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贷款买车的利息:日照一中校长许崇文:创建师生共同成长的和谐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39:46
   
【主持人】许校长,您好!首先欢迎您参加这期校长访谈栏目。日照一中创建于1924年,八十多年来,始终勇立改革的潮头,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我市乃至我省基础教育的领跑者。作为一所名校,必然有一种文化在支撑着其传承与发展。请您谈一谈日照一中的文化特色好吗?
【许崇文】“山同脉,水同源,树同根,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理念。”八十年来,尽管风雨沧桑,尽管人事更替,尽管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考验,但一中始终是和谐的一中。一所学校,特别是历史名校,要有精神支柱,要有主流思想,要有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回顾学校发展的历史,我们一直传承着“和谐”的薪火,并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我们的教育是环保的,是原生态的,是遵循生长规律的,是以发展人的生命价值为取向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学校是文化的圣地,“文化立校”才能构建一个人心凝聚“场”,从而使学校抵达一个理想的彼岸。我们一直倡导文化管理,就是弘扬人文精神,用文化来熏陶人、感染人、培养人,这是最高层次的管理。早在三十年代,我们就提出了“勤朴勇诚”的校训,就有“蔚为大器邦家光”的歌词,引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作风,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大气有为,敢为人先,为家乡、为祖国争光。如今,我们正在追求“文化立校”的管理境界,用文化来引领学校发展,用精神激励师生成长,把学校变成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我们提出了“人文日新,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塑造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正由科学管理的大道向人文管理的境界过渡。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会真正变成一个人心凝聚的文化场,成为教师享受职业幸福、学生体验成长乐趣的和谐家园。
在先进的学校文化引领下,我们取得了丰硕的素质教育成果,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对教育的理解。我个人认为,教育既是“人”学,又是“文”学,教育既要回归人的本质,又要回归传统。为此,我们对孔子的教育智慧进行了深入解读,对“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等古训重新进行了温习。个人认为,整个《论语》就是“人”学、“文”学。教育首先是“人”学。“人”的回归,是教育的前提,教育者要首先把学生当成“大写的人”来看,教育要先使人“成人”,再使人“成才”,要培养既有社会性又有丰满个性的人。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坚持“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成功的体验和成长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中培养特长、发展个性、提升自我。教育然后是“文”学,以文化人,教而化之,“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树立了“启智励学,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尚真求实,学而不厌”的学风,全力建设“共同体”文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以使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学和“文”学。
文化如山,引领人勇攀高峰,从一个追求奔向另一个追求;文化如水,滋润人的心田,给人的心灵带来慰藉。文化可以说无处不在,融化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构建的“师生成长共同体”,就是现代演绎版的“教学相长”,要以此为载体建设一种师生共同成长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合作育人的学校文化,让文化融入制度,让制度体现文化,实现人文管理引领下的科学管理。
学校只有构建成一个经典文化学习的共同体,才能拥有不竭的发展动力。“接受传统文化的滋润和国际文化的洗礼”应当是一所名校追求的文化品格。我一直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发展之根,根深才能叶茂;舍弃中国优秀文化而一味崇洋媚外者,大多都因舍本逐末而失去其发展动力。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我们要想成为这个“村”里合格的公民,就不可能游离国际文化之外。所以,传统文化只有在与国际文化的碰撞交融中,才能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并为世界文化所接纳和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是烙印着中国经典文化的思想,又有着现代国际视野的文化者。为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高素质人才的育人目标,与青岛二中等省内六所名校联合成立鲁东半岛城市高中联盟,与13个国家的许多中学和高校建立友好关系,每年有近百位外国专家或教育界友人来校访问、讲学,面向海内外招收、输送留学生,与友好学校组织师生互访,架起了传播文化与友谊的桥梁,实现了促进交流和发展的双赢目标。
我们目前正在通过“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来培养这种融汇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国际文化为一体的“蔚为大器”者,培养大气有为的世界人。“大气”不但要有一种博大的胸怀,还要有为这一胸怀支撑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要想真正“有为”,就要为自己不断地进行“生命储蓄”,而经典文化恰恰是这一储蓄的最佳精神营养之一。读书是人生命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验成功喜悦和职业幸福的重要渠道。我们以创建师生共同成长的文化为目标,开展教师全员读书活动和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活动,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努力建设书香校园。在这种文化的根基之上,我们探索实施了“师生成长共同体”,引导师生获取优质的生命状态与积极的人生,努力创建具有人文和谐教育特色的现代化学校。
【主持人】最近,日照一中同时有两项“师生成长共同体”科研课题立项为国家级课题,这在全省尚属首例,在全国也十分罕见。 您能具体谈谈你们的“师生成长共同体”吗?
