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华纳大:暮年毛泽东反复吟诵的一篇催人泪下的古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4:50:47

暮年毛泽东反复吟诵的一篇催人泪下的古赋­

­  (节选自畅销书《毛泽东品国学》)


  1976
年,是中国农历的龙年,这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元旦不久周恩来总理逝世,毛泽东忍着极大的悲痛,在病中挺过了一个痛苦的春节。到56月间,健康状态更是明显恶化,6月初毛泽东突患心肌梗塞,这次病得那样突然,那样危重。中央采取不同寻常的措施:一面积极组织抢救,一面把毛泽东的病情开始向中央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党政军负责同志通报,这是在此前所没有过的。因为此前国家领导层和人民群众,可能出于对毛主席的崇敬和神化,不敢承认和宣布主席的病情。­

        7月初,朱德委员长突然逝世。不到半年时间,毛、周、朱并肩战斗近半个世纪的三位老战友已痛失两位。年迈多病的毛泽东在精神上很难承受这许多次的突然刺激。他那时的痛苦的心境是很难用语言描述的。由于这段时间诸多的不愉快的事情加重了毛泽东的怀念故旧和寂寞悲凉之感,在病情稍有好转时,他只好靠诵诗读赋,以寄托自己的感情。­

        有一天,毛泽东让机要秘书张玉凤找来南北朝时著名的文学家庾信的《枯树赋》。这首赋毛泽东是早已熟读过的,前些年他还嘱印过大字本,全赋大部章节他都能背诵下来,即使是在这病魔缠身的晚年仍能背出。­

         这是一首以树喻人,曲折动人,催人泪下,读来令人感慨万分的赋。­

         在他的病床边,张玉凤读着这首赋,读得很慢,毛泽东微闭着双目,体味赋中描述的情景,回顾着自己一生的经历……

­

  ­

  图:暮年毛泽东和他的机要秘书张玉凤­

        

       毛泽东让张玉凤连续读了两遍,他边听着,边默记着。后来他说自己背诵。此时,他虽不能像过去那样声音洪亮的吟赋,但仍以那微弱而又费力的发音,一字一句地富有感情的背出:­


      “……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抵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稍许,毛泽东又让张玉凤看着书,他慢慢地背第二遍。这次他背得很好,除少数几处需偶尔提示一下句首外,均全部背诵自如了。­

        张玉凤读了两遍,毛泽东背了两遍,已超过医生的规定时间。为了不使老人家太劳累,张玉凤只好停住,请他休息。其实,那天毛泽东精神还好,也许本来可以边背边讲,可惜张玉凤当时只顾得医生的叮嘱,不敢引老人家多说话,不敢让他动感情。以至没有听他细谈,没有让他讲出此时此刻的心境和感想。

  毛泽东逝世若干年后,张玉凤说:“还十分遗憾!如果当时不要急于劝阻,听他慢慢谈,这该是多好的学习机会啊!”­
   究竟是这首赋对枯树描写得真切、透彻,还是它抒发了毛泽东自己的感慨?这不是用几句话能说明白的。张玉凤说:“用我贫乏的语言和词汇是难以描述的。后来主席常常想起来就吟诵着这首赋,直到他不能讲话为止。这是他诵读的最后一首赋。后来,他因听力减退只能用那刚做过白内障手术的一只眼睛自己看书、看文件了。”­

        《枯树赋》是庾信后期诗赋的名篇之一。庾信前期仕梁,西魏破梁时,他正出使在西魏,因而被强留下来;历仕西魏和北周。由于他曾亲经侯景之乱和西魏破梁,国破家亡的巨变,亲见黎民百姓在战火中颠沛流离、哀哀无告的惨相,所以他后期的作品,一变仕梁时期诗赋轻艳奇巧的风格,而多抒发亡国之痛、故土之思、羁旅之恨和人事维艰、人生多难的情怀,劲健苍凉,忧深愤激。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又说他“暮年诗赋动江关”,正指他后期作品的这一特色。­

        毛泽东对于庾信的才思词采,是很欣赏的。他曾对他的侍读学士芦荻说过,南北朝作家,妙笔生花的,远不只江淹一人,庾信就是一位。他爱读《枯树赋》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作品的描写生动,联想力十分丰富。

  毛泽东说:庾信把宫廷、山野、水边、山上的树,名贵的、普通的树都写到了,又把和树有关的典故、以树命名的地方,也都写了进来,眼界宽广,思路开阔。同时,毛泽东认为:庾信用形象、夸张的语言,描写出各种树林原有的勃勃生机,繁茂雄奇的姿态,以及树木受到的种种摧残和因为摧残而摇落变衰的惨状,这是很成功的写法。这样写,对比鲜明,读来自然使人对树木受到的摧残产生不平,感到惋惜。特别是,毛泽东对全赋以殷仲文“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起兴,以桓温的“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年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浩叹作结的结构,激赏不已。他说:这两段话不仅是全赋的“纲”,是画龙点睛之笔,而且起结呼应,使全赋有一气呵成之势,突出了立意,又余韵不尽。­

        毛泽东在重病之中,头脑仍然极敏锐清晰,他深知大限将到,所以常坦然地说到死的问题,认为这是自然的、不足畏惧的事。但他更是一位怀抱伟大理想、终生不知停步的巨人。他爱读《枯树赋》,屡读而不厌,更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赋中的那种“木叶落,长(音涨,年老)年悲”的迟暮之感。毛泽东把自己的心境与《枯树赋》的意境融合到一起,借《枯树赋》抒发了自己晚年时苍凉悲壮的内心世界,正如曹操诗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附:庾信《枯树赋》全文


  


                 
  枯树赋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抵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搓枿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
    乃为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