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信用卡卡号大全:对李开复的五封信的评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02:10
【第一封】

他说一些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行为只会把自己定性为一个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终因小失大。
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我展开来说,一方面贪图小利的人往往目光短浅,因为贪图小利也是要费脑筋的,这会形成一种思维习惯,看到一件事,首先会往怎么去贪图小利的方面去想,从方向上就错失了可能的良机;另一方面贪图小利也是费时间的,这些时间用来做些更有意义的事,虽然短期可能无利可图,但是长期的积累会有大的成果。

他说不论你做出了怎样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无法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白做。
如何给人造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他说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你应该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 ,有几个是唯唯诺诺、等人吩咐的人?
从社会工作谈培养自主规划的能力。

在说服他人之前,要先说服自己。
如果连自己的不能说服,那你还没开始,从态度上就已经失败了。

在表达你的意见时,无论反对和批评都应是建设性的,有高度诚意的,而不是为批评而批评,为辩论而批评。
如过是抱着对人身攻击的心理去批评,无疑是低俗的,诚意是沟通的基础。这一点在我对第二封信的评论中更加详细。

务必在大学阶段完全解决英语学习的问题。等到年龄大了,要付出的代价相比就会大得多。
虽然中国的教育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已经有些畸形,但是理性的考虑,英语确实有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做学术研究是一种必要的工具,还有很多其他的用处,所以学好英语是有用的,既然应该学而且按规定不得不学,为什么一定要当成负担呢?早解决总比晚解决好吧。不要留下后悔的机会。

首先要明白打工只是学生生活中的一种补充,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打工的目的是开阔眼界,不是提前上班。
除了迫不得已的勤工俭学,维持生计,打工的首要目的不仅仅是赚钱,否则就是鼠目寸光,在打工中可以学到学校里、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才是最值得的,个人经验的增长以及素质的提高是一种潜能的增长,可以帮助你在以后赚更多的钱,这是面向未来的一种发展的眼光。

只有这样 ,才可以把握好方向,避免重复性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上。
良好的计划可以避免盲目,有的人一直很忙,却全无成效,就是“盲忙”,磨刀不误砍柴功,花一定的时间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计划可以令人事半功倍。
 【第二封】

第二封MS重点在于如何培养你的领导能力(leadership),并且多次采用在微软工作的经历来举例。还有团队合作的重点。

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直接决定了这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而在与人品相关的各种因素之中,诚信又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微软公司在用人时非常强调诚信,我们只雇佣那些最值得信赖的人。去年,当微软列出对员工期望的“核心价值观”时,诚信(honesty and integrity)被列为一位。
微软的这一点反映出了一种文化差异,在中国这一点并不被特别重视,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在一些发达国家个人信用制度已经建立了一段时间,而中国还没有,而中国也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相信不久也会在全国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哪怕不从功利的角度,对于个人来讲,这确实是个很重要的素质~

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此外,还应当培养推销自己的能力,在领导或同事面前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有了研究成果或技术创新之后要通过演讲、展示、交流、论文等方式和同事或同行分享。微软公司的总裁史蒂夫·鲍尔默去年在微软的核心价值观中,提出我们要把这种开放式交流文化改进成“开放并相互尊重(Open and respectful)”。这要求我们在相互交流时充分尊重对方。当我们不同意对方的意见时,一定要用建设性的语言提出。
这不禁令我想到MZH的PK,不少人由于有时候争论过于激烈而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导致人身攻击或者更恶劣的行为。我想这可以作为一种PK的基本原则,是很好的。后一句又指出了PK的更高效的途径,就是不只是指出别人的不对,而且应该说出自己认为怎样才对,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有时候一些问题或者不对很多人都看的出来,只是大家说来说去,若是不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也是没有帮助的,PK也没有了价值。抛砖的目的是为了引玉。

在软件人才的成长历程中,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他以IT从业者过来人的角度阐述了一些学习上的发展经验,MS对计算机和软件专业的同学有用,但是不适合别的专业的同学。

