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大通区人民检察院:论老子《道德经》与玉皇《心印妙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7:51:00

【作者介绍】

    霍斐然  男  1931年12月30日生。四川巴县人。易学研究员。原为四川重庆轻工电器厂退休工人。自幼爱好易学,自名探玄子,搜读奇书,医易丹道……等。先后担任了国际易学联合中心专家委员常务理事,中华易学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传统生命科学会全国第一届委员,《国际易经》杂志总顾问,香港中美易经学会副会长,《易海方舟》编委会顾问,《益生文化》杂志顾问,“易经祖庭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首创周易“小成图”。《斐然研易集》、《斐然数术集》已由香港中国哲学文化协进会出版社出版。《周易正解》已由华龄出版社出版发行。《霍氏周易正解》已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论文摘要】

论文全文3000字。着重论述《玉皇心印妙经》是由《老子道德经》一脉相承的内丹丹法经典。前首十二句,是《玉皇心印妙经》内丹论述的提纲。包括:“药物”、“功法”。下手、转手、了手,以至刻期而就的大体情形。

其次分论下手,从“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开始,运用“存无守有”之法,做到“气合体真”,即是有了“立竿见影”之效应。

接着,达到“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的内控自由境界。

最后实现“一得永得,自然身轻”的“得丹则灵”的效果。怎不诱人探索,精心访求?

庄子《逍遥游》有“列子御风而行,旬有五日而后返”。庄子曰:“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今之科学甚先进,航天所用飞船,不亦犹有所待乎!又怎及上古嫦娥,服仙丹而奔月,只身飞去,不恃外力!更为先进乎?虽是神话,实则人每求之于外,而失之于内。《心印妙经》,不言道,不言仙,传承《道德》只言“丹”。“丹”为何物?非得“丹”者所可知也。 

 

【论文正文】

老子《道德经》五千言,《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两百字。《心印经》著者是谁?虽无法知道,但其经文具体内容,明显是《道德经》“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专题传承。老子被奉为道教之祖,尊称为“太上老君”,并非偶然。是因他博大精深,玄之又玄的《道德经》五千言,受到古今无数学者的崇拜。直至汉代张道陵创立道教,尊为道祖。皆因熟读《道德经》而得道。《道德经》第七十章,老子自己申述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为不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可知《道德经》五千言,不同于一般文史哲文字,而有其“玄之又玄”的奥秘,若要读懂弄通它,确也有其难度。其中奥秘,必然有其师承。张紫阳说:“任君聪慧过颜敏,不遇明师莫强猜。”即是重在师承。但《心印经》遣字用辞,皆是紧扣《道德经》原文,而用“诵之万遍,妙理自明”二句结尾,既不像其他宗教经咒,多读多功德,现时是教人熟读深思,明白道理,鼓励学习,而不是神话意识。

《玉皇心印妙经》“玉皇”二字,显非是指神道中的“玉皇大帝”?从经文内容证之,纯是讲述以精气神为上品之药,进行“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丹道内容。“玉”表示珍贵,“皇”表示君王。“心”表示核心,“印”即印章。意为此两百字经文为“丹经王”核心方法的反映。若说《心印经》是“玉皇”所著,那是不可能的。若是假托或冒名,那就更为虚妄不实,情理不通了。

历传《道藏》、《续藏》道书甚多,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2200余页,资料很是丰富,人生岁月有限,难于尽读,能有幸读到《道德经》和《心印经》,也就受益不浅了。今将读后的一点理解写出,用以就教于高明,切盼不吝指正。

(一)药物

《心印经》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此以明言“精气神”为上药三品。包括“恍恍惚惚,杳杳冥冥”都是“药物”。《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是传承《道德经》“道之为物”中的药物状态。“恍恍惚惚”四字从“心”,心为神,属阴。“杳杳冥冥”四字从“日 ”,属于“气”,属阳。“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将神为主,气精合而为一类。正是洞宾所谓:“神气两个字,了尽万家书”。

(二)存无守有

《心印经》曰:“存无守有,倾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首两句很重要,许多解者都未作出具体的解说,读者也都滑口读过,不求甚解。“存无守有”具体是说的什么?老子对“有与无”言之甚多,恐怕也是“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之一吧!因为,能够“存无守有”就可以“倾刻而成”。如果做不到“倾刻而成”,说明还没有得到“存无守有”的方法。可见丹道法诀是真实不虚的。是可以立竿见影的。《周易参同契》曰:“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天地至象”。是极其真实的。

