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口服液多少钱一瓶:陶世龙:从张鸣之鸣看到希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22:47:19

中国人民大学的张鸣教授,从3月12日开始,连续在自己的博客中发出《也许,我将被迫离开人民大学(阅读69548次)》和《一点补充(阅读6314次)》,《我为什么和领导结下梁子(阅读81961次)》和《一点说明(阅读6271次)》等文,展示了他和他的上级国际关系学院领导间的矛盾,随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景治教授也通过学院的网站在[学院快讯] 中,以院长的身份,针对张鸣教授的言论发出了《团结奋进,努力建设和谐国际关系学院(阅读14802次)》、《谁要“逼”走张鸣教授?(阅读16055次)》、《国际关系学院是怎么评职称的(阅读13356次)》、《讲话要有根据,做事要讲原则,待人要与人为善(阅读14302次)》等四封致全院师生员工的公开信。从这些文章的访问量就可以看出,张、李之争已成为网民关注的热点。特别是3月16日张鸣教授发出的《我已经被荣幸地撤职(阅读70204次)》中,说他 已被撤去政治学系主任一职,更是引起舆论哗然,(括弧内的阅览数字 除《待人要与人为善这篇,是北京时间2007年3月24日22点20分前后的计数)

    从网上的留言评论和网易举办的网上投票来看,支持张鸣的占压倒多数。

    为什么会这样?这与张鸣是在自己私人的博客中发表意见,而李景治是动用了公器,以行政领导的身份出现有关。因为这一来事情的性质 从本是两个个人间的意见不同,变成了张鸣个人与当权者和现体制之间的冲突。“我面对的,不是一个院长,而是一个体制,这个体制所拥有的能力,可以轻而易举地封杀我,甚至毁灭我。说实在的,面对这样的威胁,我并不是不害怕,但我更害怕的是学界的堕落和学人的沉沦,我实在忍受不了在堕落和沉沦中苟活。”(张鸣:我为什么和领导结下梁子)张鸣说他发这些文章“只是想说明,现在的大学,其行政化和衙门的程度,达到了何种地步。” 正是公众所关心和深恶痛绝的,自然得到广泛的同情。

    虽然不少网友对这一事件的结局不抱乐观态度;也有人认为“纯属窝里斗,狗咬狗”人民大学学生反击张鸣--roomx的博客;或如李景治院长所说,是张鸣教授“在媒体上‘打乱仗’”(团结奋进,努力建设和谐国际关系学院),也不排除有个人因素的影响,但张鸣之鸣 使人们看到,“中国的大学已经不是学术机构,更不是教人正直诚实的学校,而是一个充满诸侯割据,权欲及假大空的无公信的地方。 ”,并迅速受到这么多人 的强烈关注,表明今天的中国人并非只要求物质生活好就行了,仍有精神的的追求,使我们看到民气犹存和民心之所向。

    在网友留言中看到,有人说“何止大学如此。你受人领导,就得听话,做孙子 ,就得让领导你的人感觉到你在“依附”他,感觉到他作为“领导”的尊荣。至于共私不分,素来如此!”(在 陶世龙《评笑蜀评张鸣被撤职 》后的留言)而从几十年来的实践来看,这位网友言之有据,而且是中国改革如何进行下去的一个症结。

    按说大学本应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学术的发展需要有独立的人格、自由之思想,但恰恰是在我们的大学里,人们特别谨言慎行。所以尽管学术腐败不堪,许多人仍讳莫如深,甚至像胡批《道德经》这样的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都不敢发言,(参见《无声的中国是最可怕的》),在这种环境中,大楼盖得再多,又何能成就大师!

    就像引起张鸣教授发文的评职称问题,实在说不上是什么国家大事或机密,而他经过自己的博客公诸于众,竟可因而导致他被撤职!据说张鸣教授此举是在国内开了个先例,果如此,那捂在学术名义下的不敢见阳光的东西还该有多少!

    张鸣之鸣让我们看到,时代毕竟不同了,社会终究在进步,如在五十年前,就凭《新世纪周刊》报道出来的这一句《人大教授张鸣:大学已衙门化 黑社会化 帮派化》,就足以使他不仅是丢掉系主任的职位,而且要被打成“阶级敌人”,归入另册了。那时许多人也不过是就身边的事,对基层领导人提了点意见,话还没有说得这么尖锐。现在即便是张鸣的教授也被拿掉了,在别处仍可以谋生。

    和过去对比起来,那时尽管上面一直有人在提倡“鸣”,从“百家争鸣”到“大鸣大放”,讲了不少,但真要有人“鸣”起来可不得了,而以大学中的知识分子为甚,也就难怪这些惊弓之鸟习惯于噤若寒蝉了。所以张鸣这一鸣就特别难得。

    恐怕许多人对张鸣教授初无所知,这么多人出来说话,是因为:“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或许中国的学术自由由此开始。”(署名为民族大学教师者在《我为什么和领导结下梁子》 后的留言

    还有一个大差别,是那时没有互联网,你就是鸣,有几个人能听见呢?言为心声,反映民心所向,发表意见的人多了,别人就不得不考虑,古代开明的帝王尚且知道应该尊重,何况今日。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张鸣那些文章的阅览次数,数倍于学院官方网站发出的李院长的信,他的博客总访问量此刻(北京时间3月25日1点31分)更已达到一百五十万九千多次。

    不要以为个人的意见微不足道,这数以万计的点击量就是一种力量!

陶世龙,2007年3月24日于加拿大之Fredericton。


*这是胡耀邦同志的思想。1956年5月21日,在北京市高校团干部会上,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就大学的性质、大学生的特点和政策界限等四个方面讲了话,时任北京团市委大学委员会书记的李友滨同志将这四个方面整理出来,其中对“大学为什么应该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是这样阐释的:大学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个研究学术、传播知识的场所,“应该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在这个场所里就可以大胆讲话,大胆思考,大胆怀疑,大胆询问,大胆争论”。“学校不是立法机关,不是决定政策的地方,因此争论错了也不要紧”。反过来说,那就有危险,“倒会发生学术上的宗派垄断,唯我独尊,倒会在学问上发生盲从”。--据李友滨《在“思想最活跃的地方”--记耀邦同志关心大学生和大学团干部的事迹》,载《怀念耀邦》第四集,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香港第一版,页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