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营养素补充食品:2011年资产评估师考试-《财务会计》章节学习笔记01-CPV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2:04:34

第一章 财务会计基础

第一节 财务会计的目标(了解)


  一、财务会计的目标
  我国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二、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对等的概念。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链接】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力并承担自身的义务。
  比如: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的,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报告中做出相应披露。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前提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提示】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基础。会计分期是会计核算(如折旧摊销、权责发生制等)的基础。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应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货币计量前提下,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三、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具体包括以下要求:
  1.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2.企业应当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3.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以便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纵向可比)。
  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向可比)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例如,销售商品的售后回购,如果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满足了收入确认的各项条件,则销售实现,应当确认收入。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各项条件,即使企业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销售也没有实现,不应当确认收入。
  【提示】判断一项业务处理时是否遵守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首先查看其处理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其次是查看是否存在实质和形式上两种表现的差异。当以上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时候,就可以判断是遵守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重要性是指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做出经济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例如:要求企业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就充分体现了谨慎性。
  【提示】常见的谨慎性的处理规定:
  1.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
  需要注意的是,谨慎性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坚持及时性原则,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凭证;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将编制出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
第三节 财务会计的要素

  
  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
  (一)资产 ★★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具有以下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具有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提示】联系固定资产中的环保设备、安全设备以及所得税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都是属于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
  (2)如果某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提示】联系资产减值的内容,这是资产发生减值的根本原因。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有些资产虽然不为企业所拥有,但是企业能够支配这些资产,因此同样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
  常见例子: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视为企业的资产。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只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才能产生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资产。

  (二)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它具有以下特征:
  1.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例如: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
  【提示】负债的定义很重要,主要是对于预计负债、或有负债的理解,因此在学习或有事项时,应当复习负债定义。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2.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直接在“资本公积”中反映)
  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3)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四)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一)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它具有以下特征:
  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计入利得。(如出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应计入营业外收入,属于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
  2.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资本,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
  3.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二)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它具有以下特征:
  1.费用应当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而不是在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发生的。
  2.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企业的费用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三)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营业利润);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提示】利得和损失,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利得和损失均计入资本公积科目),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四)收入、费用、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
  收入-费用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利得-损失) =利润
  【提示】关于利得和损失的总结
  1.本书中涉及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①权益法下被投资方其他权益(资本公积)发生变动,投资方也应按比例确认资本公积;

②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③自用房地产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值变动、汇兑差额及重分类时产生的利得;

  2.本书中涉及的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1)营业外收入

(2)营业外支出

①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处置利得;

①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处置损失;

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

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

③债务重组利得;

③债务重组损失;

④捐赠利得;

④捐赠支出;

⑤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⑤固定资产盘亏损失;

⑥权益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发生的利得;

⑥担保、诉讼或亏损合同确认的预计负债;

⑦罚没利得。

⑦罚款支出。

第四节 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一)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提示】历史成本的使用,最主要的特点是反应“过去”的交易的结果,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对历史成本进行调整。
  (二)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一般情况下,重置成本可以分为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
  【提示】该内容一般在资产评估中使用,考试中主要是在《资产评估》和《机电设备评估基础》中体现。
  (三)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可变现净值在存货期末计价时使用,学习存货时重点掌握。
  (四)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现值的运用是基于货币时间价值原理,同时,在实际工作和考试中,也常常用现值等同于公允价值。本书中,在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资产减值、债务重组中修改债务条件后的债权债务的公允价值、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等,均运用的是货币时间价值(复利或年金)的方法。
  (五)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如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都涉及到公允价值。
  
  二、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   

计量属性

适用范围

历史成本

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均采用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①存货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可变现净值作为存货期末计价口径的一种选择。
②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价值时,公允处置净额是备选口径之一。

现值

①当固定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选择未来付款总额的折现口径;
②当无形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选择未来付款总额的折现口径;
③以分期收款方式实现的销售收入,以未来收款额的折现作为收入的计量口径;
④弃置费用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时采取现值口径;
⑤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价值时,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是备选口径之一;
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口径选择之一;

公允价值

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②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口径选择之一;
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④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口径选择之一;

 

第五节 财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补充:货币时间价值在会计中的应用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基本概念
  (一)概念: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时间价值。
  (二)应用:资金的时间价值,主要是解决资金的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之间的换算,即知道了现在的价值如何计算将来的价值,或者是知道了将来的价值如何计算现在的价值。
  在会计实务中,(1)已知票面金额及票面利率,求每期的利息,运用单利的概念(2)知道了未来价值如何将其折算成现在的价值,即求现值,这是在资金时间价值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主要需要运用复利以及年金的概念(3)按实际利率进行分摊,利用复利的概念。
  
  二、价值公式
  (一)单利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1.一次还本付息
  2.分期付息、一次还本
  3.分期等额偿付本金和利息
  本金:500万,年利率8%
  
  (二)复利
  所谓复利,也就是俗称的“利滚利”。是指每经过一个计息期,要将该期所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再次计算利息,逐期滚动计算。
  隐含条件,其利息部分不能变现并挪作他用。
  
  重点掌握复利的基本概念,实际利率法计算每期利息摊销时就是运用复利的基本概念。
  【提示】复利的基本思想就是,只要没有付现的部分,不分本金利息,一律滚存到下一期作为本金产生利息。
  1.复利终值
  复利终值公式
  F=P×(1+i)n其中,(1+i)n称为复利终值系数,用符号(S/P,i,n)表示。
  会计核算中求复利终值的情况较少,因此在这里暂时做为一般了解
  2.复利现值
  复利现值公式:
  (1)P=F/(1+i)n
  (2)P=F(1+i)-n
  (3)P=F(P/F,i,n)
  (三)年金
  年金的含义: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等额、定期的系列收支。
  基本特征:(1)等额的、定期的(2)连续的一个系列(至少应在两期以上)(3)收支,有现金流量
  
  普通年金:每期期末发生
  1.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会计中很少涉及,因此暂时不做要求
  2.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重点)(要求熟练掌握)
  普通年金的现值,就是指把未来每一期期末所发生的年金A都统一地折合成现值,然后再求和。每一期期末年金的复利现值之和,等于年金的现值。
  普通年金现值的公式表达:
  P=A·(P/A,i,n)
  普通年金现值计算公式:
  
  
  三、货币时间价值的应用
  (一)单利 典型应用,借款或债券的应付利息
  (二)复利

  (三)年金

  综合应用:年金+复利+单利
  【计算题】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经批准发行5年期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公司债券10 000 000元,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支付,票面利率为年利率6%。假定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5%。
  甲公司该批债券实际发行价格为:

  『正确答案』
  10 000 000×0.783510 000 000×6%×4.3295=10 432 700(元)
  到期本金(终值) 复利现值系数 每年利息(年金) 年金现值系数
  2010年12月31日发行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               10 432 7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 000 000
          ——利息调整           432 700


  实际利率法分摊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