【许崇文】要使师生始终处于生命发展的激情状态,就需要有源头活水,这个源头活水除了诵读经典之外,还要弘扬人文精神,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成长为本,建立一种常态的管理机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生成长共同体”。这是推行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既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操作,也是我们日照一中的办学特色。
一是“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概念。
“师生成长共同体”在微观上指具有共同愿景的师生在团体情境中通过有效互动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活动组织。“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成员,在彼此尊重、理解、坦诚、关爱、接纳、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就思想、心理、行为、生活、学业、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制定目标计划,探讨解决办法,不断实践反思,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师生成长共同体”在宏观上是多维的、开放的、生态的。学校首先是一个教育教学的大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分三类、多级建立共同体。一是管理共同体:分成级部、行政班、合作小组三种层次。其中合作小组式的管理共同体以行政班为基础组建,由6至9名学生和1至2名教师组成。二是教学共同体:分成走班单元、教学班、合作小组三种层次。其中实行选课走班的年级每6个行政班组建一个走班单元。同一走班单元分成A、B两个层次的教学班共同体。合作小组式的教学共同体,由来自同一行政班的学生组建,一般由6至9名学生和1至2名教师组成。另外,不实行选课走班的年级的教学共同体与管理共同体一体化。三是社团共同体:分成校级、年级、班级三种层次。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需要和个性特长的师生构成。如研究性学习共同体、社区服务共同体、社会实践共同体、学科兴趣小组共同体、艺体共同体等。三个“共同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得其位。管理共同体以行政班为基础组建,管理起来更加方便、直接与有效。教学共同体以教学班为基础组建,有利于“教学相长”,有利于老师之教与学生之学的和谐。社团共同体以社团为基础组建,则便于个性爱好相同者之间的切磋与学习,会使这些“志同道合”者产生更大的兴趣。
二是建设“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动因和意义。
学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圣地,是放飞理想的殿堂,教师和学生作为这里的生命主体,在竞争压力激增的今天,用什么来诠释生活的健康,用什么来享受职业的幸福、体验成长的快乐。我们认为只有把学校变成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才能实现师生生命成长的幸福。孔子“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教育理念,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和思考:学校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边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教师和学生只有共同体验、共同创造,才能共同成长。
“共同体”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探索,国内外最有成效的当是“学习共同体”、“道德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等。近年来导师制备受关注,但其研究更多的是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指导,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作用,较少涉及师生共同成长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强调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究”,倡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体验,共同发展。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和思考,我们创新实施了“师生成长共同体”。“师生成长共同体”就是教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实现双赢、共同成长。“师生成长共同体”是一个师生平等、有效沟通、交互作用的基本教育单位,强调的是师生同发展、共成长,追求的是和谐。它能够为师生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沟通交流,并使这种交流沟通常态化、生态化,解决新课程背景下尤其是走班教学之后因师生、生生关系松散而造成的师生间有效沟通减少、交互影响削弱、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降低等问题,消除教育场各要素之间的不和谐现象,在动态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起紧密的相对固定的教育活动组织,发挥“团队”的教育功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
三是“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实施。
第一,创新育人机制,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学生道德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这也是办学的使命所在,我们必须不断追求管理的新境界,在不断前行中超越自我。在“师生成长共同体”的规划下,我们有效解决了一些棘手的德育问题,德育实现了活动化、主题化、系列化和课程化。我们创新实施了“三步五环节”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模式。三步:设计—实施—评价;五环节:主题设计—情景体验—感悟交流—内化践行—总结评价。具体实施:一是师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成长的长期计划和阶段计划。二是师生对照成长计划,定期交流与反思日常行为表现。三是教师定期与家长交流,共同研讨学生的成长问题。四是根据基础素养评价要求和学生实际,开展系列化的德育主题活动。五是根据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要求,设计实施《学生德育评价量表》;根据教师专业化标准,设计实施《教师专业精神评价量表》,对师生共同成长情况进行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如我们举行法制安全主题教育活动,首先由“师生成长共同体”成员一起进行主题设计,确定好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重点等,然后创设活动情景(如举办模拟法庭或组织学生到看守所实地观看),师生一起在情景体验中感悟交流,体会知法、学法、守法的重要性,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最后师生一起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评价。
第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学习效能。课堂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渗透德育、培养创新精神、提升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所以,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智慧课堂的建设之于教育非常关键。在“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整体规划下,我们创新实施了“三步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三步:自学—对话—评价;五环节:定标自学—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精讲点拨—课堂评价。具体实施:一是建设学案导学体系。发挥教师集体智慧,精心编制不同课型的学案。二是学生参照学案自主学习。三是规范课堂流程。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讨论、探究,然后小组成员代表展示学习成效,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讲点拨;接下来,通过达标练习对学习质量进行检测,并当堂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了教师施教水平和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学生在德与智方面都有了收获,教师的育人理想也得到了更好的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变成了现实。
第三,创新管理评价机制,引领和激励师生共同成长。