为了全面考察个人能力,特别是考察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心理学家们提出了情商的概念。
这是我听到的一个对“情商”的新解释。不过也是很有道理的。

有自知之明的人既能够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也不会刻意掩盖自己的欠缺。
这两点能同时做到的人不多。PS:小小的暴一下,我偏前一种,不过现在正在改正。

我被调到新部门担任领导职位的时候,部门中有400多名员工,我都不认识。于是,我每周选出了10名员工,与他们共进午餐。在午餐时,我详细了解了每一个人的姓名、履历、工作情况以及他们对部门工作的建议。
这对我也是个重要启示,对于一个新成员组成的部门,领导者也是新人,需要互相认识,分批认识是个好办法。

作为软件企业的领导,要管理别人,要让下属信服,就要先从自我做起。
我认为这点倒不只是适用与软件企业,所有的领导人可能个人能力很强,有时候哪怕犯个小错误,有的下属也会说“既然领导都带头这么做,那表示我们也可以”,虽然有的错误是明显不应该犯的,但是一定也要以身作则,才会使别人信服。

一位企业的领导者在成功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使自己的企业保持持续增长,使自己的个人能力从优秀向卓越迈进,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在“谦虚”、“执著”和“勇气”这三个方面的品质。
这是一个核心观点。
 【第三封】

这封信是对第二封信的补正,要说第二封讲的是怎么从2到3,这封信就是讲怎么从1到2的转变。并且包含了对马加爵这一极端分子的评价。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
这是我非常赞成的一点,从初中我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因为我发现不管是什么方面,学习也好物质条件也好,攀比是一件非常累的事,要说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跟自己的过去比也是一种竞争,而且不断更新,动力不断,只要心态调整过来就好。另外,不要一味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各有所长,除了基础和常识不要落后别人,既然已经到了大学,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继续发展才是王道。

我建议你闭上眼睛,把第一个浮现在你脑海里的理想记录下来,因为不经过思考的答案是最真诚的。
这点我不赞同,因为理想是一辈子的事,不可以草率的做决定。

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你醒来的时候,都会为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看出他对软件技术的兴趣和激情。
你是否想过,你曾经做过的什么事最令你激动不已?

最令人欣慰的是,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最爱。
为什么不借鉴前车之鉴,难道要等到生命的最后才找到自己爱做什么?

如果你能明确回答上述问题,那你就是幸运的,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大学四年里都在摸索或悔恨。如果你仍未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那我只有一个建议:给自己最多的机会去接触最多的选择。
MS我很早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且从来没有体会过那种找不到答案的迷茫的感觉。

记得我刚进卡内基·梅隆的博士班时,学校有一个机制,允许学生挑老师。
我的高中也有一套类似的机制,不过不同的是,我的学校不是在开学前选老师,而是在开学后可以通过学生对老师的感觉,选择性的“炒”掉不合适的老师。每个班几乎都“炒”过至少一个老师。这是一套运行已久的良好机制。

我需要找一个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于是,我要求自己“每周和一位有影响力的人吃饭,在吃饭的过程,要这个人再介绍一个有影响的人给我”。
不愧是学计算机的,定目标都是递归式的哈。。。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主任研究员周明小时候在“学生劳动”中刷了108个瓶子,打破了纪录,从而获得自信。
有时候,很小的成功可以获得很大的自信。

自信是一种感觉,你没有办法用背书的方法“学习”自信,而唯一靠“学习”提升自信的方法是以实例“训练”你的大脑。
所以,看到这封信的人需要知道的是,这封信不仅仅是用来读的,更是用来做的。

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自己最好的拉拉队,同时多结交为你打气的朋友,多回味过去的成功,千万不要小看自己。
这个建议是用于比较缺乏自信的人,而对于已经拥有自信的人,这样可能导致自负。

会后,很多同事给我发电子邮件说:“你说得真好,真希望我也有你的胆子这么说。”
我认为事后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有些虚伪的表现。可能这个想法有些偏激,但是我就是这么想的。

