能力的社会,才害怕新思想新声音的存在。因为就如人类的认知有极限一样,人类的脑袋容量在一定时代也是有一定时代的容量的,它只懂装不懂得思考,当它装满了腐朽的东西,它是害怕异端思想的存在的,因为会撑坏了那小小的脑袋的。就如中国某个大学的某两个女学生一样,这不过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缩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