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7触摸屏不能用了:从前的艺术超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27:24

        文化大革命的急风暴雨,让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失业了好一阵子。庙宇歇业,庙会萧条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晋东南的神仙大都比较个性,基本属于系统外单线联系,再加上以前为百姓办过些实事,好歹保住了自家的香火。

      长治市城区南石槽正月十六是“三仙姑”庙会。三仙姑取材于《封神演义》中财神赵公明的三个女儿,分别住在老顶山(长治东北),广志山(黎城西)和逃垴山(长治东南)。老三修行道行很深,经常为妇女诊治各种疾病,在南石槽一带颇有名气。成仙后建庙祭祀。庙会期间,当地人为粉饰太平,搭台唱戏,什么戏都可唱,但不能唱《黄河阵》和《岐山甲》。前者以前唱该本时曾发生火灾,百姓认为该戏不祥;后者禁演因为剧情中有诋毁三仙姑之词。

     襄垣常隆二月二十八的庙会是“避瘟会”。明末清初,常隆区域大脖子病流行,巫婆神汉烧香祈祷,乞求神灵广施善术,消灾去病。也许香灰中有碘沉淀,对病还确有些疗效,从此形成庙会。

      七月十五的武乡洪水的“九龙庙会”是用来祈祷不下雨的。洪水这个地名本身就说明了它的地理特征。每年七月,暴雨频繁,水患成灾。中国人都知道,龙王住在海里,行政机关建在天上。九个龙王各司其职,具体哪个龙王管下雨百姓很难说的清。建个大庙,让大家一起来喝个小酒,懈怠一下公务,反正不是同僚,就是亲戚。
    庙会相当隆重:庙前三台戏,秧歌、梆子和落子戏,总有一出适合你。接驾很排场,二十二支柳棍,二十四支铁炮先行;开道锣、肃静回避牌一个不能少;全套銮驾,八抬大轿;神驹彩马,文武社火;锣鼓喧天,浩浩荡荡。

    平顺的城隍爷只有四百来岁,在晋东南绝对是年轻有为。自从明朝把青羊里提拔为平顺县,还当地一方平安,掌管阳间的县衙走马等地不断更朝换届,掌管阴间的城隍爷却始终如一坚守岗位。八月初五的庙会从没间断过。不让拜神就唱大戏,样板戏城隍爷一样听的津津有味;有了电影看电影,有了录像看录像,马戏、杂技、飞车,只要你有,来者不拒。

    长治地区的庙会是名副其实的五花八门,关于上古神话的有:射日英雄后羿的庙会是六月初六,长子、屯留一带是神话的故乡。四月二十八长子尧王庙会。八月十五是壶关幸村祭祀大禹的庙会。十月初十是长子色头神农庙会。四月初四平顺东河九天圣母庙会。关于历史人物有:七月十九潞城微子镇比干岭庙会。五月十三壶关关帝庙会。四月初八长子崔府君庙会。襄垣有纪念抗匈奴英雄的“安宁千手佛古庙会”(二月二十二),黎城有纪念乐善好施的“讨吃会”(惊蛰);沁源有纪念王陶进士爷的古庙会(四月初一),长治县有庆祝丰收的“茭子王庙会”(七月初五)。
    长子县一年庙会不断,三月初三能仁寺会,四月十九城隍庙会,五月初五咽喉庙会,六月初六山?庙会,六月二十六二郎庙会,九月二十六岳飞庙会。

    赶庙会是晋东南百姓日常生活的头等大事,人民作家赵树理先生是典型的“庙会作家”。他曾经说过:“我不想作文坛文学家,只想作文摊文学家,写些小本子夹在庙会卖小唱本的摊子里,三两个铜元可买一本”。民谣曰:“多了上会,少了上会,不缺不多,咱就赶会”。“赶了源泉会,死了不后悔”。“不赶张庄会,一年总后悔”。“清明会上炸麻花,吃不上看看才回家。”“不吃不穿,也不能误了鲍店九月十三”。赶庙会是晋东南民间生活的一道独特风景,最后讲一个真实故事来结束本文。


1966年,文化大革命风起云涌,砸烂旧社会,扫除封资修。平顺山沟里的北社村修建了个巨大的蓄水池,7月19日非常隆重地搞了个庆祝仪式。池叫“幸福池”;会叫“贺池会”。当天,十公里范围内,六十多个村庄的乡民前来“祝贺”。庙,你可以拆,会,是赶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