作子女的经常把父母亲过度理想化,而疏忽了绝大多数的父母,在他们生长的环境中,比我们更为匮乏、不足,他们可能没有机会学习如何当一个称职的父母,但以他们的条件,也尽力了。
想起我还小的时候,确实对父母有过度理想化的抱怨,现在想来,真是幼稚啊。

时间表能激励你集中精力并提高效率。
时间表是一种初级的时间管理方案,因为,谁也无法预测未来,也无法预定时间,时间表是一种“死”计划,真正好的时间管理是要留余地的,灵活的计划,可以随机应变的计划。

显然,当你直接沟通时,不要论对错,不要猜测别人的动机,更不要再趁机补一句。最有效的沟通就是直接谈到你的感情
这个技巧不错,我试试再说,先不作评论。

也许你会说:“我没有这样的朋友,也不敢去乱找朋友,如果别人拒绝怎么办?”如果别人拒绝你,你没有失去任何东西,但如果别人接受你,你可能因此找到你自己。
这跟前面提到的尝试才有成功的可能一样,如果你不尝试,你就已经失败。

我一直信奉以下做事的三原则: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这是这封信的精华。
 【第四封】

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
李开复说这是七项学习,而不说本事或者能力,是因为没有万能的永不过时的本事,人是要终生学习的。而且掌握这七项学习不只是在事业上成功,在生活中你会是一个快乐的人,平衡的人。

她接着问: “ 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回答说: “ 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名言~开复说的话我最喜欢这一句~帮我解开了很多疑惑~比如:我是学计算机~现在基本是学校都有学计算机的~但是重点大学跟高职高专出来的人有什么区别~答案就在这句话里~

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他们最缺乏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在国内时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
省时间的时候可以找搜索引擎解决不少问题~有时间的时候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这是个不错的自学+听课的办法~就是比较费时间~

除了资深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大一上学碰到一个好老师,是博士生,因为当时虎溪的图书馆还不能借书,他帮我从A区借来书,并且给予亲切的指导,他帮我学到很多高于课堂和教材的知识。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
现在是信息时代,图书馆和互联网是大量信息的来源,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说,学计算机有3个方面要学会,1。基本应用2。在网上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的能力3。办公软件(特别是word)的使用。

当你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时,我建议你开始自学一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程。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式课程已经在网上无偿发布出来,大家不妨去看看MIT的网上课程,做做MIT的网上试题。
这同样是我们的老师推荐我们的,是一种提高的方式。

想做企业领导或想做管理工作的同学也必须从基层做起,必须首先在人品方面学会做人,在学业方面打好基础。
学会做人是以身作则,是最好的令属下信服的办法。

通过学习概率统计,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避免钻进思维的死胡同,该如何让自己面前的机会最大化。
这MS是数学的哲学意义。。。

学习数学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选修多门数学课程,而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数学,要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认知和思考的方法。
给了我学习数学的新思维。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学好英语才是真正的爱国。
对于西方的思想和技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要通过英语来。不要妄想翻译,别人吃了给你形容毕竟与你自己吃的感觉不一样。

总之,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是学习英语的必由之路。
语言学习没有速成。

上高中时,许多学生会向老师提出 “ 为什么?有什么用? ” 的问题,通常,老师给出的答案都是 “ 不准问 ” 。进入大学后,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 “ 不准不问 ” 。
不一定是问老师,很多问题老师也不知道。

但是,在与中国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很惊讶地发现,中国某些学校计算机系的学生到了大三还不会编程。
汗。。。这些人在学什么。。。

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你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
想起了微软的广告语~您的潜力,我们的动力(或激情)~

许多同学到了大四才开始做人生和职业规划,而一个主动的学生应该从进入大学时就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
我不知道怎么规划,只有一些琐碎的想法和目标。