首先是“师生成长共同体”日常管理。一是学生方面。每个“师生成长共同体”均有自己的组名,设学习、纪律、卫生、生活、宣传组长等,负责全组的管理;每位成员还要担任学科代表,达到小组内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发展愿景,小组内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标志性成果或事件,这个记录袋是动态的、开放的,由学生、指导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二是指导教师方面。要求全体教师人人承担育人责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制定成才目标。如举办“师生成长共同体”论坛,组织召开班级会商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一起分析、解决本班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印发《指导教师与家长互动表》,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取得的进步及时反馈给家长,并广泛听取意见和要求等。
其次是“师生成长共同体”考核评价。我们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个体评价与团队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自评与他评结合的原则,制定实施了“共同体”考核评价办法。整个评价体系分六个一级指标若干个二级指标,分别赋权量化评价。一是学生方面,通过考核评价,“共同体”成员之间与“共同体”之间互相竞赛,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实现了“共同体”成员增值性成长。二是指导教师方面。首先,在对“共同体”学生成员进行考核评价的基础上,量化出“共同体”的评价结果。然后,把“共同体”的评价结果以及学生进步情况、教师成长情况,作为对相应指导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对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具体分为3个纬度,每个纬度分别赋权量化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对教师的综合评价。
四是“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成效。
第一,学生体验到了和谐发展的喜悦。“师生成长共同体”为学生提供了亲情化、全方位的教育服务,使原来的班级管理“大班制”变成了如今的“小班化”,让更多的学生零距离感受到了人文关怀,有了个性化的交流机会,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灵距离,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营造了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们培养的学生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特长鲜明,在每年高考、高校自主招生和保送生考试中表现非凡,深受美国加州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欢迎。我们的男子篮球队连续10余次夺得全省中学生比赛冠军,夺取第六届全国高中男子篮球锦标赛冠军,跻身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训练基地调研赛全国前四强,多次代表省青少年队赴海内外比赛访问载誉而归,参赛队员已连续10年获得高考专业免试资格,学校被命名为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会副主席学校,被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授予特殊贡献奖。我们的两届藏族插班生,全都考取国家重点大学,有2人先后以山东省藏族学生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学校多次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并在省内外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我们的奥林匹克竞赛接连取得全省领先的好成绩,近3年有18人荣获奥赛全国一等奖、133人荣获全国二等奖。李振摘取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赛银牌;杨栋、厉侃2人摘取物理奥赛国家金牌(全省共3人获国家金牌),其中杨栋获得全省第1名、全国第7名的好成绩。我们在海内外创业的300余名博士校友,以他们昂扬的精神和骄人的业绩诠释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教育理想。
第二,教师感受到了和谐发展的幸福。“师生成长共同体”使全体教师在教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育人的职责。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指导教师发现了自身专业成长的薄弱环节,产生压力和动力,促使教师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努力实现专业知识与人格魅力的自我完善。通过在学生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热爱学生,育人意识得到增强,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幸福指数得到增长。同时,我们在“师生成长共同体”的规划下,加强了对指导教师的培养。一是通过实施“向标工程”、“师表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举行优秀党员、十佳青年教师、教师行为规范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以及课堂教学模式展示和推介活动,使不同层面的教师积极进取、和谐发展。二是重视校本研训,开设网上教研系统,开展全员读书活动,建立教师培训机制,每年暑假组织100名教师到华东师大、北京师大等地集中培训。每两周举办一次教师讲坛,每位教师都登上讲坛,畅谈所学、所思、所想,共同交流经验、分享感悟、探讨理论,在参与和体验中共同成长。经过历史积淀和不懈努力,建设了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目前我校在职在岗教师中有3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荣誉,5人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3人被评为齐鲁名师,1人被评为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10人被评为省级教学能手,123人被评为日照名师、日照市学科带头人、日照市骨干教师和日照市教学新秀,有42人获全国优质课和省级优质课一等奖。
第三,学校变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和谐家园。“师生成长共同体”使教与学产生了谐振效应,教育回归本原,实现了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受到了各级领导、教育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与广泛赞誉。我校“师生成长共同体”经验在中美高中特色办学研讨会、山东素质教育论坛、海峡两岸三地校长学术研讨会上受到专家好评,《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中央教科所网站、省教育厅网站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宣传报道,仅2009年,学校就连获全国百所普通高中特色项目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近20项国家、省市级荣誉。
【主持人】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们种下了教师与学生优质发展的种子,就结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师生成长的硕果。这就是你们追求的卓越,这就是一个承继传统,又具有现代胸襟的日照一中。您对学校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
【许崇文】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大力推进,越来越注重学校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我省基础教育也进入课程改革的攻坚阶段,全省的知名品牌学校正在重新进行大洗牌、大排队。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以“面向世界”的眼光,以敢于与国内、国际名校竞争的气魄,以科学发展的观念,破解和谐教育难题,创新和谐教育实践,我们才能在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潮中继续保持和扩大我们的优势。 今后,我们要以创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学校为目标,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精心实施学校五年规划,坚持“育人为本,规范办学,尊重规律,依靠科学”的工作思路,继续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把学校建设成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示范学校,建设成学生向往、教师自豪、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国内一流学校,建设成文化多元、名师汇聚、英才辈出的开放型国际知名学校。
【主持人】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再次感谢许校长参加我们的栏目。