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王贵勇:这是一次情感教育 分析展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4 08:07:30
这是一次情感教育 来源:新浪网  时间:2008-5-24 16:02:38  评论 0 条 查看评论   赈灾评论之三:这是一次情感教育

  2008年5月19日14点28分,汶川地震七日祭。大地悲鸣,举国呜咽。中国首次以国家的名义,向灾区遇难民众降半旗志哀。同时,全国哀悼3日,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降半旗,这是一个国家对亡灵最庄严、最肃穆的祭奠。共和国国旗缓缓而降,生命价值却冉冉升起。

  这是中国人民难以忘怀的一次集体情感教育课: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一个逝者都值得哀悼。没有对逝者的哀悼,就没有对活着的珍惜。因为没有对生命的敬畏,就没有对人的尊重。国家公民从抽象的“人民”概念里走出来,成为了一个个鲜活存在的“人”。

  丧钟为谁而鸣

  数十万余生命在你面前翻滚、呻吟与哀号,数万人死去了,数十万个家庭破碎了。这是你想象不到的灾难片,也是最惨烈的人间悲剧。

  那个最终获救的三岁女童宋欣宜,等你长大时,请记住你曾有过世界上最无私的父母:在地震发生的一瞬,她年轻的父母脸对脸、胳膊搭着胳膊,用自己的身体搭成拱形挡住倒塌下来的沉重墙体,用血肉之躯为爱女构筑了一道“生命之墙”;

  那个饱受丧妻之痛的无名中年农夫,不忍将亡妻弃之野外,将其身体与自己绑在一起,用摩托车载着她前往当地太平间。既不能救妻子之生命,也要给她些许死后的尊严;

  你可能从未直面如此生死未知的险境,你可能并未亲历至爱亲朋辞世的哀痛:但地震发生那一瞬,多少人在扪心自问:生死未知时,你有何遗憾?当你撒手而去,你是否仍有未了的理想、期盼与心愿?当亲人相继罹难,你是否有独自存活的能力、信心与勇气?

  3万余人逝去了,13亿人却获得了感情的重生。你身边的问候短信与电话多了起来,陌生人也开始变得可亲可信任,你也开始回忆了,回忆和家人、老朋友和老同学的旧日岁月。那些贫穷的、劳累的、愤怒的、抑郁的人也轻易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感:回到亲人身边去吧,回到家庭去。

  或许只有死之哀痛,才能换取生之悲悯。那些平时冷漠的、互相仇恨的、意见不一的也走到一起来了:丧钟为谁而鸣?为你我共同而鸣。

  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次救灾赈灾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几个第一:各方动员最快、国际救援最及时与赈灾款项最多。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实践和抉择,都应以某种善为目标。”巨大天灾之前,任何口号都失效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前线的血腥场面就是最好的动员令。

  福布斯富豪们慷慨解囊,小学生取出了压岁钱,有革命领袖的遗孀捐献了全部积蓄,也有沿街乞讨的乞儿捐出了全部身家。

  但请切记:慈善无贵贱,爱心无大小。慈善不是炫富台,不是斗富场。将捐赠金额依多少排序攀比并不合适,逼捐索捐只会让慈善误入歧途,让更多有心捐赠的国家、机构、企业与个人畏捐如虎。

  慈善理应成为常态,而不是负担:慈善是一种心态,而非金钱。号称人人向善,要比富豪们的比捐斗捐更有意义。

  全世界都是四川人

  这短短的一周,全世界都是四川人。“Sichuan”一词,成为一周内国际舆论的最重要关键词。仅仅不足三天,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救援队与志愿者已经踏上了还未安宁的汶川大地。

  他们不仅带来了专业的搜救犬只与搜救设备,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与行动上的人文关怀也让人动容:17日上午7时,日本救援队在青川县挖出了遇难的宋雪梅母女,女儿仅出生75天,母亲死前将其紧抱在怀里。日本救援队员排列两旁,向这位满身伤痕的母女默哀,并举手致敬。

  这张照片深深感动了中国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不仅包括生者,更应包括死者,不仅应诉诸于口头,更应体现于细节。

  感谢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与台湾的救援队,感谢来自于世界诸国与人道机构的金钱与物资协助,他们身体力行了一个普世价值——自然面前,人类其实是微不足道的一个渺小物种。人溺,援之以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唯其如此,世界才得以维护,人类才得以延续,文明才得以发展,人性才得以升华。 上一页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