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曾说过: “ 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
电影《美丽人生》是很好的例子。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大三时被分配到青海做铸造工人。但他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放弃学习,整天打扑克、喝酒。他依然终日钻研数理化和英语。六年后,中国科学院要在青海做一个重要的项目,这时朱校长就脱颖而出,开始了他辉煌的事业。很多人可能说他运气好
刘亦婷说,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志向和兴趣,你应该马上做一个发掘志向和兴趣的计划;如果不知道毕业后要做什么,你应该马上制定一个尝试新领域的计划;如果不知道自己最欠缺什么,你应该马上写一份简历,找你的老师、朋友打分,或自己审阅,看看哪里需要改进;如果毕业后想出国读博士,你应该想想如何让自己在申请出国前有具体的研究经验和学术论文;如果毕业后想进入某个公司工作,你应该收集该公司的招聘广告,以便和你自己的履历对比,看自己还欠缺哪些经验。
给出了一些做计划的途径。特别是第3条对我很有用,在考虑别人意见时也要有自己的思考。

因为人的惯性是先做最紧急的事,但这么做会导致一些重要的事被荒废掉。
我有时候也是这样~

不要玩游戏,至少不要玩网络游戏。我所认识的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大学朋友中没有一个玩网络游戏的。
到大学以来我就不玩电脑游戏了

“人际交往能力不够强,人际圈子不够广,但又没有什么特长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在社团里也不知道怎么和其他人有效地建立联系。 ” 这是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经常遇到的困惑。
建立友情,我相信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

好朋友有很多种:乐观的朋友、智慧的朋友、脚踏实地的朋友、幽默风趣的朋友、激励你上进的朋友、提升你能力的朋友、帮你了解自己的朋友、对你说实话的朋友等等。
你交的朋友中,最多的哪一种?最缺的是哪一种?

多观察周围的同学,特别是那些你觉得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特别强的同学,看他们是如何与人相处的。
自己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可以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第五,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如果觉得没有特长、没有爱好可能会成为自己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一个障碍,那么,你可以有意识地去选择和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最初认识的人,共同语言就从这来。
 【第五封】

我感觉这封信前半部分正确的废话比较多,没什么好评论的~整封信主要是讲主动性的重要以及如何培养。


今天大多数优秀的企业对的人才的期望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的人。
人才要求的改变映射着社会的变化,以前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不再是最重要的,因为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才能获得掌握最新的技术,使用信息时代的快速变化。

作为当代中国的青年一代,你应该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在校团委工作期间,大三的部长告诉我们,作为学生干部工作不只是听别人给你布置任务你去完成,那样得到的锻炼是有限的,主动的态度才会培养出你领导的才能。

有了积极的态度,并不能保证事事成功。
但是没有积极的态度,何谈成功?

例如,消极被动的人总是迷信宿命论,把不如意的事情纷纷归罪于基因遗传、星座、血型等因素
我从来不信这些东西,这些算命类的东西只能作为娱乐而已。

让“无所谓”这个词从你的字汇里消失。
生活中听到的这个词太多了。培养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从此开始。

使用语言下意识地训练自己
语言的刺激是种很好的自我提醒方式。

有些同学认为英语重要,但学校不考试时,自己就不学英语
我认为这其实是没有真正看到英语的价值。

有些同学觉得自己需要参加社团锻炼沟通能力,但因为害羞就不积极报名。
从面试时面对负责人的询问时,你就已经开始了锻炼,不要浪费良好的机会。

别活在父母、同事或社会的荫庇之下,善用天赋的独立意志,为自己的行为与幸福负责。
大学里有很多事是要靠自己的,这句话也送给我的某个同学,相信她也会看到。

记得五岁的时候,我觉得幼儿园的课程太简单了,于是就主动跟父母说:“我想跳级读小学。”
李开复给自己创造了机遇,他不只是个等待机遇的人。

在长期计划经济的思想影响下,更多的中国人不愿意换工作,而更倾向于终生做一件事。
我认为没有永久的金饭碗。

当然,在展示自己时,不要贬低别人,更不可以忘记团队精神。
在做大项目的时候,一个人是往往难以胜任的,团队精神显出了它的重要性。现在我正在做MSTC的一个项目,虽然还在起步阶段,但我们小组内4个人的默契配合让我感受到成功的希望。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是你自己惟一的司机,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车。
别人的意见可以参考,做主的最终还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