“存无守有”,是同《道德经》第一章中“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一致的。注家虽多,唯黄元吉注解最为简明扼要。他说:“道家谓之玄关妙窍,只在一呼一吸之间。其吸而入也,则为阴,为静,为无。其呼而出也,则为阳,为动,为有。即此一息之微,亦有妙窍”。黄元吉道破了吸为无,呼为有,则“存无守有”可以豁然明了,倾刻而成。然则,呼何以名“有”?吸何以名“无”?此事自然形成,因无故吸,因有故呼,非人为而人为也。

“存无守有”与“回风混合”,原属一体,不可分割。似若充电,倾刻而成,积蓄百日,定量圆成,正如张仲景所谓:“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疾病远去也。

“默朝上帝,一纪飞升”,《天仙正理》曰:“取得下田先天真炁名曰金丹。用以服食飞升拔宅者皆此耳”!能否凭此内丹功法实现?《道德经》中未见提及,却有优美的嫦娥奔月故事,表演了这一理想事实。

“飞升”之说,是否古时早有此向往的理想,《心印经》著者,伏下理想诱惑之笔。《心印经》前十句,是全文之总纲,药物功法效果,刻期而就,提示于前也。“知者易悟,昧者难行”,说明于中。可知著者并未全盘透露,非有智慧者难于读懂悟通,“莫能知,莫能行”也。

(三)立竿见影

《心印经》曰:“履践天光,呼吸育清”。此谓第一步实践修炼,达到最后天道的光明,当从呼吸中落实,培养清气,去浊留清。接着说:“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绵绵不绝,固蒂深根”。《道德经》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张紫阳曰:“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任君吐纳经千载,怎得金乌搦兔儿”。都是指的神息相依,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呼为阳,为玄,为出,为有。吸为阴,为牝,为入,为无。只言呼吸而缺乏主宰,存和守不能落实。神为阴,气为阳,此阴阳相交则如饮茶汤冷暖自知,而立竿见影也。

又曰:“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体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这一节即是《道德经》“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相一致,即精气神合一。神为魂,精气为魄,载为载体,即形体与魂魄三者合一,主要是用呼吸来起作用,故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重要的是“气合体真”身体自有感觉,产生变化。都明确告知呼吸的作用。《黄庭经》曰:“呼吸元气以求仙”。

(四)三品一理

《心印经》曰:“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此节专论“神”之内容。神是无中有,有中无,充满空间,不占有空间。《道德经》四十三章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天下希及之。”重在“无有入无间”,如电透物,如神寓形,神形合一,命即存在,精依气而充盈,所以人身如松柏长青,不凋不残,延年不老。“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三品一理”即精气神聚集为一的道理,其不凋不残的效果,是反常的,妙不可言的。相聚则得此效,若不聚而散之则其效全无,零即无也。

(五)得丹则灵

《心印经》曰:“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七窍者,头部两眼:两耳,两鼻,一口,共七窍。窍窍光明是因圣日圣月的照耀。“金庭”当指头部,此为“天光”实现之境况。

又曰:“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骨散寒琼。”“身轻”源于“太和充溢”,“太和”即是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入药镜》曰:“水火交永不老”。“骨散寒琼”,“琼”为美玉,表示美好!人体深层为骨,寒为阴气,阴气散去,自然身轻变得象美玉般的美好!故曰:“骨散寒琼”。又曰:“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练丹者得丹则见灵效,不得自是失败,或有走火入魔之忧。丹究竟是什么样儿?答曰:“丹在身中,非白非青”?此文尤妙,不作正面回答,而从反面提示,既言之,又未言之?“非白非青”,难道是红是黑,水火交而为紫金丹乎?留下思维空间,鼓励读者“诵之万遍,妙理自明”,不用师传,要靠自悟,何等激进!

(六)结束

通读《道德经》有道字无丹字。《心印经》有丹字无道字。《道德经》、《心印经》二书全无“仙”字。二书都有神字。后世以得丹道成神仙。辑织而完美也。《心印经》有“默朝上帝,一纪飞升”。《道德经》曰:“治人事天莫若啬”。“天之道,利而不害”,是否诱人思天,而有飞升之遐想?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旬有五日而返”,庄子鄙其“犹有所待也”。当今科学先进,航天之用飞船,不亦犹有所恃乎!又怎及上古嫦娥奔月,只身而飞去,不恃外力,更为先进乎?人每求之于外而失之于内,《心印经》不言道,不言仙,承传《道德》只言“丹”。丹为何物?是又当求师,不吝指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