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运通白金卡申请:古代苏州文人的经商案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24:05

明代成化、弘治以后,江南的商品经济十分活跃,日益发展的城镇店铺,高额的商业利润,吸引了社会各阶层人士,参与到经商赢利的队伍中去,其中就包括有大批文人学士。晚明时期的苏州,“弃儒服贾”、“弃文从商”,蔚然成风了。

与一般商人相比,文人经商自有其独到的优势和特色。有的文人会专门从事文化商业活动,如经营书铺、字画铺、香铺、花铺、古董铺等。经营这类物品,对他们来说确是其擅长,而且也被时人认为是最雅的生意(李渔《觉世名言十二楼》)。明末苏州常熟人毛晋,应试不第,乃回乡以收集、刻印及贩书、买卖字画为业,里中谚云:“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书于毛氏。”(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七)生意做得不小。但是也有经营别种店铺的,明朝万历年间,苏州府长洲县地方有一位官人,姓张名国瑞,表字昌伯,原来是儒家出身,自他父亲不喜读书,开了一家布店,挣起富翁,有盛名。传到昌伯也便继述父志,比着父亲更觉筋节,那些家资却又多了几倍。那富翁两字,不消说是居之不疑了(《云仙笑》张昌伯厚德免奇冤)。

苏州皐桥的孙春阳南货铺经营,更是成功典例: 钱泳的《履园丛话》《杂记下·孙春阳》载:“其为铺也,如州县署,亦有六房,曰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售者由櫃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自明至今(清)已二百三四十年,子孙尚食其利,无他姓顶代者。吴中五方杂处,为东南一大都会,群货聚集,何啻数百万家,惟孙春阳为前明旧业。”孙春阳铺主,原来是宁波人,“万历中年甫弱冠,应童子试不售,遂弃举子业为贸迁之术。始来吴门,开一小铺(南货铺)”。孙春阳能从明代的一个小铺,发展到清代颇具规模、制度健全、专制南货精品的名店,应该与其创始人的文化品味和精明,以及采用了别开生面的经营方式不无关系。这反映了当时儒生文士抛弃陈旧、传统的轻商观念,打消了经商有玷清誉之顾虑,适应时势的处世理念。

那些文人们,除了不再掩饰追求实利的心态,改为经营生意,有的甚至甘当店铺从业者,操持簿册账目、执任会计掌事,以解决生计。一些店铺老板,虽然自己不是文人出身,但由于雇佣了一批能写会算、素养较高的读书人为之工作,它们的发展也得益于这些“掌记”、“会计”的文化修养与经营见识。当然,文人学士的经商,不免也有因其迂腐而失利亏损者。但大批文人学士进入商人行列,毕竟是给当时苏州的经商队伍补充了新生力量,也为店铺商行增添了文化氛围,促进了商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而城镇商业的兴盛,不也推动了苏州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嘛。

来源:新浪博客   王梦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