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口水含乙醇:《地方债的路线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23:50
作者:辉煌的泡沫  发表日期:2011-10-31 11:38:00
回复 
         《地方债的路线图》
  ——先放烟幕弹,然后悄悄注水,最后公开放水。
  财政部20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试点办法规定:广东、浙江、上海、深圳四地发债总规模在229亿限额之内。财政部核定,在2011年,上海市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券规模为71亿元,浙江省为67亿元,广东省为69亿元,深圳市为22亿元。
  对此,中国国内舆论认为此举是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拓宽融资渠道,试点重在探索地方发债经验,增强风险监控能力。
  其中的一个积极的声音:“这次发债量不大,对地方债务资金总量的影响甚微,缓解地方财政的作用也不大,制度探索层面的意义更大些,重在摸索经验和查找问题。”中央政府利用条件好的四个试点地区,探索地方发债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大概是本次小规模试点的初衷。
    其中也有担忧的声音:“1993年当时地方债券因缺乏制度约束和风险控制导致了失败,因此有必要进行额度控制,避免权力寻租。”“数额巨大的地方债务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持续放贷会将风险累积恶化。”“地方政府短期内或有放贷冲动,发债额度最需控制。”“这次发债中央政府是很注重监督能力的,并有额度限制,而且选择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试点,是有其考量的。”
  九十年代地方发债因为没有预先做好充分准备,许多地区出现地方债滥发的现象,以至于国务院在1993年4月11实施《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乱集资和加强债券发行管理的通知》,叫停了地方债务的发行。
    国家审计署的数据显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为人民币10.7万亿元,约折合1.6万亿美元。其中银行贷款达到人民币8.5万亿元,占地方债总额的80%。中国人民银行匡算出的地方债总额约为14.37万亿元,央行是按贷款余额的抽样比例中地方债“不低于30%”来推算出来的。
  区区229亿元的发债规模对于体量巨大的地方债而言,不仅杯水车薪,而且在时间上也难救于水火!那么中央政府为什么要冒风险试点呢?答案很简单:高级舆论控制!迷惑国际舆论,误导国际资本市场。
  果然,国外传来了有利的声音。国际著名评级公司穆迪指出:“中国地方政府此前累积了规模不小的公开的和半公开的负债,而这最终会成为中央政府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此次试行计划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债,从而令地方政府的融资来源更显多样化。如果计划成功推广,可以有助地方政府在基建工程上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
  显然,穆迪公司的语气是有保留的。前提是“发债成功”还得“成功推广”,才能减少银行的风险。事实上,国际评级公司是透过地方债而“剑指”中国的银行系统的!
  地方债如何才能成功发行呢?不妨先侧面观察一下中国的铁路建设债券的“成功发行”,要知道铁路债券的信用等级是高于鱼龙混杂的地方债的。
  10月26日,据路透社消息,中国铁道部在10月12日招标的两期企业债遭机构“疯抢”,不仅投标倍数超高,且中标利率均落于招标区间下限。为缓解之前铁道部发债难的局面,近期政府扶持政策频出,市场需求也由此被激发。铁道部今日(10月18日)在银行间债市招标发行的七年期固息企业债,中标利率4.93%,投标倍数近17倍;同时招标的20年期固息企业债,中标利率为5.33%,投标倍数逾3.7倍。
    该期债为铁道部今年第二期铁路建设债券,总额200亿元人民币,7年和20年期品种各半,按年付息,采用单一利率(荷兰式)招标方式,其中7年期品种招标利率区间为4.93%-5.93%,20年期品种招标利率区间为5.33%-6.33%。
  今日招标的企业债联合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平安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光大证券和国信证券,其中中信证券为牵头主承销商。
  这个“成功发行”的结果显然是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三大部委的强力政策支持下获得的。发改委在批复铁道部今年发行1000亿铁路建设债券的同时,还专门回函首次明确“铁路建设债券为中央政府支持债券”。财政部、税务总局在10月10日发出的联合通知也明确,对企业持有2011-2013年发行的中国铁路建设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目前中国的企业所得税普遍为25%,换算下来,这次铁路债7年期的利率就相当于5.55%、20年期的约5.99%了,当然引来了机构的疯狂。不过只是证券机构充当“托儿”而已。
  地方债发行时,是否会有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撑呢?另外,即使新的地方债成功发行,如果继续投入到很难看到利润的基础建设中,旧的地方债谁来还呢?
  回头还是再看看铁路债券吧。8月1日铁道部财务司公布的《铁道部2011年上半年主要财务及经营数据报告》:铁道部所属运输企业2011年上半年盈利42.9亿元,其负债总额已经突破2.09万亿元,负债率为58.53%。2010年全年,仅还本付息一项,铁道部就需要支出1501亿元。
  显然,铁道部像希腊一样没有还债能力。只有债务违约——赖账的委婉说法。地方政府更是焦头烂额,地方政府压根就没想还债,地方债的结果更是简洁明了——违约!
  希腊的国债最后以部分减记的温和方式(10月27日)暂时告一段落。这样就可以保住欧元,保住欧元的购买力,保住欧元的定价能力!
  2008年的次贷危机最后演化为漫长的美元信用危机,2009年的希腊债务危机正在演化为欧元的信用危机。毫无疑问:中国的公共债务危机也必将演化为人民币的信用危机!挑破泡沫的枪手,毫无例外的都是美国的3大评级机构:惠誉、穆迪、标准普尔!
  中国的决策者们是清楚的知道中国地方债问题的真正归宿的,因为他们掌握着相对可靠的经济数据。地方债在中国会产生可怕的“内爆”!于是,掩盖真相是最好的战略;拖延时间是最好的战术。国家外汇储备的高昂的数据是最具有欺骗性的“道具”,目前它的头寸约2万亿美元。但如果国际评级机构将中国的信用降级,就如同吹响了撤退的号角,资金将像潮水般涌出中国!腐败体制下所谓的“金融防火墙”不过是张废纸而已。
  所以,必须施放“华丽的烟幕弹”。继续迷惑和欺骗国际社会,保护国家外汇储备,而不是保卫人民币!这样,首批229亿地方债的发行是一个华丽的表演应该不成问题,但能否吸引西方舆论的眼球还是未知数,能否迷惑住3大评级机构恐怕是难上加难呀!
  中国人普遍的缺乏契约精神,所以对债务的认识是有别于西方社会的,这一点必须加以强调!透过对中国以往“三角债”现象的解读:政府、银行、企业和个人,统统不惧怕资金链的断裂!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破产的意识”!所以,地方债在国内的金融领域不会扩散到导致银行系统的破产。
  中国的国有大商业银行的不良债务,从1997年开始剥离到2003年告一段落,公开披露的总额2.36万亿元。目前通过4大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只回收了约7.3%!相当于债务减记92.7%!这还没有考虑人民币的“缩水”因素。
  中国的地方债的减记也可以参考过去的银行债。但时过境迁,中国的经济大背景已完全逆转,想不痛不痒的消化掉巨量的地方债,无异于痴人说梦。地方债、铁路债的杀伤力可跨越金融系统而直接触动社会底层的神经!物价高涨的环境使农民工们处在“爆炸的边缘”,债务违约在那里无疑就是一根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